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去世後託夢給諸葛亮,說了九個字,諸葛亮為何嚎啕大哭?

餘萬涵


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是蜀漢名將之一,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物。他先是跟隨白馬將軍公孫瓚,之後是忠心耿耿地跟隨劉備左右近三十年,一路南征北戰,先後參加了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等戰役,都取得了赫赫戰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諸葛亮是蜀漢丞相,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也是忠心耿耿追隨劉備父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和趙雲的關係也是非常好的。

趙雲去世後,諸葛亮會不會哭了?

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會哭的。

趙雲去世後,趙雲的兩個兒子趙統、趙廣去見諸葛亮,諸葛亮一見連兩個孩子就杯子掉地了,他知道肯定有要事發生。

果不其然,孩子哭著說自己的父親昨晚去世了,諸葛亮悲痛欲絕地說了一句話:“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去吾一臂也!”

諸葛亮是哭著說蜀漢失去了棟樑之才,自己失去了臂膀。

除此之外,諸葛亮還會不會因為失去這麼一個棟樑之才哭了?應該也是肯定的。

據說諸葛亮有次就夢見了趙雲,趙雲給他說了九個字,諸葛亮醒來的時候就嚎啕大哭了。

"丞相,子龍死不瞑目啊!"

這個意思很簡單,就是說自己死不瞑目,為何會死不瞑目了,我們可以去看看趙雲去世前說的話。諸葛亮問過姜維:“子龍將軍去世前有何遺言?”,姜維回答趙雲去世前就大喊了三聲:“北伐,北伐,北伐!”。

諸葛亮聽了姜維的話,

又傷心欲絕,直接哭暈在地了。

諸葛亮和趙雲一樣,都是忠於蜀漢,一心念叨的也是北伐,可是關鍵時刻,這麼一個大將去世了,諸葛亮當然會大哭了。

諸葛亮一是捨不得和趙雲的深厚友情,

二是感嘆趙雲對蜀漢的忠誠,

三是痛惜蜀漢失去一個猛將。

可是說了這麼多,那趙雲到底有沒有給諸葛亮託夢說自己死不瞑目了?好像也沒有相關的正史記載,應該又是來源於野史中的吧。但是諸葛亮和趙雲的感情深厚卻是真的,諸葛亮為趙雲的死傷心欲絕也一定是真的。

趙雲去世後,劉禪給了很高的評價,說他常年追隨劉備,更是對自己有救命之恩:“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

趙雲忠於蜀漢,不僅戰功赫赫,

還曾經兩次救下了劉禪。

第一次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戰敗,被曹操的精兵追著跑,在當陽長阪附近拋下妻兒自己去逃命了,是趙雲又殺回去,救下劉禪和甘夫人。

第二次是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的孫夫人(孫權的妹妹)趁著劉備西征益州之後,帶著劉禪想回東吳,這一去肯定是凶多吉少,趙雲帶著人追上了船隊,奪回了劉禪。

很多人都說,趙雲不僅戰功赫赫,還救了兩次幼主,對於蜀漢來說,那是立下了大功。其實說句實話,要是劉禪真的出事了,換一個皇帝,也許蜀漢也不會那麼快滅亡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趙雲對於蜀漢,對於劉備父子那的確是忠心耿耿了,他和諸葛亮關係也非常好,他病逝了,對蜀漢來說是很大的損失。

趙雲去世,諸葛亮一定會痛哭,


湘西小木魚


趙雲託夢諸葛亮,留下的九個字為“丞相,子龍死不瞑目啊”。那麼,諸葛亮為何會嚎啕大哭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 趙雲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退兵後死去,無疾而終老於成都。諸葛亮回想到第一次北伐時還有趙雲跟隨,如今卻撒手人寰,而趙雲的死對於蜀漢是重大損失;同時也是對趙雲之死的惋惜。

