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人很自私,作為子女你會和上了年紀的父母計較嗎?

用戶5030107120298


有人說人老了會自私,也有人說父母對孩子都是無私的。在這裡我說說我個人的觀點。

年前在公交車上無意中聽到倆個女人的聊天。其中一位說起自己的父親,姊妹幾個,過年過節都給父母送東西。包括親戚串門帶的禮物,像油啊、米麵的,有時廣油父母那就能收個5~6桶。老倆口怎能吃的完。當媽媽的說分給幾個孩子,老頭都不讓。

有時收的雞蛋就幾十斤,老太太怕放壞了,就偷偷的分好,等孩子們去了,孩子們以買菜或者仍垃圾為由事先把東西放到車上,別讓老頭看見。要不就會罵老太太一頓。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老人大有人在。他們從小受苦受慣了,特別是經歷過60年自然災害的老人更是被沒吃沒穿的日子嚇怕了,他們願意屯糧屯菜,如果都給了孩子們自己心裡沒了安全感,會感到恐慌。對子女而言,他們寧可放壞也不願意給孩子的的做法表示不可理解。

我們父母這一代小的時候,孩子多,家庭困難,有限的東西不能滿足所有孩子的需求,有些弱小的孩子心裡會產生扭曲,比較自私,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人會比較自私自利。但是這樣的老人對自己的孩子精神上的愛是滿足的,可能物質上的付出稍有不足。

我到認為,父母這一輩過得不容易,就是有些自私,他看中的也就是自己眼裡這一點點東西。作為兒女不必太計較。他們的目的是節省,不願浪費。你看看所謂自私的人,對被人自私,對自己也很吝嗇。

對這樣的老人做兒女的應該理解,適當的勸說。辛苦一輩子了,應該想開點,該吃就吃該喝就喝。

有些老人歲數大了偏執孤僻,像個老小孩似的,把自己的東西看的很重,做兒女的更應該多跟老人溝通,多交流。

對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愛心,讓他們踏踏實實的感到生活的幸福,讓每位老人安心的度過晚年,這才是兒女們應該做到的。


行者813


計較有用嗎?自私的人變老了,又是為人子女,子欲孝而親不在,姑且忍了吧。我有個朋友結婚後對她公婆的做法很費解,比如一家人聚餐吃火鍋,她公公端起肉盤全倒在自己前面,她小叔子很生氣,你一個人把肉吃完?我們吃什麼?我朋友沒有說什麼,她老公也沒說什麼。我超級佩服她,她嘆口氣說習慣了。她結婚時公婆沒有給一分彩禮,她當時也沒想太多就想不要老人的錢自己白手奮鬥就好。她懷孕時家裡經濟比較困難,她親媽給她買了蘋果,她公婆空手去看她,看見蘋果挑了兩個最大的吃了。她公婆給她看孩子時,她發現小孩子的輔食吃的特別快,孩子的溼巾啥的消耗很快,直到有天她撞見婆婆在吃孩子的零食,看見公公在用孩子的溼巾,她無奈只得降低零食的規格買多點放家裡。當她和老公溝通這種事情的時候,她老公火冒三丈,咋的,吃你兩個蘋果怎麼啦!他們是我父母,他們一輩子都這樣。我就想他們過好的生活,不就是兩個蘋果嗎?至於嗎你?她說我老公肯定心裡清楚自己父母的為人,但是不允許別人說,為人子女也是沒有辦法。


黃黃66336


我爸媽在我們三兄妹之間會一碗水端平的。可能有時候也會出現傾斜的。但我從來不會計較,我的兩個哥哥也很疼愛我。我是我爸媽只要高興怎麼做都好!我的原則就是不讓我爸媽著急!生氣。爸媽不開心我心裡難受!爸媽給我帶來這個人世間就是來報恩的。


賢惠151688966


老人再自私他們畢竟是父母啊,如果計較吵架那不亂成一鍋粥了麼,而且有的老人越老越像小孩鬧脾氣,作為理性的子女還是要多包容多理解些,畢竟我們小的時候不懂事,父母也是這樣一路包容過來的,但包容歸包容,有些理兒該講還是要講,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我一個朋友生下二寶後身體不太好,父母就去幫她照顧,朋友怕他們累又找了一個保姆,可他們嫌花錢就讓保姆走了,朋友定期給他們買菜錢,還給他們買衣服,定期掏錢讓他們出去旅遊散心,老爺子還有退休金,然而有一天老爺子對老伴說請保姆要花好幾千,女兒是不是也得給他們發工資啊,大家說老爺子的要求合理麼?


