為什麼有人說,國內物價都在上漲,為什麼只有糧食不漲價?

賣柚子的小夥子


我們知道,民以食為天,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糧食的定價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最近一二十年,我國的各種生活資料都在瘋狂漲價,唯獨糧食的價格漲幅比較小,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在我看來,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一、我國糧食的定價機制決定的:

糧食的定價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我國的糧食定價政策一直在不斷變化中,關於糧食的價格就出現過各種叫法,例如:政策價格、國內市場價格、議購議銷價格、國際市場價格、收購混合平均價格、零售混合平均價格等等各種價格的概念和實體並存。

2005年前後,國家加強最低收購價格機制。成立中儲糧,在全國各地大量興建國家糧食儲備庫。中儲糧的職責之一,就是在市場糧價低於國家最低指導價時,由中儲糧負責以最低指導價收購農民手中的糧食。而當價格走高時,中儲糧就可以停止收儲。說白了,就是市場定價與政策引導價相結合的機制,既不會讓糧食價格過低,“糧賤傷民”,也不會讓糧食價格過高,推高物價上漲、生活成本提高!

二、糧食的供求關係決定的:

糧食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商品,一方面它的價格會受到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受到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開的數據,2017年全球糧食產量約為26.27億噸,中國的糧食總產量為6.18億噸,佔比23.5%,2018年全球糧食產量約為25.87億噸,中國糧食產量約為6.25億噸,佔比約24%,而中國人口占全球的19%左右!

中國是世界上糧食產量最大的國家,而且每年都大量進口糧食,2017年進口1.3億噸,2018年進口1.15億噸,而同樣作為人口大國的印度(13.39億人),2017年糧食總產量為2.8億噸,而且還出口了1200萬噸大米,可見,如果按照印度人均糧食消耗來說,中國的糧食是完全能夠自給自足的,每年進口那麼多糧食,可能只是起價格調節作用!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如果穩定是建立在進口的基礎之上,那將是最不穩定的,如果低價糧是以犧牲農民利益為基礎的,那這樣的福利是不會長久的,因為農民不是神,也需要生存,為了活著也會棄慌打工,離開這個光榮的職業的,從而催生的是越來越大的依賴進口供給了,這是一個健康人拄拐的後果,離開柺棍就會跌倒,用進廢退。而貿易戰的實質就是強迫拄拐,一句話說得好,誰掌握了糧食,誰就掌握了世界。東西不是越便宜越好,低於成本,將會面臨有錢無糧的境地,合適的價格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保證。保證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就是保證大家的飯碗不空。這是命運共同體的最基本表現。


混吃混喝混光陰


不知不覺,2019年過去了,奶奶個腿的滴,掙錢如捉鬼,花錢如流水,一分錢沒攢下,還一天到晚的瞎蹦噠,豬肉35牛肉要50蘋果賣6塊青菜5元起,可工資卻是一分錢也沒漲, 原計劃今年存5萬,到現在還差4萬9千9       唉;這真是活難找,錢難掙,屎難吃,家難回呀  。[難過][流淚][撇嘴]

~~~送給一直在拼搏卻看不到錢的人 。



愛國恨灘


幾十年來,工資上漲100倍,各種物價不同程度上漲,唯獨糧食上漲幅度最小,大約在10倍左右。民以食為天,糧食關呼民生大事,是社會穩定重要因數,首先感謝祖國對民生做出的不懈努力,假如糧食與工資同長漲100倍,恐怕有眾多人難以解決溫飽,回到艱難困苦的年月,會給社會造成不穩定局面。


念戰友情


聽你這樣說,今年肯定出政策,令糧食價格翻番,包你今年年底捧著這碗飯時,你會一粒一粒數著吃,今年樓市下行壓力倍增,囤房企業今年要靠賣房撐業績,不然股市就會崩盤,因此,今年物價會繼續漲。低等工薪階層只有眼乾巴巴,物價漲與你工資漲幅不會正比,也許只會達到物價上漲倍數的十分之二。


我在世


很多人會拿一瓶水和一斤來比較,用笨方法來想,生產出一斤玉米,需要整地、播種、施肥、除草除蟲、中耕管理、收穫等過程,而生產1瓶水連幾秒鐘的時間都用不上,往往一斤糧賣不到一塊錢,沒有一瓶水值錢。目前看,糧食的價格應該是低於價值,與工業產品相比,糧價還是偏低的。

總的來說,導致目前糧食價格不漲的原因,既有國際因素,也有生產方面的因素,還有市場方面的原因,從當前的形勢看,只有玉米價格明年還有一定上漲機會,其他幾種主糧作物上漲比較困難。


標峰理評論


就是這個道理,除了糧食不漲在那個農資不漲?一百個糧食換不來一袋八十斤的化肥,水費,農藥,地膜,柴油,電費……誰能舉例那個農資沒漲?我給你下跪了!


老老實實16


農民集中居住,農田大規模現代化種植,這是大勢所趨,唯有這樣才能降低成本,具備競爭力。如發展的好,在降低成本又能盈利的情況下,未來進口糧由於人工成本高,並非國產糧的對手。所以未來隨著集中種植的推進,糧價不但不會漲,反而還會有小幅度下降。在全球市場化的今天,國家會越來越開放,打敗進口糧,唯有靠農業的全面現代化。


897531O


糧食是國計民生的重中之重,所以其它的都漲價了就是糧食價格漲不起來的原因之一,為了讓糧食提高價格國家採取了變通方法,取消農業稅,同時對農民種地進行補貼,採取了一細列措施支持農業,如果糧價不穩,國家就會出亂子,經濟發展受阻,人民生活水平就會降低,在說糧食價格要與世界接軌,就從現在而言我們的糧食價格高於其它國家,


老鷹117043975


我贊成“市場調節”這一說法,漲與落由市場決定。從另一個角度看,權威部門不是不能用什麼什麼手段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價格,但是我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水漲船高”,生活必須品大幅度漲價必定導致薪酬(包括養老金等)的提高,結果就是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我們的工資在50元的時候,大米的價格是1毛5~2毛,我們工資是4000元的時候,大米的價格是3~4塊。如果大米漲到10~20塊,那我們的薪酬是多少呢?到那時錢是多了但真實的購買力並沒提高。所以,農產品的價格和其它物品的價格一樣還是由市場自由調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