  • 趙雲作為蜀國五虎上將中唯一能夠善終的人,為何會死不瞑目呢?當然是因為“一身都是膽”的趙雲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劉備交代的蜀漢統一全國重任,於心有愧。而從趙雲,諸葛亮想到了自己:從劉備“三顧茅廬”到跟隨劉備建立蜀漢,再到劉備白帝城託孤,劉備都對諸葛亮信任有加,然而諸葛亮眼看著曾一起建立蜀漢基業的能人武將都相繼死去,卻蜀漢大業未竟,未能實現先帝劉備的遺志,諸葛亮同樣心中有愧所以會嚎啕大哭。


聯合藥業


趙雲去世的時候是非常的可憐的,因為他那個時候一直都在惦記著蜀國的大爺,一直在心裡喊著“北伐,北伐,北伐。”加上這三個逗號的話,就算是真的是9個字了。趙雲是非常的可憐,想他這麼強大的實力,沒有得到重用,等到他要重用的時候,可惜這自己已經快滅亡了。

而諸葛亮也感到非常的悲催,那就是自己辛辛苦苦這麼多年,本來有機會幫助自己主公統一天下,卻沒想到自己一個人苦苦堅持了這麼久,連一個人才都沒有得到重用,蜀國都沒有人才了,只能夠靠他一個人,諸葛亮也是非常悲哀啊,更何況沒有完成主公的



趙雲死的時候一直都在想著北伐,希望自己能夠重用

趙雲年輕的時候沒有得到重用,被劉備當上了保鏢,這一輩子都在軍營裡做事情,可是卻沒有在戰場上出現,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可悲的事情,並且擁有這麼強大的實力,卻沒有在戰場上展現自己的實力,反而是充當了一個無所畏懼的保鏢的形象,這個實在是太難受了。

趙雲是多麼厲害的人才啊,在三國初期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的厲害,可是他卻一點機會都沒有。在黃金起義的時候就沒有建功立業,反而跟了一個非常差的主公,最後遇到了劉備才跟隨著劉備,可是劉備卻不重用他,想著他這麼悲慘的一生真的是非常的可悲,而當劉備死的時候他才得到重用,可是那個時候都已經快70多歲了,年紀已經非常的大了。



每個英雄都想要統一三國,但是最後成功的人又有幾個人呢,他們都過得非常的辛苦,那趙雲想到自己是這麼厲害的英雄,最後也只那個愛心太細,自己已經在北方路上,而且是有希望成功的,可是就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已經快死了,所以就臨死的時候就在說一定要成功啊。


諸葛亮也在想著北伐,更希望能夠有趙雲這樣的人才,所以才會夢到

而諸葛亮也是非常想要統一三國,他跟隨劉備的目的就是希望幫助劉備奪得天下,而自己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厲害的功臣,必然是能夠明確千古,但是沒想到劉備意氣用事,結果還是失敗了。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就擔起了蜀國的重任,並且是不斷的北伐,而且是要輔導劉禪的成長,這是一個非常艱苦的工作,外面有強大敵人,而裡面是有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還有一些奸詐的小人,所以諸葛亮非常的辛苦,他一直想要成功,可是最後還是沒有成功。


諸葛亮在臨死的時候都是在不斷的想著北伐,可是最後也只能夠撤退,他無數次夢到劉禪當上了皇帝,真正的統一了三國,但是當自己醒來的那一刻才發現這只是一個夢,要是這個是真的就好了,可惜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你們認為諸葛亮是多麼可憐嗎?歡迎在下面評論。


汪公說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趙雲去世後託夢諸葛亮一說,真的沒有哦!這史書上是找不到的,但我們從趙雲與諸葛亮的感情來說,趙雲託夢給諸葛亮,臨死前說了“北伐、北伐,北伐”或“丞相,子龍死不瞑目啊”,諸葛亮聽到後嚎啕大哭,即使沒有這樣的兩句話,我個人願意相信這是真的,因為這兩人的精神深深的觸動了我。

諸葛亮與趙雲都是劉備深受信任和重用的人

趙雲跟隨劉備比較早,趙雲一直想尋找一個真正仁義有愛、心繫百姓的仁君,劉備恰好就是這樣的人,於是趙雲捨棄公孫瓚轉投劉備麾下。從此隨著劉備征戰四方,無怨無悔,至死方休。




