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上墳要不要帶孩子一起去,為什麼?

槓精老H


這個問題問得莫名其妙啊。

我給人其實不相信神學的,所以我一點都不迷信。

小孩去給老人上墳,這個是尊敬老人的,我覺得是有必要去的,我們國家其他的禮儀可以沒有,這個我覺得一定要傳下去。

他 至於有些人說陵園不乾淨,我覺得作為大人都會有這種擔憂,這種其實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並不要害怕,如果擔心的話,讓男人拉到帶小孩,都說男人有3把火鬼魂難近。

去上墳,山上還是有點冷的,所以記得給小孩帶件衣服以防萬一,在打鞭炮的時候大人,還是要告訴小孩把耳朵捂住,以防嚇到小孩。

小孩子不舒服,肯定是身體有異樣,和迷信沒有關注,不要自己嚇自己。





小勁貝貝


我們這裡的風俗,過年的時候是不上墳的。每逢春節,我們這裡都請家譜,如下圖。也就是說把祖宗請回家過年,以前都是在家廟裡供奉,現在家廟沒有了,所以各個家族選一家德高望眾的,在他的家裡掛家譜。每到過年的時候掛上,拜年的時候都會先去拜祖宗然後才能拜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吃過晚上的餃子後我們這裡才開始上墳,上墳的時候男孩子可以去,女孩子是不能去的,老人們說男孩子是自家人能延續香火,所以要去祭拜。女孩將來要嫁人,是別人家的人,所以不能去。當然現在有很多女孩子也去祭拜,畢竟新社會了,男女都一樣。





玲聲如玉


有必要,哪怕幾年去一次,也要讓孩子跟著。

上墳祭奠祖先,不僅只為了表達自己內心中對先人的懷念,還應該讓自己的後代都得什麼是孝道。幾張黃紙、幾張冥幣,幾分鐘便可化為烏有,沒有任何意義。而這種形式所帶給世人的思想,卻有著重要的意義。

你就像我們上墳祭奠,孩子在旁邊看著,他知道這是在祭奠祖先,懷念長輩,這種行為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這種行為能夠讓孩子知道,孝順的重要性,也相當於是認證親情的形式。

站在墳前,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處來,最後又將去往何處。一座小小的墳,能夠讓後代子孫明白,該如何對待長輩,該如何孝順父母。會讓孩子對親情有更深刻的感悟。

現在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什麼是親情,什麼是孝順。他們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寵愛之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接觸的都是遊戲,補習班。像這樣的生活怎麼能夠讓孩子懂得孝順呢。

讓孩子跟著上墳燒紙,也許真的就讓孩子知道了該如何對待父母,讓他知道自己是誰的後人。父母在墳前對逝者的種種思念,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很多老人說自己的孩子不孝順,那就該想想自己怎麼做的,有沒有給孩子做好表率。我一直相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人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過年的時候帶孩子去上墳吧,燒些紙錢,緬懷逝去的親人,讓“情”與“孝”在子子孫孫中延續下來,讓孩子知道自己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


書影記


過年上墳要不要帶孩子一起去,為什麼?

在我們北方的農村有年節上墳祭祖的習俗,大年三十這天要上墳請神,請祖宗回家過年,正月十五元宵節也要上墳,清明和十月朝就更不用說了,上墳的時候不是所有的人都去,有的人能去,有的人不能去。

一般的習俗是男的去,女的不去,未婚的去,懷孕都不能去,至於孩子能不能去,要看具體多大了。特別小的孩子最好就不要去了,因為一方面用老人們的話說,祖宗們看到家裡添的新子孫會比較親近,小孩子容易害病。另一方面上墳時要鳴放鞭炮,容易嚇著小孩,所以孩子可以不用去。女的一般不去,農村人常說女孩兒是“外姓人”,遲早有一天要嫁人去到別人家,那時候就不是本家人了,所以不能請孃家祖宗,上墳也就沒有意義了,如果家裡沒有兒子的,可以讓女兒去上墳。



小男孩兒在十多歲以後基本就應該跟著大人去上墳了,尤其是在過年這樣大的節日裡,上墳祭祖是對祖先最基本的尊重,是對家族家風最基本的傳承,銘記歷史,不忘祖先才能代代相傳,越過越好。不過有時候也會出現怪事,我們家鄰居有個小男孩在10歲那年,過年跟著他的叔叔大爺去上墳,本來小男孩想在家裡玩不愛動彈,是被媽媽逼著去上墳請神的,回到家後就感覺不舒服,過了沒幾天就得了一場重病,好容易從生死邊上救回來了,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跟著大人去上墳,如今小男孩已長成了大小夥子,家裡人也很糾結,是否該讓他跟著大人們去上墳了,可是生病的陰影一直還存在。



當然,沒有人說生病就是與上墳有關,但是在農村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就是老祖宗們稀罕誰,就會“纏著”誰,太小的孩子就不需要上墳了,畢竟還有父輩們在,長大一些還是應該按傳統習俗上墳祭祖的。


一品小十六


上墳不帶孩子去,等於白去。

因為上墳掃墓無外乎兩種意義:

一是祭拜祖先,懷念逝去的親人,是承前。

二是教育後代,使他們知道自己的來路,產生家族歸屬感,是啟後。

追憶親人和教育後代比較,後者的意義顯然更大一些。

畢竟一個家族的未來,要靠後來的孩子們。

先說個我自己的例子。

在我們北方,一般過年上墳,是去請自家的祖先回來過年,叫做“請爺爺奶奶”,照舊的風俗,只有家裡的男丁可以參加。

我家我爸沒有兄弟,我爸又只有我們姊妹倆閨女。好在我家比較開通,不怎麼計較死理兒。我長大懂事以後,過年“請爺爺奶奶”,都是爸爸帶著我這個長女去。

過程其實很簡單,爸爸也不特別說什麼。但是在我心裡,那個時刻是非常莊嚴、非常神聖的。

因為它給了我一種前所未有的身份感,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我是這個家族的一份子,我是在代表我的家族,與逝去的祖先進行某種聯結。

