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為何出現空氣重汙染

今年春節以來,受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會活動水平有所下降,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次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近日,相關專家就重汙染成因等問題進行了分析。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表示,近期不利氣象條件導致環境容量大幅度減小。雖然近期汙染排放量下降,但下降幅度遠未達到環境容量,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仍超環境容量2倍以上,這是近期霧霾頻發的主因。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環境所所長徐洪磊說,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公路貨車和客車流量較平時分別下降了77%和39%。但隨著近日復工復產,城市內和城際間的交通流量明顯增加,二氧化氮濃度明顯上升。北京市PM2.5組分監測顯示硝酸鹽佔比大幅上升,成為抬升PM2.5濃度的主要因子。這些說明,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仍是區域大氣汙染的主要成因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說,由於我國北方冬季取暖和區域重汙染行業相對集中,排放方面大家過去有一些沒注意到的情況。先說採暖,由於大量務工人員回鄉,居民採暖需求增長。雖然部分農村已完成煤改氣煤改電,但還有1000多萬戶用煤取暖。與去年同時段相比,農村地區衡量燃煤量的一氧化碳濃度增加了10%以上。再說工業,目前停工的主要集中在加工業、輕工業,而工業大氣汙染物主要來源於高汙染、高能耗的資源型行業,比如火力發電、鋼鐵、焦化等,這些行業生產工序大多不可中斷,需要常年運轉。

秋冬季,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和採暖排放量佔比達2/3,這也是區域的基礎排放量。數據說明,大氣汙染排放量並未“傷筋動骨”,當氣象條件不利導致環境容量下降時,這個基礎排放量已經超出環境容量,從而出現重汙染。

今年,多地出臺禁放規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唐桂剛表示,2020年除夕19時至初一6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PM2.5、PM10平均濃度與去年相比分別下降了13.7%和33.8%。不過,由於各地禁限放措施主要集中在主城區或主幹道周邊,農村地區和城鄉接合部煙花爆竹的燃放量仍較大、較集中。今年元宵節期間,疊加不利氣象條件及煙花爆竹燃放影響,太原、邯鄲、石家莊等城市PM2.5濃度達到重度汙染水平。

此次汙染過程何時結束?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桂海林說,從目前氣象資料分析,2月11日—13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仍將維持靜穩、高溼和強逆溫狀態,汙染總體來說仍將維持並發展。13日夜間開始,隨著冷空氣的侵入以及降水的影響,擴散條件好轉,汙染物逐漸清除。14日隨著較強冷空氣南下,這次汙染過程才會徹底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3日 14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