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一場瘟疫成為“建安七子”終結者,當時主要疫區分別在哪裡?

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初,尚在冬季的中華大地蔓延著一場瘟疫。我們從《三國志》中,可以找到很多零碎的相關信息。在歷史的記載中,這場瘟疫其實被淡化處理了,但我們要是仔細查看“藏匿”於不同傳記的零星史料,給我們還原的,是一場難以讓世人忽視的重大疫情。

曹植筆下的“被瘟疫滅族”

曹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來形容此次疫情“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難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漢末一場瘟疫成為“建安七子”終結者,當時主要疫區分別在哪裡?


我們可以看出,在曹植的文中明確指出幾乎每家都有患者去世,每間屋子甚至都有人因親人去世而哭泣。不乏有全家因瘟疫去世,甚至有一族人因染病而被“滅族”。當時人們認知有限,很多人以為疫情是鬼神鬧得。甚至百姓誤以為只有窮苦人才會染病,而達官貴人就不會被傳染。

曹植指出,疫情真正的原因不是鬼神也不取決於貧富。而是“寒暑錯時”才導致疫情的發生。這幫愚民在瘟疫關頭居然用“懸符厭之”等方法祈福祛病,實在是太可笑了。

從曹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能夠猜想到當時慘不忍睹的狀況。

被瘟疫“終結”的建安七子

建安二十三年二月三日,曹丕曾經給自己老朋友吳質寫了一封信,也提及了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瘟疫。

漢末一場瘟疫成為“建安七子”終結者,當時主要疫區分別在哪裡?


曹丕在信中指出,去年流行疾疫,親戚朋友多數遭受不幸,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相繼都去世,我內心的悲痛無法用言語表達。我以為咱們幾個都能長壽且長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數年間,這些好友相繼去世。追想過去交往相好的日子,還歷歷在目,而這些好友,都死去化為糞土。

接著,曹丕分別點評了因瘟疫去世的幾位好友的文學。曹丕表示,應瑒文采出眾,他的才能學識足以著書,但他美好的願望沒有實現。陳琳的章表文筆雄健有力,但稍顯冗長。劉楨的文風灑脫奔放,卻欠缺力度,他的五言詩很完美,在同代人中最妙。阮瑀文詞美麗,使人感到十分快樂。王粲只擅長辭賦,可惜風格纖弱,不能夠振作起文章氣勢,至於他擅長的領域,前無古人。

漢末一場瘟疫成為“建安七子”終結者,當時主要疫區分別在哪裡?


我們可以從曹丕的信中看出,建安二十二年的這場大瘟疫,對於當時文學領域的毀滅性也很大。

建安七子,分別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其中孔融於建安十三年因與曹操政見不合被殺害,阮瑀於建安十七年病逝。剩下的五位,全部死於建安二十二年初的那場瘟疫。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幹、琳、瑒、楨二十二年卒。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建安二十一年從徵吳。二十二年春,道病卒。”

漢末一場瘟疫成為“建安七子”終結者,當時主要疫區分別在哪裡?


其實王粲和其他四人略有不同,另四人是在鄴城染病去世,王粲卻是在大軍撤軍的路上病逝。王粲在建安二十一年入冬時,跟隨曹操一起南征東吳。建安二十二年正月,曹操率大軍來到了居巢地區,此時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也在軍中,當時軍中已經開始蔓延瘟疫,司馬朗就是在這時去世的。二月,曹操軍和孫權軍有所交戰後,三月曹操立馬主動撤軍,臨走前曹操留下夏侯惇、曹仁、張遼等人。王粲原本是要跟隨曹操回到鄴城,但王粲在回去的路上因病病逝。

司馬懿之兄——司馬朗之死

司馬懿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司馬懿在家排行第二,他還有一個哥哥叫司馬朗。想當年在董卓動亂時期,司馬朗憑藉一己之力假意迎合董卓保全家族,之後司馬朗在曹操和呂布對峙時,帶著宗族回到河內地區。代替父親司馬防教導各位弟弟,以至於司馬家族沒有衰敗。可以說,司馬朗是司馬八達中後“七達”的大恩人。

漢末一場瘟疫成為“建安七子”終結者,當時主要疫區分別在哪裡?


