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和70後你還記得你讀小學初中學費多少嗎?

九度溫暖


我是63年3月生人,平生就是記憶力驚人,小時候的事至今還記得。

我記得我是68年農曆正月十三日報名讀書的,那時是春季招生的。當時才四歲多,還要三個月才滿5歲。我是和我哥哥一起去學校玩,我哥哥比我大五歲,在讀三年級,當時,我們院子辦了一所學校,所謂學校其實就二個班,一個一年級,一個三年級,那時是沒有幼兒園的,就一個老師,這個叫姜炳昆的男老師,是我父親的同學也是我父親抗美援朝時的戰友,經常在我家裡玩,所以我和他很熟。我就緾著姜老師要報名讀書。

姜老師看我伶俐可愛,就答應讓我讀書,但問起我的書名來時,我卻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小名,姜老師也只知道我的小名。我哥哥小名叫大躍,我叫小躍。姜老師說叫小名不好聽,就直接給攺名叫飛躍,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這個名字其實和我戶口本和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完全不相同的。

我報名讀書時,是沒帶錢的,後來是姜炳昆老師到我家裡向我父親收了8角錢的學雜費。

讀三年級時,我們院子的學校撤銷了,我們合併到大隊小學。開學也變改為秋季招生了,學費也漲到一學期1元3角。小學五年,學費基本上都是一學期1元3角。

本來我是1975小學升初中的,我因年齡小降了一級,到1976年秋季才升到初中讀書,初中一學期學費6元。那時初中只讀二年。

1978秋季,我初中畢業,考上武岡縣第六中學讀高中,一期學費7元,當時在學校寄宿,一個月要交生活費3元,大米30斤;一個學期還要交一斤五兩油,三斤黃豆。

1980年6月,我高中畢業。當時高中只讀二年就畢業參加高考。也分文科理科,文科考的是政治、語文、數學、歷史、地理、英語六門。理科考的則是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六門功課。

我考的是文科,在參加高考之後,先要預考,我們那屆文科有四個班,加上覆課生,共有228人參加預考,取得高考資格的只有12人。我在這12人之中名列第9名,在本屆生中我是第二名。我們12人參加高考,上了錄取線的只有二個復課生。其餘的全部名落孫山。

記得參加高考沒有交考試費。

高考名落孫山之後,1981年我又復讀了一期,復讀費是13元。

後來因為家庭出了變故,就沒有繼續復讀了。


東興廣告7


本人70年出生,那時農村沒有幼兒園,直接上小學一年級,我記得一年級時學費是0.97元,為什麼記得這麼清楚呢?說出來可能會讓今天的孩子感覺就是一個笑話,當時家裡兄弟姐妹多,真的拿不出這九毛七分錢,拖了好長時間,每次都是老師逼著回家討債,所以記得很清晰,到四五年級的時候,費用一樣,都是4.5元,上初中一年級時學費是8元,那時農村中學教師配備不全,因此初一留級一年,第二年學費就是9元了。87年上高中,學費是48元,那是自己編織抗洪用的草包賺的,我們高中生活費是15元一個月,米是自己家裡帶的,統一交學校食堂。



腰間盤突出獨特調理


我1967年的,8歲上一年級,那時候沒有學前班,我記得最準的是我姐領我去學校報名,老師只收5角學費,到我上初三時,因家裡實在拿不出錢讓我上學,我遲遲沒有報到,我的班主任周紀龍老師知道後,他給我墊了學費,我記得當時學費連同書本費總共7.8元。



朕在等你出1聯


我是60後,記得1971年到1976年我上小學,當時的學費加雜費(包括書、本和鉛筆、橡皮等)一年級是每年交1.5元,到5年級的時候每年交到2.5元,從1976年上初中到1981年高中畢業,每年的學雜費從3.5元交到高中時,最後每年交到5.5元學雜費。在初中和高一的時候,因為我們全班同學撿拾廢鐵碎玻璃賣破爛的收入把使用過的廢舊書本賣掉等,除去班級正常購買宣傳工具開支後,老師把學雜費和班費剩餘的錢,又給我們全班同學每個人退回去一塊多錢。那個時候的風氣真是好啊,老師真的是毫無私心的教學啊。為了學生高考出好成績,我們各科的老師們,每天早上,晚上都是不要報酬,不計個人收入,顧不上吃飯,手裡拿著一個饅頭,端著一缸子熱水,進到教室裡,搶時間給我們補課啊,

老師還經常自費買紙給我們印刷各種學習資料,那個時候我們真的感覺到老師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啊!至今我都忘不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是老師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給予了我們同學們做人的榜樣,感謝那個時代的忘我奮鬥的老師們!


