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一個有態度的吃瓜群眾


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引言:


一場爆發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肺炎,截停了紅紅火火的百億春節檔。眼看七部大片紛紛撤檔,《囧媽》卻憑藉敏銳的商業頭腦和字節跳動達成合作,6.3億賣掉版權,大年初一線上首映!


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電影方、字節跳動、觀眾,三方共贏,只是苦了院線。還傳出徐崢被聯合抵制的消息。創新總要付出代價,鐵律!但作為受益的一方,我對徐崢沒有任何意見。


大年初一當天,小仙女就和家人一起看了《囧媽》,我對這部影片觀感如何,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無論褒貶,都力圖客觀。畢竟作為一個影評人,如果摻雜過多的個人好惡,提筆就跑偏,何來參考價值呢?


我始終認為,電影是有品格的,無論出於何種目的,無論你做什麼樣的電影,或者無論你怎麼談電影,都得有品。品格,是影人絕不能丟棄的底線。——羅登


一、風格定位


《囧媽》其實準確來說應該叫《俄囧》,英文名《Lost in Russia》,又是和媽媽一起坐上開往莫斯科的綠皮火車,到紅星大劇院唱一首《紅莓花兒開》,這首老歌是蘇聯電影《幸福的生活》插曲,表達了美麗少女對心儀之人的思念。


就連主角的名字也是濃濃的俄國氣息,“徐伊萬”,致敬前蘇聯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處女作《伊萬的童年》,片尾俄國大客戶“普京”的出場更是意外驚喜。


《囧媽》定位是幽默喜劇,是春節檔賀歲大片,是閤家歡爆米花電影,是純商業片。


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影片在宣傳到時候主動表示這是一部“探討中國式親情”的賀歲影片。可見親情是最重要的一大賣點,也不可避免有些煽情片段。所以會有很多觀眾說,明明是喜劇,但我卻看哭了。


愛情其實都是支線,你看袁泉飾演的女強人老婆最後還是和伊萬和解並離婚了,說白了,這個角色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和母親的代際和解,而不是情情愛愛。而且他也根本無法通過和母親的和解來頓悟婚姻的要義,這不現實。


血緣親情割捨不了,即使彼此有著巨大的價值觀差異,但是愛情一旦徹底無法理解和溝通,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手,放彼此自由。


從這三個角色的年齡和身份背景來推測,他們本身的教育背景、文化薰陶、價值體系,甚至美學觀點都南轅北轍,毫不搭調。母親固守著蘇維埃式的昂揚、包辦和犧牲,妻子秉持著美式的自我,精明和人文主義,而兩邊都不靠的小布爾喬亞,民族資產階級男主,誰都不待見。這樣的家庭一開始就處於巨大的矛盾之中,危機四伏。


電影前半部分,母子列車共處的時候,用了喜劇向的誇張動作和段子式的臺詞,表達母親的控制慾,兒子的逆反心。母子二人因為價值觀差異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產生嚴重的代溝,導致無法溝通。


“你媽覺得你餓”式瘋狂投餵,看著就頭疼的微信聊天60秒語音方陣,深信不疑的垃圾養生文、只剩一塊紅燒肉卻不讓吃,吐槽你胖、突如其來的催生……影片中媽媽對伊萬的掌控式的干涉,讓眾多孩子們感同身受。


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這種打著“愛”的旗號帶來傷害的行為,長此以往危害很大。中國很多的家庭悲劇都是起源於此。電影雖然流於表面,但起碼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值得鼓勵。但要把電影拍得更行雲流水、深刻動人,徐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角色設定


徐崢既是本片導演,又是第一男主,毋庸置疑的靈魂人物。這個中年發福的創業老闆,在強勢的老媽,冷漠的媳婦和二百五下屬表弟兼下屬的圍繞下,展開了一場和中年危機的殊死對抗。但是看過本片就會發現,大部分的戲份集中在徐伊萬和母親盧小花身上,其他的支線人物,感覺都被浪費了。


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比如演技炸裂的郭京飛,看得出來這個角色應該是和“囧系列”當中的王寶強、包貝爾一個定位。負責熱鬧和搞笑。但是戲份限制,沒出什麼亮點。還不如《二代妖精》裡面發揮得好。這也不知道是編劇、導演、演員,三者當中誰的鍋?飾演男主妻子的袁泉,老戲骨了吧,但在本片中形象扁平化得像靜止了一樣,跟《我的前半生》有什麼區別嗎?職場女精英模板,哪裡需要哪裡搬!


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列車員賈冰可謂是自帶喜感的笑點擔當,但是他的角色沒有任何推進劇情的功能,互動不多。


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去年錄藍臺綜藝節目,意外離世的臺灣演員高以翔,也友情客串了男主“情敵”,一個高大帥氣的律師。剛剛結束的第92屆奧斯卡也緬懷了這位優秀的演員,鏡頭裡的他依然魅力十足。


還有沈騰和黃渤其實都客串了,但是小心眼兒的徐崢,把黃渤戲份剪掉了。誰讓他在導演《一出好戲》的時候,把徐崢戲份刪了,徐導這是明晃晃的報仇啊!最後結尾宋小寶乘著熱氣球魔幻般地出場,我真是有點出戲!


