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一男沒有離開華為,華為會更上一層樓嗎?

你的樣子146588573


李一男天才少年,十五歲即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畢業加入華為兩天時間升任華為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坐上了華為公司的副總裁寶座。可謂絕頂聰明。

但李一男性格孤傲,這或許也是不少天才的通病吧?從其在華為期間與同事,領導相處可以看出端倪。任正非惜才,視李一男如己出,也是罵李一男是最兇的一個。

李一男出走華為之後,創辦港灣網絡,挖華為骨幹員工,搶華為生意,與華為對著幹,一時間生意也是做的風生水起。但薑還是老的辣,華為專門成立打港辦把港灣網絡打的一敗塗地,之後李一男得到李彥宏的賞識去了百度百度,又加入中國移動,都沒掀起太大的風浪。又做起了電動車的生意,不過還沒開賣又因內幕交易被捕入獄。

縱觀李一男的前半輩子,聰明,能幹,實力強悍。做技術絕對是一等一的技術大拿,如果能在華為好好做技術方面的工作,研發也好,技術部門負責人也好,一定會讓華為比現在更上一層樓。

但當時的華為全公司上下都認定李一男會成為任正非的接班人。我們從李一男離開華為以後的種種經歷可以看出,其可能並不擅長作為公司一把手。如果李一男接班任正非,華為很有可能成為不了今天的華為。饅頭君始終認為,一個公司技術強大,可以成為一家有實力的高科技企業,再加上令人敬佩的格局,才是真正的華為。




長街小饅頭


事實上,即便是當年李一男,離開華為任正非仍然是非常痛心,他是很不願意這個愛將離開華為的,要知道,李一男無論是從技術能力還是業務能力來看,都是相當出色的人才。



華為本質上就是網絡天下英才來為華為企業服務,那麼這個理念之下,李一男確實是華為非常適合的人選,尤其是在當年,李一男主持C&C08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研發,成功之後,不僅是讓華為和上海貝爾的競爭之中佔據了極大的優勢,也為華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巨大的基礎,這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改變華為整個發展軌跡的一次研發。

要知道作為非常優秀的天才,李一男本身的經歷就比較具有話題性,作為華中科技大學首批的天才班學生,在入職華為之後,任正非是非常欣賞這位少年天才的,要知道,僅僅過了很短的時間裡,李一男就從工程師轉向高級工程師。



而李一男在華為內部甚至曾經被很多人認為是任正非已經醞釀的接班人,已經是華為的少帥,但離難後續的離開啊,確實是讓華為包括任正非啊,很心痛,因為李一楠本身技術性沒有問題,而且在業務上也比較優秀,這種能研發又能做業務的員工,確實是非常難得。

因為我們說李一男的優點其實和華為的本質是非常類似的,李一男是技術型天才,而華為是技術性驅動企業,也就是說技術推動創新創新推動企業更大的發展,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李一男如果在華為的話,相信很多領域的突破其實會更簡單一些。



當然不能說啊,個人就會對一個企業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已經不是當年交換機的時代,而是5g網絡,包括芯片領域,李一男只能從技術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這些事情還是要依靠華為大量的團隊來協同工作,同時還要學習和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所以說有李一男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你想象不到任正非看中的少年接班人,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強?李一男26歲就任華為的常務副總裁,放到現在很多人可能26歲才剛剛大學畢業一兩年。


互聯網的放大鏡


我的回答最專業

第一,李一男離開華為,是創業了港灣網絡,他即便不去創業,華為也不是傳說中的會讓他接班,李是搞技術的,華為起家是靠銷售,而且早期靠的很多是不規範的行賄,當年大的辦事處比如濟南辦,都是靠毛升疆這樣的牛人,技術其實排隊第二,用戶服務第三。

第二,李一男當時在的小團隊,最後基本都離開華為了,包括王良文,所以他離開也是必然。

第三,李其實年輕,開始有口碑,所以才有很多人從華為跟隨他去了港灣,但是後面看,跟著他去港灣的,都沒有好結果,除了他自己。等於是宋江出賣了兄弟,自己上岸了。最後通過港灣這個事,他最後把公司賣給了任正非,他是沒什麼損失,其他人跟著他的,都算是被他忽悠了。所以自此之後,他沒口碑臭了,沒有人願意再跟著他了。而且估計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後來被人搞的去坐牢了。其實操縱股票的人有1萬,就抓了他也是夠奇葩的。


