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殲滅五國後,齊國最後獨自面對秦國時是怎樣的心態?

泉洪


秦國殲滅五國後,齊國最後獨自面對秦國時是怎樣的心態?


其實齊國的心態還是比較好,別看古代打仗用的是劍,齊國人可沒有一點亮劍精神,他們就兩個字投降。

其實齊國早就料到有這麼一天,齊國是唯一一個被六國聯合毆打過的。秦國雖然也曾面臨六國合縱,但那次齊國、楚國都是打醬油。此後的合縱就最多隻有五國。而齊國,卻實實在在遭遇了六國圍毆:前284年,燕國樂毅率領燕、魏、趙、韓、秦聯軍攻入齊國,而楚國名為救援齊國,楚將淖齒帶領軍隊當了齊國丞相,卻把措不及防的齊閔王抓起來殺了。這一戰打斷了齊國的脊樑骨,也讓齊國從此對關東五國心懷怨憤,懶得參合他們和秦國的事。

從此,齊國一向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秦滅其他六國時,齊國可是樂壞了。

秦國滅韓,齊國人保持沉默,淡定吃瓜,韓國打過我,我犯不著為韓國滅亡難過。

秦國滅趙,齊國人繼續保持沉默,淡定吃瓜,這時大部分齊國人心裡還是很開心,趙國一直跟齊國作對,是老齊人的仇人。

秦國滅魏國,齊國人樂壞了,仇人死一個少一個,多好的事情啊。

秦國滅楚國,齊國人不吃瓜了,改成吃肉了,因為齊楚一直是好朋友,然而楚國這個朋友不地道,背信棄義。

遙想當年,燕昭王用蘇秦合縱坑齊,又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聯軍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三城,而且把齊閔王給殺了。此時,楚國人居然保持沉默淡定吃瓜,邊吃瓜還看白戲,坐收漁翁之利。

秦國滅燕國,對齊國人來說簡直是大仇得報,齊人家家戶戶放鞭炮!燕國合縱六國坑齊之後,齊國國力受挫,對六國態度都很冷淡,尤恨燕國,厭楚國。後來齊國人策略也是遠交近觀。公元前237年,齊王初訪了秦國,秦王在咸陽設酒熱烈款待齊王。

在秦並天下的時候,齊國內也策士遊說齊王建合縱攻秦,齊王建考慮秦齊之間一貫的友好往來,就沒聽從。直到秦並天下,就剩一個齊國。

其實齊國當時還是非常的強大,想當年,齊威王在的時候,在田忌和孫臏兩位治國能臣的幫助下,齊國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就讓自己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尤其是在軍事方面就算是當時的秦國也要害怕三分。

不僅如此,在秦宣王時代,齊國還曾經和秦國一起相互稱帝,由此可見齊國的國力之前強大。

齊國是一個沿海國家,比如今天的青島就在古代齊國的控制範圍之內,所以一直以來齊國都依靠其在沿海地區的資源變得非常富裕,其不僅出口大量的食鹽,同時還開闢了海上貿易,所以從這個來講,在戰國時期,齊國是最具有經濟實力的,我們都知道戰爭的雙方最終拼的就是經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齊國就算是孤家寡人了,也有和秦國鬥一鬥的實力,為何就輕易投降了?其實在秦王在確立徹底殲滅6國之際,就制定了一個非常周全的計劃,而這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要搞好和齊國之間的關係,並將齊國作為了最後需要被滅的國家。

那麼這個計劃為什麼可以得到實施呢?原因就在於齊王田健是一個傀儡,真正掌握齊國的是齊國太后以及太后的弟弟後勝,同時後勝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所以秦國的使臣很好的抓住了這一點,經常送給後勝各種財寶和美女,最後齊王在後勝的讒言下選擇了和秦國休好。如此秦國就有了足夠的能力和機會把其他五國一一殲滅。

當然,秦國將其他的五國全部滅了之後要把齊國滅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奈何這個時候的齊國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齊國了,其再也沒有出現一個像孫臏一樣的軍事天才了。

公元前221年,秦國以王賁為將,由燕境入齊直趨齊都臨淄,齊國毫無防備,無兵將可用,齊相後勝力勸齊王建投降,齊王建知道再做無謂的抵抗已沒有什麼意義,遂不戰而降,齊國人投降的時候心態很好,大仇已報,拼死抵抗何必呢?!而且秦王還許諾了優厚的待遇,畢竟曾經是盟友嘛~!

