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弟弟逢年過節就回來跟我們一起吃住,我可以提出叫他自己單過嗎?

qiong瓊媽媽


[淚奔][淚奔][淚奔]我單著,逢年過節,錯!沒逢年過節,哥哥嫂嫂拉著天天那是叫去家裡住,加菜!還讓住![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兩個侄子特親,每次去零食酸奶水果!買一堆給他們吃!一家人麼!30多歲油膩大叔一枚










閩南狼葉小gege皮一下


我在山裡自己建了一棟三層小樓,依山傍水,門前有一口魚塘,周邊還種了一些果樹,桃、李、梨、柑、柚、橙等各色都有些,差不多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吃。兄弟們都在外面工作,有一次三個兄弟一塊回來過年,我真有點頭痛了,吃喝我不愁,糧食是自己種的,菜地裡蘿蔔青菜甘藍大白菜應有盡有,養了一群雞鴨總夠一群人呲牙吧,還特地宰了一頭大肥豬。差不多我整天都得在廚房裡忙乎。最頭疼的還是住宿,我那小侄女還特挑,非得住我那間,好吧,我讓位吧,呵呵,這小東西還不讓我的妻子離開,說要跟伯母、媽媽一塊睡,我只好跟兄弟搭鋪,幾十年沒一塊睡了,真的不習慣。兒子跟他的兩個堂弟擠一床,女兒跟她的兩個堂妹擠一床,還有兩個兄弟夫妻一人一間房,老父親老母親一間房。好在有七個房間,否則就得睡客廳了。

一日三餐杯盤狼藉,妻子會去慢慢清理洗涮。

正月初四一過,兄弟們都回去了。妻望著各個房間的床單被褥,眉頭緊鎖,全部都得拆洗晾曬。

每年過春節,我和妻子都很累,身心俱疲。

真想對兄弟們說,你們不要扎堆回來,抓鬮吧,每次回來一戶吧,我就輕鬆多了。

可我真說不出口。兄弟們回老家過年,享受的是老家的年味,體驗的是夢中的鄉愁。


家鄉氣象


小氣鬼不是湖中雁不落,小叔回來應該熱鬧,團聚才是理我估計他也不會白吃你的甚會還給幾個壓歲錢你孩子。我的哥哥也是單身團圓飯孩子也叫了他我也去叫了他他還是不來,孩子叫我擺桌子吃飯我說大爹不來我不吃。我打算重新去買菜去哥哥那裡再做年夜飯,孩子又把哥哥催來了我才著罷。還要多少給點錢哥哥壓歲,誰是最親的人呢?


老弓633


問:老公兄弟已滿40歲,但每到逢年過節就到我們家裡吃住,我提出叫他單過,可以嗎?

當然可以,只要你不介意被人說成尖酸刻薄,也不介意得罪一家人。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逢年過節是團圓的日子,許多家庭的人都會聚在一起共過節日,而在外因故而不能回家的人就會「每逢佳節倍思親」,相信不少人對此感同身受。老公弟弟每到逢年過節從外地回來後就跑到我們家裡吃住,就跟回自己家一樣,我提出讓他單過,可以嗎?

一、小叔子回哥哥家的原因

哥哥的弟弟即小叔子,他之所以回哥哥家,刺楸認為有多個原因:

1、自小叔子出門在外打拼後,父母就一直在老家跟著哥哥嫂嫂共同生活,小叔子則因常年在外而未盡孝道,到節假日有空時就回來看望包括哥嫂在內的家人,父母在哪兒,家就在哪兒。由於父母在哥嫂家生活,所以來哥嫂家是合情合理的。

2、未分家。在八零後這代人之前,不少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女兒長大後就嫁到婆家去生活了,而兒子長大後也要分戶分家單獨過日子,所以父母老兩口也就單獨生活了。有些家庭子女少,有的孩子可能因上學或早早外出工作而不常在家,由於小叔子並未打算在老家發展,所以並未按照農村分戶分家的習俗進行分家,這種情況下小叔子回的就是自己的家,只是留在老家的兄長逐漸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和一家之主。



3、分戶分家。弟兄間分家後,以前以父母為家長的家庭結構便已瓦解,形成了各自的家庭。父母跟著哥哥居住生活,實際上的家長已不再是父母,而是哥哥,哥哥才是一家之主。這種情況下小叔子回的不是自己的家,也不是父母的家,而是哥哥的家,此時小叔子成了客人。如果居住的還是祖屋,表面上小叔子還算是回家,反之則算是走親戚。

二、讓弟弟單獨過如何?

