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人口很少,卻和那麼多國家有外交關係,那麼外交官是哪來的?

聯邦伯爵


梵蒂岡是世界上佔地面積、人口最少的國家,梵蒂岡一個是宗教性質的國家,並且為天主教聖地。天主教是世界上一大宗教,因此梵蒂岡在世界上的地位極高,也與眾多國家建交。

梵蒂岡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樞,理應上所有國家,天主教的主教都要接受梵蒂岡的管理。

梵蒂岡在全世界有近十億的信徒,憑藉這一優勢,梵蒂岡得到了許多國家的青睞,眾多國家紛紛與其建交。

建交國家多,就意味著要有許多的公職人員進行外交方面的工作,但最新的統計梵蒂岡僅擁有公民801人,那龐大的人員需求,是怎麼滿足的呢?

梵蒂岡的首腦是教皇,梵蒂岡的公民不同於別的國家,主要是神職人員和修女。在這些公民中,有3/5的外交官。梵蒂岡的普通平民很少,甚至不足1/5,也可以說大部分的人在梵蒂岡都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梵蒂岡雖然在國內沒有什麼經濟產業,但在世界上卻投資眾多。另外,梵蒂岡也會收到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捐款。所以,梵蒂岡並不需要本國公民去做經濟建設。加上在意大利內部,又是宗教聖地,也不會有什麼軍事危機,也不需要公民組建軍隊。

綜上所述,梵蒂岡並不像別的國家一樣需要在各行各業投入過多精力,其主要的重心理應放在外交上面,這也是全國3/5的公民都擔任外交官一職的原因。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不要小看梵蒂岡,儘管是一個國中之國,儘管國土面積才0.44平方公里,人口576人,但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國家。

梵蒂岡是一個政體為政教合一國家,國家元首為教皇,政府稱聖座,設國務卿在教皇領導下直接管理政務、教務。人口有576人,其中306人具有外文官身份。截止2017年5月,梵蒂岡與世界上183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在聯合國合國設立常駐觀察員。它對外政策以宗教和人道為核心,不涉政治,也無關經貿、軍事。

教廷主張與世界各國廣建邦交,藉以提高本身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以保障各國境內天主教徒的宗教自由權。據統計,全世界天主教專業神職人員有160萬,其中主教3000多人,神甫40多萬,修道士7萬,修女90多萬,神學院學生20萬人。 梵蒂岡是一個純粹的宗教國家,教皇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其他一切政府領導人均與宗教相關,並且絕大部分的國家部門都是負責宗教事務,梵蒂岡的公民也都是在宗教中享有一定地位的神職人士。 它通過任命主教、派出外交官等方式,管理世界上所有的天主教徒,這些國家的教徒都受梵蒂岡的管理,都從一定程度上服從教皇方濟各的命令。

總而言之,這些外交官並不是負責各國的外交,而是負責管理世界各國的宗教事務。


小甜嘟爸爸


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邊上,有一個“國中之國”,那就是梵蒂岡。

這是個國土面積僅有0.44平方公里,國家人口也只有幾百人的地方。從外形上看,與其說它是一個國家,其實更像是一個城市,被羅馬團團包裹了起來。

整個國家的三面都築有城牆與羅馬為界,只有聖彼得堡廣場與之相通。雖然小巧玲瓏,但它可是個具有主權的內陸城邦制國家。當然了,也是全世界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

(梵蒂岡鳥瞰圖)

不過,假如因為梵蒂岡面積小,人口少而小看它,那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目前世界上約有六分之一人的信仰天主教。而作為天主教最高權威的天主教皇,就居住在這座城池的教廷裡,向全球天主教徒們發佈教令。

因此,梵蒂岡不僅是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宗教信仰中心,更是對世界有著深厚影響力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正是基於梵蒂岡有如此強大的宗教影響力,全球各個天主教國家,都爭先鞏後與它建立外交關係。截至目前,已有近二百個國家和其正式建交。

按照2011年的統計數據,在梵蒂岡,擁有合法身份的男性有540名,女性僅32名。在這572人中,卻有著高達306名處理外交事務的外交官。那麼如此眾多的梵蒂岡外交官,是如何選拔的呢?

