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啥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新大風歌


時間過得真快,感覺立春節氣剛過一兩天,剛才看了下日曆,今天居然是立春後的第六天。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春的意思是溫暖,所以立春便是溫暖日子到來的意思。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節氣,在農村中關於立春節氣的俗語有很多,特別是像今年這樣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的年份,“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便是關於雙春年的俗語之一,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的意思是,如果在一個農曆年中有兩個立春的話,那麼今年像豬、羊、雞等帶毛的家畜會特別貴。那麼事實真的像俗語所說的這樣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何會有雙春年。雙春年指的是一個農曆年中有兩個立春的年份,之所以會出現雙春年,是因為農曆年的計算方法和二十四節氣的計算方法不同導致。農曆又被人們叫做陰曆,其實農曆並不是單純的陰曆,更準確的來說是陰曆和公曆的結合。陰曆是根據月亮圍繞地球一週的月相變化總結出來的,但是陰曆並不考慮月亮圍繞地球公轉一圈對氣候、物候的影響。月亮圍繞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為354天左右,並依據每月亮圓缺一次來劃分月份,大月有30天,小月則是29天。

在來看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的古人根據太陽圍繞地球一週的時間對季節、氣候、物候的影響劃分,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但是卻和公曆的計算方法一致,所以每一個節氣在公曆的時間比較固定,比如每年的立春節氣,都是在公曆的2月3日到5日之間。農曆則將陰曆和二十四節氣融合在一起,由於每二十四節氣加起來的天數為365天或366天,而陰曆則有354天,為了使兩個計算方法相差的天數不那麼大,便採用了每三年多出一個閏月的方法。有閏月的年份叫做閏年,天數為384天,而二十四節氣只有354天,所以才閏年便會出現兩個立春的情況。

在瞭解了雙春年的來歷後,我們再來看一下“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之所以在雙春年時,帶毛的會貴如金,指的是在雙春年的年份冬天會比較冷,即便是有厚厚毛皮的家畜,也會被凍死,所以帶毛的家畜才會貴如金。

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經驗總結出來的,老農們在生活中發現,在雙春年的冬天會比以往年份冷很多,所以人們便總結出來了“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的俗語。

雖然現在有很先進的預測未來天氣的科學設備,但是在農村中,老農依然會從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來判斷當年的天氣。你們那裡有“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的說法,你對這句俗語有什麼理解?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悠悠鄉村路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提要:老人說“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今年的牛羊真的會貴如金嗎?

現在天氣已經越來越暖和了,立春也已經過了五六天了。關於立春的說法科學興農也聽到了不少,比如“鼠年難逢雙立春,農家喜宴把肚撐”、“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還有就是今天提到的“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這句農家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看一下這句農村俗語。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年當中有兩個立春的話,長有毛的家畜會非常的貴。為何會這樣說呢?按照這句俗語的意思來理解的話,如果遇到了今年這樣的雙春年的話,冬天的會比往年更長一些,天氣也要更加寒冷一些。這樣的情況下,農村家裡養的長有皮毛的家畜就會非常容易出現凍害,嚴重會凍死,這樣的話,這一年裡的牛啊、羊啊這些家畜的價位就會大幅度的上漲。這句話的意思和“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意思非常的相似。

那麼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真的像上面說的這麼厲害嗎?牛羊這些家畜都無法安全過冬了嗎?這裡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句俗語“兩春夾一冬,薄被也過冬”,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年當中遇到兩個立春的話,這一年會非常的暖和,這樣一來就和上面的兩句俗語互相矛盾了。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我國的地域面積廣闊,南北氣候差異非常大,而農諺俗語這些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質,在一個地方適用,在另外的地方可能就不行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一年當中有兩個立春的問題。一年中有兩個立春並不算是什麼特別稀奇的事情,這主要和我國的農曆曆法的計算方式有關。就拿21世紀這一百年來說,有37年中是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的年份,有37年是一年中都沒有立春的年份,另外還有26年是一年中有一次立春的年份。這樣一看,一年當中有一次立春的年份倒是較為稀少的了。所以說對於一年中有幾個立春不需要在意,按照正常的農業規律進行農業活動,這樣就能夠避免在農業活動中出錯了。


科學興農


問: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一、先說基本常識問題:農諺俗語更像玄學。

這裡的“春”指的是“立春”,“一年兩個春”指的是一年當中有兩個立春,又成“雙春年”,既然有雙春年,下一個年份就會“沒有”立春,就是“無春年”。農村人真的很奇怪的,農諺習俗文化很多,看似淺顯易懂,但總覺得又有故作高深的意味,散發著濃郁的狹隘的農耕文化氣息。