司馬朗在曹操手下工作任勞任怨也常常提出合宜的建議,另外曹丕非常欣賞司馬朗的文辭,甚至在後來曹丕稱帝后,還命人手抄司馬朗生前的文章。

建安二十二年正月,司馬朗跟隨夏侯惇、臧霸等人到達居巢。在居巢時,曹操大軍就已經開始蔓延某種瘟疫了。

發現疫情之後,時任兗州刺史的司馬朗決定親自到軍隊基層巡視情況,主動給士兵藥物。在司馬朗慰問的時候,自己卻感染了瘟疫,最終因病而死。享年四十七歲。那夏侯惇和臧霸為什麼沒有受感染?也許是他二人身體免疫力強,或者是無症狀病毒攜帶者吧。筆者希望不是他二人身居高位後得知疫情而對他人避而不見吧。

漢末一場瘟疫成為“建安七子”終結者,當時主要疫區分別在哪裡?


司馬朗留下遺言表示,自己承蒙國家厚恩,現在寸功未立卻遭遇疫癘。身患重病的自己卻無法自救,這實在是辜負了國家對我的知遇之恩。在我去世後,下葬時頭戴普通的巾幘,要以平時穿著的衣服下葬,大家千萬不要違揹我的意思。

司馬朗死於居巢,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的縣級市——巢湖市。

主要疫區在哪裡?

首先,有史料記載的主要兩個疫區分別在鄴城和居巢。雖然我們不能像現在這樣確認病毒源頭,但這個病毒的確在最適合傳播的情況下野蠻生長。

漢末一場瘟疫成為“建安七子”終結者,當時主要疫區分別在哪裡?


鄴城是魏國的國都,人口非常密集,其中交叉感染的概率非常大。在幾乎沒有防禦機制和人為限制的情況下,瘟疫因此才能肆無忌憚地傳播。居巢是當時曹操進攻孫權的主要聚集地,軍隊在某地聚集時,甚至可能人口密集程度要比鄴城還密。再者,軍隊環境的衛生條件肯定沒有鄴城好,也許在感染率上面軍隊會比鄴城的居民更高。

當然,筆者更願意相信,在當時東漢主要大城市和交通樞紐重鎮,都會有非常嚴重的瘟疫。相比於今天,只能說當時人口流動較小,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相對暫緩了疫情的擴散。隨著科技在發展,如今的我們已經能夠充分了解病毒並積極做好防護。遇到疫情,我們再也不用求神拜佛,而是能更科學地戰勝疫情。但也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信息卻越來越氾濫了。網絡上充斥的謠言,讓我們在不正常的輿情軌道上進行認知行為。

漢末一場瘟疫成為“建安七子”終結者,當時主要疫區分別在哪裡?


最後,筆者想帶大家重溫人民網2003年5月9日發表的評論員文章《曹植說疫氣(茶亭)》中的觀點。

我們的社會遠比那時進步,我們有強有力的組織和管理措施,可以人為地阻遏疫情的傳播和蔓延。我們的科學也遠比那時發達,能夠防止和控制疫情,能夠治癒絕大部分患者。而且有全世界的科學家參與科學攻關,我們認識和征服疫病,不僅是可能而且是必然的。

曹植《說疫氣》給我們的啟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唯物論。疫病的發生和蔓延,有它的客觀的即物質的原因,也有其主觀的即人的自身的原因。明乎此,我們就會有信心,就會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想出和採取有針對性的科學舉措。相信科學,依靠科學,才能最終戰勝疫情。

最沒有出息的,就是悲觀無所作為;最可笑的是相信鬼神一類的歪理邪說和惑眾謠言,因為那是倒退了兩千年的愚昧!(人民網 作者:鄭榮來)

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