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晁蓋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麼他有沒有翻盤的機會呢?

魯赤水


關於人性厚黑的《水滸》評論已經很多了。我們試著用一種陽光的、人文色彩來看原著。施耐庵也許只是將零碎民間傳說匯聚成冊,沒想到這麼多陰謀、厚黑哲學。也許作者初衷只是原汁奉上,箇中滋味任讀者評說。

晁蓋:義薄雲天、仗義疏財、好交天下豪傑。是個真英雄,真好漢。

但他也有侷限性:任一鄉保正,也就是村長,眼界也就是一村之界。而宋江為押司,類似於派出所長,體制內公務員,看的是一縣之界,眼界就比晁蓋大一些。

晁蓋力大無窮,號托塔天王,而且槍棒嫻熟。應該類似於項羽、呂布等武力超群的角色設定。而宋江自幼讀書,號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宋公明(放到現在就是黑道教父,江湖網紅)。押司也是刀筆吏的角色,文化層面比晁蓋高很多。

後來吳用和宋江成為搭檔,估計吳用也發現了和晁蓋交流不暢的尷尬。(宋江和吳用兩個二桿子文化人還是有些共同語言的)

晁蓋在梁山上設置了聚義廳。聚義是什麼概念?是謀反。而宋江後來改為忠義堂,忠義是什麼意思?還是大宋的良民,還是皇帝的臣子。熟話說師出有名,晁蓋急著當土皇帝,而宋江拉攏宋朝不得意不得志的落魄貴族。(華榮、秦明、關勝、呼延灼等)兩個人的戰略不同,宋江比晁蓋高出很多。

晁蓋的侷限在於出一口惡氣,偏安一隅,而宋江的目的在於一步登天、為皇帝分憂。宋江不想謀反,也沒有謀反的動機。這是宋江自幼讀書的桎梏,也是《水滸》的精髓所在。

也許宋江並不想架空晁蓋,只是想讓梁山更強大,更安全,更具備和朝廷談判的資本。而晁蓋和宋江自幼相交,兩人應該也是肝膽相照刎頸之交的兄弟。宋江沒有弄死晁蓋的動機,晁蓋也沒有想打壓宋江的意思。

晁蓋是武人,武人不上戰場當然難受。所以看宋江干幾架心裡也癢癢。無奈晁蓋點背,所以就掛了。當然,也可能施耐庵這位導演覺得晁蓋出場次數差不多了,該領盒飯了,就筆鋒一轉讓托塔天王退了場。

晁蓋時期,梁山還沒有到雄霸天下、震驚朝綱的階段。所以晁蓋和宋江是不可能火併的。歷史證明,只有革命蛋糕比較大的時候,兄弟們反目的機率才會上升。

晁蓋當然不是宋江的對手。雖然晁蓋可以一拳打死三個黑三郎。但宋江謀略、人事、情商、軍事、統帥等都超過晁蓋。

但個人認為,晁蓋之死,只是天災,並非人禍。宋江沒必要弄死晁蓋,也許晁蓋命苦,氣數已盡,命運就讓晁蓋給宋江讓了位。


嵐婷雲集


《水滸傳》最大的陰謀論就是所謂的“晁宋之爭”,宋江架空晁蓋,然後拉山頭、搞派系,甚至利用“現代科技”,讓一塊石碣從天而降,從而按照自己的親疏遠近排定了梁山座次。

這種不顧文本的解讀,是對《水滸傳》的深度曲解。那麼,《水滸傳》中晁宋關係到底怎樣,宋江有沒有架空晁蓋呢?

梁山好漢到底來自哪裡?

貫華堂本《水滸傳》“楔子”,容與堂本《水滸傳》第一回,講的都是“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這個故事清楚的交代,洪太尉奉命到江西信州龍虎山詔請張天師虛靖先生,前往京師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禳瘟疫。

洪太尉到了龍虎山,遭到了張天師以及道眾的奚落,在上清宮住持真人的引誘下,懵裡懵懂之間,打開了伏魔大殿的地窖,放走了妖魔。那麼,這些妖魔又是何方神聖呢?