(梵蒂岡的神職人員)

一、梵蒂岡不同於其它政教合一國家。

梵蒂岡和伊朗等教派統治國家,統稱為政教合一國家。但是和其它政教合一國家不同的是,由於面積狹小,梵蒂岡既沒有政權機構,也沒有經濟實體。教皇由歐洲各國大主教選拔產生,收入主要來源於教徒捐贈和參觀門票。下轄機構也只有服務與處理天主教事務的聖部和宗座理事會。因此,與其說梵蒂岡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倒不如將它看成天主教最高服務中心更加合適。

在梵蒂岡僅有的572名公民中,真正居住在城內的只有223人,包括外交官等外派神職人員都住在其它國家。這些在建交所在地居住的外交官,是梵蒂岡公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梵蒂岡通過龐大的信徒群體在建交國選拔外交官。

我們知道,梵蒂岡作為十幾億信徒的信仰中心,通過各地的信徒開枝散葉宣傳教義,不斷地傳播他們的信仰,從而為梵蒂岡吸納更多信徒。在龐大的信仰天主教徒中,有著大量具有卓越才華與外交能力的人士。梵蒂岡正是從這些人中選取最佳人選,使之獲得梵蒂岡身份,擔任所在國的教派事務外交官。

這樣看來,梵蒂岡駐各國的外交官,並不是單純的梵蒂岡住民,而是從眾多教徒中選取的外交人才,來為梵蒂岡服務的。可能會有人疑問,不是本國住民的外交官,會不會為梵蒂岡的外交事業盡心盡力呢?

三、信仰的力量保證了外交官的敬業態度。

瞭解宗教的人,就不會對這些外交官工作的盡職盡責表示懷疑,梵蒂岡作為天主教最權威的殿堂,是每一個天主教徒最敬仰的神聖之地。

在小小的梵蒂岡國內,每逢週日的中午十二點,都會有數以萬計的天主教徒聚集,聆聽教皇的演講,同時向教皇宣誓表達自己的忠心。

信仰是信徒的精神支柱,他們會像愛自己一樣,熱愛所信奉的宗教。在那些宣誓詞中,從來不缺乏以死效忠的言語。每年來自全球各地的天主教徒,瞻仰梵蒂岡這座聖城,就如同面對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樣虔誠。

天主教徒對梵蒂岡的熱愛,常人是無法想象的。即使為了心中聖城梵蒂岡拋頭顱灑熱血,他們都不會退縮。更何況這些外交官都是各地天主教徒中最虔誠的精英人員。信仰的力量會驅使他們,以把梵蒂岡託付的工作處理好為榮。

四、梵蒂岡的公民身份僅具有臨時宗教意義。

在梵蒂岡,沒有本地人一說,外交官和所有天主教神職人員,都來自其它歐洲國家。甚至梵蒂岡教皇本人,都是從各個歐洲教區的大主教中,經過選舉產生的。只有這些通過選拔成為梵蒂岡的神職服務人員,才能獲得梵蒂岡公民身份和護照。

但是這種國家身份和護照並不是終生的,也不會傳承給後代。一旦這些神職人員退休或是離職,其梵蒂岡的公民身份就會撤銷,護照也必須交出。

因此,梵蒂岡國家的神職工作人員和各國外交官都會有雙重國籍。梵蒂岡的公民身份僅具有宗教意義,而另一個國籍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政治、社會生活上的居民身份。

“如果去攻打梵蒂岡,那麼就等於是向整個西方國家宣戰。”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小小的梵蒂岡雖然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但是它在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影響力有多麼巨大,而這也是眾多國家主動和它建交的原因。

(參考史料:《 城國梵蒂岡》)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非梵蒂岡莫屬了,它的面積不到0.5平方公里,人口還不到600人。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人家卻是個是獨立主權國家,有國家元首,也就是教皇,還有駐世界各地的外交官。

梵蒂岡雖面積雖小,影響力卻不小,大得你都難以想象。

因為梵蒂岡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全世界將近13億天主教信徒心中,梵蒂岡是他們心中最神聖的地方,因為這裡有他們崇拜、敬仰的教皇。

教皇是全世界天主教信徒的最高權威,全世界範圍內他是耶穌在人間的合法代表,肩負著對億萬信徒進行教育和指導的重任。

也可以說,全世界10幾億天主教徒的心中教皇就是唯一的、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精神領袖。