諸葛亮是劉備在荊州之時三顧茅廬請出山的,有了諸葛亮後,劉備才真正開始潛龍昇天,事業迅速擴大,佔據益州後三分天下。

兩人作為劉備麾下最重要的文臣與武將,畢生的心願就是輔佐劉備北伐中原、興復漢室。劉備死後,趙雲一直擁護和支持諸葛亮北伐,在蜀漢五虎當中要數趙子龍與諸葛亮感情最要好。


趙雲的去世 諸葛亮為何嚎啕大哭

趙雲是正常病逝的,按理說趙雲壽終正寢,沒什麼遺憾才對。但趙雲心中的執念太深,在臨死前一直戀戀不忘北伐中原,振興漢室,喊出了“北伐、北伐、北伐”後溘然長往,趙雲才是那個時代對漢室最忠心的那個人。


諸葛亮聽到後的反映是“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去吾一臂也!”諸葛亮為國家損失一個棟樑之才而痛哭,為自己失去一個有力的臂膀而痛哭,更為失去一個知心好友而痛哭。



在劉備死後,蜀漢的五虎將就剩下趙雲一人了,現在趙雲也過世了,可堪大用的人才越來越少了,諸葛亮為國家的前途著想,沒了人才,以後怎麼辦啊?你們都走了,就剩下我一個人了。


趙雲一直是諸葛亮一條心的,把北伐大計當做餘生奮鬥的目標,趙雲過世了,少了一個真心擁護自己的人,本來蜀漢上下就是不同意諸葛亮北伐的,他們不懂北伐對蜀漢的意義,但諸葛亮深知不北伐,蜀漢的結局就是坐以待斃,所以趙雲的支持對他很有幫助。

從私人情感來說,趙雲雖然比諸葛亮年紀大,但趙雲非常敬佩諸葛亮的為人和能力,諸葛亮對趙雲的英勇、果敢也非常欣賞,趙雲的去世對諸葛亮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結語:不管趙雲臨終前有沒有託夢給諸葛亮,臨死前說了哪九個字,趙雲一心為國為民、忠心漢室的精神是諸葛亮所稱讚的,面對趙雲老將軍的去世,諸葛亮數次悲痛交加,多次昏厥,表達了諸葛亮和趙雲深厚的友誼,同時也為國家失去這樣一個文武兼備的人才感到深深的惋惜,這樣一文一武的形象永遠是我所喜愛的。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紫氣東來 歡迎大家點贊、留言、評論 喜歡三國曆史的朋友如果關注我的話想必是極好的 期待您的關注哦!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趙雲,字子龍,是三國少有的“完人”,常勝將軍。他早年跟隨公孫瓚,為其鞍前馬後,在其敗亡後,轉投劉備,忠心救主,曾兩次救小主人阿斗,多次救主公劉備。可以這麼說,沒有趙雲,就沒有劉備的未來,沒有劉備的小阿斗,沒有蜀漢江山。相傳,趙雲去世後,曾託夢給諸葛亮,說了九個字:“丞相,子龍死不瞑目啊!”。這是真的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依據演義,分析如下。


趙雲生平

演義第七回,趙雲與文丑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救下“白馬將軍”公孫瓚。他投奔“白馬將軍”後,然而並沒有受到重用。後來,公孫瓚與袁紹的爭霸中敗亡,投奔劉皇叔。趙雲跟隨劉備後,因其細心謹慎,識大體,被劉備重用,保護家眷。趙雲的角色和典韋許褚的角色是一樣,忠心耿耿,全心全意保護主公及家眷的安全。自從趙雲為劉備保駕護航後,劉備打破了“數喪嫡妻”的魔咒。


趙雲作為劉備的御林軍統帥,很少需要上戰場,算是一份悠閒的崗位。只有在全軍戰敗,實施戰略轉移時,趙雲才親臨戰場。此時,趙雲的重要性才顯示出來,尤其在事關劉備家眷生死的緊要關頭。如長坂坡之戰,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都倉皇而逃,在這關鍵時刻,是常山趙子龍單騎進入曹營,於亂軍之中,救出甘夫人及小阿斗。如果沒有趙雲,劉備又一次喪失妻子兒子,年近半百,這得多大的損失啊。劉備辛辛苦苦半輩子的江山,交給誰,難道交給“義子”劉封嗎?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遂解視之,原來阿斗正睡著未醒。雲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玄德。


