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戰“疫”,更感到“宅經濟”“雲辦公”背後的中國力量

來源:微信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新華國際頭條”(ID:interxinhua),頭圖來源於攝圖網,文末長圖來源於津雲新媒體集團投稿

導讀

中國正在全力以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除了一線人員不分晝夜奮戰,廣大中國民眾也都在為戰“疫”盡一份力:響應號召,“宅在家裡為國家做貢獻”。

民眾雖“宅”,但社會經濟運行並不止步。近期,一些外媒在跟蹤報道中國疫情發展和防疫措施的同時,也關注起中國“宅經濟”、“雲辦公”等現象。

快遞小哥撐起“宅經濟”半邊天

“疫情暴發衝擊了旅遊、酒店餐飲等行業,但也催生了更多對短視頻APP、網絡遊戲等在線服務的需求。”

路透社9日在一篇報道中提到,“生鮮配送企業的業務也在增加,因為大多數宅在家裡的人們需要購買這些生活必需品。”

外媒觀戰“疫”,更感到“宅經濟”“雲辦公”背後的中國力量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2月9日,志願者在杭州一家農業公司按照網上平臺訂單準備為當地居民配送各類蔬菜、禽蛋。

在這篇題為《中國快遞員頂著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城市供應》的報道中,這家外媒關注到支撐起“宅經濟”的一個群體:快遞小哥。

報道的主人公叫郭強(音譯),今年29歲,是一名快遞員。春節前,他回到河南老家,一年一度難得與家人團聚,共慶佳節。但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看著疫情消息,他自願回到北京的快遞崗位工作。

“這是為了工作,為了生活,也是為了對社會做一點貢獻,實現一點個人價值。”他一邊說著,一邊把包裹裝到自己的電動車上,並核對送貨地址。

外媒觀戰“疫”,更感到“宅經濟”“雲辦公”背後的中國力量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2月3日,西安一名快遞員在一小區門口將貨物交給收貨人。

路透社報道說,正是很多像郭強這樣的中國快遞員,保證了物資能運送到很多隔離在家的居民手中。

世界最大“居家辦公實驗”

本週開始,中國各地陸續返崗復工。依靠一些互聯網公司開發的在線辦公軟件,不少企業開啟“雲辦公”模式。

德國《商報》6日以《不尋常的日子: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經濟運行》為題報道,大多數企業成立了危機應對小組,為假期後的復工做好各項準備。最常見的措施包括為所有員工提供充足的口罩並監測體溫。

外媒觀戰“疫”,更感到“宅經濟”“雲辦公”背後的中國力量

新華社發(蒲曉旭 攝)

▲2月10日,在海南一家公司辦公區內,工作人員噴灑消毒液。

報道援引德國工商大會上海代表處執行董事西蒙娜·珀爾的話說,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預計大多數企業將完成“軟啟動”,因為並非所有員工都能迴歸崗位。德意志銀行、香港匯豐銀行等企業已允許職員在家工作。

日本不少媒體也關注到這一現象,稱疫情讓居家辦公從“可以做的事”變成了“必須做的事”。

用日媒的話說,隨著各地企業節後開工,中國“很有可能展開世界最大規模的居家辦公實驗”。

一切為了戰“疫”

彭博社日前發表題為《疫情擋路,中國如何保障14億人吃上飯?》的報道說,中國政府已迅速為必需食品和醫療物資開闢“綠色通道”,力求保障物資供應、平抑物價。

外媒觀戰“疫”,更感到“宅經濟”“雲辦公”背後的中國力量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2月5日,消費者在重慶一家超市內選購蔬菜。

報道說,北京超市內,新鮮蔬果一度很快售罄,如今已貨架滿滿。一名50多歲女士在北京南部一家超市內告訴彭博社記者,“我們現在不擔心了,我們能買到需要的東西。”

疫情當前,每個人都在努力。

外媒觀戰“疫”,更感到“宅經濟”“雲辦公”背後的中國力量

▲截屏來自新民晚報視頻

無論是聽專家的話用“宅”把病毒“悶死”的“土辦法”,還是依託於自身互聯網優勢保證居家隔離的“新辦法”,無論是快遞小哥為千家萬戶送去生活必需,還是各地對物資供應的全力保障,說到底,一切都是為了戰“疫”。

正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所說,中方採取的措施不僅是在保護中國人民,也是在保護世界人民,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

再一次,向每一位戰“疫”一線的人員致敬!

向每一位為全民防疫做出了貢獻的快遞、外賣小哥致謝!

向每一位“雲辦公”的你,致意!

外媒觀戰“疫”,更感到“宅經濟”“雲辦公”背後的中國力量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2月8日,廣西南寧部分高層建築物亮起“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字樣。

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抗疫情

請將手機橫屏

看這場戰“疫”的較量

外媒觀戰“疫”,更感到“宅經濟”“雲辦公”背後的中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