很多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二十四節氣劃分明明是按照公曆年份來劃分的,而農諺裡說的“一年”又是按照農曆來說的。一年兩個春,按照農曆來說一個年頭,另一個年尾。庚子鼠年正月十一立春,庚子鼠年臘月二十三又一個立春,如果按照公曆來說農諺習俗文化將毫無意義可言,也就失去了好多的敬畏。

再說說“帶毛的”是啥東西?這裡面省略了一個名詞,就是帶毛的(動物)。這裡說的帶毛的動物指的是農民養殖的家禽牲畜,必須是家養的。我們的常見的農民家養的牲畜家禽就是牛、羊、豬、兔、狗、雞、鴨、鵝等。關於帶毛的農諺,還有一句叫“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啥意思?和上面這句農諺差不多,就是說農民家裡養的牲畜家禽是不能算在固定資產裡面的,養殖動物具有不確定的風險性,稍不留神就死掉了,比如疫情,比如凍死等原因,帶毛的貴如金,也就是說很值錢。


整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如果一年有兩個立春的話,那麼這一年的牲畜家禽會很貴,像金銀那麼貴,其實也就是一個比喻,什麼時候帶毛的也貴不過黃金,不過奇貨可居也不好說。

二、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經驗有時候就是教訓。

立春,意味著冬天過去了,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立春是春天來了,氣溫將會慢慢回升,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綠色植物也會蓬勃生長,再過幾個月,農作物就會豐收,這是正常年份只有一個立春節氣的話。如果立春當天是晴天,那麼這一年的年景會非常好。

但雙春年不同,兩個立春裡面還有冬天的日子在,不過這個說法不太準確,畢竟另外一個立春太遠了,應該指的是立春和春節之間。一年兩個春,中間那個冬天時間就會更長,更冷一些,無論是人,或者動物都要多承受酷寒的折磨。人還好些,可以穿更厚更暖和的衣服過冬來抵禦寒冷,而動物呢本來以為立春了開始暖和了,誰知道更冷瞭然後就凍死了。


這個農諺應該和“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差不多,雙春年對耕牛不利,沒有歇息時間,再加上天氣寒冷,耕牛會凍死和病死的幾率更大。不過農諺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由於地域幅員遼闊的關係,南北西東的農諺有時候會互相矛盾。比如“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又有一些農村老輩人認為,雙春年的冬天很暖和的,不會太冷,即使蓋不是很厚的被子也不會冷。是不是?這裡又成暖冬了!

尾聲:農曆是很玄妙的歷法,當農曆和二十四節氣融為一體,就成了無所不能的民間神器,可以指導農耕活動,出行禁忌,天氣預測,甚至禍福相依等,而農諺俗語,則是農家喜聞樂見的咒語,傳承千年。

農村老俗話


俗語有云“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

這句話就是說,若是一年有兩個立春的話。這一年帶毛的動物,就會很貴。帶毛的動物當然就是指的豬、牛、馬、羊、狗、兔等之類的家養動物了。

這些動物能夠貴到和金子的價格差不多的地步,當然了這僅僅是一種比喻而已。

不過,很不巧的是庚子年的2020年,就是有兩個立春。一個在陽曆的2月4日,另一個在2021年的2月3日。

為什麼一年有兩個立春就會導致帶毛的動物比較貴呢?

說白了這個是和氣候有關的,若是一年內有兩個立春,這就說明在這一年裡,冬天的時間就會特別的漫長。

冬天持續的時間都長,對於動物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因為冬天太寒冷了。冬天的時候,我們人都的屋子裡都是有暖氣的,冬天長一些沒有關係。

可是,動物就受不了了。

動物不但要面臨寒冷的長冬,而且還有可能面臨著沒有吃的可能。

正是這種情況的存在,會導致大量的動物死去。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很多家裡養的帶毛的動物死掉了。

這種情況下,留活下來的就比較貴了。

所以,才有了“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的說法。

當然了這種說法也是有侷限性的,是古代的時候,人們長期對一些事物觀察得到的結果。

但是,現如今這樣的話,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時代了。

畢竟我們如今的社會,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

我們現在不是靠天吃飯的時期了,不但我們不會缺少東西吃,動物同樣也不會缺少東西吃的。

再說了即便是冬天裡冷一些,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些其他的辦法,來幫助動物們過冬的,所以,這句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只適用於古代的時候,很顯然現在已經不適應了。