小叔子已至不惑之年,還回哥嫂家吃住,而嫂嫂想讓他單獨過,可見嫂嫂心裡有所不快,覺得小叔子年紀也不小了,逢年過節就回來吃自己的住自己的,似乎在佔便宜。

其實不然,刺楸認為,小叔子畢竟是親人,又不經常回來,一年到頭就那麼幾個節假日,就算每次都回來也吃不了多少,多雙筷子的事。如果因此而提出讓他單過,會顯得自己尖酸刻薄,老公會不會不高興不好說,但公婆必定會不滿,外人也可能會在背後議論自己。試問,如果小叔子混得不錯,還會如此嫌棄嗎?肯定每次都巴不得他多住幾天。

以上就是刺楸對因老公弟弟每到逢年過節就回來吃住而產生讓他單獨過想法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刺楸


這次過年回來,我見了一個同學,她幫過我不少忙,我一直覺得對她有所虧欠,本來這次回來想著請她吃飯,還個人情的,沒想到她說我回來了,非要請我吃。


在吃飯聊天的過程中,我跟她說:剛畢業那會,我正處於人生的低谷,她既收留我住,又管我吃飯,那幾頓飯對我來說,真的很溫暖。

她說:都是同學,我這樣說就太見外了,還說那些都是很小的事,她都不記得了,我還記那麼多年。她還說,有時候付出比得到更快樂。

聽到她的話,我的眼眶都紅了,心裡很感動,內心也湧現出一種力量,我以後也想做一個像她那樣的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儘量多幫助別人。


我老公是老大,他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小他6歲,我們剛結婚的時候,他弟弟還在上學,婚後我一直拿他弟弟當一家人對待,他畢業後跟我們在一起住了5年,我沒有跟他算過生活費,平時的開銷都是我們來負擔。

一直到他談了女朋友,跟女朋友住一起,才從我們那裡搬出去住,現在他結婚了,對我很尊重。過去我沒有想那麼多,他沒成家時,我感覺他跟我們就是一家人,沒有分得那麼清楚,他也把我們的家當成他的家,我們之間相處一點不設防,很輕鬆。


你老公弟弟40歲還沒有結婚,內心應該很孤獨,他是把你們家當成了家,過年本來一家團聚,你多準備一副碗筷,其實並不需要額外花費多少精力,但對他來說,卻是一種極大的溫暖。

希望你能換一種思維方式,他一天不成家,你的家也是他的家,你先接納他,你的心情也會好很多,你老公也會因此愛你多一點。


阿川說情


長嫂如母。這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的美德,不能忘。



村裡也有些光棍,而且有些是由於身體疾病問題,不能自力更生,以前有父母養著,父母去世以後,有哥嫂照顧。這樣的事情在農村地區有很多,這樣的嫂子,雖然說和小叔子沒有血緣,但是其老公對弟弟有血緣親情,一母之恩。作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來說,不會把弟弟棄置不顧。這就是命運之中安排,人生很多時候,沒得選擇。



我一位朋友,結婚生子,我去他家做客,發現他弟弟是殘疾人(小兒麻痺症),為此,老太太心情不好,前幾年早早的走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不能生活自理的兒子。朋友在老太太閉眼前,再三給老太太保證要照顧好弟弟。想象吧,當初朋友雖然購買了房子,但是,才剛結婚,要面對多大的壓力?好在他媳婦同情達理,幫助朋友照看他弟弟,有了孩子還要照顧孩子。想象吧,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者,他要面對多大的生活壓力?還不是一樣要面對現實生活嗎?