貫華堂本把這個故事做“楔子”,分明講到,由於洪太尉放走了妖魔,便引出了七十回書目。也就是說,龍虎山下逃出來的妖魔將出演七十回書,最終在梁山完成大聚義。

這群妖魔實際上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單八條好漢。道家神話認為,道家紫府管轄這北斗七星群,是紫薇大帝的屬下。這個星群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原本就是“酆都”之鬼,是紫薇大帝降服的。因而,九天玄女曾對宋江說,斬斷魔心,“替天行道,輔國安民”就可以重歸紫府,否則就要再次被打下酆都。

這些神話乃至於涉嫌“封建迷信”的神話,並非施耐庵要宣揚迷信,而是為《水滸傳》故事開篇,最終要在梁山大聚義時照應,給梁山好漢排定座次。至於梁山好漢的座次是如何排定的,綠野老道曾經寫過一篇《綽號對應星號,星號決定排名……》的文章,比較詳細的解讀了這個問題,此處不再重複。

總而言之,梁山好漢原本就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妖魔”,下界作亂,在梁山聚義。那麼,一百單八個妖魔的首領是誰呢?毫無疑問,就是“天魁星”宋江。北斗七星群中,天魁星就是排名第一的。所以,梁山好漢本來就都是宋江的兄弟,有晁蓋什麼事?憑什麼說宋江架空了晁蓋?

那麼,為何又是晁蓋做了寨主呢?晁蓋手底下不也有好幾個兄弟嗎?

施耐庵早就交代晁蓋不是“妖魔”

《水滸傳》第十五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回書,施耐庵就告訴讀者,晁天王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

書中寫道,晁蓋在得到生辰綱消息時,夢見北斗七星聚集在他的屋脊之上,七星斗柄上有一顆小星化作白光飛去。吳學究當時聽了晁保正這個夢,便立即意識到要劫取生辰綱必定得七八個人才行。於是,去了石碣村說服三阮加盟。三阮隨著吳用到了東溪村,六個人便聚集在晁蓋的莊上商議大事。此時,公孫勝撞了進了。

公孫勝的到來,吳用再次為晁蓋圓夢,說是聚齊了七人,正應了晁保正“七星之夢”,乃是“應天垂象”。但是,晁蓋緊接著說出了安樂村的白勝,建議(只是建議)大家先躲到此人家中,然後悄然上黃泥岡,神不知鬼不覺的劫了這筆財富。

吳用一聽這話,立即又第三次圓夢,說:“北斗上白光,莫不是應在這人?自有用他處。”吳用此言,晁蓋等人深信不疑,同時,也以“白勝”之“白”對應白光,瞞過了古今以來諸多讀者。

白勝,綽號白日鼠,在七十二地煞中對應的是地耗星。“鼠”與“耗子”難道不就是一回事嗎?地耗星就是排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倒數第二位的,這是道家早就固定的排名,宋江有什麼辦法進行調整?因而,白勝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晁蓋便是斗柄上化作白光飛去的小星。

這是意味晁蓋當時居斗柄,是名義上的帶頭大哥而已。更為重要的是,施耐庵告訴讀者,晁蓋不在北斗七星之列,他不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真正領導人。既然如此,憑什麼說宋江架空晁蓋?

晁蓋究竟是哪路大神?

書中介紹,晁蓋在東溪村做保正,因為把西溪村的鎮妖寶塔奪了過來,便得綽號“托塔天王”。這個綽號名副其實嗎?肯定是名不副實的。按照晁蓋的行為,稱他“奪塔天王”才實至名歸。那麼,施耐庵為何要把晁蓋寫成托塔天王呢?

究其原因,還是與晁蓋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有關。“托塔天王”在《西遊記》中是李靖,然而,施耐庵所處的時代,托塔天王則是佛教四大護法之一,原本叫毗沙門天王,後來又叫北方多聞天王。梁山上的好漢都是道家的“妖魔”,晁天王是佛教大護法,遲早是要把權力交給天魁星的,憑什麼就是宋江架空晁蓋,然後篡奪寨主之位呢?