pzl雪地的小妖


不計較,我是獨生女,家裡沒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老公家有個小姑子,住在另外一個市,離得遠也沒那麼多事,公婆有點難相處,看在老公的份上能忍則忍,忍不了就去河邊散散心,沒什麼過不去的坎,那些做兒媳婦的問我為什麼不會跟婆婆吵架,我說要是吵架天天有的吵,但是吵完之後坐一起吃飯不尷尬嗎?大不了左耳進右耳出就行了


居家小饅頭


如果計較,真的吵不完的架。從來沒想過和婆婆公公正面衝突,但是大姑姐跟我說話太難聽,而且說的我一臉懵,我不可能忍著的。於是我就跟我公公說了,你看看你閨女說的是人話嗎?讓我和你兒離婚,是不是我們離了她跟你兒?


其實我還好163989810


老人自私或者不自私,鄰家老馮認為:有幾種情況可以區分。

第一種老人自私。

這種老人自私,他不是叫老人自私。而實質是,以前自私的人,現在變老了。

這種人,年青時就是自私。光顧自己不關心別人。特別是對家庭,莫不關心,自顧自己活得瀟灑,過得快活。

這種人雖然不多,但確實存在。這種人長期養成自私自利,人變老後對家庭,特別是把子女當成提款機。要吃要喝的,還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給子女增加了很多負擔和麻煩。

第二種老人自私。

就是老人辛苦一輩子,養家餬口,上敬長輩下愛兒女。現在年齡大了,該敬的孝也敬完,兒女長大成人也成家立業了。

這時候,老人選擇自私一點,我覺得這才是老人明智的選擇。學會該放下的時候放下,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過份包辦,實際上對子女沒有好處。

老人過自己喜歡的老年生活,為自己的老年多作按排,自己做好自已的事情,也是為子女減輕負擔。

第三種老人自私。

這種老人,主要是沒有經濟收入,特別是農村的老人。他們在年齡不大時,可以出賣勞動力,在外打工掙錢。除了自己開銷外,還可以幫助子女。

現在年季大了,身體無法承受打工的勞動強度。不能打工就掙不到錢,這時只能選擇不管子女。

以上三種情況,在社會上都存在。每個子女對自己的父母,是什麼樣的情況,肯定都心中有數。我覺得作為子女,做子女的本份,把自已這個家搞好,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老人自私與否,很難作出判斷。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具體情況,老人和子女雙方,都要學會相互諒解。每個人都能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位,那這個家庭肯定不會太差。


鄰家老馮


夥計你的這個說法有欠妥之處。老人很自私還是跟子女之間不講厚道。這就有點奇怪啦。

你要是說你身邊的人有的很自私就不奇怪,

我認為凡是結婚成家育子的人都應該有切身的體會。

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最無私奉獻的榜樣。

在退一步說有的未成年人都懂得長大要報達父母的無私扶養。

我真不知道你對你的父母很自私的評價是如何講出口的?

或許是你父母的子女多財產分割不均?

或許是你好吃懶做啃老成性你父母保生活留後路?

或許是你怕媳婦比新冠肺炎還怕的膽顫?你父母擔心你媳婦把財產全劃拉走吧?

總之,若是父母的財產他她想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是合情合理合法權益,無可厚非。

若是子女親戚朋友給他們的,別人也儘量不責怪,但善意的提醒和勸阻另當別論。

胡來瞎造不行。

老人自私的事兒有點言重啦。

我們都會老的,先給個理解吧否則時過境遷你在說怨枉父母恐怕為時已晚。


用戶黑4605098342099


有的老人很自私,絕對不能同上了年紀的老人記較。人老了就同小孩一樣,自私本成為天性,有時甚至還胡說,讓人無法理解,這就需要我們要多理解老人的難處,同老人多溝通,多體諒老人。

首先要對老人多理解多關心多交流。

我這有個現實例子共大家分享。我有個夥計他的父母都在七十多歲了,現在兩人都有病,他對父母的照顧和理解大家看看怎麼樣。

他父親是一位退休工人,母親是一位農村婦女,兄妹三人,他為長子在城裡工作,年輕時因為一些事,父母和他合不來,偏向弟妹,他也不在乎,過年,過節都回家看父母。誰知父親錳然高血壓反了,留下了後遺證,行動也不方便了,他立極把父母接近城裡,經常去帶父母逛公園,有時間就推著父親領著母親出處轉轉,散散心,只要老人開心就行。可誰知天不幸他母親也高血壓後遺,而且兩人都不願在城裡生活,要回鄉下老家。由於他們兄弟都要工作,只好請人在家照顧老人。