這種經歷,這種心靈上的啟發,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珍貴的。

它讓我增加了對於家族的感情和責任,套用一句話,真的好像一瞬間長大了。

再來說說祭祀這件事。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先的傳統,祭祀文化可以說是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往大了說,祭祀關乎國家社稷、禮義道統。

孔子非常重視祭祀,認為祭祀是治理國家的四件大事之一。

往小了說,祭祀關乎每個家族的傳承。

孔子說,“祭如在”。就是告訴我們,祭祀祖先要心懷敬意,要真誠。這就是我們一直說的“心誠則靈”。

這種誠敬之心,不只在於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情感,還在於,我們對於到底有沒有前世今生、對於人生來路與歸途、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

所以,上墳掃墓這件事,有機會還是儘量帶孩子去。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經歷。


果仁家


在我國有上墳掃墓的習俗,若非清明,便是重陽,此所謂春秋兩祭,對於上墳這件事,每個地方有不同的習俗。

我們這裡上墳的習俗一次是在清明左右,一次是在過世長輩的週年時候,還有就是過年時,去墳地請老人回家過年。


請老人回家過年,這算不上是上墳,就連老人週年那次也算不上上墳,因為這兩次都只是燒紙錢,不添墳。真正算得上是上墳的,只有清明那一次。

我們這裡,在清明時去上墳,兒女可以去,孫子輩的那一代人,孫子、外孫可以去,孫女和外孫女不成年不能去。

我從小在外婆這邊長大,也在這裡生活,外婆外公去世後,我們去上墳的人有我大舅、二舅、我媽、我還有我表弟,我兩個表妹就從來沒去過。

長輩的說法是,女孩子屬陰,容易遭惹不乾淨的東西,所以未成年或者沒有婚配的女子不讓去上墳。而男孩子就沒這方面的忌諱,男子陽氣旺盛,不怕遭惹那些不乾淨的東西,除非這個男孩子身體特別孱弱,才不能去。

雖然也聽說過別的地方,小孩子去上墳容易生病,容易被髒東西影響的說法,但是在我身上就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而且我也沒有在現實中見過這種情況。

我想那些小孩子去上墳會生病,主要是因為小孩子心智不成熟,在墳地裡容易害怕,心裡留下了陰影,所以回去後才會生病,就像是小孩子玩火容易得癔症是一個道理。


驛城異客憶鄉人


過年上墳如果孩子當時沒有問題或病痛之類的,建議一定要去。

特別是已過世的爺爺奶奶姥姥輩之類的。

為什麼呢?或許可以說是傳承吧。

就我自己及身邊的經歷,近些年,其實很多小孩子或大人對上墳而言,都沒有小的時候那樣人多、重視了。

如果家裡小孩小時見過那已經去世的長輩,或多或少還是有些記憶的,去上墳就相當於是在世的人之間串門一樣,我們總得有時去看看他們,加深親情、有個從前的念想。

如果小孩幼時沒見過那去世的親近的長輩,那建議更要去了,大人需要給他介紹咱有這樣一號人,他是誰、怎樣,現在去世了,他的家就在這裡。

如果孩子對自己的爺奶一輩姓甚名誰、安葬地等在哪兒都不清楚,我想那也是蠻可悲的一件事。

還記得尋夢環遊記裡的那句話嗎?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正向人生


我來說說這個話題,過年上墳,應該帶孩子去。通過這個事情,可以讓孩子從小就能接受到一個緬懷先輩,不忘祖先,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良好教育。在他(她)們幼小的心靈上,就牢牢的烙下了忘不掉的印痕。


教育孩子,不僅要從小抓起,而且是從許多方面、許多小事、一點一滴都要注意的,有的時候,實踐一次,比用嘴巴講道理講理論要捷快的多。

我的童年,記得很小,就跟著父輩們去老墳地上墳,那時父輩們多達十幾人,我們孩子輩也一大群,記得每次到墓地後,大人們給我們指著一個一個墳頭說:這個墳是那個爺爺的,那個墳是那個奶奶的。十幾個墳頭都要齊齊講一遍,燒完紙,上完香,大人們就發給娃娃們吃帶去奉獻先人的油炸麻花………



今天,社會在翻天覆地變化著,時代在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發展著。塵世間的人情世故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但我們教育下一代,走好人生路,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卻絲亳不能變!
、華夏五千年文明,孕育了這個民族一代一代走了過來,也會一代一代走下去。


風雨人生3293


這個當然要帶的,大年初一上墳祭奠祖先,我老家的規矩只能男的去。我會帶我兒子去,不過等他大一點了。兒子現在膽小年齡也小,初一上墳鞭炮煙花很多的,所以等他大點了就帶他去!祖輩流傳下來的傳統不能丟。這是規矩!


吃菜不喝粥


正月十五我帶五歲兒子去上墳,去的時候蹦蹦跳跳,下山時滑倒兩次。回到家十幾分鍾後說頭暈,還吐。難受的沒吃飯躺床上也不睡覺。一個勁的難受。心疼兒子,去了村裡會看事的二嫂家,燒上香查了查。上來就問我是不是孩子摔倒了,我說是摔倒了兩次。然後說沒事,趕緊買點紙到大路口燒燒,在床前燒六個元寶唸叨唸叨。按照她說的,我一一做了。第二天孩子睡醒就活蹦亂跳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