假如一定要不依文本說宋江架空晁蓋,那麼,早在劫取生辰綱行動啟動之時,晁蓋就已經被吳用架空了。

不妨按照梁山“陰謀論”的觀點,先來把劫取生辰綱的人分個派系。劉唐是前來報信的,暫且算作晁蓋的人,白勝是晁蓋舉薦的,是老相識,也是晁蓋派的。公孫勝到東溪村找晁保正,也劃入晁蓋派系。而三阮則是吳用說服入夥的,雙方也是4:4。然而,整個計劃都是吳用策劃,晁蓋根本就說了不算。

說服三阮時,吳用並沒有先提生辰綱的事,而是打聽梁山的情況,激怒三阮上山落草。這一點,晁蓋完全矇在鼓裡。

晁蓋要先去白勝家躲藏,假若這樣,恐怕就不會如此輕易的被破案,晁天王依舊可以整天坐在葡萄架下喝酒,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但是,吳用是要上梁山的,便否決了晁蓋的提議,把大家裝扮成濠州棗客,住進了安樂村酒店。

吳用自小與晁蓋在一起,晁天王有事便與吳學究商量計較。吳用當然知道晁蓋的秉性,專一愛結交江湖好漢,遠近聞名。吳用此舉,就是要暴露晁蓋,好實施自己上梁山落草的計劃。果然,晁蓋一露頭就被何濤認了出來,於是,吳用的計劃得以實施。

吳用很鬼這倒不假,但是,施耐庵的隱喻則是吳用是天機星,是當時七星聚義排位最高的星宿。因而,這件事情還得由道家“妖魔”來完成,晁天王在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交權了。

宋江上山後,吳用自然要依附於宋江。所以,從三打祝家莊起,吳用便安安心心的做軍師,輔佐宋江,從來就沒幹私活,宋江想什麼、做什麼,吳用立即出謀劃策,極少失誤。吳用以下的兄弟則更不用說,他們都是天魁星以下的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本來就屬於宋江領導。

施耐庵的寓意就是“佛道合一”

《水滸傳》有個故事藍本,就是《大宋宣和遺事》,其中,就有晁蓋、吳學究等人劫取生辰綱、宋江報信,以及宋江接到晁蓋的書信之後殺了閻婆惜的故事。同時,還講到了宋江殺惜後逃進九天玄女廟得到天書的事情。宋江得了“天書”,便直接上了梁山,按照“天書”的指引聚集三十六人。宋江上山時,晁蓋就已經死掉了。

施耐庵改寫了這個故事,而且,把晁蓋的綽號由“鐵天王”改成“托塔天王”。施耐庵這一改,也是有藍本依據的,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就說晁蓋是毗沙門天王。施耐庵不僅據此做了改寫,還進行了昇華,寄託了自己“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

書中說,晁蓋是毗沙門天王,佛教四大護法之一。但是,在晁蓋做保正的東溪村山上,卻有一座靈官殿。靈官,卻是道家大護法。“劉唐醉臥靈官殿”,但是,書中的細節顯示,劉唐當時並沒有醉,他完全可以直接去找晁蓋說事。那麼,施耐庵為何要讓劉唐“醉臥”靈官殿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道家護法與佛家護法聯手,做下了這起大案。

宋江是梁山上最大的道家魔頭,正與佛家大護法處於相對應的位置。然而,宋江殺惜後逃回家中,卻躲在了供著三世佛的佛堂地窨子裡,受著三世佛的庇佑。

佛道合一的暗示在《水滸傳》中還有很多,晁宋身上的符碼最為典型。既然是佛道合一,哪來的晁宋之爭,施耐庵會自己打臉嗎?

晁蓋在梁山一個人都沒發展入夥,所謂林沖是晁蓋的死黨,也是脫離文本的臆想。晁蓋去世後,法事尚未正式開始,林沖就聯絡吳用、公孫勝等人,迫不及待的勸宋江坐頭把交椅。假如說林沖是晁蓋的死黨,那麼,到底是宋江架空晁蓋,還是林沖最善背叛呢?

宋江做了臨時寨主,梁山好漢盡皆歡喜,拱聽約束。因為,晁蓋作為佛教大護法,庇佑了梁山一段時間(宋江曾經就接受過三世佛的庇佑),然後,便被施耐庵稀裡糊塗的寫死了。其實,也不是稀裡糊塗的寫了晁蓋之死,施耐庵的意圖是,晁天王此時又昇華到另一個境界,繼續對梁山進行庇護,佛道合一始終存在。這件事情,就是晁天王的兩次顯聖。

道家自己管理自己,為什麼就被說成是架空了呢?

晁天王兩次顯聖為了什麼?

卻說宋江在九天玄女廟接受了九天玄女的法旨,要“替天行道,輔國安民”,並受到了九天玄女“罪下酆都”的警告和威脅。但是,宋江並沒有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行事,把“替天行道,輔國安民”改做“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差了兩個字,意思便完全不同了。九天玄女的“替天行道”本質上是“替天子行道”,結果是“輔國”,為失道亡國之君宋徽宗服務。宋江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有點“背道”了。這也是施耐庵“佛道合一”思想的另一種表述,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階神,如此強勢,如何“佛道合一”?

