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第一批貸款買房的人,他們的生活都怎麼樣了?

靜怡勤反覆練


那看在哪個城市買,是自住還是炒房的,炒房的肯定賺了,自住的還好吧,我親戚就是,在三線城市,本來買的時候也是剛需,只能說買房的後十年還貸這方面開支完全是微不足道了,現在只要不買第二套房,生活無憂呀


ZC親愛的路人


那時候貸款買房子,多數是剛需,沒有其他想法。沒錢又沒地方住,租房子老搬家,實在不願意搬家,只好貸款買了!

房主不同意貸款,銀行人員做了大量工作才同意,貸款去單位核實,單位同志幫了很大忙才通過。

工資低,還貸壓力大。玩命幹,很快還清了。房價漲了,沒賺多少,只是脫貧了!

有壓力就有動力,還是踏踏實實的才好!



哈爾濱房博士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首先我覺得20年前能夠貸款買房的人,家庭收入以及家庭的條件應該還是比較不錯的。

我對您提出的這個問題有以下幾種看法:

第一,20年之前貸款買房的人。利率非常低。而且20年過去了,現在月供可能一個月就是幾百塊錢。甚至幾十塊錢的都有,應該不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質量

第二,20年前能夠買房的人。家庭收入。可以算是。中等收入水平或者中上等收入水平。如果這些年沒有遇到特別大的變故,那我想生活的一定會非常美好。

第三。20年前的房價。是現在的1/10。甚至有的地方1/20。在房價近些年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這些人的幸福指數一定非常高。

當然這也取決於20年之前。在什麼地方買的房子?如果是北京,上海或者是深圳廣州等一二線城市,那可以說是一生無憂了。如果是老家的三四線城市,可能還要繼續奮鬥。





葛優秀


20年前,90年代末,第一批按揭貸款買房在國內興起,那時候很多人都不願意貸款買房。

現在,二十年過去了,北上廣深的房價已經讓我們望而止步,每次提到這個事,許多人總會加一句:“如果當時買了房,現在不說資產過億,也得千萬了”不過,總有一些膽子大、又果斷的人,吃掉了當時的這個“大螃蟹”。

部分人因為買房方式承受很大壓力,但現在看來,你懂的。

買房一個糾結又不得不談的話題。幸運雖然無法複製,但機會處處都在,買房就是在賭國運,十年後再看現在,或許和現在看十年前是一樣的。


衡水樂巢地產


從資產增值的角度來說,他們是贏家,而且20年前敢貸款買房的人,也是非常有膽識的一類人了。相信在不違法的情況下,他們這類人的生活最少也是小康級別以上了。


南昌房產經紀人小鐘


月供壓力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是買了多套房子(以前開發的房子位置現在基本屬於城市繁華地段區域)那就是早就奔小康生活,過上隱形富豪人生了。


房元看房聊鋪


他們現在過得很輕鬆


青春286125070


第一批按揭貸款買房在國內興起,那時候很多人都不願意貸款買房。

現在,二十年過去了,北上廣深的房價已經讓我們望而止步,每次提到這個事,許多人總會加一句:“如果當時買了房,現在不說資產過億,也得千萬了”

不過,總有一些膽子大、又果斷的人,吃掉了當時的這個“大螃蟹”。


房產小達人365


20年前貸款買房的人確實明智之舉,那時候買房子,貸款一個月也就600左右,雖然當是比較多,就算十年前600也是松的很,現在600更是可以忽略不計,當時可能是房奴,但是10年前可能已經可以享福了!


有趣小米粥


說到20年前買房 那都是父輩的事情了!

爸媽白手起家。2003年買了第一套房,當時均價1000左右,貸款每月還500,那時候工資才八九百(三線城市唐山),大概2013年還完了。 2013年每個月還500就像沒有一樣了。現在那裡的房子均價一萬。由於城區整體規劃到了西北方向,所以把現在的東片區的房子賣了。 總之這套房子從我五歲到二十歲,陪伴了我整個人生,捨不得賣。 畢竟那一代人買房真的是用來住,而不是炒。一窮二白的時候幸虧有那套房子,才支撐起我們家,翻了身。


現在拿這套房子的錢換了一套190平的房子,雖然只夠交了40%的首付但還是覺得很開心當時買房的決定是對的,要不根本沒錢交首付。我相信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經濟收入的提高,未來月供的錢也不會太費力。

目前為止房產依然是家庭財產保值增值的不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