老人回家後所有的費用他一人承擔。老人有退休工資,可工資卡不準任何人拿,自行保管,看病買藥以及給保母開工資都不準用,若誰要問他工資卡他就說,"你們不用給我顧人,我也不吃藥…"弟,妹都很生氣。他就勸弟,妹不要生氣,老人嗎有他的想法,工資不讓動可能是給自己心裡有個保障,理解萬歲。

自從老人回家居住,他每星期都要回老家看望父母,母親有病後很卷戀他,每次回家都拉著他的手,不准他走。每次走時他都要對母親說很多好話,才能依依不捨地去上班。有此他回家看望父母連同給一親戚行禮,同父母少呆了會。他母親就說他是為了給別人行禮,不是為了看他們,而且是見人就學說。他知道後非常難過,真想哭,但在父母面前還不能說,假裝不知到。用他的話說:只要父母高興,想怎麼說都行,人老了,心就多了。

下來在對老人關心的同時,多包榮,更不能計較以前的矛盾和不足。

我這朋友在這方面做的也很不錯,聽我給大家說說吧:

他父親人老了不但性格自私而且脾氣暴躁,沒事愛找別人的錯。因而好幾個保母都被他攆走了,這可急壞了我夥計。弟,妹他都在上班不能分神,最後他想妻子即將退休,只能做妻子工作,讓妻子提前退休協同保母在家照顧父母。

他妻子是老師出身,在與人溝通,處理問題,由其同老人交流上都有不尋常的能力。他知到妻子在內心裡對母親是有怨恨的。

咱先說說這個事,這得從他們生小孩時說起:那時他同父親在外面工作,妻子在村上教學同母親在家,弟,妹都在上學。八十年代農村生孩子大部分都是在家中找個接生員。八四年妻子在臨月時,有一天他母親的孃家有事,他母親去了孃家晚上沒有回來,留她妻子一人在家。可突然知覺了,妻子一人在家晚上待產非常害怕,求別人給他打了電話,晚上又沒有公交,他提自行車趕回了家,母親還沒有回來,只有妻子的閨蜜請來了村裡的接生員在。事後他很生母親的氣,可妻子內心生氣,嘴上還勸他說事出有因,不要計較。他知到這件事是母親做的不對,不該把妻子一人留在家中,妻子嘴上不說,內心定受到傷痛。

可如今母親臥病,他苦口婆心勸妻子辭去工作,妻子便提前伸請退休,單位看他們家確實困難,批准其內退。妻子辭去工作回家照顧他父母,這份情,這份議,他非常感動。他感恩妻子的通情達理,對整個家挺的關愛和理解。

我想他們二人對待老人問題的處理,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所以我想說老人因為生活環境,有他們的個性,自私也吧,不講理也好,胡說八道也行,我們做為子女,多理解,少計較,要想想老人的好和不容易,人老了就跟小孩一樣,我們要同他們多交流,瞭解他們的心裡,知到他們需要,我們才能知到怎麼對他們好。老人們老了都不會忘記自己當年的勇敢和不容易,我們不要打擊老人,誇誇他能力,說說他對家庭的貢獻,老人會很高興,千萬不能說老人的不足,那樣他會很不開心。總之同老人多交流,讓老人感覺到我們把愛送給了他,我們都很愛他。

最後我想我們以後也會成為老人,與下一代的思想也會有代溝,我們善待老人,也是給自己輔路,給後輩做好磅樣!也就是善待自己!


田野情


你認為有的老人很自私,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可能把錢都攢起來,存摺藏起來,房本收起來,就感覺老了,即便沒人管,也餓不死,也不至於流落街頭。以前過的日子苦,總覺得有備無患,這樣才安心。尤其是有幾個子女的,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幫誰管誰經常惹其他子女挑理,索性也就少管,等以後再說。

遇到這種情況,做子女的應該反思,對老人無條件地付出,別老指望老人幫你買房子,幫你帶孩子,你已長大成人或已成家,老人已沒有義務再幫你,何談什麼計較!

有的老人胸中有大愛,自己卻生活十分儉樸。不久前,屯昌一位七十多歲老人不留姓名為防疫捐了二十萬,你能說他不把錢留給子女是自私嗎,寧波90歲老人王春文三十多年捐款千萬元,自己卻用著破舊的傢俱,他的子女們也都事業有成,從不認為父親自私,支持並效仿他樂於做公益。理解並尊重老人的選擇,才是真的孝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