史學達人


哈哈,我也來湊湊熱鬧[耶]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那句俗語大家都認為是一年兩春會天氣寒冷毛皮用量大引起帶毛動物貴的原因,說事實話那俗語我真的是第一次聽,通過我對那句話的推敲和對現實的觀察、總結說是寒冷引起帶毛的動物貴的原因是錯誤的說法。

說"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那一句切實有點道理,但說一年兩春帶毛的貴的原因是因寒冷皮毛用量大引起我卻認為是錯誤的。因為:

一年兩春也就是說一年中有二個立春,二個立春也就說明了今年春天時間段長。春天時間長也可說梅雨季節的時間會長,故名思義梅雨季節是指梅花開放的季節基本都是細雨紛飛的季節。那種長時間空氣溼度大的天氣有利於細菌、病菌的大量繁殖,那樣的環境勢必會造成養殖的帶毛動物較容易生病,且死亡率也會較高,民間所說“莧菜兔難養”也就是那個原因,同時也由於養殖死亡率高勢必會造成以後市場的供不應求從而出現價高現象。

“一年二春帶毛的貴如金”,結合俗語“春陰百日陰”來看今年養殖皮毛動物會是很艱辛,但大家技術好、養得好同吋也會是個豐收年。

大家想想我說得有理嗎?



現代農大


2020年2月4日是立春;2021年2月3日也是立春,這兩個立春正好都在農曆庚子年內。這就是俗話說的“雙春年”。


立春是傳統24節氣之一。“立春”的本意是“天氣從這一天開始溫暖;萬物從這一天開始生長”。這是古代先民們根據中原的氣候變化,總結出來的農耕文明經驗。

俗話說“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說的就是如今年庚子年這種“雙春年”,那麼有皮毛的動物將會非常的珍貴,其市場價值也會比較高。


原因就在於“雙春年”,立春過後有“倒春寒”,所以相對會冷的時間會比其他年份早更長一點。而處皮草的動物因為天氣寒冷,毛色自然也會更好。所以以前禦寒的“高檔”材料,自然也會變得銷路更好,價格更高。

在傳統社會,懂節氣的人們自然會在這年多養一些帶毛的牲畜,以便增加家庭的收入或者有防無患。


但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跨過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山氣候,等等。所以“節氣”並不能真的指導所有地域的農耕生產、生活。但是這卻寄託了傳統文明美好的願景。


炒米視角


今年就是兩個春,這兩個春有另外一種叫法“雙春年”因為今年的立春在春節期間,但是在雙春年的時候有一些講究,這些講究和一些說法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注意的,比如問題中提到的“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句話雖然是老輩人的經驗總結,但是在現在來看還是有一定價值的,那麼接下來我就結合兩個春的農村說法來進行分析講解。

“一年兩個春”

剛才我們也講到了兩個春就是指的“雙春年”但是大家一定要切記雖然立春了,但是其溫度還是非常低的,就好比我們當地的溫度,基本上都是幾天溫度高然後就是溫度低,也就是說氣溫在立春之後也是忽冷忽熱,尤其是在一年兩個春的時候,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因此一般老輩人對於一年兩個春的時候,都會提前做好預寒的準備。



“帶毛的貴如金”

那麼首先咱們先來理解這句話當中“帶毛”兩個字,其實就是指的帶有羽毛或者毛髮的家畜,剛才咱們講到兩個春的時候氣候寒冷,因此對於這個時候家裡養殖的家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對於帶有羽毛的家畜來講會顯得更加珍貴,畢竟帶有羽毛的家畜可以抵禦寒冷的氣候,當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因此在寒冷的時候一般都會穿上羽絨服,或者是在空調屋裡取暖,所以對於帶有羽毛的家畜顯得也沒有那麼珍貴了。



綜上所述:

總而言之這句話雖然說的有道理,但是我們也要根據現在的生活來理解,畢竟學習和理解一句老話的時候,需要結合所處的生活以及時代來進行正確的認知。


紀錄鄉土


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啥意思?為什麼這樣說?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今天是2月9日,農曆正月十六,距離2月4日的立春節氣,已經過去了5天了,而且這都過完了元宵,春節也算結束了,但2020年是個特殊的一年,不僅是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讓我們過了一個特別漫長的春節,而且在日曆上看,今年還是個“雙頭春”,這農村裡有句老話,叫做“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是啥意思?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我就給大家分析分析!