以人為鏡天子


我是六零年的上海人,那時候我們上學讀書,小學學費3元,書本費1.5元,中學學費6元,書本費3元,後期中學學費9元,書本費4.5元直至中學畢業。記得那時沒有其它費用,無非就是春遊和秋遊費,也不貴。那時學生還有學工、學農生活,學工時每天補貼5分錢,學工一個月,學農時每天補貼1毛錢,學農三個月,一共有過學工二次,學農二次,去部隊學軍一次,那時學生生活蠻充實的,也很鍛鍊人。那時候我們的動手能力比現在的學生動手能力強不知多少了,而且大家的思維邏輯也很活躍,快樂是我們學童時代最寶貴的財富了。


高群GEQE


記得!

我7O年上小學一年級,我的記憶還算不錯,我上學哪時的學費說出來大家肯定大吃一驚,5角💰錢,一支油筆9分錢,一支鉛筆3分錢!

到了初一,學費成為8角錢,上學有5塊錢就解決一切!就這麼低的學費,好多朋友都沒上過學,現在回想起,真可惜!


王興菊979


小學不記得了,初中還記得,82年讀初一,當時報的是住宿生14元多,第二天去我小叔單位,叫他拿點錢買本子筆之類的,(我叔當年結婚,是我爸一手出錢操辦的,所以我爸就分咐我去問),我叔不知是出於沒錢,又不好意思不給,就叫我把住讀改為走讀,把住宿費退了買本子筆,第二天去退了五元多,實收九塊多,但我卻沒覺得在叔叔那裡過得好,因為要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天天放學後用柴火煮飯,還沒得早餐吃,天天早上餓肚子,特別是第三節課,經常餓得沒心情上課,所以說,我不怎麼感謝叔叔,但我還是尊重他是長輩,每次回鄉下都會買點禮物送給大叔,小叔,但我不會特別對待。


一米陽光19137


這個問題真好,喚起了很遙遠的記憶,我記性不好,學費多少已經記不清楚了,我和哥哥都是60後,在軍人家庭長大,那個時候上學報名都是自己去,小學二,三年級,我只記得我兩拿了5元錢去報名,結果在路上,錢就不翼而飛,回家被父親上了教育課。很懷念那個年代,溫暖


釋然的輕鬆


我六O後,上小學一年級交8毛錢,減免3毛,三至五年級交2元5毛,初中第一學期交5元,還能結餘2元多,第二學期也就交2元多,這些錢包括班費、還能看幾場電影,算起來,我小學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九年學雜費加在一起,不足7O元,還不如現在學生一天的補課費,真是沒法比呀。那時候上從進學校開始,從來不用家長接送,也不要家長輔導,家長毫無負擔,現在想來,那時候家長真輕鬆。


善行天下225803414


我是1976年開始上初中,哪時走讀,(學校離家五華里,早晨摸黑徒步上學,自已帶乾糧"一般是地瓜面窩頭和玉米麵窩頭",傍晚放學回家),學雜費每年約二塊五左右,書本費約一塊五左右(初二約二元左右),每年發二次書,也就是每年三到四元,熱乾糧的費用每年一塊五(早,中,二次)。1978年考上高中後(剛恢復高考),書本費每次三到五元,另有試卷費,課外資科費(學校自己油印的)加起來每年大約十五元左右,學雜費每學年三元多,熱乾糧費二元多〈每天熱三頓,晚自習九點半放學),哪時候我們上學真的很辛苦,每天都是披星戴月,風雨無阻〈大的風雨天除外〉,看現在的孩子們,真幸福。備註,那年頭錢很值錢,玉米每斤七分,小麥最貴一毛,地瓜幹每斤4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