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眾為什麼要將捷達獨立?

一好86


簡單說就是大眾覬覦國產品牌8-15萬這個市場,又不想掛大眾標去PK把品牌做低了(我個人感覺大眾標目前在國內居然比雙田還高一點)。換句話說,國產品牌也在把價格做到大眾這塊靠,用錯位競爭(b級車賣a級價格)也搶了點市場。目前看來,最傷的反而是斯柯達,國產品牌幾輛SUV(又是plus 又是max的)上探倒是做得還不錯


tago爺爺


主要看目的是什麼?

大眾集團,一直都有廉價車計劃,試探過斯柯達,西雅特,也嘗試收購鈴木技術。但是始終不成功!

當MQB平臺的出現,大眾汽車全球大獲成功,這個時候想到捷達品牌獨立!

大眾主品牌,全部轉為MQB平臺之後,主力車型都在10萬RMB以上,並且1.4T即將被大眾新1.5T-evo發動機替換,那麼老的1.4T發動機剩餘產能問題就變得很急切,這個情形下,捷達品牌應運而生!

1.4T和6AT(都是大眾自產自銷的),藉助捷達長期口碑,建立子品牌,那麼生產線可以持續。消費者也願意買單。😁

不得不說,大眾集團走了一步好棋!其他合資品牌慌了,拼命詆譭捷達新品牌。原因是大眾的ea211,1.4T確實很牛逼,他們的小排量渦輪發動機處於劣勢😂









A奔跑的大米A


捷達從一款車型獨立成為一個品牌,也是汽車行業中的先河之舉。一汽大眾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筆者覺得有以下幾個因素:

1、德國大眾為了平衡南北大眾的產品

大家都知道斯柯達屬於上汽大眾,斯柯達雖然作為一個擁有超過百年曆史的汽車品牌,但現今不得不淪為大眾旗下的主攻低端市場的品牌,所以很多人也調侃“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就是因為斯柯達使用了很多與大眾共同的裝備,尤其是核心的“三大件”,可以花更少的錢買一個幾乎等同於大眾的車,消費者覺得挺值。而一汽大眾就比較尷尬了,雖然擁有奧迪豪華品牌,但在大眾品牌之下,尤其10萬元以內的市場,除了捷達外還沒有什麼產品佈局,眼看著上汽大眾的斯柯達在這個市場賺的盆滿缽滿,於是跟德國大眾反覆申請,最終將捷達品牌獨立來應對低端市場。

2、捷達在國內擁有極高的知名度

成立一個汽車品牌,需要的就是廣為人知。尤其現在競爭如此激烈,即使產品力再強,沒有知名度意味著道路的艱難。已經有無數品牌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凋零,比如:觀致、理念等。所以大眾汽車在市場中廝殺這麼多年,深知品牌的重要性。索性是新品牌,何不找一個現有的高知名度車型來進一步擴大市場呢?而且一汽大眾很聰明的將捷達網點授權給一汽大眾經銷商,而且展廳在一汽大眾展廳旁邊,明擺著告訴客戶,覺得大眾貴的可以買捷達。也間接助力捷達品牌,在剛剛推出兩款車型就獲得了可觀的銷量。

3、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合資品牌開始攻佔10萬元以下的市場

以往這個市場都是國產品牌的天下,合資品牌一直耕耘10萬以上的市場,無暇顧及低端市場。但隨著汽車市場的成熟和飽和,合資品牌也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如果將大眾品牌的車型進行降價,會影響品牌形象。所以推出一個新的品牌,看似共享產品,但通過分攤降低了成本,同時還贏得了更大的市場,一舉兩得。

綜合以上幾點,捷達品牌的獨立也是一汽大眾的明智之舉,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好事,畢竟品牌越多,選擇越豐富,競爭越激烈也讓消費者可以買到更好的產品。


高高飛翔


因為中國車市的門檻太低,什麼質量的破車都能上路。為了佔領低端市場,又不影響大眾口碑,只能弄個捷達品牌在低端市場廝殺。低端市場成本有限,不減配成本下不來,沒有價格競爭力,減配又影響品牌形象,只能換個名字拋出來去這個價位打拼,這樣就不怕因為內飾簡陋,技術落後而影響到大眾的形象。消費者有什麼不滿意只能說捷達的問題,與大眾無關。



紫雲2531343


因為野心,也因為利益,看到了通用在中國的成功。

大眾廉價車型多年前就在籌措,為的是佔領低端乘用車市場,可現實比較殘酷,因為大眾獨特的工藝,獨有的供應商體系,使造車成本降不下來。

國產車為什麼成本可以控制的這麼低,而且內飾豪華程度非常高?

通俗一點講就是研發成本、造車工藝不同、供應商體系不同。

德國人墨守常規,在他們眼裡造車就應該按部就班,工藝缺一不可,特別是在一汽大眾展現的更是淋漓盡致。

JETTA這個品牌能否成功,目前還是未知數。


閒得轉悠


首先把一個車型的名字獨立成一個汽車品牌,並不是捷達的先例。在國外也有非常多的例子,比如說現代捷恩斯,原本只是一個車型的名字,但是由於它的銷量太好了,而且現代汽車又想開發高端汽車品牌,所以就順勢而為,把捷恩斯獨立成了一個高端品牌。

而捷達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一直是一個經濟實惠,皮實耐用的形象。把捷達獨立成一個品牌,也是一汽大眾在充分考慮了消費者對捷達的認知之後,做出的一個決定。相比重新取一個新名字,捷達無疑更加深入人心。


微汽車


因為當下國內車市行情下行的環境下,大眾既不願放棄市場,又不肯放低身段,捷達獨立出來完美解決。給想買的人暗示這其實就是“大眾”,又能最大限度照顧原來大眾粉的情懷。


淺白色


利益最大化,忽悠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