施耐庵這樣寫,實際上就是反皇帝的,針對的就是宋徽宗“崇道抑佛”,最終“革佛”的錯誤宗教政策。書中以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隱喻了宋徽宗的“革佛”,這一點,綠野老道多次論及,此處不再重複。

因而,晁蓋“昇天”後,得知梁山好漢都是道家紫府的星宿,當然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於是,在決定梁山命運的兩大節點時,顯聖幫助宋江渡過劫厄。

晁天王的這兩次顯聖,首先是在大名府時告知宋江背瘡將發,要去找“江南地靈星”救命。按說,“天書”原本就是梁山好漢的花名冊,但是,宋江、吳用都沒有翻看天書查找此人是誰。反倒是張順提供了線索,吳用猜出了此人,“兄長夢晁天王所言:‘百日之災,則除江南地靈星可治。’莫非正應此人?”

宋江、吳用不再視九天玄女的天書為神品,意味著宋江此時已經“背道”,梁山還得是“佛道合一”的梁山。

再一次就是活捉史文恭時以陰魂纏繞,彷彿就是在幫助盧俊義,阻止宋江做寨主。其實,晁蓋並沒有指定說是史文恭射殺了他,反倒是宋江篡改了遺囑,嫁禍給了史文恭。所以,晁蓋到底還是在幫助宋江。這件事情關係到梁山戰馬問題,盧俊義不過是附著在“玉麒麟”身上的一匹神駒,專門制服照夜玉獅子的。

梁山打仗,需要大量戰馬,而曾頭市則是金國的榷場,專門限制馬匹進入宋境。梁山蕩平曾頭市,制服照夜玉獅子,還有抗金的寓意。按照歷史記載,梁山好漢確實參加過抗金戰鬥,這就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寓意所在。

假若一定就是史文恭射殺了晁蓋,宋江難道是個白痴,竟然讓吳用設計、公孫勝做法來阻止自己做寨主?

活捉史文恭不需要多少武力,假若宋江要去捉他,簡直比盧俊義還容易。

晁天王兩次顯聖都是在幫助宋江,幫助梁山,體現了佛教大護法的職責,何來“晁宋之爭”?

最後還說兩點,說晁蓋反對招安的,同樣是脫離文本的臆想。《水滸傳》呼延灼攻打梁山的幾回書中,就有晁蓋積極支持招安的故事,評《水滸傳》總不能不看原著吧。再就是晁蓋大名府顯聖時,與宋江的對話,實際上就是宋江東溪村私放晁天王時的文本翻版,幾乎就是一個人在說話,金聖嘆批註的貫華堂本《水滸傳》很清楚的這樣寫著。

歸結一句話,梁山絕無晁宋之爭,晁宋本是一體,宋江絕沒有架空晁蓋。


綠野萍蹤01


哪來翻盤機會?宋江就是梁山的核心。

先說宋江的名氣怎麼比晃天王大,自從宋江上山以來,投奔梁山的人多是衝宋江來的,如魯智深曾言:“俺們如今不在二龍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夥。”還有段景住,偷了一匹“照夜玉獅子馬”來送給宋江,梁山老大是晃蓋,他卻送給宋江……

宋江從名氣上比晃蓋大,而且宋江會籠絡人心,人緣也好。

所以說晃蓋沒可能翻盤。大多數人就是宋江才上山


人歡馬叫


晁蓋接納了宋江即己引狼入室,俗語說請客容易,送客難。晁蓋知道自己被架空時,想翻盤為時晚,宋江沒有給他留下翻盤的機會。

首先,晁蓋在人數上對比宋江明顯處於劣勢。關健人物吳用反水投向了宋江,是對晁蓋的致命打擊。

其次,晁蓋與宋江的路線不同,晁蓋只有死心塌地對抗朝庭或能有一線生機,追隨者都是亡命之徒,只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活一天是一天,並無其它奢望。而宋江打著反貪官不反朝庭準備召安的旗號,許多人入夥梁山只是做權宜之計,因此那些不得志的官軍將領也投到了宋江陣營,來為自己尋求出路。使宋江的陣營不斷擴大,忠於宋江的人數對晁蓋形成了壓倒性的多數。在攏絡人心上晁蓋也處於下風。

所以晁蓋想推倒宋江重新

翻盤,幾乎就是妄想。晁蓋不明不白的死,足以證明宋江在梁山己完全佔穩了統治地位。


用戶李森


晁蓋哪來的翻盤機會?