可惜的是,當初秦王許諾給齊人王公貴族的待遇都沒有實現,齊王建的結局也非常的悲慘,被秦國囚禁同時不給食物,最後建王就這樣被餓死了。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葛大小姐


齊國最後單獨面對秦國時的心情,大概就是混一天算一天,混吃等死拉倒了。

在秦統一的百年戰爭中,齊國確實表現的有些與眾不同。其他五國都是努力抗爭過的,連最弱小的韓國還知道用鄭國渠來消耗秦國國力,燕國太子丹還派出了荊軻去刺殺。而齊國一向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但這個也不能光怪齊國。

首先,齊國距離秦國最遠,原本受秦國威脅就少,秦國後期也一直籠絡齊國,所以齊國對秦國敵意不強。

其次,齊國是唯一一個被六國聯合毆打過的。秦國雖然也曾面臨六國合縱(前318年,楚懷王為合縱長那次),但那次齊國、楚國都是打醬油。此後的合縱就最多隻有五國。而齊國,卻實實在在遭遇了六國圍毆:前284年,燕國樂毅率領燕、魏、趙、韓、秦聯軍攻入齊國,而楚國名為救援齊國,楚將淖齒帶領軍隊當了齊國丞相,卻把措不及防的齊閔王抓起來殺了。

這一戰打斷了齊國的脊樑骨,也讓齊國從此對關東五國心懷怨憤,懶得參合他們和秦國的事。

其三,齊國本身對得失也看的比較淡。戰國時候的齊國,本來是春秋時陳國的宗室,因為陳國內亂逃亡齊國,改姓田氏,逐漸掌握齊國大權,然後在戰國初期篡了原本齊國姜姓君主的位。就是說,齊國本就是半路出家的政權,齊國老百姓也已經經歷了一次改朝換代,對亡國也看的不如其他國家那麼慘烈(其中民心最慘烈的當然是有八百年曆史的大國楚)。

因此我們看到,齊國在最後關頭的表現,可以說是昏庸,也可以說是淡定。在賢明的王后去世後,齊王田建任用後勝為相國,後勝和齊國的官員多受了秦國的賄賂,不作戰備。等到秦滅五國後,即墨大夫建議他出兵支持三晉和楚國的貴族官員反攻秦國,他也不聽。

這樣一副混吃等死的架勢,顯然他並不是想不到秦國會來攻打齊國,只是懶得抵抗,也不知道該如何抵抗。到公元前221年,王賁從燕國南下攻齊,一路勢如破竹,齊國人根本沒有抵抗。秦王勸降齊王田建,說封他五百里之地,齊王就降了,結果被秦王遷到共地活活餓死了。

他只是沒想到秦王會如此殘忍,如此不守信吧。畢竟還是個糊塗蟲。


巴山夜雨涮鍋


秦王嬴政用了十年時間消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而六國之中最後一個被消滅的國家,正是當年強盛不可一世的齊國。在其他五國皆已成為秦國領土的情況下,齊國的命運早已不可逆轉,說白了,做不做垂死掙扎都沒什麼意義了,亡國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秦王嬴政滅六國的先後時間。公元前230年,秦滅韓,韓國在六國之中實力最弱,在秦國強大國力的震懾下早早就依附於秦國,但韓國所處的位置卻非常特殊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就必須要先滅韓國,因此,嬴政派出內史騰為主將,發動滅韓之戰,韓國無力抵抗,韓都被攻破,韓王安投降,韓國成為六國第一個滅亡的國家。公元前229年,秦國以王翦為將發動滅趙之戰,趙王遷中秦反間計,名將李牧被殺害。趙都邯鄲最後在內奸郭開的擺佈下開城投降,趙國滅亡。




