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篇報道,才知道野生動物市場比想象的更可怕

看了這篇報道,才知道野生動物市場比想象的更可怕

去年我曾經好幾次推薦大家多閱讀英文資料。因為與中文資料相比,英文的不少報道至少能做到事實準確、邏輯清楚,以平實的態度把一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雖然沒有一驚一乍的態度,沒有那麼多感嘆號,卻可以給你更多啟發。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比如感染人數、蔓延速度、治癒方案等等,也有人討論食用野生動物,認為食用野生動物是非常不道德、也非常不道德的行為。

我贊成也支持這種呼聲,但我也承認,這種呼聲在“我就是愛吃,你管得著嘛”的態度面前,多少有些無可奈何。

不過,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薦The Star的一篇文章《Coronavirus outbreak shows the risk in ignoring human activity’s impact on nature》。看完你或許會明白,“不吃野生動物”還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野生動物市場本身就是非常危險的存在。

看了這篇報道,才知道野生動物市場比想象的更可怕

按照文章中康奈爾大學研究野生動物和健康的Steven Osofosky的說法,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是對生態的極大破壞,也是對人類的巨大威脅。

在野生環境中,各種野生動物可以視為互相隔絕的,許多動物永遠都不會見面。但是在野生動物市場裡,所有的野生動物都在一起,空間狹小,衛生糟糕,所有動物的排洩物、體液混合在一起。更危險的是,人類還會食用這些動物。對動物身上的病毒來說,再也沒有比這更適合的繁殖和變異環境了。

如果某些動物身上的病毒,本來無論從空間上還是基因上都不具備傳染人的可能,那麼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把這種“不可能”大大壓縮了。在野生動物市場,病毒可以像走跳棋一樣,迅速找到感染人類的途徑。

如果你看過講述關於埃博拉病毒的《血疫》那本書就會知道,埃博拉病毒也是從野生動物傳染到人的。儘管埃博拉病毒的起源一直沒有確切答案,我們能夠肯定的是,野生動物市場的環境,大大提升了類似埃博拉病毒的出現概率。

相比之下,心臟病、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病反倒沒那麼危險,因為它們只等待我們去研究和攻克。但是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就如同一座嘶鳴的鍋爐,隨時可能往外蹦出新的病毒。與其花大力氣去去研究治療方案,不如直接從邏輯上消滅這種可能。

所以,人類必須意識到,大自然是一套複雜的生態系統,人類只是其中的一個種族。其它種族不健康,最終可能危及人類的健康。從這個角度來說,One World, One Health真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我承認,之前我最多是認為“吃野生動物不道德、有風險”,從來也沒有從這個方面去想過。然而一旦意識到這點,思路就開闊了很多。對我來說,這收穫比看一萬篇“花式聲討”食用野生動物的文章還要大。

去年我曾寫了篇文章建議大家多讀英文資料,獲得了不少正面反饋,相信已經有不少朋友獲益。今天,我再次建議大家多看點英文資料。下面再舉一個例子。

前段時間,伊朗對美國在伊拉克的兩個軍事基地發起了導彈攻擊,有不少文章就是如此,貌似是科普介紹,其實是抒情口號,內裡的意思很明顯:美國佬不行了,技術過時了,防不住了。有不少人看了,除了恍然大悟,更覺得提氣、解恨、自豪——這就是價值所在。

不過,我更喜歡看的報道是這樣的: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原理是如何,分為哪些部分,設計初衷是怎樣的,當前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美軍是如何思考的,採取了哪些改進計劃。以及美軍對此次導彈襲擊的說法:雖然導彈發射之後的應對時間只有幾分鐘,但在導彈發射之前幾小時,美軍已經通過通訊偵測得到了預警。所以最終的決策不是攔截,而是疏散。

時下許多人有一種奇特的迷信,那就是“國運”。似乎只要趕上了國運,怎麼錯都無關緊要;而沒有趕上國運,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那潛臺詞是,美國的“國運”無論如何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看了這篇報道,才知道野生動物市場比想象的更可怕

但是,這不符合邏輯。我們常說“事在人為”,即便真的有人知道自己“在走下坡路”,也會努力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爭取扭轉——姑且不論結果如何。看完上面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起碼在導彈防禦系統這件事情上,儘管美軍遇到了許多問題,但他們的經驗足夠豐富,目前對問題的認識一點也不輸於外人。

美軍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產生於上世紀60年代,目標明確,防禦的彈道導彈有明顯的、固定的特徵。幾十年來,針對這類型問題,美軍已經有巨大的進步。四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可以對全球維持不間斷的監控,另外還有兩套基於紅外線的導彈探測系統。配合地面雷達,就能迅速發現異常。

一旦這些系統偵測到異常,就會發警報給位於科羅拉多州的美國太空指揮部,指揮部根據數據分析可靠性和目標膽道,決定是否需要攔截。

美國軍方接手採訪時表示,在本次襲擊中,美軍在發射前幾個小時就收到了早期報警,在發射後幾分鐘內接到正式警報,最終決定不予攔截,只通知疏散。

這套系統目前已經相當完善,不過需要面對新的挑戰。許多攻擊並非來自“傳統的”彈道導彈,這類導彈的彈道並不規則,甚至會中途變軌。雷達的強項是及時跟蹤,但雷達波受到地平線的限制;衛星的強項是發現和計算,但它並不擅長實時跟蹤。所以,低空飛行的超音速導彈暫時處於衛星+雷達組合的盲區內。

不過美軍早已經意識到這種問題,2018年,空軍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簽訂了五年期的合同,升級地面預警雷達,總金額8.66億美元。2019年,國會新增撥款1.6億美元,加速研製下一代的導彈監測衛星,第一顆此型號衛星預計將於2025年發射升空。

瞭解到這些,你還會一味相信“國運”支配之下,美軍的導彈防禦系統無可避免日薄西山了嗎?我看不是。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我看來,即便是樂觀,也應當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礎之上的謹慎樂觀。

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的報道,不妨自己去多找來看。如果你也喜歡這樣認識世界的方式,歡迎在2020年繼續關注我的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