首先,宋江上山之後,晁蓋的基本盤"七星聚會"的另外六人中,吳用改投了宋江,且成為了宋江的主要助手;公孫勝只掛了個虛銜,基本不問山寨之事;阮氏三兄弟分管了水寨,根本過問不到梁山領導核心之事。六人之外的白勝,則從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無關緊要之人。可以說,晁蓋已經沒有得力心腹可用了。

其次,梁山的新增力量中,有的本來就是宋江的心腹,例如李逵、戴宗、花榮、張順、石勇、孔明、孔亮等人;有的則被宋江收買成了心腹,例如秦明、黃信、扈三娘、王英、甚至包括盧俊義等人;有的則是隻掃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中立派,打仗參與衝殺,其他百事不問。例如林沖、關勝、武松、魯智深等人。可以說,在"七星聚會"之外,晁蓋沒有新增半個心腹。

最後,梁山的所有軍事行動,晁蓋每次都被一句"哥哥豈可輕動"排除在外,剝奪了軍權。好容易爭取到一次攻打曾頭市的戰役,卻輕易中了暗箭而亡。

很多人懷疑,射暗箭的不是史文恭,而是宋江安排的心腹花榮。這個懷疑,《水滸》沒有提供證據,我們姑且不論。但以上三個方面的事例已足夠說明,晁蓋的被架空篡位,是沒有機會翻盤的。


跛翁


《水滸傳》中,晁蓋一直是被宋江架空,那他有沒有翻盤的機會呢??

在我看來,他是沒有機會翻盤的。

首先,晁蓋在水滸傳中是因本人樂善好施行俠仗義而聞名、他平日喜歡舞刀弄槍,其本人武功高強,在江湖上有著很高的地位,被江湖人士稱之為托塔天王晁蓋。平日喜歡結交江湖人士的晁天王,在江湖上的朋友更是多不勝數,正因為晁蓋為人仗義所以很多人願意跟隨晁蓋出生入死,就好比阮氏三兄弟和後來的梁山一眾好漢!晁蓋後來因為搶劫生辰綱而被朝廷通緝,去投奔梁山在梁山落草為寇,後來成為一代梟雄。

再者,晁蓋能成為一代大哥不得不說一下他身邊的這個人,他就是吳用也是後來的梁山軍師。吳用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被人們以諸葛亮對比,道號‘’加亮‘’吳用長相英俊瀟灑,足智多謀,和晁蓋等人本是同村,後來就是吳用獻計讓晁蓋等人截取的生辰綱,可見吳用有很大的能力,後來微避免朝廷的緝拿,與晁蓋等人一起去梁山落草,後來掌管梁山的軍事大權!

但是在書中為什麼宋江會取代晁蓋,不難看出,因為前期吳用為晁蓋出謀劃策,晁蓋才能風生水起,然而晁蓋只是有勇無謀的莽夫,吳用感覺繼續跟隨晁蓋幹不出一番大事業,而後來宋江的到來,讓吳用看到了宋江不僅有勇有謀,而且在江湖上的地位不輸於晁蓋,跟隨宋江日後必定比跟隨晁蓋更有發展前途。正因為吳用的叛變才導致晁蓋在梁山大哥的地位不保!所以說晁蓋的死和吳用有直接關係。




愛推文的小懶貓


晁蓋,是梁山泊的總寨主,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人,東溪村保正,本鄉財主。平生仗義疏財,為人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聞名江湖。喜歡刺槍使棒,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打熬筋骨,是一個真正敢於為民請命的好漢、人稱“托塔天王”。 是一個帶有悲情色彩的悲劇英雄。

作為好漢,往往講究義字為先,晁天王這一點上無可挑剔,

書中在晁蓋出場就說他: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短短几十個字,就把晁蓋的為人說的一清二楚。晁蓋是一個東溪村的保正,身份上遠遠不比皇室出身的大官人柴進,可是卻可以做出絲毫不次柴進的舉動,不能不說和讓人欽佩。