所有的天主教信徒都把教皇們看成是是基督12使徒之一彼得的繼承者,是上帝派來領導基督教世界的。

教皇對宗教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公元五六世紀,從那時候起,教皇和教會的地位就已經確立,權力得以被承認。教皇權力甚至凌駕於世俗,所有歐洲的世俗權力都要服從它。起初的教皇不僅有宗教的權力,還有實際的世俗的權力。8世紀之後,教皇國還是在意大利這片土地上,但面積可比現在大的多。

教皇既有著宗教領袖的頭銜,也有著國王的桂冠,教皇國的面積有4萬多平方公里。隨著時間的推移,教皇的權力越來越大,整個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有了爭端都要靠教皇來調停、去擺平。毫不誇張地說,教皇有著一錘定音的仲裁權。

教皇的權力有多大呢?他可以罷黜各國的國王,甚至在歐洲哪一個國王要加冕稱帝都要教皇主持加冕,他點頭才算合法。

到了14世紀,歐洲各國民族意識加強,漸漸強大,翅膀都長硬了,宗教在各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教皇的宗教地位依舊那麼重要,但他在各國政治中的影響越來越小,地位受到很大削弱。

後來意大利結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走向統一,教皇國的面積也逐漸縮小,最終縮小到現在這個樣子。

儘管梵蒂岡縮水了,但它的影響力依舊巨大。一開始意大利統治者覺得教皇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力,所以一直在限制、削弱教皇的權力,一直不承認教皇的政治地位。

直到1929年2月,當時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決定承認教皇的政治地位,墨索里尼代表意大利政府跟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朗條約",意大利政府在條約中正式承認梵蒂岡是一個主權國家,教宗的國家的合法代表。從條約簽訂之日起,梵蒂岡跟意大利井水不犯河水,不再有任何瓜葛,屬於國與國之間的平等關係。新成立的宗教國家正式命名為梵蒂岡城國,梵蒂岡教宗宣佈自己國家永遠中立,任何國家不能侵犯。

梵蒂岡有自己的國旗、國歌,有自己的法律和貨幣。因為梵蒂岡一直在意大利,它的國民有不少是意大利人。

因為梵蒂岡是個宗教為主體的國家,它的500多位公民大多都是專業的神職人員,其中不少是有職稱的主教、神父、修女。

梵蒂岡沒有警察,也沒有軍隊,只有一支負責教宗保衛工作的衛隊。除此之外,梵蒂岡還有數千名環衛和家政工人,負責梵蒂岡的街道衛生和辦公部門的清潔工作,但他們都不住梵蒂岡城內,下班了各自回家。

眾所周知,梵蒂岡和全世界100多個天主教國家都有外交關係,他們的公民只有500多人,他們打哪來那麼多駐外使節呢?

梵蒂岡雖然和好多國家有外交關係,但它跟各國的外交不涉及政治、經濟和軍事,僅僅處理有關宗教方面的事務,所以駐外機構不像其它國家那麼龐大,人員也少的可憐,有的國家甚至沒有常設機構。

梵蒂岡在有的國家使領館只是掛了個牌子,並沒有常駐使節,更沒有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可能兼著附近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職務,只是僱傭有當地的保安負責打掃和警衛。

梵蒂岡國內的500多名公民除了教皇、神父和70多名主教,還有一部分是修女。此外,教皇衛隊還有百十名成員。

但梵蒂岡既然和那麼多國家都有外交關係,就要有外交人員,駐外機構總不能都有名無實。所以,梵蒂岡公民有一半以上都是外交人員,這些外交人員都是有外交官頭銜,沒有小兵。

因此,梵蒂岡500多名國民,有一多半都生活在國外。梵蒂岡跟中國的臺島地區保持有所謂的"外交關係"。

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宗教政策,而梵蒂岡堅持要自己任命主教,這一點是我們無法接受的,也是不能妥協的原則性問題。


歷來現實


梵蒂岡領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全國人口不到1000人,據2017年統計,全國現僅有32名女人,540名男人。其中有306名外交官,86人組成的軍隊,31名平民。境內沒沒有工業,沒有農業,沒有礦產資源。國民的出產生活必需品,比如食物、自來水、電力燃料、煤氣等統統由意大利供應。

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國,生活必需品需要靠意大利支持的彈丸小國,卻有著挑戰梵蒂岡就等於挑戰整個西方的說法,由此可以看出梵蒂岡的影響力和國家大小不成比例。因為梵蒂岡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那麼疑問就來了,外交官是哪來的?