趙既滅,秦國想乘勝南下滅楚,但中間還隔著魏國,不過這個時候的魏國在秦國多年的征伐下地盤已經很小。公元前225年,秦國以王賁為主將發動滅魏之戰,經三個月戰鬥魏都大梁被攻破,魏王假出降,後被殺,魏國滅亡。秦滅楚之戰是秦國最難打的一場惡戰,前後共歷時三年,直到公元前223年,秦國以王翦、蒙武為將深入楚國腹地,才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俘楚王負芻,楚國才宣告滅亡。公元前227年知道亡國在即的燕太子丹欲借刺客荊軻之手刺殺嬴政,計劃失敗,嬴政對燕國恨極。公元前226年,燕都薊為秦所破,燕王喜及太子丹逃往遼東,秦將李信窮追不捨,太子丹為燕王喜所殺。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生擒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




秦國經過多年的征伐,已經依次滅亡韓、趙、魏、楚、燕五國,剩下的一個齊國,好歹也是曾經的東方大國,戰國七雄的霸主。但齊國自燕將樂毅以卓越軍事才能連陷七十餘城差點亡國之後,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元氣大大受損,在位40多年的齊王建更是無所作為,秦與齊沒有之間的邊界相連,齊國因此始終沒有什麼危機感,不修邊事不整軍備,加上國內海宴齊平多年沒有戰事,庸相後勝又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秦以重金賄賂後勝,使齊臣服秦國,坐視鄰國滅亡。齊國看似坐擁七十餘城池儼然一大國,實際上早已不堪一擊。




在秦逐一消滅韓、趙、魏、楚、燕五國的過程中,齊國始終置身事外,坐視諸國滅亡,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在各諸侯國聯合對抗秦國的過程中,齊國始終避免參戰,亦或參戰不利,一昧討好秦國,這種屈膝獻媚的行為為各諸侯國所不齒,隨著各諸侯國的相繼滅亡,齊國的末日也很快到來了,到這個時候齊王建才恍然大悟,秦國的狼子野心,是絕對不能容許齊國的存在的。


公元前221年,秦國以王賁為將,由燕境入齊直趨齊都臨淄,齊國毫無防備,無兵將可用,齊相後勝力勸齊王建投降,齊王建知道再做無謂的抵抗已沒有什麼意義,遂不戰而降,齊國宣告滅亡,至此,秦王嬴政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


大國布衣


平常心唄,反正他們已經圍觀了一路了。

秦國滅韓,齊國人淡定吃瓜,心裡很開始,死了一個仇人。

秦國滅趙國,齊國人繼續淡定吃瓜,心裡還是很開心,又死了一個仇人。

秦國滅魏國,齊國人還是在淡定吃瓜,依舊是很開心,仇人死一個少一個,好事情啊。

秦國滅楚國,齊國人大概不吃瓜了,改成飲酒吃肉,因為這件事情值得慶祝。遙想當年,燕昭王用蘇秦合縱坑齊,又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聯軍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三城。楚國人說是齊國人的好朋友,卻一直看白戲,圍觀齊國被群毆也就算了,之後他們以幫助齊國之名,乘機佔齊國的地,還把齊閔王給殺了。