對待兄弟的問題,晁天王的表現也是仗義和大度,救下與自己素昧平生的劉唐,作為一山之主親自前往江州救宋江。梁山的恩人柴進有難,被陷於高唐州,晁蓋也是一心要前往搭救。由此可以晁蓋對待兄弟的確仗義,能做到富貴不忘本,絕對配的上好漢二字,對待兄弟,對待朋友,晁天王可以做到兩肋插刀,出生入死,不顧自己的危險,甚至出賣過自己的白勝,都託人救出。所以說晁天王義氣深重毫不過分。

晁蓋明知自己沒有本事打天下,於是就得過且過,臨終前幡然悔悟,寄希望於替他報仇的人能帶領梁山好漢走第一條道路;宋江也知道自己不是第一條道路的料,又不願落得第二條道路的下場,只有選擇第三條道路,受招安後替朝廷賣命,為家人和子孫後代謀幸福罷了。

晁蓋為人忠厚,敢於伸張正義,在群眾中很有威望。晁莊二十里外有個東市村,村中有個教書先生名吳用,足智多謀,是晁蓋的好朋友。他們聯絡劉唐、公孫勝、阮氏三兄弟造反上了梁山,提出“殺富濟貧、推翻大宋”的口號。《水滸傳》中,在黃泥崗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引人入勝。不過缺乏政治才能是他的悲劇,當然這缺點也是古代農民起義的致命傷。

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政敵的殘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是極強的權力慾。

人物生平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

五月初,晁蓋等人七星聚義共同商議劫取生辰綱。

五月半,楊志運送生辰綱由大名府往東京,晁蓋等人依計行事。

六月初四日,晁蓋等人在黃泥崗劫取生辰綱。

六月上旬至八月半左右,晁蓋等人殺散前來圍捕的官兵投梁山泊,遭王倫拒絕。林沖殺王倫,奉晁蓋為寨主。

八月半左右,晁蓋遣劉唐往鄆城送信及黃金一百兩與宋江和雷橫。

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

二月初,宋江因殺閻婆惜被髮配江州,經梁山,晁蓋勸宋江入夥,未果。

六月初旬,宋江因題反詩被捕,蔡九知府命戴宗送信往東京,路經梁山,晁蓋知宋江有難,命人將蕭讓和金大堅賺上梁山,命他二人造下假書信欲救宋江。

七月十九日,晁蓋與吳用察覺假書信有誤後,晁蓋率人下樑山前往江州法場救下宋江和戴宗,並與群雄在白龍廟舉行二十九傑小聚義。

七月底,晁蓋等人攻破無為軍,殺死黃文炳,返回梁山。

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

正月初至二月半,楊雄殺妻後與石秀、時遷路過祝家莊,以偷雞啟禍。楊雄、石秀投奔梁山泊,晁蓋欲下山攻打祝家莊,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攔下,宋江親自率軍下山攻打祝家莊,最終大勝而歸。

八月底,李逵因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錫,因而牽連柴進入獄。晁蓋得知欲下山攻打高唐州,解救柴進,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攔下。宋江親自率兵攻打高唐州,最終大勝而歸。

十一月中旬,呼延灼奉旨征討梁山。宋江向晁蓋請命下山與呼延灼交戰,晁蓋應允。最終宋江收呼延灼歸順梁山泊。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

二月中旬,史進和魯智深被陷華州城,晁蓋欲往解救,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攔下。宋江親往攻打華州,最終大勝而歸。

三月中旬,晁蓋率兵攻打曾頭市,中箭死,臨終遺囑: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K來愛


晁蓋出身村官,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卻沒有長遠的政治理想,也不象讀書人一樣想著懸壺濟世,勇而無謀難成大事,只能算是豪傑。宋江早年行走官場,善於謀略,極會籠絡人心,山東及時雨,鄆城呼保義的美名人盡皆知。且此人面善心狠,為保命怒殺小妾閻婆惜,為報私仇要挾晁蓋等以少量兵馬冒險攻城,為青史留名敢以梁山眾弟兄的性命作為官場晉升的籌碼,頗有政治家的氣魄,可謂是一代梟雄。


再看二人的嫡系:晁蓋的心腹只有公孫勝、阮氏三雄、劉唐等,雖然軍師吳用也是七星聚義中的一員,但其在晁蓋生前即與宋江密謀招安之事,可見與晁蓋並非一心。宋江手下的人物較多,先有鄆城縣都頭朱仝與雷橫,後有花榮、戴宗、李逵等生死兄弟,李俊、張橫、張順、二童等江州豪傑。除此之外,還有眾多被宋江親自收降的將領或者慕名而來的豪傑大多站在他這一邊。