還有一次,孫權使用計策,準備將孫尚香夫人及小阿斗誆騙回江東,以此要挾劉備,讓其歸還荊州。關鍵時刻,作為內務總管的趙雲,挺身而出,和主母孫尚香據理力爭,直到張飛到來,強行將劉備當時的唯一骨血小阿斗留下。這次意義非凡,如果小阿斗被騙回江東,劉備就不得不將荊州歸還孫權,換回阿斗。沒有了荊州根據地,留別拿什麼搶奪益州,拿什麼三分天下,拿什麼和曹操抗爭。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雲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縱然萬死,亦不敢放夫人去!”夫人喝侍婢向前揪捽,被趙雲推倒,就懷中奪了阿斗,抱出船頭上。欲要傍岸,又無幫手;欲要行兇,又恐礙於道理,進退不得。夫人喝侍婢奪阿斗,趙雲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劍,人不敢近。


趙雲去世:

諸葛亮第一次伐魏時,諸葛亮以七十歲高齡,征戰沙場。他與鄧芝,兵出斜谷,配合諸葛亮大軍伐魏。由於馬謖失去軍事重地街亭,諸葛亮不得不撤兵回到成都。而第二次伐魏前夕,從東北角上掛起一陣大風,將庭前松樹吹折。諸葛亮佔了一課,算出身亡一員大將。此時,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向丞相諸葛亮報喪,他們的父親於昨夜病重去世。諸葛亮跌足而哭:“子龍去世,國家少一員大將,我斷去一臂。”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丞相。孔明大驚,擲杯於地曰:“子龍休矣!”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


諸葛亮聽到趙雲病逝的消息後,痛哭不已。有傳言,諸葛亮當夜,夢到趙雲,夢到趙雲對他說“丞相,子龍死不瞑目啊!”這很大可能是後世之人的假託之詞,《三國志》中沒有相應記載,《三國演義》中也沒有相關描述。因此,諸葛亮只是有可能夢到老戰友、老部下趙雲而已。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魁哥說歷史


趙雲武功高強,是三國時期的名將,英俊瀟灑,神勇無比。起初投奔公孫攢,中間結識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親哥哥去世要服喪而離開。後來再次遇到劉備,兩人惺惺相惜,趙雲甘願做劉備的手下,後來在許多戰役中立下大功,三國時期赫赫有名。

首先,常山趙子龍是怎麼去世的?

五虎上將中,關張馬黃的死因都是非常的明確,唯獨趙雲的死因不明不白。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民間流傳著一種趙雲的死法:

一日,趙雲的妻子問趙雲你為什麼不會受傷?隨後妻子拿了一根繡花針,輕輕的紮了一下趙雲,結果血流不止,趙雲就這樣血流而亡,被自己的老婆給殺死了。

顯然這種死法是不成立的,非常的玄幻,屬於野史。不過現代醫學說,這是有可能的發生的。一個人的身體內如果沒有血小板的話,血液就不會凝固,因此只能流盡。可是這只是一種假設,誰的血液中沒有血小板呢?

那麼趙雲就究竟是怎麼死的?

史書中記載的是壽終正寢,在亂世中,能夠壽終正寢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趙雲託夢給諸葛亮是怎麼回事?

北伐之時,諸葛亮突然得到趙雲去世的消息,不禁悲痛地說:

''子龍病逝,斷我臂膀啊!''

之後諸葛亮又想起趙雲曾跟他說過這麼一番話:

''丞相,子龍老矣,先帝遺願,我已無法盡力,復興漢室大業,就靠丞相你一人了''。

據說,趙雲彌留時的遺言只有四個字:

''北伐,北伐!''

那天晚上,諸葛亮身心俱乏地躺在榻上,趙雲卻忽然入夢,趙雲似乎心有不甘,一臉悲痛地對諸葛亮說:''丞相,子龍死不瞑目啊!''聽了此話,諸葛亮猛地從睡夢中驚醒,早已是老淚縱橫。
“丞相,子龍死不瞑目!”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諸葛先生突然醒來,仰天大哭不止。這時,身邊的人看到他這樣,都充滿了疑問,不知道他為何突然如此失態。

諸葛亮為何嚎啕大哭?

