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流利武漢話 拉近與患者距離

“我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的,你們有什麼事情可以跟我說。”2月10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A區,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的醫生孫穎用武漢話與患者交流。

在此次援助武漢的四川醫護人員中,有多人曾經在湖北讀過大學。而此次以醫療隊員的身份支援武漢,他們說:“支援武漢,我們義不容辭。”

“醫森,你蠻槓(武漢方言,‘醫生,你非常棒’的意思)。”孫穎笑了,她說,患者的肯定是緩解疲勞最好的良方。

2月9日,孫穎的上班時間是從8時到14時。這一天,武漢客廳“方艙醫院”A區接收了160餘名患者。由於戴著口罩,和患者溝通要儘可能提高嗓門,6個小時下來,孫穎覺得嗓子幹得要冒煙。

但是孫穎的“成就感”很足。曾經在華中科技大學讀書的她,在武漢生活了10年,能說一口流利的武漢話。溝通過程中,她堅持用武漢話和患者交流,“這樣容易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她說,“我們不僅要為他們治病,還要給他們堅強起來的信心和勇氣!”

四川省人民醫院血液科醫生薑濤是湖北恩施人,2月4日隨四川省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前往武漢。“我的很多同學都在武漢工作,疫情發生後,很多同學都堅守在一線。作為一名在武漢生活過5年的湖北人,能夠發揮一些作用,也算是一點點安慰。”姜濤說。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腎臟內科醫生張凌是湖北宜昌人,曾經在武漢上大學。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凌被緊急抽調到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隨後又前往武漢支援,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工作。這裡收治的患者大多屬於急危重症患者,每天都在與“死神”賽跑。

一名80歲的女性患者,因尿毒症合併新冠肺炎被送入醫院,入院時已無法自行排小便了,生命危在旦夕。張凌和同事們迅速為該患者建立透析通路,以進行連續性腎臟代替治療。按照方案,需要給患者進行頸內靜脈置管,但由於佩戴護目鏡及3層手套,大大增加了穿刺難度。張凌通過超聲引導,憑藉高超嫻熟的技術,順利完成置管。最終,導尿管中排出了小便,這也意味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四川日報記者 李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