Euler大於Gauss


一句話概括李一男,能為將,難為帥。

在中國,凡是很牛逼的企業領袖,都不是技術大拿,為什麼,因為醉心於技術的人都偏執,而偏執的人是無法團結一幫人打天下的。

馬雲厲害,但他基本什麼技術都不懂,除了吹牛第一。

小米能成功,全靠當初的雷軍不懂手機,否則可能會步金山軟件的後塵。

馬化騰技術出身,卻只是一個產品經理,QQ的研發早期靠的是張志東。

李一男是技術天才,所以不懂技術但崇拜技術的任正非才會對他如此器重,以至於他覺得自己天下第一,但華為是靠狼群合作,孤狼是註定無所成的。

如果李一男當年又回到華為,本人覺得華為或許不一定有現在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李一男始終是無法馴服的,企業要長久發展,必須清楚不穩定因素,因為李一男不是鯰魚,而是食人魚。


灰鴿觀察室


如果這個"如果"成事實的話,恐怕華為早已不是華為了。“吃人之飯,忠人之事"是做人的底線,敢把“恩公" 往死裡整的狠人再有才也難有大作為,我們應該為任總和華為感到慶幸。員工幾乎百分之百分攤持有股份,且能做到如此之大而強的民營企業,除了華為,好象找不到第二家。沒有徹底“捨得"的分享精神是帶不好華為的,可以說華為是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執行"按勞分配"原則的典範。"天道酬勤,優勝劣汰,績效掛勾,多勞多得"在華為裡體現得淋漓盡至,每個員工既是為個人利益而戰,又可在自己所處的小平臺施展才幹,同時為華為的總體目標努力奮鬥,同成敗,共榮辱。科學技術發展到了智能化階段,越是高精尖的技術,分工越細緻,某個科技大牛隻能精通其中的一項或數項,一家高科技企業從小到大到強,要整合眾多科技大牛、管理精英的集體智慧,經過長期的艱難奮鬥才能成功。沒有超大的格局,博大的分享情懷是肯定不行的。縱觀李一男在華為的成績和所作作為,和他離開華為後的成就,這個人真的不怎麼樣,頂多一個私慾無限膨脹的科技大牛而已,如他一直在華為,極有可能讓華為內訌不斷,害人害己,華為定難有現在的輝煌。

華為,幸甚!


本人大白


李一男天才少年,十五歲即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畢業加入華為兩天時間升任華為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坐上了華為公司的副總裁寶座。可謂絕頂聰明。

但李一男性格孤傲,這或許也是不少天才的通病吧?從其在華為期間與同事,領導相處可以看出端倪。任正非惜才,視李一男如己出,也是罵李一男是最兇的一個。

李一男的失敗是因為他的聰明用錯了方向,選錯了對手。李一男出走,另起爐灶如果不與華為正面交鋒,不挖東家的牆角,可能也會成功,但悲哀的是,他選擇了老東家的主業作為主攻方向,直接與華為搶飯碗,他的聰明遇到了任正非的狼性和睿智。如果單從智商上講,他可能比任總要高,但綜合起來,他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一個沒有失敗過的人,與一個經歷生死考驗的人,思考的問題是不一樣的,眼光的長度與寬度是不一樣的,處事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些註定了他一定會失敗,不僅在事業上失敗,在名譽上也不會成功。

一個大的企業需要企業文化,需要有凝聚力。假設李一男沒有離開華為,一直在任職至今,可能真的會成為任總的接班人。但李一男接班華為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這樣一個性格的人管理這麼一個大的企業,很可能對華為的高層凝聚力是一種打擊。如果李一男接班,那麼如今的幾位副總可能不會是現在的幾位,很多的制度也會修改。就目前而言,華為的發展已經接近完美,真想不出李一男在的情況下還會比現在的狀況更好。現在的幾位副總在任總的帶領下,可以說是黃金搭檔,各盡其能,各盡其用,團結一心,一致對外,如果放個李一男進來,可能就會打亂這種格局。

李一男在華為期間,業績從10幾個億擴大到100多個億,李是技術負責人,功不可沒,所以李去創業,任老闆是開了歡送會的,不過後面利益燻心,搶了老東家的市場和產品有競爭,這是後話,總之大家各抒己見,中肯的說一句,李一男確實是智商超高的別人家的孩子!


