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關注 專注為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01

孩子哭鬧是生活中,最最常見的一個畫面。面對孩子哭,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反應。

一般的家長會說:

“你都已經是大寶寶了,不能哭鼻子了。”

“你是男子漢,怎麼可以哭呢?”

暴躁一點的家長會說:

“哭有什麼用,再哭我揍你啊!”

“不要哭了,再哭媽媽不要你了。”

當然,也有溫柔一些的家長:

“好了寶寶,我們不哭了好不好~”

“不哭了,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哦……”

哭鬧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行為,也是最令家長焦慮的一種行為。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不管是哄一鬨也好,或者是嚴厲壓制也好,都折射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父母都認為孩子哭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應該被制止。

在我們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裡,男生要做翩翩君子溫潤如玉,女生要做優雅淑女端莊大方。男兒流血不流淚,女兒哭啼是軟弱。

對待孩子哭這件事,我們整個大環境就是不太接納的。分散到每個小家庭身上,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制止他,讓他安靜下來。

我們不妨試著覺察一下家長,覺察一下孩子,一起看一下當孩子在哭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在想什麼,家長拼命地制止到底在怕什麼?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02

我們怕孩子哭,因為怕別人覺得自己沒有盡職養育孩子

我家女兒今年3歲,性格有些內向,而且有點怕生。

前段時間,只要去親戚家,或者有親戚來我家的時候,我都非常緊張。尤其是有親戚喜歡孩子,想要抱抱她的時候。

經常還沒等她反應過來,就已經被抱了起來。等反應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在一個陌生爺爺的懷裡,瞬間就嚎啕大哭。

後來我又仔細回想,當女兒哭的時候,我在幹什麼?

我一邊安撫女兒讓她別哭,一邊跟親戚解釋,這孩子就是怕生,平時咱們見得少,孩子還以為您是陌生人呢。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有“好心”的親戚教育我,跟我說應該怎麼鍛鍊孩子,怎麼讓她不怕生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是羞愧的。

沒錯,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經常會覺得羞愧,彷彿自己養育者的職責沒有到位。

我們怕孩子哭,因為怕別人覺得自己沒有盡職養育孩子,我們怕孩子哭,因為怕自己內心的無力感隱隱作祟。

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為,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的確如此,孩子哭也許只是一種表達方式,這件事本沒有錯,只是我們內心不能接受而已。

其次,我們不喜歡孩子哭還因為在成年人的生存法則裡,哭是一件沒有用的事。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可是,哭是沒有用的,難道笑就有用了?沒有任何理由,用“有用”去衡量一個情緒。

我們跟孩子說出“哭沒有用”的時候,本質上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緒,也是對我們自己情緒的不接納。

可能在成長經歷,或者生活中,我們被告知哭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的哭聲被壓制,所以我們也不能接受孩子愛哭這件事。

實際上,哭和笑一樣,都是人最正常的情緒,沒有對與錯之分。

03

關注孩子哭鬧背後的真實需求

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哭的時候,不要關注哭這件事本身,而要去關注孩子哭鬧背後的真實需求。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那麼,為什麼孩子這麼愛哭,一言不合就要哭鼻子呢?

從進化的角度,當一個孩子或者一個幼崽沒有獨立的行為能力,不能用語言或者動作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他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怎麼辦呢?

他們會通過大聲哭叫,來通知同伴,儘可能獲得幫助。

孩子在生命早期,不能說話和行走的時候,餓了,渴了,累了,無聊了,尿布溼了,都是在發出一種求助信號,需要媽媽的幫助和愛護。

再大一點,他們摔倒了,受傷了還是會哭。這並不是他們不堅強,而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希望媽媽能夠來幫他排除危險。

身體上的傷痛不舒服,孩子會哭。心裡難過委屈的時候,他們潛意識裡會用哭來發出信號,來解決自己的不愉快。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在家長面前喜歡哭,是給予我們信任的表現,也是等待我們表達愛意的機會。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03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該怎麼做?

允許並接納孩子哭,其實也是對孩子的情感接納。

微博上曾經曝出過一個長達4分鐘的深圳虐童視頻,一個女孩在桌子寫作業,卻被父母輪番毆打。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扇耳光、用笤帚肆意抽打、拽著頭髮摔到地上……

更令人心疼的是,這個小女孩一下都沒有哭,而是淡定地整理好頭髮,繼續寫作業。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已經麻木到連哭的能力都沒有了,那她的內心該是多麼壓抑,多麼千瘡百孔。

一個孩子,還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能力,這是一種純真,也是一種幸福。

不允許孩子哭,那麼他們的情緒和負能量就會囤積在心底。

在長大後的某個時刻,形成他們性格深處的自卑迴避和不懂得愛自己。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首先,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嫌棄孩子丟人。

調節情緒雖然只有四個字,可是做起來卻並不簡單。有一個很簡單的小方法,就是我們回想自己成長過程中,最委屈並且被忽視的時刻。

想一下如果我們現在可以和那個小孩對話見面,我們會對那個委屈地偷偷抹淚的小孩說什麼,做什麼。

一個玩具,一塊冰糕對孩子的意義,不亞於一個心愛的人對成年人的意義。

其次,孩子情緒不穩定時,不提要求安靜等待。

任何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都渴望感受被看到,而不是講道理。安靜地等待他們把情緒發洩完,做他們的安慰者。

好萊塢明星賈斯汀·巴爾多尼分享過一張圖片,在一個商場裡,女兒趴在地上哭。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這個畫面,想必各位家長並不陌生。孩子在商場想要買一個東西,用坐在地上大哭威脅。有的家長會選擇妥協,有的家長會生氣地斥責。

而賈斯汀選擇安靜地看著女兒,等待她哭完。

他說: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淨兼具的可愛靈魂,拼命演出這一幕。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

不妥協,不批評,態度溫和,也可以抱抱孩子,讓他哭完。

最後,孩子安靜下來後,一起商量解決對策。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要讓孩子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是在告訴他們自己是被“看到”的。

對待別的事情也是一樣的,比如孩子怕生,我們可以告訴他們如果有不喜歡的人想要抱他,他可以怎麼應答。

再比如孩子想要多看一會動畫片,我們可以告訴他們約定好的時間到了,大家都要做誠信的人。

我們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平等溝通,他們真的可以很懂事。

04

孩子愛哭,是留在我們潛意識裡的自我保護機制

“不能哭”“小聲哭”都是對情緒的一種壓抑,它象徵著一個人的情感是“羞恥”的。

其實世間很多事情並沒有解決的良策,很多事情只是我們心理上難以接受。能用哭一場排解憂愁,有何不可。

心理學家:小時候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開懷笑

孩子愛哭是人類進化史上,留在我們潛意識裡的自我保護機制,也是人類最真誠的情感流露。

孩子這一生,可能會遇到很多哄他們笑的人,但是未必有幾個真心接納他們哭的人。

讓孩子在我們的懷抱裡哭吧,讓孩子敢於在我們的懷裡純真。

向你推薦: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關注專注為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