一、諸葛亮感受到了趙雲的無奈與不甘

北伐的時候,趙雲知道諸葛亮對自己的安排,他雖有心為蜀漢獻力,但是更要為蜀漢保持自己的武力。但是廉頗老矣,趙雲去世之前最大的心願就是北伐復興漢室,沒能為蜀漢出力是趙雲最後悔的地方。

二、趙雲去世後蜀國再無大將

三國時期,名將雖然很多,但是隨著趙雲一死,國家中能撐起一國,可以獨自面對強敵的人也所剩無幾了。

三、諸葛亮自己的悲傷

想到自己也已經逐漸年邁,很可能也要步趙雲後塵,而北伐連一點進展都沒有,想到這裡又怎麼能夠不傷心。

諸葛亮心中一直保留著對劉備的忠誠,沒有絲毫逾越之心,只是劉禪無能,自己的無奈也無法與別人訴說,除了痛哭,諸葛亮也無能為力,當聽到趙雲這句話的時候,情緒崩潰。

總結:千百年來,趙雲的名聲一直很好,受到人們的敬仰。在三國中,趙雲可以說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香姐逛歷史


趙雲,三國時期蜀國的一位猛將。雖然沒有羅貫中筆下那樣的光鮮人生,但是在品德方面恐怕要比《三國演義》中更加高尚。

趙雲武力不容置疑

趙雲是一位很早就著劉備混的將軍,他作戰勇猛,保護劉備有功,做事膽大心細,又救過後主劉禪的性命。劉備對趙雲非常信任,讓他成為了自己的貼身保鏢,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劉備從荊州到益州,從起家到稱帝,一直讓趙雲負責自己的安全問題,也正是因為劉備的私心,趙雲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有的人說,趙雲自己的實力不濟,所以一直沒能得到重用。其實這是一種錯覺,正是因為趙雲的能力超群,所以劉備才放心讓他保護自己的家人。

“黃 忠、趙 雲 強 摯 壯 猛,並 作 爪牙,其灌、滕之徒歟?”——陳壽

對於趙雲的武力,我們從陳壽的記載來看,就能輕易看出來趙雲的勇猛。陳壽將趙雲與黃忠的勇猛並列,又將黃忠和趙雲二人比做劉邦手下猛將灌嬰和夏侯嬰,都說陳壽惜字,為了說明趙雲的勇武,頗費筆墨,趙雲的武力值自然不容忽視,足可在蜀漢一線武將之列。

趙雲與劉備交好,品德深厚

趙雲與劉備關係一直都很好,趙雲剛剛投奔劉備的時候,兩個人好的跟一個人似的,行則同路,睡則“同床眠臥”,劉備也一直對趙雲信任有加,把自己最看重的“內事”交給了趙雲,一個是信任趙雲的能力;一個是信任趙雲的人品。

趙雲沒能得到重用,可能是因為劉備的私心而耽誤,但絕對不會是劉備對趙雲不信任。趙雲一生淡泊名利,心存高遠,他是劉備的好哥們兒,更是蜀漢的好將軍。正因為趙雲為人正直,又忠於蜀漢,所以趙雲有時候難免在劉備集團中會得罪人。

劉備的能力很強,但是劉備也是一個安於享樂的人,這一點從劉禪就能看出一二,你不會認為,劉禪一點都不像劉備吧?

劉備私心與貪腐讓趙雲不得志

劉備帶著劉備集團的幾個主力,每次打勝仗之後都要給大夥兒分錢分物,用物品作為獎勵,尤其是關羽、張飛分得最多。在攻打劉璋的時候,劉備更是在大戰之前許下諾言,如果大夥兒把成都給拿下了,成都府庫裡的東西大夥隨便分。正因為如此,等到成都拿下的時候,大夥真的就一股風似地給成都府庫內的財物瓜分得一乾二淨,最後劉備的軍費都沒有了,但是說出去的話,劉備也不好反悔,只好硬著頭皮再想辦法解決了。