秦國滅燕國,對齊國人來說簡直是大仇得報,值得設宴慶祝了。

自從燕國合縱六國坑齊之後,齊國一方面國力受挫,另一方面對六國態度都很冷淡,尤恨燕國,厭楚國,忌三晉。對秦國嘛,因為實在距離比較遠,所以他們關係還酬和吧。後來齊國人策略,跟秦國差不多,只是沒有攻,他們是遠交近觀。跟近鄰居們冷淡而平靜的處著,跟不接囊的秦國反而比較好。齊王建二十八年(公元前237年),他還初訪了秦國,那會兒還是秦王政的祖龍在咸陽設酒熱烈款待齊王建。故此,在秦並天下的時候,齊國內也策士遊說齊王建合縱攻秦,齊王建考慮秦齊之間一貫的友好往來,就沒聽從。直到秦並天下,就剩一個齊國。齊王建也沒有做什麼反抗,同意投降。怎麼說呢,齊王建做法說好聽點叫識大體,難點就是軟弱少血氣。看看趙魏韓楚燕五國都是跟秦人進行過激烈對戰後才亡國的,他們五國多麼壯烈啊。然則,壯烈背後,他們為了抗秦報銷很多普通百姓的命。齊國這樣投降,對齊國普通百姓是好事情,畢竟一家之力抗得有六家之土的大秦,橫豎都是輸。何必要面子不要命,加上秦國人那會兒跟齊王建只要你投降,我們大秦的招安政策是很好的,封地不會少你的。結果,齊王建就投降了。投降那會兒,齊王建還不知道秦國人也是騙他,所以他的心態當時估計挺平靜,就是一顆平常心嘛。

萬萬沒想到的是投降之後,秦國這個大騙子沒兌現說得話,把齊王建安置在邊遠的共地讓他居住在荒僻的松樹、柏樹之間也就算了,竟然連吃的東西也不給供給齊王建發,最後把齊王建給餓死了。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秦末齊國貴族會這麼積極主動去響應陳勝這些人。當年被秦國騙慘了。另外,後來劉邦滅了項羽後,成了新天子,齊國最後復國勢力代表田橫怕被誅,帶著他的手下五百人去了海島。劉邦派人招降他,說我們大漢招安政策也是很好的,你來大可封王,小可封侯。則然,田橫守義不辱回拒了。其實,我覺得他可能根本也就沒信劉邦的話,畢竟秦始皇也是這麼騙人的。再說了,劉邦之前鴻門宴時答應跟項伯做女兒親家,漢並天下,他將女兒嫁給了自己好朋友張耳的兒子。


柳氏異聞錄


當秦國滅韓國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是齊國人。

當秦國滅趙國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是齊國人。

當秦國滅魏國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是齊國人。

當秦國滅楚國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是齊國人。

當秦國滅燕國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是齊國人。

當秦國滅齊國的時候,沒有人幫我了,齊國滅亡了。

其實這足以表明此時齊國的心情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採取的外交政策是遠交近攻,這也是齊國最後滅亡的一個原因,秦國大肆籠絡齊國,讓秦國在攻打其他五國時候袖手旁觀,一時間的短淺的目光讓齊國自食其果。

齊王建自君王后死後,便任命舅舅後勝擔任相國。後勝接受秦國間諜大量的黃金、玉器,派遣許多賓客到秦國,秦國給予這些賓客許多金玉,賓客回來都反而替秦國充當間諜,說一些符合秦國利益的變詐之辭。後勝勸說齊王建放棄合縱朝奉秦國,不修治攻擊作戰的軍備五 ,不幫助五國攻打秦國,秦國因而得以消滅韓、趙、魏、楚、燕五國。

其中齊王建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國派兵攻打趙國的時候,齊國與楚國援救趙國。秦國國君秦昭襄王計議說:“齊、楚援救趙國,他們能緊密協作我們就退兵,不然我們就攻打他們。”趙國沒有糧食,向齊國借糧,齊王建不同意借糧給它。齊國謀臣周子說:“不如答應借糧以使秦國退兵,不借糧秦軍就不會退,這樣秦國的計謀就能實現而齊、楚的計謀就失敗。而且趙國對於齊國、楚國來說,猶如屏障,就像嘴唇對於牙齒一樣,嘴唇沒有牙齒就寒冷。今日趙國滅亡,明日禍患就輪到齊國和楚國。再說救趙的事情,就像捧著漏水的缸去救燒焦的鍋一樣急切。救援趙國,是高揚道義,打退秦軍,是顯明聲威。以道義解救將亡的國家,以聲威打退強大的秦軍,不致力於此種大事而斤斤計較糧食,這樣為國家作打算可就錯了。”齊王建不聽從。秦軍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軍四十多萬,繼而包圍趙國都城邯鄲。

正是這種不給力的政策讓秦國很輕鬆的收拾了其他五國,剩下孤零零的齊國,秦國能夠放過他們嗎,知道此時秦國攻打齊國的時候,他已經沒盟友可以求救了,心中的應該是大徹大悟了,但是晚了,只有滅國一條路可以走了。

沒有永遠的利益更加沒有永遠的朋友,齊國不懂,所以最後他也自食惡果。


天楓說


秦國為了攻滅六國,歷來奉行“遠交近攻”的策略,而齊王建昏庸無能,國相後勝貪財如命,在秦國的拉攏和賄賂下,齊國上下對秦國毫無防備,滿朝君臣紙醉金迷!

