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學家說心理年齡決定著人的衰老過程,你認可這種說法嗎?

老左心理工作室


我認為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心理狀態好,內心快樂,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也會感受到這種快樂,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有活力的,雖然從生物角度我不知道怎麼解釋,但感覺這種推理一定正確。其他外在因素也會起一些作用,但最主要的還是內因,所以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儘量多些快樂。


來自星星的丈母孃


我認同!心裡年齡大小是一個人的天生性格,就是人們常說的老玩童!這種人給別人印象永遠都是無憂無慮的生活!在他的人生中跟本就沒有煩心事,你說這種人能不健康長壽嗎哈哈啊哈哈!




任性大媽很快樂


對……


永不老青年


有道理!我現在一直跟個小孩子似的!雖然頭頂有點禿頂,但還是比同齡人顯年輕些!


李文彬531


基本是


細雨夢迴62


完全認可!

有研究表明,“自我感覺更年輕的人的大腦擁有年輕大腦的結構特徵。重要的是,即使考慮其他的因素,比如個性、主觀健康、抑鬱和認知功能等,這種差異仍然是顯著的。”


探索者Kcarl


有道理。嘻嘻哈哈沒心沒肺的人,肯定要比愁眉苦臉的人年輕。


滿分作文劉世軍


現在大部分科學都在關注物質層面的探索,很少關注心智模式的成長,有些人可能活到四五十歲,心智還不成熟導致在生活當中經常出現誤判,或者對生命抉擇負面的行為活動。而我們遇到的人多了,就會發現身邊的朋友好像從25歲以後,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要年輕,這就是一種潛在的心理和生理產生衝突的誤區。而且有的人並不見得生理年齡越大,心智就越成熟...

所以才有很多心理學家去研究心智年齡,或者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心智模式,這種心智模式其實就是主觀年齡和個性之間的聯繫,比如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主觀年齡比較低的,那麼可能會更有責任心,想法大多數是屬於利他的,不會那麼神經質。而隨著生活的積累或者閱歷的打擊,才會有可能增長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人生智慧。

而這樣的主觀年齡與健康,確實是息息相關的,例如當我們受挫的時候,就會感到絕望,沮喪,甚至是身體削弱,這個時候會有種錯覺,就會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不像年輕的那個時候有朝氣,不再積極面對身邊的所有事物。當你進行再一次判斷自我的時候,大多數都是認為自己更加年邁,或者心理更加脆弱的。

久而久之,這樣的潛在多頻率的心理自我溝通,會對我們的身體行為意識都產生引導作用,於是你的身體和心裡因素就會導致我們的主觀年齡變得更加脆弱,或者更加老態龍鍾。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是對健康有好處的。

而且根據很多的心理學家在做社會調查的時候,也判斷出一種特定的刻板印象,將那些擁有較低主觀年齡的朋友,其實算是一種自我防衛,例如“我經驗少,經歷的太少了,我還是太年輕”等等,其實是自我保護,將自我埋怨降到最低,或者說將負面情緒合理化了。

所以我們說心智模式,它會影響我們衰老的程度,甚至是我們身體健康的程度。希望這樣的內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對心理科普或者心理引導技術感興趣,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


霖士心理


生理變化,決定了心理變化。

心理年青,與性格有關,有人心大,凡事很少考量得失,說話行事直率,但也容易失落。

而有人性格沉穩,遇事包容量大,平衡能力強,能較久保持平靜。

人,活一世,會遭遇各種變化,甚至殘忍的遭際,心理年令再年青也抵抗不了,尤其老年生理上種種困擾,都會在心理上造成陰影。

看開的人,都是自我不斷修正心態的智者。


風風285750272


有一句話:“看一個女人的臉就能看出來她幸不幸福。”

一個人經常性地處於哀傷、憂鬱、憤怒等負面情緒中,自然就會皮膚暗淡、眼袋深、眼神哀鬱,經常出現腸胃炎、內分泌失調、高血壓等疾病。

中醫認為:怒傷肝、恐傷腎、憂傷肺。心理狀態對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影響。

俗話說,相由心生。一個內心陽光的人,必然會把陽光寫在臉上,身體也充滿活力。一個心已滄桑的人,往往倍感憔悴。

真正的累不是身體的累,而是心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