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家書》:最好的教育,是將愛大聲說出來,越肉麻越好

梁啟超在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同時,他教育子女的能力也十分了得。

現如今,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才,都常常令家長十分吃力。而梁啟超卻把九個子女都培養成精英。他是如何將這麼多孩子,培養成材,還養出了三個院士的?

《梁啟超家書》中說:把對孩子的愛全部說出來,給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梁啟超家書》:最好的教育,是將愛大聲說出來,越肉麻越好

一、從不掩瞞對孩子的愛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中,父親給孩子留下的,往往只是一個背影。因為父親身上所肩負的,是整個家庭的收入。

梁啟超作為一箇舊時代裡的父親,工作總是很忙。但與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是,他有一套權衡教育與工作的秘訣。

梁啟超有九個孩子,但他沒有吝嗇對每一個孩子的愛。面對每一個孩子,他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他的愛有多深。

《梁啟超家書》:最好的教育,是將愛大聲說出來,越肉麻越好

梁啟超就像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另類。

當每一個孩子遠行,他都會寫信告訴他們:“你們須知你爹爹說最富情感的人,對你們的愛,十分熱烈。”

而除了言語上的愛,梁啟超對孩子們的愛也更多地體現在行動上。

他會給孩子們都取個親密的小名。兒子梁思順是他的“大寶貝”,梁思莊是他的“小寶貝”。梁思禮最小,是他的“老baby”……

在今天看來,這些暱稱都是有些肉麻的,但也是最能給孩子傳達愛意的語言。

《梁啟超家書》:最好的教育,是將愛大聲說出來,越肉麻越好

雖然孩子多,但是梁啟超對他們每個人的牽掛都只多不減。在寫給孩子們的家書中,他總是叫著孩子們的小名,用最真摯動人的話與他們通信。

在家庭教育中,言語的力量,被梁啟超運用的爐火純青。

二、支持孩子們所有的決定

在給孩子們建立起安全感後,對與孩子們生活和事業上的問題,梁啟超也很樂意當他們的良師益友。

那個時代,中國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大變故。朝不保夕是常有的事。但對於孩子們如何選擇人生之路,梁啟超沒有干涉過多。他認為,每個孩子的路,都該根據興趣任由他們自己選擇。

《梁啟超家書》:最好的教育,是將愛大聲說出來,越肉麻越好

當時,梁啟超的二女兒梁思莊前去美國學習。在梁啟超的建議下,她讀了生物學專業。但越讀越久,梁思莊發現她根本不適合這個專業。苦惱的她,向哥哥梁思成訴苦,說她實在不適合也不喜歡這個專業。

梁啟超知道這件事後,十分後悔。他知道自己引導錯誤,馬上給女兒寫信說:“不必拘泥於爹爹的話。”並且,他還馬上勸說梁思莊換了個專業。

除了這些,梁啟超還會常常引用曾國藩的名言,警戒孩子們:“莫問收穫,但問耕耘。”他告訴孩子們,在學業和工作中,不要過多地在乎收穫多少,而是應該著眼於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

《梁啟超家書》:最好的教育,是將愛大聲說出來,越肉麻越好

只有努力奮鬥,才會有好結果。在父親梁啟超的諄諄教誨下,梁啟超的孩子們都出落的十分出色。他們家也因此創造了一段“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

三、與子女們的心靈對話

在1923年到1929年這段時間,梁啟超一直堅持著給在海外的子女們通信。這些通信,就像是他們心靈間的橋樑,一直在給他們之間傳遞著愛的對話,澆灌著他們的心田。

梁啟超給子女的家書,從來都是情真意切的。他是一個文學大家,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革命鬥士,但他在子女面前,他唯一的角色,永遠都是子女們永遠都可以依靠的父親。

《梁啟超家書》:最好的教育,是將愛大聲說出來,越肉麻越好

在家人面前,所有的偽裝和表皮都是不需要的,只有最真切的感情交流,才能維繫好一個完美的家。

梁啟超與孩子們的通信,也是在創造一個對孩子進行鼓勵和引導的方式。他的教育從來不是千篇一律的。

二女兒梁思莊性格沉悶,容易想不開,他總是耐心地及時引導。學習好不好,孩子有沒有出人頭地,從來不是梁啟超的追求。只要孩子們開開心心地一輩子,就是他一生最大的心願。

《梁啟超家書》:最好的教育,是將愛大聲說出來,越肉麻越好

在這樣一個親切的父親的影響和教育下,沐浴在愛中長大的梁家子女們,個個自信大氣,為人處事都很有風範。

做一個有愛,也有智慧的家長,是每一對父母的人生必修課。

在孩子面前,父母永遠都需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