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靠什么养老?

不比上一辈,子女三五人是常态

不比下一代,遇上好时代腰包足

指望啥养老?

靠子女养老?这代人基本仅有一个孩子。

普通老百姓想靠孩子养老显然不现实,不是他们不想孝,是真的孝不起。

只说客观条件,在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三五人是常态,有两个都算是少的。而且,大家多是以父母为圆心,分散在不远的地方,或工作,或经商,或务农。

到了这把年纪,工作也都压力不大,经商也都小有成就,务农则就在父母身边。这样,大家照顾起父母来,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的下一代则都是独生子女,有两个的已经算多的。

他们将来的工作,是竭尽所能,越远越好。他们的工作性质,也不会像我们一样轻松闲适,就算没有考上大学,也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只会为了生活的压力,奔波得更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想为我们养老,也是有心无力。

说白了,所谓养儿防老,只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时代管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们,还能赶上尽义务在膝下承欢对父母尽孝的最后一班车。

而我们的下一代,则只会在身不由己的生活中自顾不暇。

中国人靠什么养老?

靠积蓄养老?金融危机说来就来

养老的本质是“人养老”,不是“钱养老”、“房养老”。今后物价上涨,辛苦一生的积蓄根本就不值钱。今后购房年龄人口锐减,房价泡沫将破裂,金融危机说来就来。底特律就是一个例子,当初房价坚挺;但是现在房价暴跌,城市破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养老金也没有了着落。

据媒体报道,到2039年,将有超过4千万家庭面临“一人中风,全家瘫痪”的危机。还有生育能力的,要勇于“生产自救”,多养个孩子等于买份最好的养老保险。然而我们老了,没有这个能力了,只能是怂恿别人生孩子。鼓励并帮扶儿女多生养一两个孩子,才有可能让儿女能“老有所养”,自己说不定也可以靠“养孙助老”。

邻里养老?那是远古的近邻吗?

曾经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几日不见就很想念的邻里关系,如今都去哪里了呢?居住在商品房里的你,知道邻居姓什么叫什么吗?

城市里的老人,居住在老小区的老人,彼此还是比较熟悉的,他们会经常聚在一起买菜、打牌、跳广场舞,彼此也有个照应。但也有一些老人,平日里并不与人来往,如果一直独居,很可能出现“久住不识人”的状况。更多的中年人,即将迈入老年行列的人,平时最多也就电梯里打个招呼,对方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一旦退休,又会如何生活(生存)?

中国人靠什么养老?

是物质化的追求,淡漠了世间的人情?还是不安全的现状,让我们陷于过度自我保护?亦或是相互提防的心态,让彼此封闭了沟通的心灵?

我们正在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温情、彼此关爱、信任、互助……

我们到底应该靠什么养老?

1

靠 老 健

与其储蓄金钱不如储蓄健康

前半生,我们牺牲健康换取金钱上的富足。半生过去,身体却开始出现各种小问题,备受煎熬。

很久之后,我们才明白:健康当然比金钱更为重要,因为我们赖以获得金钱的前提就是健康。

“久病床前无孝子”,无论子女多孝顺,都禁不住被父母的疾病折磨;无论多厚的家底,在重大疾病面前,都会被掏空。

所以,拥有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年岁渐长时,一定要注意健康。

老来想健康,要记住三个“养”:吃得营养、注重保养、要有修养。

中国人靠什么养老?

2

靠 老 伴

老伴是人生中最后一张存折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世上,除了父母,老伴就是最亲的人。年轻时和你走过风风雨雨的是老伴,年老时和你相濡以沫的只有老伴。

妻子是丈夫生命中的最后一个观众,丈夫是妻子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存折。

所谓“最后一个观众”,是指一个男人的一生不管怎样度过,真正看到你人生谢幕那一刻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妻子。

所谓“最后一张存折”,指的是一个女性步入老年之后,尽管可以五世同堂,儿孙绕膝,但真正能够无怨无悔奉陪你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不是别人,只有你的丈夫。

中国人靠什么养老?

得意时锦上添花,失意时雪中送炭。

落难时舍命相救,患病时精心服侍。

惨淡时无怨无悔,孤独时不离不弃。

......

这就是老伴的意义。

3

靠 老 窝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

赵朴初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子女的家却未必是父母的家”。

房子是安身立命之本,人老了,一定要有个遮风挡雨属于自己的房子。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老年生活可以过得自由自在。

中国人靠什么养老?

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过上属于自己的惬意生活,该是怎样的光景:

屋前栽树种花,房后几畦菜地

养群小鸡小鸭,养条大狗伴驾

春日荡荡秋千,夏暑躲进瓜架

秋末扫扫落叶,冬闲手接雪花

早看旭日朝霞,晚眺疏星月牙

回味青春年少,惬意老在田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