‘若 事 定,府 庫 百 物,孤 無 預 焉。’

哪知道這群人貪得無厭,分完錢物又思索著如何侵佔成都的房舍和田產,趙雲一聽這話,一直心中壓抑的正義有點控制不住了,義正言辭地懟了劉備,其實分房舍和田產,趙雲也是有份的,但是趙雲為人正直,又考慮到此事對蜀漢發展不利,所以不顧一切的出言阻止了。

趙雲的直言,劉備自然是能夠理解,也沒有怪罪,最終還停止了瓜分房舍和田產的做法,但是這樣的做法,卻得罪了幾乎蜀漢整個官場,趙雲也因此一直被壓制,沒能得到提升。不過趙雲也不在乎,後來劉備進攻東吳的時候,趙雲依然進行了勸阻,其實趙雲也明白,劉備肯定不會聽勸,但是趙雲依然要進臣子之道,勸阻不利於蜀漢的事情。

趙雲顧全大局,遺憾而去

趙雲,就是這樣的一位忠肝義膽,能力超群,為國為民進言的將軍。終於在年邁之際,獲得了一次獨自帶兵的機會,他跟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作為吸引曹真主力的佯攻部隊首領,儘管這樣的機會難得,更不會獲得勝利,趙雲雖然老了,但還是順利完成了任務,吸引了曹真的主力部隊,並且在諸葛亮指揮失誤,用人出錯的時候,全力保存了他帶領的部隊,為蜀漢保存了實力,完美完成了任務。

在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時候,本來要獎勵趙雲,結果趙雲以大局為重,拒絕了封賞,反而受到了處罰。本來就不高的職位,又因為這一次被貶了。

"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諸葛亮理解趙雲,姜維為趙雲力爭追封

在這不久之後,趙雲就病重去世了,臨死的時候,還一直喊著“北伐、北伐、北伐!”趙雲死後,有一天諸葛亮伏案小憩,忽然見到趙雲前來,大哭道:“丞相,趙雲死不瞑目啊!”諸葛亮見狀,深明其意,趙雲一生為了蜀漢殫精竭慮,卻官位低微不受重視,一心為了蜀漢,卻無法繼續在為了匡扶漢室與諸葛亮一起北伐,所以傷心而去。諸葛亮與趙雲共事多年,又怎會不明白趙雲的心意呢?於是百感交集,一時間竟然大哭起來,曾經的摯友如今一個個離開,只留下諸葛亮,知天命,卻逆天而行,這場痛哭,或許丞相真的有感而發!

直到趙雲死了33年後,劉禪也沒有給趙雲追封,還是在深知諸葛亮之心的姜維據理力爭之下,趙雲才勉強得到了一個“順平侯”的追封。


野史日記


在紛亂的三國的時代,趙雲是蜀中劉備五虎上將之一。而五虎上將指的是劉備手下名聲最響、地位最高、能力最強的五位將軍。他們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

而在三國後期後,五虎上將名存實亡。關羽戰死,張飛遭手下叛變斬去頭顱,黃忠年老,馬超又心存異心。

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成為蜀國的真正掌權人。而趙雲更受到諸葛亮的重用,也可以說是諸葛亮當時唯一可以放心信任的人。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趙雲就擔當大任,和鄧芝一起作為疑軍吸引曹操的主力大軍,之後更是擔任是蜀中最重要的糧草護送工作,或是在後方為諸葛亮穩定蜀國的安穩。

在諸葛亮專心北伐之時,趙雲病逝於成都(公元230年)。據說,趙雲彌留時的遺言只有四個字:"北伐,北伐!"

趙雲的突然病逝,給了諸葛亮一個很大的打擊。有一天晚上,諸葛亮身心俱乏地躺在榻上,忽然一個人影閃過,趙雲竟到了諸葛亮的跟前。

趙雲似乎心有不甘,一臉悲痛地對諸葛亮說:"丞相,子龍死不瞑目啊!"聽了此話,諸葛亮猛地從睡夢中驚醒,早已老淚縱橫。





夜雨綿綿不止


恕我孤陋寡聞,我在任何三國相關記載中都沒有講到趙雲託夢給諸葛亮說九個字。

在《三國志趙雲傳》中記載: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七年卒,追諡順平侯。

《三國志》中對於趙雲的結局寫的很簡單,就是北伐趙雲、鄧芝因寡不敵眾、箕谷受挫後,被貶為鎮軍將軍,在建興七年,去世。

在《三國演義》中描述:

忽報鎮南將軍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 丞相。孔明大驚,擲杯於地曰:“子龍休矣!”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 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去吾一臂也!”

