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僑 同胞情深

□《人民日報海外版》 張盼

港澳台侨 同胞情深

《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張盼除了版面採訪編輯外還參與著新媒體發佈。

受疫情影響,有些單位安排人員輪流值班,不少人居家在線辦公,而報紙出刊卻未因此打亂節奏。春節假期後,《人民日報海外版》4個要聞版面的夜班如期而至。在夜班平臺上工作的值班領導、版面責編、車間組版員等人員加起來足有15人,空間不大,交流不少,當然消毒防護每天都會做好。

夜班未至,微信群先行,夜班成員在平臺分享防疫知識,討論稿件安排。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聚集時間,夜班上版稿件儘量提前編好,每晚9點到崗後便可進行排版,最快兩個多小時便可走完編審校流程。

作為《人民日報海外版》港澳臺部的採編人員,我以往在夜班月份,工作日下午也會去辦公室,和部門同事碰頭,交流選題,進行稿件採編。如今,白班和夜班人員因防疫分隔,夜班前的所有工作都在部門微信群裡完成。

1月3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節後恢復出刊。部門主任提前佈置我編撰大陸臺商馳援武漢戰“疫”的稿件,帶領讀者瞭解大陸各地臺商臺胞慷慨解囊,幫助武漢乃至大陸民眾渡過難關的故事。“我們常說兩岸一家親,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家應該更親”,杭州臺協會長周鮑華這句話讓人心頭一暖,更展現了兩岸同胞的手足情深。

從那天起,《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開設《眾志成城控疫情》專欄。我和部門同事電話採訪福建泉州雙陽華僑農場社區幹部萍姐,採寫歸僑僑眷自發捐助口罩的一則小故事。該社區居民主要由印尼歸僑和僑眷構成,疫情當前,社區峇釐僑友會為居民捐助口罩,各家各戶也利用海外關係網請親屬攜帶或寄回口罩,以更好地防範疫情。

在夜班崗位上,我將部門同事採寫的港澳與內地風雨同舟、同心抗疫的通訊編輯上版。港澳社會各界從向內地捐資千萬元到捐助幾箱口罩,都飽含著同胞愛心,展現了集腋成裘、共渡難關的意志。

涉臺評論是部門特色,針對臺當局近來“以疫謀獨”的行徑,我撰寫的《只問政治不顧蒼生,民進黨釀口罩之亂》發表於海外網“港臺腔”微信公眾號,部門同事還為“俠客島”公眾號撰寫《有些臺灣政客,這次真是臉都不要了》,兩篇評論先在網上推送,次日再於報紙版面落地,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我們部門還在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開設了“日月談”工作室,作為發稿員,我將近期幾篇版面文章改編,以適合新媒體的方式發佈,希望將港澳臺僑同胞支援抗疫的故事傳遞給更多人,也揭批民進黨當局藉機炒作“仇中”、離間兩岸同胞、損害臺胞健康福祉的惡行,激濁揚清,繼續團結廣大臺灣同胞,繼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出正能量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