飛帆達科技


認為,李一男如果沒有離開,現在,華為很可能更上一層樓,本人還可能是第二任掌門的人選。

理由是:天才也需組織再塑造,大才嶄露在平臺上從而大有作為應該是一種必然,也是事實上的常態,古往今來概莫例外,而在天才和大才塑造成功、大有作為的反作用之下,組織也將更為卓越、平臺也將更能高升,於是,業績勝過現在,即華為整體更上一層樓,尤其在通信技術上,李一男整個人因全面健康發展而口碑更好,把"太子″位置坐穩。

於是,現在,華為主業上有李一男,副業上有餘承東。

李一男若至今仍在華為,便是早不孤傲,也早就感恩,還早善合作。這有賴於、得益於任正非繼續"罵″得最多,職務那麼高的李一男也只能主要由任正非來"罵",無非是嚴詞要求、軟語誘導,不僅因人施教,還以身示範,從思想、感情、倫理、道德等方面跟蹤式直接培養,不因其職務高而內容簡單,也不因視其為己出而方法粗暴,久而久之,李一男作為技術天才的另一面——缺陷得到彌補,即情商大大提高,人格健全,思維、情感也像在技術上那樣深刻、豐富。

沒離開華為的話,除了技術才能充分發揮,李一男管理本領在原先的較高層次上也必定得到顯著提升,這一定也是依賴於任正非的傳、幫、帶,深得、廣佔任正非思想的精髓。

何況,李一男離開華為時才30歲,尚年輕、不成熟,本質好、可塑造、正成長,而到今年,才49歲,多麼好的年齡段啊!

顯而易見,沒有任正非就沒有華為,這早被普遍認同,這就是承認和肯定"1個人的力量與作用″,而李一男,當初何以火箭式地上升,直至被任正非提拔到常務副總裁位置上?肯定主要因為在當時華為歷史性成就的取得上,李一男個人實質性貢獻巨大,前面的朋友都指出了這一點,而在任正非看來,透過巨大貢獻可認定其技術和管理2方面現實才能上佳,發展潛力也獨大,在當前和未來不可替代。


肇俊武


謝謝您的問題。李一男很有才,但與任正非是“父與子”的爭鬥。

李一男對華為很有用。李一男本身就是天才少年,27歲就擔任華為常務副總裁,30歲時輔佐任正非把華為產值做到200億元。在華為期間,李一男主要負責技術研發,曾經主管華為中央研究部,李一男主導研發的通信產品確實很有競爭力。比如李一男單憑一己之力,研製了萬門機,成為了國內公用電話通信網絡中的主流配置設備。同期,任正非主抓市場決策,與李一男是完美搭檔,華為迎來了大發展。如果李一男不離開華為,李一男將得到任正非的進一步重用,從而帶來更多的技術與產品,華為擁有更多的核心技術,發展也許會更快。但是李一男性格的“直”、對華為的“狠”,導致自己命運有悲情的一面,也註定與華為走不到一條路上。



