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毫不留情之作,寥寥數字,卻罵盡沽名釣譽之徒

偶像崇拜,古已有之,然而偶像有很多種,有的讓人很氣憤。古代南方,有以枯木為偶像的習俗。因為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木頭,長得有幾分人形,就被神化,最後成了供人膜拜的偶像。那些前來膜拜之人,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內心汙穢骯髒。膜拜朽木,本已可笑;內心多鬼,更加可鄙。然而這種朽木為偶像,私利之鬼魅橫行之狀況,卻是若干時代的真實場景。

韓愈毫不留情之作,寥寥數字,卻罵盡沽名釣譽之徒

對此,大詩人韓愈深感氣憤。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一向都是嫉惡如仇的,這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他自然覺得十分可笑。於是當即寫下首毫不留情之作,寥寥數字罵盡沽名釣譽之徒。韓愈在詩中沒有直接開罵,而是用了一招“指桑罵槐”,寫得很高明!全詩僅4句無一貶義詞卻罵盡世間虛偽人,最後一句當真解氣得很。

韓愈毫不留情之作,寥寥數字,卻罵盡沽名釣譽之徒

題木居士二首

[ 唐 ] 韓愈

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幹如身。

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餘。

朽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

詩中對"木居士"的刻薄,句句都讓人感到是對"求福人"的挖苦,是戳在"木居士"身上,羞在"求福人"臉上。該詩妙處,就在於抓住了"聾俗無知,諂祭非鬼"(《鞏溪詩話》)的陋俗與封建官場中某種典型現象之間的相似點,藉端託喻,以詠物寓言方式,取得諷刺鞭撻的效果。

韓愈毫不留情之作,寥寥數字,卻罵盡沽名釣譽之徒

不過,需要說明:從此詩的寫作背景看,作者可能有影射貞元末年"暴起領事"的二王(王伾、王叔文)及其追隨者的用意。他反對二王和永貞革新,固然是保守的表現。但就此詩而言,是寫在革新運動之前且未涉及革新之事。而當時二王的追隨者中確有不少鑽營投機的分子(參閱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因而此詩諷刺形象的客觀意義,是不可簡單地以韓愈的政治態度來抹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