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道路擁堵與小汽車擁有量不斷的上升與太原公共交通的落後有多大的關係?

天界之約


1、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交通發展提供了可能和物質基礎,首要表現在機動車高速的增加。

2、市政設施建設相對滯後。

3、停車泊位建設速度遠遠低於機動車的增長速度,導致現在城市停車越來越困難。

4、市政設施建設形勢單一,高峰時段各個路口交通壓力均大,交通壓力無法分流。

5、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合通行佔道嚴重,再加上行人亂穿馬路,既影響道路通行能力,又對交通安全帶來較大的隱患。


太原都市生活


這是一張前幾年太原的堵車圖片,寬闊的迎澤大街堵成茄子,簡直成了停車場。經過這幾年道路改造,如今太原的擁堵狀況己大為好轉,以下是一張2018年上半年的城市擁堵指數排名。

太原排名49名,雖然道路擁堵相對並不嚴重。但是也要看到,高峰期有些路段的擁堵狀況還是很嚴重的,如南中環、濱河東路、許多高架橋下、商業區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小汽車的增加和公共交通的落後不無關糸。 早在2012年,太原就提出創建公交都市,但是六年過去了,太原的公交車數量不但比當初沒有增加,反而減少,只有2500多輛,萬人擁有公交車臺數只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結果就是等候時間長,人多擁擠,甚至有些地方不通公交。所以在前不久太原落榜公交都市。與此相反的是,太原的私家車數量猛增,百人私家車擁有率全國名列前茅,太原己成功創建私家車都市,說起來頗有些諷刺意味。再來說說讓太原人著急上火的地鐵,早在2012年9月,發改委就己批覆太原1號2號線的修建,批覆並不晚,可是不知什麼原因,直到2016年才正式開工修建2號線,已批覆的1號線由於時間跨度大,改變線路的原因,愣是搞成了新增線路,直到今天仍在等待重新獲批,這中間太原地鐵由於遲遲未開工,還受到發改委的批評,而2012年同期獲批的石家莊等地的地鐵早己開通運營,而太原目前在建的2號線直到2020年才可開通運營,且只有一條,形不成網絡,太原也成為全國修建地鐵最慢的城市,所以不得不說太原的公共交通確實落後。也正因為現狀如此,所以倒逼人們買車,導致小汽車數量猛增,加重道路擁堵,形成惡性循環,如不改變現狀,太原的擁堵指數將會不斷提高。


家居的虎虎szf


太原市道路和公交建設的步伐相當快了,尤其是耿市長回來這幾年!

但是這個問題應該先找規劃的原因,為什麼當初審批規劃上的綠地和車位最後都沒有了?

為什麼當初為了解決下崗職工的咪錶停車和其它道路停車收費公司依然存在,並且還在招聘新的人員?

既然養路費加在燃油裡了,道路屬於公共資源,這個停車收費是否合法?

為什麼不多去學習學習長治的停車管理?

長治為什麼就沒有咪錶停車和道路停車收費公司呢?

為什麼長治停車比太原方便呢?

上面的問號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修理地球的男人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擁堵就成為了一座城市的代名詞,不堵的城市還叫城市嗎。

太原作為一個有400多萬人口的省會城市,擁堵也是正常的,其實相對來說比起其他城市已經好的多了。

至於說太原城市的擁堵與汽車擁有量不斷上升有關嗎,我想這是必然的。截止2017年底,太原市汽車保有量為145萬多輛,當年新增加汽車數量為19萬多輛。一個城市的道路總是隨著他的交通工具數量上升而改善的。對於這麼龐大一個數量,每年新修道路和擴建的道路也只是杯水車薪。而且現在擴建道路基本已經是奢望了,城市中心已經定型。太原也只是建高架橋。

所以說就引出了第二點太原的公共交通。太原的公共交通實話說跟它的城市級別是不匹配的。截止2019年4月,太原市共有公交線路207條,營運車輛2533臺。我們再來看看鄰居西安市,截止2018年底,共有線路368條,營運車輛8800餘量。鄭州共有線路342條,營運車輛6420輛。當然人口規模太原市沒法和這倆座省會城市比,那咱們就看,單條線路平均車輛數,太原為12.23輛,西安為23.91,鄭州為18.77。結果一目瞭然,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最近幾年太原市加大了公共交通投入,往人口密集區加開車輛,加開線路,逐步更換新能源公交,加大公共自行車的投放。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一座城市的擁堵必然是許許多多原因造成的,這也是城市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政府足夠的包容,希望他們可以做的更好。


小朱問答


為什麼本年度太原又落榜智慧公交試點城市名單?為什麼不思考一下?太原人均汽車保有量在全國範圍不算高,道路也修了不少,還是堵,還是城市交通的硬實力和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

1、城市框架拉大了,樓盤把人都吸引過去了,可新開的公交線路屈指可數!在環路住不開車怎麼辦!