諸葛亮在得知趙雲去世後,跌足痛哭,說道“趙雲去世,國家損失一棟樑,我失去一臂膀”。

後來我終於找到了一段關於趙雲去世前有說話的情節,這段出自於娛樂片高希希版的《新三國》中,這一段在88集前半部分:

諸葛亮準備再次北伐,在寫表章,這個時候姜維哭著進來說道“丞相,子龍老將軍去世了。”,諸葛亮擲筆說道“你說什麼?”,然後姜維敘述了一下始末,諸葛亮淚流面滿問道“子龍將軍去世前有何遺言?”,姜維回答道“趙老將軍沒有什麼遺言,只大喊三聲,北伐,北伐,北伐!”,諸葛亮哭暈在地。

如果說的是這段情節,諸葛亮嚎啕大哭是由於,趙雲在去世前,都心繫蜀漢,諸葛亮被趙雲的勇敢和忠誠深深感動,加上諸葛亮與趙雲又是友情深厚,現在連趙雲也離開人世,諸葛亮難免掩飾不住自己的悲痛,放聲大哭。

至於講託夢諸葛亮,我實在是找不到,自己也百度了一下,有說趙雲託夢給諸葛亮說“丞相,子龍死不瞑目啊。”正好九個字,但是實在是找不到出處,但是諸葛亮痛苦的原因,肯定還是一樣的。


曹老師xixi


三國裡能人異士多如繁星。隨手就能列出一張大單子,要說別人如何如何,大抵還能討論。要說文,諸葛孔明羽扇綸巾,肚內有乾坤。武,趙子龍常勝將軍,忠心日月可鑑。此二人無人能出其右也。

劉備能有一番作為,跟他這識人善用,拉攏人心的本事是分不開的。能有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這些人的輔佐,那真的是他的三生有幸。

可以這麼說沒有諸葛亮和趙雲,就沒有他劉備的蜀漢大業。更別說後主能做40多年的江山。


趙雲初效力於白馬將軍公孫瓚,並沒得到重用。直到古城兄弟聚義,投靠劉備後,才開始了他名流青史的作為。

長坂坡之戰,不是趙雲殺了個七出七進,焉能有阿斗命在?

要不是趙雲截江奪阿斗,被孫皇后帶去東吳,後果如何?

還有計取桂陽,保劉備到東吳成親,漢水拒曹兵,猇亭救劉備,鳳鳴山力斬五將,下辯巧使疑兵計,空城計嚇退曹兵,街亭失利斷後,保護蜀軍安然撤退。無怪乎劉備曾這樣稱讚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看看被趙雲挑落馬下的戰將。

高覽、楊明、朱慈、高平、曹成、曹順、淳于瓊三兄弟等五十多人,其中還不乏高覽這樣的名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是河北最著名的四猛將,號稱“四庭柱”。

上面這些事和人非趙雲還有幾人能為?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後被劉禪追諡為順平候。

據說趙雲去世後,託夢給諸葛亮,說了9個字“丞相啊,子龍死不瞑目”,諸葛亮夢醒後,趕緊問趙雲死前說了什麼?姜維回答,趙雲死前就喊了三聲“北伐、北伐、北伐”。

諸葛亮聽完嚎啕大哭。他與趙雲對劉備是忠心耿耿,兩人也是惺惺相惜,如今趙雲已去,等於斷了諸葛亮的臂膀。加之自己也到暮年,還未完成北伐大業,心裡頓時生起悲涼。


趙雲臨死還念念不忘北伐,可見他將其一生,交於劉備,交於蜀漢大業,這種赤誠能不感天動地?

託夢這事兒未必真。但忠心絕對是日月可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