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這荒腔走板的劇情,簡直無力吐槽。荒誕喜劇?但明明前半部分和他媽在火車上的互動那麼樸實無華,嚴絲合縫,就像給中國萬千家庭裝了攝像頭一樣,戳到觀眾心裡。後半部分就撒開了跑偏,什麼“熊出沒”,“熱氣球”……唉!割裂感讓我覺得像是在看兩部電影。


三、情感共鳴


終於說到了電影最有優勢的一個點。那就是強烈的情感共鳴。《囧媽》被眾多影評人和觀眾詬病“不配上院線”“就是網絡大電影的質量”,大年初一免費網絡首映送人情,都沒能逃過豆瓣不及格的評分。


豆瓣差評率達27%,罵得狠的短評獲贊7585次。徐崢這次的選擇很準確,不然鉅虧的可能性很大。畢竟觀眾越來越挑剔,電影質量才是硬道理。結構性硬傷,邏輯混亂,很多情節推進轉折過於生硬,尷尬溢出熒屏了。


但是這部電影就沒有優點了嗎?也不盡然。小仙女覺得判斷一部電影好壞,不僅僅是嚴苛的電影工業標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能不能帶給觀影者思考和啟發。


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囧媽》做到了。電影中的很多橋段讓觀眾產生強烈共鳴,並且引發思考。電影前半部分母子吵架橋段,笑料百出也不誇張,簡直復刻了很多家長的控制式教育和孩子歇斯底里的反抗。讓大家深刻意識到“千萬別和老媽吵架,吵輸了你會捱罵,吵贏了你會捱打”。你敢說自己家裡沒個同款嗎?


盧小花特別愛兒子伊萬,在關鍵時刻能豁出命的那種。但表現出來的就是讓他窒息的控制慾。她出門坐火車,跟搬家一樣,把電飯煲都帶著,還自己做飯。成年的兒子,她吃喝拉撒都要管,幾點喝水,幾點撒尿……你煩她,她卻說“我是為你好啊!”OMG!


那從這部電影中你能學到什麼呢?


1、 反思自己是否會一邊反感控制,一邊卻犯著相同的錯誤。警惕家庭中的“情感遺傳效果”。


“過於相似的人是會互相討厭的”,這是小仙女很久之前看過的一個心理學規律。徐伊萬是盧小花的親生兒子,肯定是相似的,甚至過於相似。


他討厭自己母親的控制慾,但卻不知不覺在婚姻中試圖控制妻子,就像張璐對他的控訴“你想要的是個幻想中的妻子”。很多家庭存在類似的問題,相愛相殺,精疲力竭。如果你也陷入這樣的困境,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和對方一樣,有著令人討厭的行為。


2、 考慮一下作爸作媽是不是缺乏關愛,求關注。


盧小花在電影中確實表現得很“作”。有點女版“蘇大強”的意思。兒子給安的昂貴密碼鎖不用,非得焊一個;輕信推送消息,一擲千金要去報名紅星大劇院的演出;舒適快捷的飛機不坐,非得搬家一樣登上六天六夜的綠皮火車……


這一系列的行為讓作為兒子的徐伊萬苦不堪言,“囧”況百出。但是這樣的“作”也恰恰是孤獨的母親試圖獲取關注的方式。兒女們很忙,也沒什麼耐心,沒空搭理年邁的父母。而漸漸年邁脆弱的父母就只能用“作“的方式把孩子拉回身邊。就像小朋友的調皮搗蛋,父母也是如此。


從風格定位、角色設定和情感共鳴三角度全面分析徐崢的《囧媽》


這是在索要陪伴和愛啊!其實小仙女看《囧媽》中途溜號了一段時間,就是“熊出沒“那段之後,整體就出戲了。但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打動了我,我甚至覺得是全片最深情唯美的鏡頭,盧小花回到家裡,在鏡前摘下假髮,露出原本花白的頭髮,直戳內心。年輕的孩子們,多和年邁的父母相處吧,多體諒他們的脆弱和孤單,別等到失去再後悔。


總結:


豆瓣評分5.9,應該說很客觀。因為畢竟電影打分不是看導演的營銷套路,會不會製造話題,有沒有抉擇魄力,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風暴中,一波三折狂拉好感。這些都和電影創作本身關係不大,更與質量無關。


小仙女還是肯定徐崢導演的商業天分和創新精神,畢竟在任何行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這次《囧媽》首次撇開院線,和字節跳動並肩開創網絡首映形式,或許真的可以一舉改變中國電影行業規則。


但是電影本身的缺點也很明顯,作為一個誠實的影評人,讓小仙女給免費網大友情加分,不好意思,真的做不到。希望徐崢導演可以拍出越來越好的電影,可以不再擰巴,想清楚自己要的是商業訴求還是自我表達,是追求嫻熟還是挑戰極限。


《囧媽》是披著商業喜劇外衣的情感反思,是一列開往莫斯科苦寒之地的治癒列車。但徐崢用了太多荒腔走板的情節湊笑料,親情和愛情都想抓,最後導致《囧媽》既不夠喜,也不夠細。


既然崇拜“極限挑戰者”李安,喜歡詩情畫意,大師風範的陳凱歌,期待合作特立獨行的文藝婁燁,那麼有著一流商業頭腦的徐崢,把自己擅長的公路喜劇電影做到極致,不好嗎?畢竟,大年三十《囧媽》宣佈免費的時候,網友們可都說欠你十張電影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