2,現有公交趟數不敢說少,都堵在路上了,要麼不來,要麼一來幾輛車!太原修不起地鐵,就應該考慮公交專用線的問題!

3,這幾年集中修路,有很多公交線路縮短或改線!

4,沒有地鐵,高峰時段運營效率低下,這就不需要討論了吧!

目前看來,太原公交遠遠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節奏!希望踏實做事,規劃不要停在新聞中!反正就智慧公交城市已經說了多少年了,榆次的公交都超過太原了!


茗茶泉水


造成道路擁堵的因素有很多,車輛增多與公交落後當然也是重要因素,但還與道路規劃是否合理、行人機動車能否各行其道、以及行車人素質、道路施工等因素有關,我倒覺得道路擁堵與機動車保有量增多和公交落後關係不大。

首先,太原的道路我覺得不算擁堵吧,除了上下班高峰期,全國都一樣難免擁堵,最近幾年太原的路修的很多,擁堵情況有了很大緩解。機動車數量的上升,同時道路也在擴容,在大部分時候,只要不是施工路段,交通還算通暢吧。其次,你說的太原公交落後,主要指地鐵吧。地鐵修好後真正能分流多少人,也值得觀察,因為2號線是解放路南北,地鐵+共享單車,能緩解縱向交通的人群,但太原上下班高峰期堵車東西向也非常嚴重,或許地鐵能化解一些濱河東路等南北向道路的交通壓力,但也十分有限。

所以我覺得治理道路擁堵不能指望車變少,這不現實也不可能,只有在交通規劃上下功夫,怎麼能更合理利用,比如濱河東路南中環到南內環常年擁堵,主路的車大排隊,而輔路很通暢,如何分流車輛,合理將道路資源利用得到最大化,是交管部門要思考的問題。


山西新聞網


有一定的關係,但我認為太原的擁堵主要還是與人有關,十幾年以前,太原市機動車不多,外來人口也少,雖然街道不寬,但人、車也算達到了一種平衡與默契,相互影響不大;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口、車輛大增,其速度超出了城市的規劃和道路建設速度,這時舊的平衡被打破,新增電動自行車、新增機動車輛、新手司機以及快節奏的生活規律打亂了原有的默契,很多行人、機動車司機的過路習慣和駕駛習慣還是按原來的套路、一半會兒的還改變不過來,所以、行人、司機的習慣有待改善,市民素質有待提高。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就是城市交通的管理問題,太原做為省會城市,客觀上的原因一大堆,很難短時間得到解決,但主觀上交管部門應該積極發揮好職能作用,城市交通管理也是一門大學問,得動腦子才行。而實際上太原的交警好像對交通指揮、疏導不是太熱心,甚至有越指揮越堵的現象,為什麼?因為他們沒經驗,估計是城市發展太快了,讓他們也措手不及了。

總之,城市的發展給市民帶來無限的憧憬,也帶來很多煩惱,只有大家都把這個城市當成自己的家,這個城市才能讓你過的更舒心。


草民的生活2019


有很大關係,但並不是全部。更多的原因來自於公共交通規劃設計的落後。這幾年太原修了很多橋樑道路,但大多都沒有事先做好認真規劃和準備,純粹是為修路而修路。相關銜接、配套、設計以及交通指示燈、路口規劃、標誌標線等等都不盡人意,所以雖然道路修了很多,其實通行能力並沒有提高多少。

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不是新修路,而是對現有路網進行進一步優化,至少還有50%的利用和提升空間。讓設計道路的人每天多開車騎車走一走,就知道應該更改哪裡,多聽一聽每天走在路上交通參與者的聲音。最簡單的是多建一些人行天橋,減少紅綠燈,可以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小星星7777777


太原的道路設施經過這幾年的建設,已經大有改觀,但還是堵車,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交通規則就要求慢,既使撞了闖紅燈的行人或非機動車,往往也被交警認定有責任。交警往往會說,你不會慢點?在我國只要出了交通事故,永遠有機動車的責任,理由就是你要慢點。因此交通路口車輛行駛速度慢的出奇,交通效率很低。二是國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淡薄,車輛行駛速度提高不了,交通事故也比比皆是,堵車也是家常便飯。三是有些交通道路和一些交通標誌設置不合理。


現在車輛


其實太原的交通狀況在全國來說算好的了,我去過的城市沒有幾個能有太原這樣寬闊通暢的大街了。現在堵車主要還是早高峰會出現一些,我覺得解決問題一是要把停車場所和規劃配套完善起來,而且停車場所不能進行商業化運作,應該作為社會福利性質以減少車主的停車負擔。在此基礎上加大對亂停車的處罰力度甚至比照闖紅燈對待。再就是在每天高峰易堵時段實行車輛限行,在此期間公交車可以免費乘車。這樣可有效減少車輛上路數量,避免出現堵車。三是繼續加大公交自行車和公交電動車的投放力度,我們太原在私家車限行,公交車免費乘車方面還有公交自行車方面做的相當不錯,應該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