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是怎樣一個逆天的存在?

秦國在春期戰國時期絕對是一個最出彩的國家,且不論秦國最後一統六國時候的輝煌,秦國之所以能夠達到今天的程度,全要仰仗於秦國輩出的英雄豪傑們,比如那個歷史上被稱為戰神的白起,綽號"人屠",是多少人心中的超級大英雄,除了白起,秦國還有另外一個英雄,也是一員大將,他的出現也極大地推進了秦國的一統。他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是怎樣一個逆天的存在?

王翦是秦時頻陽東鄉人,他的家世出身與早年活動已經無法考證,只知道他"少而好兵","始皇師之"。秦王贏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當時,贏政13歲,由其母和呂不韋掌握政權。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贏政在雍城(今陝西鳳翔)舉行加冕典禮,宣佈親政。在親政之前,贏政很可能就已拜王翦為師了,學習軍事方面的內容。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是怎樣一個逆天的存在?

秦王政十一年,王翦率兵伐趙,奪取了闕輿等九城,拉開了秦統一六國戰爭的大幕。秦王政十八年,他再次大舉率兵攻趙,並於次年滅亡了趙國。秦王政二十年,他率兵大敗燕、代聯軍於易水之西,並奪取燕都,基本上滅亡了燕國。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五年,王翦統帥60萬大軍滅楚,並乘勝平定百越部分地區。

在這一系列征服六國的戰爭中,趙軍戰鬥力強悍、楚軍實力雄厚,所以王翦同兩者的作戰,最能體現其指揮藝術。簡單說來,相對於白起的奇謀,王翦的特色是後發制人。

比如,滅趙戰爭是秦國整個統一戰爭打開局面的關鍵。趙軍不僅戰鬥力強,其統帥李牧同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曾大破匈奴和屢挫秦軍,可謂與王翦棋逢對手。但是,王翦卻沒有和李牧正面對決。他沒有想通過戰場決勝來跟後者比個高低,而是不惜用重金收買趙王的寵臣郭開,散佈李牧與秦軍聯合反趙的流言,致使趙王殺死李牧。在李牧死後,王翦才發起猛攻,不到三個月就消滅了趙軍主力,滅亡了趙國。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是怎樣一個逆天的存在?

可以說,王翦的後發制人,其實是一種特殊的戰場哲學和藝術——不打敗仗的關鍵是不跟有可能擊敗自己的人正面作戰。

隨著王翦、王賁父子的努力作戰,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贏政終於統一了六國,建立起了大秦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