齊國上下曾一度認為,齊國沒有出兵幫助任何一國抵抗秦軍,必定給秦國留下好感,因此只要事後臣服於秦國,就能免除亡國之災!

後勝收了秦國人不少好處,整天忽悠齊王臣服於秦國,這使得齊王建相信自己很聽話,從沒給秦軍添亂,或許秦軍會手下留情,齊國還能搶救一下!

直到滅國的前夕,齊國君臣還深陷秦國的迷惑之中,以為只要自己臣服,就能苟延殘喘!因此,雖然有城池70餘座,但齊國卻沒有做任何備戰準備!



很顯然,齊國上下太過於天真!

公元前221年,攻滅燕國後,秦軍在統帥王奔的率領下,突然南下,從齊國北境攻入!齊國毫無準備,被秦軍的猛烈攻勢嚇破了膽。

國相後勝更是膽小如鼠,直接就勸解齊王建投降秦軍,齊王本就昏庸無能,哪裡還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於是,齊王也投降的很乾脆,沒有一絲猶豫!


Mr這史香


齊國的心態估計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聯差不多,蘇聯剛開始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協助德國進攻波蘭。蘇聯以為簽訂了條約戰爭與自己無關了,於是放鬆了對德國的警惕。所以,德國發動閃電戰入侵蘇聯的時候,斯大林都沒有做好準備。斯大林在聽到德國進攻蘇聯,斯大林怕著桌子破口大罵希特勒,忘恩負義,心理估計有一萬個草泥馬。

而戰國末期的齊國,其實和二戰時的蘇聯困境差不多。齊國君主也低估了秦國,和斯大林低估希特勒一樣,根本沒有做好防禦的心理準備。蘇聯如果不是因為國土面積大,加上氣候原因,蘇聯估計也被希特勒征服了。而戰國末期的齊國,的境遇更糟糕。秦國在滅掉燕國長驅直入,直奔齊國首都。而齊國把所有的兵力,調往了西面,但是秦國避開了齊國的主力軍,所有很輕鬆的佔領了齊國。

齊國君主除了在心裡咒罵嬴政,估計也無計可施,這個就好像朋友哭天喊地,裝孫子向你借錢,但是等到還錢的時候你哭天喊地讓他還你,他就是不還給你。那種心理,你可想而知了。


謀士說


既然問的是最後,那麼就看看最後齊國發生了什麼。最後秦軍進入齊國時,沒有人抵抗。齊國滅亡,百姓是很不滿意的,對齊王充滿怨恨。那麼齊王呢?齊王完全不同,齊王將齊國和平的葬送,安安穩穩的投降。這在《史記》田敬完世家中記載的很清楚。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那就要從齊王建的父親襄王說起。

由於燕、秦、楚、三晉合軍,殺入齊國都城,齊國基本滅亡。齊王室死傷散亂,齊王子法章改名換姓,到莒太史家裡做傭人。而諸王聯軍退走以後,齊國大臣到處找齊國繼承人。法章不敢表明身份,擔心被害。直到很久之後,才表明了身份,被立為齊襄王。

齊襄王作為傭人的時候,和太史家的女兒私通。現在作了齊王,就把這個女人封為了王后,也就是君王后。君王后生了最後一任齊王,也就是齊王建。

等到齊王建上位,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秦國在進攻趙國的同時,一直密切注意著齊國的反應。趙國缺糧,需要從國外借糧支持軍民食用,齊國不借。秦國於是得到了放心進攻趙國的信號,接下來在“長平之戰”中,秦國滅趙國滅四十多萬人。那麼齊國為什麼會做出這種反應呢?一個是君王后與秦國交好,與諸侯國同樣保持著友好關係。使得在齊王建時代,齊國四十多年沒有發生過戰爭。