李一男對華為很任性。李一男技術天才、年少得志、成名過早,一系列標籤之後,是李一男不太講寬容、直來直去、不重情面、心高氣傲等與常人人格格不入之處,對華為的技術骨幹、老員工都絲毫不給面子。一人獨大的性格使李一男很容易覺得成果來得簡單、華為“這座廟太小”,容不下自己的志向。於是2000年第一次離開華為,創辦港灣網絡公司,初期還分銷華為產品,後來在通信業務上向華為挑戰,挖走了很多頂尖的技術研發和產品營銷人員,在研發與管理上全面複製華為,倒逼任正非與華為成立“打港辦” ,抗擊港灣網絡,扛不住的港灣以17億元賣給華為。李一男回到華為自然是不服、憋屈的,在他心中已經將華為視為陌路人,2008年李一男第二次從華為離職,開始了一系列的跳槽之旅。
任正非對李一男很無奈。任正非對李一男完全信任,在研發投入上給予大力扶持,兩人近似於師徒、父子的關係。李一男第一次離開華為,任正非雖然很遺憾,但仍然全力支持他自主創業。但李一男顯然辜負了任正非的厚望,與其站在了對立面,並且挖走了華為大量技術資源,延緩了華為的發展步伐,讓任正非備感寒心,也逼得任正非出手。最終,“兒子”的天分與傲氣鬥不過“父親”的策略與格局,但任正非對李一男的勝利,也是一場慘勝。這點,多像目前華為遭遇技術禁令,被逼得毫無退路,繼而奮起反擊。任何時刻,都不要低估任正非與華為的能量,對華為的打壓封鎖、暗度陳倉,也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感謝您的閱讀!

李一男,華為曾經的“太子”,原本著很多人認為華為的接班人就是李一男,畢竟他太過優秀了,即使被人說“可能太成功,有點自傲”。那麼,如果不離華為,華為會更強一層嗎?

完全不會!

第一:李一男的離開是鐵定的

即使當時任正非挽留數次,李一男依然離開了華為,成立了港灣網絡。而港灣的成功就是因為李一男太清楚華為的優缺點了,所以,從嘴初代理華為的產品到生產類似的產品,最終它成了華為不小的競爭對手。

當然,華為也非常的聰明,雖然最終在2006年6月6日,港灣網絡和華為達成意向協議書並簽署諒解備忘錄。 在2006年9月,李一男重新華為。

李一男為什麼註定離開?一方面李一男本身就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天才,他不肯能屈居於別人之下;另一方面,華為真正的接班人是誰?我們不好猜測,可是不會是李一男,畢竟李一男雖然有技術,可是在華為中,似乎並沒有太大的歡迎度。


任正非的決斷

還有一種說法,李一男的離開,是因為任正非可能將華為的擔子交到兒子任平手中,所以李一男心灰意冷的離開。

很多人說李一男是天才,雖然他確實挺天才,可是你得知道,李一男經歷過多種壓力以後,被迫離開華為,這是一種無奈之舉,可是也

不失為一種,海闊天空,任鳥飛的好事!

華為現在實行輪崗董事長的職位,可見華為並沒有交到任平手裡,這是因為家族企業就很難走成更遠的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輪值董事長的優勢,能夠更好的處理現代企業的未來發展。


LeoGo科技




我覺得華為是否會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李一男是不是離開了華為,而是任正非的戰略思路是否依舊敏銳。

任正非在今年接受央視採訪時說,華為走過了30多年,其中前20年華為是積極向上的,而近10年來的發展,華為是走下坡路的(不是原話,但是大概意思)。

如果按任正非這麼說來算,那近十年的開始就是2009年及其以後。

而李一男的第一次離開華為是在2000年。



而且華為在2004年左右還把李一男的港灣公司收購了,“打港辦”成功執行了自己的戰略。李一男當時已經向任正非屈服了。

還有就是李一男在離開華為後,曾和華為前副總裁劉平說,當年年輕容易受挑唆,跟阿寶鬥得死去活來,其實沒必要的。

這個阿寶,就是鄭寶用,華為的002號員工,華為前總工程師,李一男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同門師兄。

李一男到華為後,任正非給了他許多優待,27歲就成了華為常務副總裁,這在華為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任正非的目的,其實也有用李一男來牽制鄭寶用的因素存在。

詳情可以去看看劉平寫的《華為往事》。

當然,華科的畢業生,技術也是很過硬的,人也踏實單純,而且鄭寶用和李一男都比較耿直。在一家發展越來越大的公司,沒有更高的情商是很難生存的。

李一男的離開,確實是華為的損失,但是否會影響到華為更上一層樓,我覺得這個問題,並不是關鍵。

華為目前已經是一家18萬員工的公司了,李一男當年做的是電信交換機的創新,如今華為更看重的應該是消費者端市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