最後看一下具體戰例:宋江打祝家莊,破高唐州,敗呼延灼,降關勝,屢次領兵出征皆大勝而歸,在梁山上威望日高,完全架空了晁蓋。歸降朝廷後又退遼兵,滅田虎,擒方臘,頗有大將之才。而晁蓋僅曾頭市一戰即折戟沉沙,可見軍事才能一般。

兩人爭鬥的結果不言而喻,歷史上有真實的類似事件可供參考,比如瓦崗軍的翟讓與李密,元末的徐壽輝與陳友諒。所以個人認為晁宋相爭、兄弟離心、朝廷圍剿、曲終人散!


江湖百曉生123


首先對與標題晁蓋被宋江架空和翻盤一說我不贊同!

首先根據影視劇情梁山頭目前後共三任,

第一任是白衣秀士王倫此人心胸狹窄不能容人!

第二任是託塔李天王晁蓋,晁蓋是一個比較正義的人物,他行事光明磊落,不會陰險使詐!

第三任才是宋江,而宋江也是頗具義氣,人稱及時雨宋公明!由此可見其樂於助人且道義並存,之所以分析三個人是因為我認為以宋江的人品,做不出來篡權奪位的事!而且當時梁山初期,以晁蓋及他的兄弟為先入梁山,再林沖,後宋江,當時宋江並沒有多少兄弟,又和來架空晁蓋一說?

晁蓋後在攻打曾頭市時被箭射傷,不治而亡。才有第三任宋江,因此不應該說宋江架空晁蓋!!!!!個人觀點!最後付呂良偉帶頭大哥劇照哈哈!



我真的來了


我認為晁蓋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晁蓋在宋江面前被全面碾壓。無論是為人處事、個人能力,還是江湖威望,晁蓋都遠在宋江之下。晁蓋唯一的出路就是拱手把權利讓給宋江,安心做一個名義上的老大。晁蓋之所以死於非命,就是因為不安心做一個沒有實權的老大,非要帶兵攻打曾頭市,最後不幸被帶毒的暗箭射死。

晁蓋早在帶領梁山人馬去江州劫法場救了宋江之後就被架空了。宋江想要抓黃文炳報仇,晁蓋不同意,但是沒有人理會晁蓋的意見,花榮等人都表示支持宋江。而且最為弔詭的是,整個夜襲無為軍的行動是由宋江指揮策劃的,由此可見晁蓋沒有任何權謀,如此輕易地就交出了指揮權。而權謀,則是做山寨之主的基本素質,沒有權謀,如何管理好一幫殺人放火的亡命徒?

晁蓋並沒有表現出明顯高人一等的領導才能,哪怕是他一生中最為“榮耀”的智取生辰綱,也是吳用一手謀劃的。無論是“行動小組”的組建,還是行動計劃的制定,都是吳用的功勞,晁蓋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利用他的江湖威望把幾個好漢團結起來。

當山寨之主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江湖威望要高,這樣才能吸引江湖好漢不斷來投奔,使梁山隊伍越來越強大。但是晁蓋在江湖威望上也遠不如宋江。宋江怒殺閻婆惜之後,逃難以及充軍發配的途中,不斷結交江湖好漢,諸如王英等人,聽到宋江的名字就馬上跪下喊哥哥。晁蓋則差的遠,宋江上山之前就有人認為梁山興旺發達是宋江的功勞。

燕順道:“仁兄禮賢下士,結納豪強,名聞寰海,誰不欽敬!梁山泊近來如此興旺,四海皆聞,曾有人說道,盡出仁兄之賜。不知仁兄獨自何來,今卻到此?”

宋江早在上梁山之前,就介紹自己過命的兄弟花榮等人上山了。等到宋江自己上山的時候,更是帶了李逵、戴宗、張順等一大幫自己的心腹,宋江帶來的人馬比梁山原來的力量都強大,晁蓋能不被架空嗎?

晁蓋如果不甘於被架空,想要翻盤,必須壯大自己的勢力,怎樣才能做到呢?只能利用自己的威望吸引好漢來投,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他的威望比不過宋江,江湖上很多好漢只認宋江,而不知晁蓋。所以,我認為晁蓋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