另一個是因為秦國在齊國使用了很多說客,掌握了齊國的輿論。所有拿了秦國錢的說客,都在勸說齊王建服從秦國,不要與之戰鬥。所以秦王建根本就沒有戰鬥的意識,只是一心想著朝覲秦國,最多就像朝覲周天子那樣。


歷史八卦陣


齊國當時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有意思?我分析一下。

首先,齊國人,肯定是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感哇,曾經欺負我的那些國家終於一個一個暴斃在我面前了,齊國跟秦國兩個國家之間是隔著一段距離的,歷史上這兩個國家雖然發生過戰爭,但沒有齊國跟燕國還有齊國跟魏國,齊國跟楚國這幾個國家打的那麼狠,看到自己曾經的對手,一個個倒在了自己結盟的盟友的見下,心裡肯定是有一種快意名恩仇的快感。就如同如果現在俄羅斯人倒下來,我們肯定很多人都會感覺,哇,這頭毛熊終於倒下了,以前他侵佔我們那些土地,我們都可以要回來啦!

齊國為了跟秦國結盟,為了讓秦國打敗那些曾經欺負自己的國家,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最終秦國人滅了那些其他的國家。

齊國的君王就發現有點不對勁兒了,曾經你打不到我,咱倆之間也沒結那種生死之仇,反倒是你一直在攻打那些曾經欺負我的那些仇人,那我就很開心了,但是現在你的軍隊已經開到了我的國境線上。我該怎麼做呢?

說實話,齊國的國君當時很方,看著鋪天蓋地而來的秦國軍隊,齊國國君當時是肯定把他底下那一幫臣民給罵了一頓,你們這幫傢伙,不跟我好好說實話。就知道告訴我秦國人如何好,秦國人如何替我們齊國報仇,秦國的人如何給我們利益。現如今,現在秦國人成了獵人,我們成了一塊兒肉,你叫我們怎麼辦。動點兒腦子想想如何擊敗秦國人!

然後一幫人提議先發制人,我們先去跟秦國人斷交,然後派軍佔領住要道,跟他們作戰,說不定能贏呢。

齊國的國君當時肯定心存僥倖。對呀,如果我打敗他的軍隊,這天下不就又全是我的了嗎?雖然我沒那麼大野心,我就想保住齊國這一塊土地。但是我必須得派軍隊過去跟他軍隊打一下。

然後一幫人立刻提派軍隊過去阻擋住秦國人,好,我派軍隊過去了,但是結果卻發現軍隊根本就不堪一擊。這個時候,齊國的國君就感覺到前所謂的恐懼啦,有人這是要拿我的王位呀。你們這幫做臣子的被敵人招降過去之後可以有高官厚祿養著,但是我呢,我是齊國的王啊,我如果不投降,我可以在整個齊國作威作福,但是我一旦投降了,我就是別人的孫子。此時此刻,他想起其他五個國家邀請他一起對抗秦國,但他都拒絕了。他心裡那是後悔呀。

接著,恐懼到最後一點點希望變成了絕望。之後他就投降。


漩渦鳴人yy


這個問題問的好。要知道齊國在獨自面對秦國時是什麼心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秦國滅其他吳國的過程吧!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開啟了他統一天下的戰爭,在秦國強大的戰爭機器的工作下,山東六國就好像是螳臂當車一樣被秦逐一消滅。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攻代,代滅,公子嘉自殺(或說被遷西戎)。建國250多年的趙國最終滅亡。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梁。秦戰地統帥王賁認為大梁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於是引大溝之水衝灌大梁城,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為東郡。公元前227年,秦開始了滅楚之戰,經過三年的時間,秦將王翦滅掉了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的殘餘勢力,俘獲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

五國相繼滅亡,估計齊國也是有一種難逃厄運的命運的感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