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哪個壽命更長?與他們吃的食物有關嗎?為什麼?

飛龍在天9783


食物有關係,但關係不大。

比如,老虎和它的食物梅花鹿、野豬比,老虎的壽命是15年左右,梅花鹿的壽命接近20年,野豬的壽命分不同品種,小體型品種12~15年,大體型品種15~20年。老虎食肉,梅花鹿食草(樹葉和嫩枝),野豬雜食(植物為主)。

體型關係

動物中,與壽命關係比較大的一般是體型,小型動物壽命短,大型動物壽命長。比如老鼠,壽命一般是2年~5年,具體也與大小品種有關。兔子比老鼠體型大,大概壽命就5~10年了。袋鼠體型更大,壽命可達20年左右。大象的壽命基本與人差不多,約80年陽壽。

品種關係

獅子與老虎是近親,但它的壽命要長於老虎,大約在20歲以上。

棕熊和北極熊是近親,棕熊壽命約30歲,動物園圈養下能將近50歲。北極熊的壽命就是30年。

心跳關係

具體來看,有人認為動物的壽命與心跳有關,好像動物一生的心跳次數是個定數。大型動物往往心跳較慢,一次泵血強勁,而小型動物的心跳很快,單次泵血較少。所以,大型動物壽命較長。從統計現象來看,好像的確如此。

新陳代謝關係

其實,心跳快,就是新陳代謝快。

哺乳動物是恆溫動物,體溫高於環境溫度,需要不斷燃燒食物來補充體表散失的熱量。表面積與體積的比,體型越小,這個比值越高,所以散失熱量越快。小型動物往往需要不斷吃東西才能保證維持足夠熱量。

但是,如果是海洋動物,比如某些深海鯊魚,因為不需要恆溫,而且活動量不大,它們的新陳代謝很慢,往往壽命可以達到幾百年。格陵蘭睡鯊,平時動作緩慢,好像半冬眠的樣子,除非攻擊獵物時動作劇烈點。它們的壽命可能達到400歲,可能是壽命最長的魚類。

劍魚的習性與格陵蘭睡鯊相反,它行動迅捷,性格暴躁,幾乎一生都在高速遊動。劍魚速度可達130公里/小時,據說英國博物館有標本,劍魚的喙刺穿了50cm的船底板。但是這樣的轟轟烈烈的生命,壽命大概只有6~7年。


海螺008


民間有“ 千年王八萬年龜” 的傳說, 所以龜一直被作為長壽的象徵,但隨著科學的研究發現,龜並不是最長壽的動物。

現今發現有一種不會死亡生物:燈塔水母。燈塔水母的直徑只有4-5毫米,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生物, 卻具有一種“返老還童”的神奇本領。燈塔水母在達到性成熟階段之後, 又會重新回到年輕階段,並開始另一次生命過程,這種循環過程是週而復始、 可以永遠重複下去的,達成長生不老之體。燈塔水母多生活在熱帶海域,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的魚類為食。

燈塔水母這種不老之身的生存方式似乎有些犯規了,也有人認為燈塔水母的這種循環過程不是新生,而是孕育下一代過程,不是本身的重生。那麼我們就說一個正常死亡,壽命很長的動物:南極洲海綿。

南極洲海綿,最古老的估計有1550年的歷史。 海綿動物雖然是多細胞動物中最簡單的一類,但種數達10000多種,佔所有海洋動物種數的1/15,捕捉吞噬動植物碎屑、藻類、細菌等為生。

從以上兩個物種看出,肉食動物比較長壽。

南極洲海綿長壽,應該同生長環境有關,在營養充足的條件下,南冰洋的極度低溫,造成緩慢的生長。而眾所周知長壽的龜一直有冬眠的習性,等於龜有一半時間處於緩慢的生長狀態。所以我認為長壽的動物,主要跟生長環境和生長習性有關。


路燈下仰望星空


至於說“為什麼?”似乎與其的繁衍能力息息相關,當然也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因為,“食物鏈”夲身就是種相生相剋的自然法則,也是神秘莫測大自然(天)對自然界致力於平衡的法則。比如,食草性動物夲身是對植物界植皮侵害的主體,而且其繁衍力極強,倘若沒有食肉性動物的自然相剋,勢必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而食肉性動物則相對繁衍力弱卻壽命較長,同樣是基於自然生態平衡的反映。因此說,不論是食草還是食肉的動物壽命長與短,與其所食之物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而純屬自然法則的關係無疑吧?……


李太元391


肉食抑或草食動物中都有長生長壽的特別種類!

龜鶴野鹿天生就有引氣頤養銜接任督的本事、所以能長活!大自然中生命形態各異、總有得天獨厚功能強大的珍奇動物、海洋中原始水母類及食藻類微小生物都有著人類未能完全探知的超級生命再造重塑功能、它們或肉食或草食也有亦葷亦素的雜食動物!

長壽短命的實質並不在於肉食或草食、而在於生命本身的含氣厚薄暨代謝功能消化功能等攝取能量及轉化能量的強弱與平衡、生命本身是世界上最難解的謎、長壽是生命奧秘體現的最高範疇、有太多的生命生存的神秘現象並不在我們常識之內……

💫〖星槎星際聯盟.盟主星槎散人〗🐜


星槎星際聯盟


葷素搭配吃的動物壽命長些。


滬生泉


這個沒有明確的科學統計,就一般印象來說,可能是肉食動物壽命更長。草食的像兔子鹿羊等壽命較短。


多維觀世界


可以算是“龜”喜歡養龜的人就知道?因為龜有時吃肉,無肉就吃草,(聽說動物間龜的壽命最長)


突發應急


謝邀, 世界上的生物都離不開食物鏈,在食物鏈的金子塔中能量是守恆的,草能供給的能量較少所以需要再生能力強生長範圍廣才能滿足食草動物和雜食動物的需求,同理食草動物需要壽命長繁殖能力強才能滿足雜食動物和食肉動物的需求,以此類推,我們可以得出食草動物壽命大於雜食動物大於食肉動物的理論。但實際上食草動物,雜食動物,和肉食動物因供求關係的影響往往活不到預期的壽命,影響動物壽命的還和生存環境和個體素質等方面有關,只能說理論上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