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擔心的“氣溶膠”,哪裡有?咋防護?專家這樣說


_

_

_

2月2日,內蒙古衛健委通報的一起新增確診病例無本市外出史,未接觸過發熱病人,未到過農貿市場,無野生動物接觸史,僅居住在另一確診病例樓上。


2月4日,寧波市新增的一起確診病例在發病前14天內無疫區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動物接觸史,與該區之前確診患者不相識。但是在菜市場買菜時曾與某確診患者在同一攤位有過短暫(約15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且二人均未戴口罩。


此前幾起類似病例

讓人們擔心

是否除直接接觸外

存在氣溶膠等更間接的傳播方式?

_

_

_

_


科普:什麼是氣溶膠?

你擔心的“氣溶膠”,哪裡有?咋防護?專家這樣說

氣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

吸入後導致感染


據紅星新聞報道,氣溶膠(aerosol),是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並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這些固體或液體小質點的大小為0.001-100微米(1微米等於千分之一毫米),分散介質為氣體。


通俗地說,氣溶膠就是空氣中穩定分散懸浮的液態或固體小顆粒,比如做飯時幾米外能聞到油煙味,實際是人們吸入了空氣中的油煙顆粒。這些顆粒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而不沉降,1微米的顆粒能在靜止的空氣中懸浮1小時以上。


含有新型冠狀病毒的飛沫核直徑在亞微米到微米之間,若環境適宜,也可在空氣中長時間懸浮


華西專家:無需擔心,


一般環境不易產生氣溶膠微粒

你擔心的“氣溶膠”,哪裡有?咋防護?專家這樣說

傳播環境可能包括氣溶膠

但其他環境一般沒有氣溶膠微粒


2月8日下午,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召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普座談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進行了解讀。


你擔心的“氣溶膠”,哪裡有?咋防護?專家這樣說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


其中,他提及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消化道傳播也可能成為傳染源,但是這一點尚未確定。關於氣溶膠的問題,我想闡述一下,氣溶膠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但氣溶膠產生有一定條件,一般在醫院ICU內因為患者使用呼吸機和其他呼吸治療操作而容易產生(因此救治烈性呼吸道傳染病需要負壓病房),其他環境一般沒有氣溶膠微粒,請大家不要擔心。”梁宗安說。


我們該如何防護?

你擔心的“氣溶膠”,哪裡有?咋防護?專家這樣說

勤洗手、戴好口罩最有用

中央空調等定期消毒和清洗


此外,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與飛沫相比氣溶膠顆粒更小,比如患者打一個噴嚏,大顆粒的飛沫10秒鐘就會落地,但是氣溶膠可以在空氣中懸浮較長時間。


面對這種情況,曾光認為,比起對空氣進行大規模的殺菌、消毒,最有效的手段還是做好個人防護。提倡勤洗手、戴好口罩更有用,在這方面做好個人防護既能防範飛沫傳染也能防範氣溶膠傳染。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趙勁平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防治氣溶膠傳播的疾病,要

重視對中央空調、集中換氣設施的定期消毒和清洗。至於目前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氣溶膠中留存多久,還有待病毒學的研究。


樓上氣溶膠會不會飄進家裡?


有人擔心,鄰居中有感染者,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自家來,到底還能不能開窗透氣?


據長江日報報道,長江航運總醫院感染科專家組組長許綠葉回應說,開窗透氣是必要的,要保證空氣流通,室內換氣,氣溶膠隨之吹走,空氣不流通,別說新冠肺炎,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容易上門。她建議,一天可以開幾次,總時長可保持在2-3個小時。她認為,如果不是惡劣的生活習慣,比如隨意吐痰,這種傳染的可能性很小。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內科李曉寧主任醫師進一步說明,樓上樓下有隔離病患的情況下,需要靈活掌握。例如點式樓房的窗戶直接和鄰居對開的,要錯峰換氣,或者不開那一扇窗;如果樓間距不大或者是老舊小區,人口居住密度很大的話,而且在已知周圍有感染病人時,不建議頻繁地開窗換氣


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李發久副主任醫師也認為可以開窗通風,如果和患病鄰居隔得比較遠,應該沒問題


電梯裡會不會有?


電梯被認為是高風險地帶,會不會前面一個人留下了帶病毒的氣溶膠,正好被後面一個人吸入?


許綠葉認為,理論上有這種可能性,所以之前推薦的防範舉措都是有效的,減少出門,不聚會,必要外出時戴緊口罩。建議身體不接觸電梯空間,按電梯鍵時,可以用紙巾隔一層再按,回家後立即洗手




綜合自 |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王拓 趙倩 吳陽、長江日報、成都日報錦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