其實,梵蒂岡本土的外交官幾乎沒有,所有的人員都是來自於其他國家信奉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在梵蒂岡如果任職到期,所有的神職人員必須交出梵蒂岡的護照,才能回到原先的國家。只要是被梵蒂岡選上的神職人員,到梵蒂岡就是梵蒂岡的國民,做的事,代表的利益和梵蒂岡相關。原先的神職人員的國籍是不能使用的。只能代表神職人員來自哪裡,只有在卸任後才能使用原先的國籍。

所以,梵蒂岡的外交人員都是來自於世界各地的神職人員。只要是你信奉天主教就有機會成為梵蒂岡的外交官。最後附上一張表,顯示梵蒂岡人口變動。

本文觀點,歡迎討論,本文圖片來自公開的網絡。


春風踢碎鬼門關


梵蒂岡城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小的國家,它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的一個高地上,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大概只當於我國一個普通的村子,目前的全國人口約為2000人。

由於梵蒂岡國土的四面都與意大利接壤,所以又被稱為“國中之國”。不過,這個小小的國家卻是全世界天主教徒心中的聖地,就像穆斯林(伊斯蘭教徒)心中的聖城麥加一樣。

梵蒂岡國內沒有自然資源,沒有森林和土地,也沒有工業農業和製造業,收入依靠投資和不動產、旅遊業、郵票、銀行利息、信徒贈款等,食物、燃油、衣服、電器等重要生活資源由意大利供應。

藉助天主教中樞的地位,梵蒂岡在全世界所有天主教徒的分佈區域內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宗教向心力。

由於人口稀少,本國的大部分公民都是教會的神職人員,所以梵蒂岡的外交官也可由非本國公民擔任。

梵蒂岡的外交官並不僅是梵蒂岡公民才能擔任,只要信奉天主教,並且經過了梵蒂岡教會的篩選就可以成為梵蒂岡外交官。由於天主教在全球有10多億信徒,所以許多梵蒂岡外交官來自於其他的國家,比如意大利、法國、盧森堡、荷蘭等等。

梵蒂岡的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殿、宗座宮、岡道爾夫堡和梵蒂岡博物館幾個部分。城東南方為聖彼得廣場,其餘三面都是城牆環繞,與意大利國土隔開,所以得名為“梵蒂岡城國”。

梵蒂岡城國的前身是西歐中世紀的羅馬教皇國。古羅馬帝國衰退以後,日耳曼人所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德國、意大利、法國的祖先)曾強盛一時。公元756年,法蘭克王國的國王“矮子”丕平為了感謝教皇幫助自己登基,特意將意大利羅馬城周圍的土地全部送給教皇,這就是教皇國的起源。

意大利境內的撒丁王國後來完成了意大利的統一大業(類似於普魯士統一德國、秦朝統一中國),也奪走了教皇國的大部分領土。教皇國殘存的勢力只能退到羅馬城西北角的一片高地上,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梵蒂岡城國。起初,梵蒂岡非常敵視意大利,但後來兩國相互承認了各自的主權地位,並建立了平等的外交關係。


歷史的荒野


梵蒂岡人口不足1000人,卻是全世界12億天主教徒的中心,擁有不遜色於美國、我國、俄羅斯等世界強國的政治影響力。迄今為止,梵蒂岡與世界上183國家與地區建立了外交關係,還是聯合國的觀察員國,在聯合國設有代表團。那麼問題來了,梵蒂岡總人口不到1000,在全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國設有外交代表團,哪裡來的那麼多外交官呢?答案很簡單,天主教徒都是梵蒂岡潛在的“國民”。

梵蒂岡

梵蒂岡領土面積僅有0.44平方公里,是天主教皇所在地,總人口不過900多人,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更是全世界12億天主教徒的信仰聖地。梵蒂岡既是一個國家,也是一個宗教機構。梵蒂岡國家元首是天主教皇,現任教皇是方濟各,是第一位出生於拉丁美洲的教皇。事實上,梵蒂岡不到1000的總人口,大部分屬於天主教宗教人士及其家屬。梵蒂岡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