再說,題主老公的弟弟,一年回來一次而已,只要是遵紀守法的人,沒有理由不待見老公的弟弟吧?假如說僅僅是因為吃住的問題,做嫂子的就受不了,這種情況有點說不過去道理啊?老話說說的好,“不看僧面看佛面”,怎麼也要照顧一下老公的兄弟之情吧!當然了,假如說題主老公的弟弟是一位“十惡不赦”的人,好吃懶做之徒,教育這樣的人,需要你老公出面來解決比較合適,題主不能作為主角參與此事。老話說,“親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做嫂子的管這事兒不太合適,容易造成不易解開的“仇恨”。

總之,“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家和萬事興,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不要因為一時的得失,和家人太計較了。作為嫂子,要大度一些,促進家庭關係更加和諧,才是一位優秀的嫂子。


冀豫耕耘


不就過年這幾天嗎,他來你丈夫有親人在他身邊,也會很高興,況且現在吃穿不愁,在物資供應年代,我的小姑子,小叔子都三十多歲了我就象婆婆在世一樣,為他們備下過年的東西,後來在我的張羅下該娶的,該嫁的都按婆婆臨終前的託囑做到了,丈夫對我有敬愛,雖然他以去世二十年了。去年北京的弟弟70多歲了。站在我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三個禮,留下錢物,讓老嫂子對他們過去無知,那麼小的屋子,過年都投奔來這裡,在地下鋪睡,睡地下也溫暖,因為那是父母曾經住過的地方是我們的家,現在年令大了回味過去,沒地方住,沒有足夠的食物,我們都空著手,就靠兄嫂真是有愧,無知,現在弟弟每當想起心裡真不是滋味……當年他們拿這當他的家,我也享受了一家人紅紅火火過年的熱烈氣氛。過年不就圖個快樂熱鬧嗎?


76小孩兒


我說我的想法,就是做不到,如果你弟弟像你老公弟弟這樣做,你會不會叫他單過?更何況只是過年過節而已!我還以為要你養他呢!我的想法就算他不來我也要叫他來人多熱鬧增加氣氛!我也是人家嫂子,反正我開不了口,我家反是過年過節都有兩桌人吃飯,我侄子侄女還有我妹平時過節必須坐在一起吃飯的,過年有些回家而已,你還是想清楚再上頭條問這個問題吧


簡單生活138779013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這嚴重違背了我們作為父母要二胎的初衷,希望的是父母不在了,大寶和二寶能互相幫襯互相扶持著,作為嫂子的你,你更應該在過節過年的日子主動喊小叔子來家裡吃飯留宿,真心的接納老公的弟弟為一家人,這樣你老公不是很更感到溫馨嗎?更珍惜你嗎?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做的,我婆婆生了三孩子,一女二男,我和老公的姐姐哥嫂都相處的很好,平時合住自己家,逢年過節都合起來成為一個大家庭,真的挺好的,我和大嫂還有婆婆負責煮飯做菜,老公和哥哥負責買菜,姐姐準時來吃飯就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


芳姐26615291


我真見過這種兄弟,我交了一個好友,叫A君吧,A君有個弟弟,學生物工程的大學生,在村上一傢什麼缸頭廠做事,吃住都在家裡。有一天,我無意中問道:每月有多少收入,弟弟卻說,是技術入股,賺了錢分紅,可廠子一直虧損,弟弟沒一分錢收入,吃的全是哥哥的。A君和妻子都很好,從不和弟弟計較,一直養著弟弟。我說,這樣下去不行,還是要讓兄弟外出闖一闖,開始弟弟不樂意,我開導了一番,終於想通了,說有個同學也開了一個廠,邀請他去。我建議A君湊了一筆路費,讓弟弟去了,幾個月後,弟弟在那邊乾得很好,開始三四千元一月,現在拿到一萬多了,還結婚有了孩子。這事,讓我悟出一個道理:每個人的路靠自己去走,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