“一年兩個春”的由來

眾所周知,農曆是我國長期使用的一種特殊曆法,與我們現在使用的陽曆不同,是一種“陰陽合曆”,所以兩者在日期上會有差異,為了使兩者在表達時間、季節上的儘量一致,所以每隔2-3個陰曆就要加一個月,這個月就叫閏月,從而使這個農曆年就有13個月,與陽曆表達的時間氣候等一致,但農曆一年12個月24個節氣是定的,所以多出來的閏月就只能算上一個節氣,這樣就佔去了來年的“立春”節氣。2020農曆年是閏四月,共13個月,這樣就導致出現了“一年兩個春”的現象。


“帶毛的貴如金”的說法

按照上面“一年兩個春”的解釋,這個農曆年有兩個立春,分佈在年頭年尾,而年頭年尾都處於冬季寒冷的時候,“帶毛的”一般都是在家禽肉類食物,從以上這句話字面上的理解就是一年兩個春的農曆年,這些家禽動物可能會凍死,肉類食物都會比較稀缺,價格會上漲,像金子一樣貴。

我的意見

畢竟作為一種俗語老話,講究的只是一種現象,一種猜測,但幾乎沒有具體的科學依據,去年不是沒有兩個立春,豬價不照樣上漲嗎?雖然是特殊情況,但也無法準確預測,所以這句俗語的參考價值不高,當作一種瞭解認識即可,畢竟這一年的時間,變化太大了。

對此,你們有什麼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哦!


冒藍火的小農民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剛看這句俗語,估計很多人無法從字面上去理解隱藏的意思,一串問題就在腦海裡冒出來了,一年怎麼有兩個春?帶毛的是什麼?為什麼帶毛的變貴了?等等。下面,咱們就一起來深入瞭解這句農村的俗語。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的字面意思

"一年兩個春"中的"春",指的是立春,整句的意思就是一年裡面有兩個立春。奇怪,一年不都是一個立春嗎?怎麼會有兩個?其實,一年兩個立春很少見,但是也不是沒有,就比如2020年就擁有兩個立春,分別是陰曆的正月十一(陽曆的2020年2月4日)和陰曆的臘月二十二(陽曆的2021年2月3日),由此2020年被稱為"雙春年"。



由此可見,按照我國傳統的節氣分析,2020年的立春和2021年立春都發生在陰曆的同一年裡面,而這意味著2020年的冬季會非常的寒冷。

"帶毛的貴如金",字面意思就是一年有兩個立春,意味著冬季變得寒冷,導致帶毛的動物凍死,加上人們需要購買帶毛的衣物來保暖,促使帶毛的東西變得緊缺,最終價格就變得很貴。

那麼,整句俗語的意思就是:一年裡面有兩個立春,意味著今年會變得寒冷。人們為了應對寒冷,對帶毛的東西產生很大需求,加上帶毛的動物凍死,促使帶毛的東西價格變得昂貴。



◆"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帶有一定侷限性

這句農村俗語帶有一定的侷限性,放在以前,人們保暖都喜歡使用帶毛的東西,天氣冷了,需求量上來了,價格自然就變貴。但如金人們保暖的方式變得多樣化了,不是單一追求帶毛的東西,所以即便是"一年兩個春",也不會對帶毛的東西市場價格產生影響。另外,2020年的立春我們已經過來了,個人感覺天氣沒有變得多麼寒冷,相反近些日子來,夜晚下雨,氣溫並沒有變得很低,而是在雨水的影響之下變得有些許的暖和。

不過,2020年按照陰曆算,下一個立春要到2021年的2月3日,不知道那時氣候是否變得寒冷,我們拭目以待吧。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同時,希望大家有關於多多關注【有點意思的事兒】,多多給予點贊,化成我繼續分享更多三農知識的動力,謝謝。

有點意思的事兒


大家可以翻開日曆看看2020年,今年確實有個怪像,那就是今年有兩個立春,一個在陽曆的2月4日,一個在2021年的2月3日,很多人奇怪了,這不是兩個不同的年月麼?其實按照咱們中國傳統的陰曆來算的話,這兩個日子就是在同一個年份裡,因為今年是潤四月,,閏四月其實就是今年陰曆有13個月,所以才會導致2020年有兩個立春哦。

那麼為什麼會說帶毛的貴如金呢?

其實這個非常好解釋,一年有兩個立春,那就是一年要經過兩個寒冷的季節,在北方寒冷的季節想要舒舒服服過去,那麼一定要有保暖設備,在農村除了帶毛的能保暖之外,其它東西的保暖效果都要差很多,這也是千百年來北方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兩個寒冷的立春同時存在,也就造就了帶毛的一定之前的現狀,所以才有這句“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俗語。

小農人認為這句俗語帶有一定的傾向性,現在是元年2020年,不在是過去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時代了,現在抗寒不一定都要帶毛,很多新型材料對於抗寒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這句俗語對於現代生活是不成立的,我們只需主觀理解,不需要客觀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