不到1000的總人口,如何在全世界183個國家與地區設立外事機構呢?先來了解一下梵蒂岡政府的情況。教皇是梵蒂岡的國家元首,教皇之下,梵蒂岡政府由三個部門組成,分別是國務院、聖部與宗座理事會。國務院負責處理梵蒂岡內政與外交事務,由教皇直接領導,負責人是國務卿;聖座專門處理天主教事務,宗座理事會處理一些專門事務,如跨宗教的事務等等。

教皇方濟各

梵蒂岡的外交由國務院負責,梵蒂岡國務院設有外交部。梵蒂岡國務院的國務卿名為彼得羅·帕羅林,是一位意大利人;梵蒂岡外交部長名為為保羅·理查德·加拉格爾,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英國人。這下大家就能夠明白了,梵蒂岡的國務卿與外交部長竟然都是外國人!所以,梵蒂岡在全世界183個國家與地區、聯合國的外交機構,也必然啟用了大量外國人!

梵蒂岡是全世界12億天主教徒的信仰聖地,政治與文化影響力不遜色美國這樣超級強國。理論上,只要是虔誠信奉天主教的教徒,都能夠成為梵蒂岡外交機構的工作人員。如此一來,梵蒂岡還會缺外交官嗎?梵蒂岡雖小,影響力卻大!儘管梵蒂岡只佔據意大利首都羅馬城一個小小角落,卻擁有大量不動產。僅僅在意大利,梵蒂岡就擁有46萬公頃的地產。每一年靠不動產收租,梵蒂岡就能維持財政支出!

結論:梵蒂岡不缺外交官,12億天主教徒都是梵蒂岡僱傭外交官的潛在人群!


美國觀察室


外交官當然要從梵蒂岡國內來啊!其實梵蒂岡並不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馬耳他騎士團才是,因為騎士團國領土面積等於零,比私人國家西蘭公國還小的多。從國際上認可的國家來看,梵蒂岡城國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國家,其佔地面積660畝(0.44平方公里),跟我們的天安門廣場大小差不多。在我們的影響中,梵蒂岡也就450個人,卻與183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那麼多外交官哪裡來啊?

就按最低配,梵蒂岡一個駐外大使館就兩個人,那也得336人啊!這就剩下114人了,光梵蒂岡的元首衛隊也得100個人,這就剩下了14人。要知道梵蒂岡城國的元首是教皇,想當年歐洲國王必須要經過教皇加冕才算合法,這包括教皇才14人能治理好國家嗎?能處理好宗教事務嗎?不要說把全國人派出去,就是派出336個人,這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就沒法運轉。可實際上,這個袖珍國家運轉的非常的好,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梵蒂岡最新的人口都800人了。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的最新估計,梵蒂岡市2019年人口為799人。即使有這麼多人,他們也沒有做到駐外使館配備兩人,因為一個國家運轉講究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哪裡都是需要人,尤其是最基層幹活的人。

梵蒂岡設有二處、三局、四院、九部、十二委員會及印刷所、出版社、報社、電臺、電視中心、俄國委員會、神學委員會、人類發展委員會等等部門。這麼多部門,這麼少的人,於是就出現這樣一個情況,失業率等於零。梵蒂岡的駐外機構就歸屬了四院之首的國務院所轄的外交事務組,由外交事務組向183個國家派駐教廷大使館(nunciature,見上圖),其負責人為教廷大使(nuncio,見下圖),基本上是光桿司令。

有些使館還兼管數國,一般通過招募當地當地人員處理少量的外交事務。因為教皇國太小了,而且歐洲國王也基本不需要教皇的加冕了,其業務主要也就表現在宗教上。一般而言,國家交往中世俗業務比較多,宗教業務聊聊無幾,所以梵蒂岡的外交大使日子過得很不錯。工作不忙,工資不錯,比教皇的瑞士衛隊好多了,瑞士衛隊的月薪也就1000美金。


福垊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國中之國,國土面積僅有0.44平方公里。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梵蒂岡人口總數為801人,但是根據2017年數據顯示梵蒂岡已經與18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梵蒂岡人口組成結構最新的數據也要追溯到2011年,因為人口不到三位數,基本變化不大,我們就以這個數據為參考。

2011年,梵蒂岡合法公民共有572人,男性540名,而女性僅有32名,但卻有306名外交官。600人左右卻有超過一半的人都是外交官,那麼梵蒂岡的外交官究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

