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陆勇

现象级电影《我不是药神》大火,真实扎心的背后,其实更是取材真实的故事。


欲说还休的天价药和那些因此被打落底层的病友们,电影不过是掀起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程勇的原型叫陆勇,他来自江苏无锡,是个做外贸的生意人。
2002年,34岁的他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说白了就是一种影响血液和骨髓的恶性肿瘤。医生说他可能活不过3年。
当时医生建议他服用一种叫“格列卫”的药,这是慢粒白血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的特效药,但这个药是天价药。
每盒价格4万,一年药费30万!

“我不是药神”陆勇


2004年4月,陆勇建立的第一个慢粒白血病病友群,100人中吃得起格列卫的只有2人,其中一个还是他。
剩下的98个人只能默默等死,每过一个星期,就会有某某去世,然后他的QQ头像再也不会亮了。
他们可能是吕受益,是黄毛,是刘思慧,或者是那个颤巍巍的老奶奶。
慢粒白血病就像是架在他们身上的重锁,压得他们无法呼吸,就像尖锐的利刃,每时每刻剜掉他们的皮肉。
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是吃不起抗癌神药的,所以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绝望死去。“
活着就是受苦,人间仿佛地狱。
活着,对普通人来说这么平常的一件事,对慢粒白血病人群体却是奢望。
没人愿意死去,但没钱只能等死。
“穷病”治不好的,但能救一个是一个
为了自救和帮助更多的病友,陆勇找到了印度的仿制格列卫,价格仅为200,却和正版价格相差了竟117倍。
很快,陆勇成为印度盗版公司和中国病友间的桥梁,2013年警察就找到他头上,因涉嫌贩卖“假药”,被警方带走。


“我不是药神”陆勇


但他却从未后悔过,正如电影最后,程勇被抓后说的那样:他们吃不起天价的进口药,买不到低价药,他们就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杀。
怀有悲悯之心的千余名白血病病友,纷纷签名为陆勇求情,法理不过真情。
最终,程勇的人物原型陆勇,这位现实生活中的“药侠”免于刑判。
好在今天,政府对陆勇的事件高度重视,法律新增了一条规定,似乎是对陆勇量身定制。
慢粒性白血病的主要药物“格列卫”被纳入国家医保范围,患者的存活率从2002年的30%提高了到2018的85%。
2015年,湖南政府呼吁尽快将格列宁纳入医保。
很快,格列卫在江苏、江西、广州、青岛等地纳入城镇居民医保报销。

“我不是药神”陆勇


但这微小的改变,不仅对陆勇,对更多白血病患者来说就是一道曙光。
每一条生命,都更有尊严的活着。
无论是加入医保,还是国家对原研药的支持,还是抗癌药零关税,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在进步。
更了不起、更伟大的是,一盒盒便宜的药,一盒盒老百姓真正买得起、也吃得起的药,也开始挽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我不是药神”陆勇


《我不是药神》的意义早已超越这部电影本身,关于药神的故事至今仍充满争议,而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改变国家的现状起到了作用。
一切都没有糟糕得太彻底,还有一群信念坚定的人。
在破碎中前行、在黑暗中寻光。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我们这个国家,正在向这种病魔发起一场堂吉诃德式的挑战。
每一个人都无法在这个悲剧故事中彻底地置身事外。
我们不知道病魔会在哪一天就突然找上门来。
每一个为了治病而倾家荡产的小人物,可能是你、是我......
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场浮世绘下的芸芸众生。
就像前面那个医药谈判专家许伟,他们的努力,这无疑给了所有人一丝欣慰,短短的一场谈判,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渺小如蝼蚁的我们,也许无法像程勇,陆勇那样,冒着犯法的风险去拯救他人,普度众生。
可是社会的进步就在于,让那些陷入贫穷疾病的人,通过帮助存活下来,不仅活下来,而且活的更有尊严。


阿杜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吧,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慢慢变好。
希望“活着”不再是一种“穷不可攀”的奢望。
愿每一条生命,都可以活得更有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