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嘛?

2020.2.10,全國陸續開始復工了,但嘆氣之聲此起彼伏,是愁。


開工廠的言語中透露出淡淡的憂愁, 物流運能停滯,工人不到崗,生產線就無法運轉,但每月固定支出就像流水一樣往外流。


旅遊業的特別導遊領隊是靠帶團頻率來提高每月收入,因為客人取消旅遊訂單所以他們只能被迫休息一個月。


做小本服裝生意的這店就算開著客流幾乎為0,但市中心內環每月2萬的租金可是真金白銀的灑出去,後續不能經營下去是個未知。


乙方都在迫切期待疫情快點結束,消費來個觸底反彈。


"疫情結束後爆發消費狂潮嗎"-知乎上這幾天有個熱門話題,已經引起 1200萬人瀏覽。


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嘛?


看看甲方網友們高讚的回答,


1.和閨蜜去吃一頓烤魚;和鄰居小朋友去吃一頓西班牙海鮮飯;和老公去北京郊區玩一天。別的就不會了,因為:首先這個疫情真的很影響收入。今年收入樂觀估計會打折。然後,這次疫情讓我有嚴重的危機意識。真的不知道啥時候來個黑天鵝,或者什麼意外。還是多存點比較重要。


2.不掙錢的不知道掙錢難,例如學生群體會狂消費;掙錢的意識到錢的重要性,例如上班族,會更加剋制。就看著兩個群體誰的力量大了。


3.作為普通公司員工表示不上班只發最低工資,哪來錢報復。


4.家長都快斷糧了, 學生哪來的錢。


5.嘿嘿,考驗居民槓桿水平的時候到了。一般來說只要有餘錢,疫情之後的短期報復性是有這個主觀動力的。但是這樣的黑天鵝事件也會使財務狀況岌岌可危的中小企業、他們的僱員、極限走鋼絲的背房貸者、消費貸月光族們帶來雪上加霜的壓力。


6.不敢。宅家裡坐吃山空這種感覺第一次體驗,0收入還要倒貼一日三餐下午茶夜宵。


7.不會!請大家先把疫情期間沒還的信用卡欠費還上才是真的。你不上班不出門不學習就以為不花錢了?先把學費、水電費、房貸車貸的錢還上再說吧。


8.難,主要是錢更難掙了。


當然還有很多網友回答,有興趣的可以去知乎瀏覽。


主流的甲方聲音就是消費潮可能會有,狂潮未必。餐飲、娛樂、電影、旅遊業等需求會在疫情結束會釋放,但消費慾望能被刺激多高未知。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些人會拿2003年SARS後的經濟復甦情況來做比較,此一時彼一時。我們來看央行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報告稱,


2018年我國住戶部門(居民家庭和個人)貸款餘額為47.9萬億,同比增長18.2%,增速較上年回落3.2個百分點。全國居民資金槓桿率為60.4%,同比上升了3.4個百分點。


從貸款數據來看,我們知道雖然貸款額增長了,但是速度放緩了。那麼我國居民負債來源都是哪兒呢?


具體來看,居民負債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個人住房貸款、消費貸款和經營貸款,其中房貸佔比過半


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嘛?


房子對中國來說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執著,即使揹負沉重債務也要把房子買了的現象已經成為普遍。但對於普通百姓打工族來說房價太高了,2018增速回落的原因也是個人住房貸款的增長被抑制,


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嘛?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屯東西,攢錢也成為了家家戶戶引以為傲的事情。中國的儲蓄率也在之前那些年裡逐年走高。但是這樣的盛況還是被打斷了,從2008年開始,中國的儲蓄率連年走低,從引以為傲的高儲蓄率到現在的高負債率-房貸、車貸、超前消費貸


如果說80後困於房貸,90後在信貸產品(信用卡、花唄等)滲透率在已達到86.6%。2019 11月尼爾森報告顯示:中國90後負債率45% 八成上班族月存10%以上收入。


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嘛?


就像知乎一位網友的回答-考驗大家的槓桿時刻到了,除了這些負債因素,還有日益增長的生活、教育、養老、醫療成本,這次的黑天鵝無不為你我敲了一次警鐘。


甲方的消費慾望有多高和乙方的存活率有多大有著直接關係。這有點像到底是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的邏輯。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PS: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J姐姐的花樣生活”,閱讀最新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