2011年梵蒂岡合法公民是僅有不到600人,除了306名外交官之外,還有86名瑞士衛隊成員、73名樞機主教,修女與平民共31名。

這些人組成了梵蒂岡這個國中之國,而在572名公民中又僅有223人居住在梵蒂岡,其他人則是在其他國家居住,在外居住的這些人對於梵蒂岡塑造外交官卻有著重大的意義。


梵蒂岡人口主要是意大利人,而這些人幾乎都信仰羅馬天主教,是教皇所在之地,天主教的中心,是世界上六分之一的人信仰與嚮往之地。世界共七十幾億人,梵蒂岡是十幾億人的信仰中心,這個數據就龐大了。

那些不在梵蒂岡國內居住的梵蒂岡公民則是世界不斷地傳播他們的信仰,為梵蒂岡吸納更多人。而許多信仰天主教的人士有著卓越的才華與外交能力,從這些人選取最佳人選作為前往各國的外交官,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所以說,梵蒂岡的外交官不僅僅侷限於國內公民,他們是從眾多教徒中選取相關人才來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那麼就會有人提出:不是本國公民,會為本國的外交事業盡心盡力嗎?答案是肯定的。

梵蒂岡這個國家充滿了宗教色彩,是每一個天主教堂最敬仰的神聖之地。在梵蒂岡國內,每到週日十二點,就會有成片上萬的天主教徒聚集,聽教皇的演講,並且宣示自己對宗教的忠心。


信仰是每一個教徒的精神支柱,他們會像愛自己的國家一樣愛這個宗教,宣誓詞從不缺少以死效忠的詞。每年來自五湖四海的天主教徒來梵蒂岡瞻仰這座聖城,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樣虔誠。

這些教徒對梵蒂岡的熱愛,你是無法想象的,為梵蒂岡拋頭顱灑熱血他們都在所不辭,更何況只是完成與各國的外交關係,他們會覺得無比光榮。

梵蒂岡天主教徒們在世界上設立有六十幾所大學,對學生進行宣傳與栽培。而對世界上天主教會2000多個高級宗教職位有任命權,將近十三億名天主教徒來自五湖四海,聽命於教皇,要找個外交官那真不是什麼難題。

梵蒂岡主要使用意大利語,因為天主教有著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信仰,所以梵蒂岡雖然國小,但是影響力卻是非常之大。

0.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是十幾億人心中的聖地,不論是從文化、政治亦或經濟,梵蒂岡都不輸大國,因為那些基督教徒從來都不缺乏富翁與才人。


所以說,梵蒂岡與18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外交官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梵蒂岡願意,它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外交官對它來說也是小事情。

梵蒂岡能夠成立並且發展到現在,你就可以想象它究竟有多強大了,所以不論美國製裁打壓哪個國家,它都不會輕易對梵蒂岡下手。


史之策


梵蒂岡之所以在國際上知名度相當高,主要是因為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不過它雖然面積小,但世界上卻並不缺少與其建交的國家。

有些人禁不住就要問了,那麼小的一個國家,國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幾百人就像是個小村子一樣,他們是怎麼同世界上那麼多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呢?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如果去攻打梵蒂岡,那麼就等於是向整個西方國家宣戰”,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得出,梵蒂岡在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影響力有多麼巨大,而這也是它能和眾多國家建交最為主要的原因。

說道這裡,或許很多國人不明白為何梵蒂岡一個彈丸之地,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它本身的宗教性質。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他們非常看中宗教信仰,我們可以把梵蒂岡比作教皇,其他的西方國家比作教徒,教皇遭到了攻擊,那些西方“教徒”們又怎麼可能坐視不管呢?


當時藉助天主教中樞這一地位,梵蒂岡在全世界形成了一種非常強大的宗教向心力,這讓它和世界上很多國家建交一點也不奇怪。

那麼,當年梵蒂岡主要負責在外交的人員有多少呢?就目前的人口數量來看,梵蒂岡全國共570多人,其中男性達到了540人,女性僅僅有30幾個,這樣的性別差距,嚴重影響到了梵蒂岡的人口增長。


但是,這並不影響到梵蒂岡的外交人員數量,因為他們甘願拿出超過總人口的一半人數用作外交,當時的他們共有306個外交人員。

不過雖然現在梵蒂岡和世界上很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並且向這些國家派出了幾百位外交官,但是這些外交官們身上普遍存在著一個共同點:從來不插手所在國的政治事務。他們的任務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負責宗教方面的相關事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