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雲鬆:疫情不會造成出版業拐點

【百道編按】這次疫情可能會對國內出版業的數字化業務和線上化產生推動作用,但從長遠來看,出版業具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本身仍處於穩定發展之中,這是經濟發展規律。因此,百道網專訪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副總編輯唐雲松時,他表示此次疫情不會造成出版業拐點。儘管如此,出版社要在紙質和數字圖書之間平衡發展;拓展線上要關注風險防控。

唐云松:疫情不会造成出版业拐点

數字和紙質圖書平衡發展

這些年線上市場快速發展,同時,數字化出版逐漸成為中國出版社競相投入的的板塊。而此次疫情是否會推動出版社將更多資源投向數字出版這一塊?唐雲松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短期內,此次疫情會對出版業造成巨大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看來,尤其是線下實體書店難以化解當下困局,即使是線上銷售,很多圖書品種的動銷狀態也因疫情衝擊,顯得並不理想。

然而,從長遠來看,出版業具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本身仍處於穩定發展之中,這是經濟發展規律。因此,唐雲松不認為此次疫情會造成出版業拐點。

此外,這次疫情會對國內出版業的數字化業務和線上業務產生推動作用,但其影響並不會是決定性的。唐雲松認為,這與出版社的出版物結構相關。他分析到,國內出版企業與國外出版企業出版結構有所不同,國外一些大的學術出版集團,主要出版收入來源於期刊,尤其是學術期刊與專業期刊,而期刊這一板塊更多地是數字化出版與線上業務;縱觀國內,出版社目前仍然以出版圖書為主,因而傳統出版仍會是主要板塊。

再者,數字化趨勢已經穩定,不太可能大起大落,這與數字圖書、紙質圖書的自身發展規律密切相關。近年來,數字圖書和紙質圖書之間形成了一種平衡。數據顯示,早年數字出版初現的時候,發展態勢迅猛,而近幾年,逐漸轉向平穩發展,數字出版在全球的銷售數據也漸趨穩定。唐雲松稱,紙質圖書的發展也具有同樣的趨勢,數字圖書和紙質圖書目前更多是一種互相促進,而非此消彼長的關係,其平衡發展狀態不會因突發事件而改變。

拓展線上也要關注風險防控

唐雲松稱,上海社科院出版社這幾年出書品種不斷豐富,一直著力拓展相應的線上銷售渠道。

目前,針對實體書業務,唐雲松分別從它的線上、線下兩條銷售渠道進行了分析。他稱,無論是線上銷售還是線下銷售,目前來看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於線上銷售而言,中小型網上書店由於資金實力有限,相比於大型網上書店來說,所面臨的風險可能更大。因此,對於出版社而言,一方面需要繼續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同時在擴展線上渠道的時候,也要關注風險防控等問題。

對於線下銷售而言,目前百道等專業網站已進行了一些數據研究與分析。從數據來看,實體書店受到很大沖擊,但實體渠道仍然掌握著自己的銷售網絡,在所在地也具有自己的獨特資源。主渠道的重要性更是不可替代。唐雲松總結道,作為傳統主渠道,實體店在向縣級等銷售點進行延伸這一方面發揮著不小的作用。實體店的社交屬性,書店的陳列和展示作用,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這些都不可替代。如何做好傳統渠道的銷售,做好館配等,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在不斷努力。如何分配資源,使傳統出版、數字出版互相促進,使線上、線下銷售齊頭並進,對於他們而言,一直在思考和實踐。

唐云松:疫情不会造成出版业拐点

積極擴展數字出版品種

唐雲松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直以來都在著力拓展數字出版板塊,其業務增長成效顯著,但在銷售收入佔比上,還沒有成為出版社主要板塊。

對於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在未來是否會加大對電子書及音頻產品等數字出版服務的投入,唐雲松表示,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設立了數字出版部,有相應的專業人員進行工作跟進,他們將通過自己的平臺以及喜馬拉雅等知識付費平臺,積極豐富和拓展自身的數字銷售業務。

目前,會將資源更多投入到自主策劃的圖書產品中,圍繞其積極擴展數字出版產品品種。唐雲松認為,數字產品給出版社帶來的銷售收入在穩步增長,若合理佈局,從長遠來看,其銷售前景樂觀。

出版社的社會與人文關懷

疫情給國家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沉重的一擊,在出版產業鏈中,尤為實體書店遭受重創。唐雲松提出,出版社可以通過降低折扣、與實體書店共同策劃營銷活動、利用網絡直播等方式助力實體書店度過寒冬。

此外,限於出書範圍,在此次疫情中,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雖然沒有直接的預防類指南圖書,但是其所積累的相關社科圖書,比如關於黑死病等瘟疫的圖書,可以為疫情研究提供寬廣社會視角。

唐雲松表示,面對此次疫情,出版社不僅要重視相關醫學衛生知識的出版,同時也應更多地關注疫情對人、對社會造成的長期影響,並有針對性地推出社科類、心理教育類出版讀物。這些讀物,比如關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圖書,還可採取線上免費下載的方式,幫助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