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昨晚,李蘭娟院士團隊又給我們送來了抗擊疫情的第N個熱搜好消息!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再次出征武漢的這十天,李蘭娟院士及其團隊利用從浙江帶過去的人工肝技術,已經連續救治了八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兩名危重症患者轉出了ICU。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穿著防護服的李蘭娟院士在ICU通過遠程會診系統接受媒體採訪)

可以說,疫情發生後,在抗擊疫情的大局上,李蘭娟院士貢獻了非常關鍵的戰略方向;同時又從具體治療角度上,提供了實用的戰術方法。

李蘭娟院士抗擊疫情時間表: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答記者問上,作為唯一的女性專家,李蘭娟院士提出了“把聯防聯控機制啟動起來”“武漢要把感染者控制住,儘快防止向其他地方擴散”“其他地區發現病人,不但要隔離病人,與病人接觸過的相關人員也要按照要求進行隔離”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舉措。

2月2日凌晨4點35分,李蘭娟帶領一支10人左右的醫療團隊登上了上海南開往重慶北的Z256次列車,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再次出征武漢。達到武漢後,馬不停蹄地把在浙江抗擊H7N9時總結的經驗應用到救治武漢危重病人中來。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李蘭娟團隊出征武漢)

關於疫苗進展問題,到達武漢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李蘭娟院士表示,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P3已經分離到8株病毒,其中有幾株非常適合做疫苗,研究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

抵達武漢第3天,李蘭娟和團隊發佈了最新研究成果: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2月11日晚,李蘭娟團隊救治模式初顯成效,已利用人工肝技術救治了八位重症患者。

除了專業技能,更讓時尚編輯敬佩和感動的是,自疫情發生以來,李蘭娟總是忙到凌晨兩點之後才能睡覺,有時甚至一天只睡了3個小時,但每次出現在媒體鏡頭中的她都始終保持優雅精緻的外表,一頭微卷短髮打理得一絲不苟,外套上或點綴胸針或搭配絲巾,談吐舉止優雅從容。要知道,精緻的外表,不僅是一個人精氣神和內心淡定的外在體現,同時也能讓其他人收穫明媚與信心。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回看李蘭娟院士的前半生,會發現她絕非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公主,相反,整個青年時期她一直在跟貧窮做鬥爭,最終,對夢想的執著追求戰勝了所有艱難困苦。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差點兩度輟學的貧困尖子生

1947年9月13日,李蘭娟出生在浙江紹興夏履橋村一戶貧寒農民家庭,父親早年因患眼疾多年不能勞作,一家老小吃穿用度全靠母親種田、賣山貨勉強維持。

1960年7月,李蘭娟從夏履中心小學畢業後,因為成績優異被保送到紹興市第一初級中學。雖然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庭困難,初中階段的她差點兩度輟學。

第一次是初二,恰逢三年自然災害,家裡實在交不起學雜費。好在班主任極力挽留,並同意她請假回家幫忙一個月,想想辦法再說。最終,李蘭娟憑藉獎學金讀完了初中。

為了能儘早參加工作分擔家庭壓力,中考填志願時,李蘭娟第一、第二志願都填報了中專。沒想到因為考得太好了,直接被省重點——杭州一中(現杭州高級中學)錄取。可家徒四壁交不起學費,她本要第二次選擇放棄,好在老師愛才惜才,讓她先領課本,減免學費,還給她發了助學金。在多方幫助下,李蘭娟終於以優異成績讀完了高中。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年輕時期的李蘭娟)

魯迅家鄉的赤腳醫生

1966年,李蘭娟面臨高中畢業,雖然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文革開始了,沒能參加高考。畢業後,李蘭娟回到家鄉,在夏履中學當了一名代課老師。

從小生活在鄉間,李蘭娟親眼目睹辛苦勞作的村民們因為長期幹農活積勞成疾、腰背疼痛卻無錢治病的慘況,於是報名去浙江省中醫院學習中醫針灸,這是她第一次接觸醫學,拼命學習、抓緊看醫書,就想給鄉親們做點事。

學習歸來,她一邊做老師,一邊為鄉親們用針灸治病,在當地了有很好的口碑。就在這時,生產大隊組建農村合作醫療站,李蘭娟被村民們推舉為“赤腳醫生”。

1968年,生產大隊想讓李蘭娟做全職“赤腳醫生”。當時,代課老師月工資24元,“赤腳醫生”就算做滿一個月也只有3元收入,與代課老師相距甚遠,但出於對醫學的熱愛和為了能學到更多醫學知識,李蘭娟毅然選擇了“赤腳醫生”。

無論村裡誰家生病,她都風雨無阻地上門診治,村裡人還創造了一個新詞——“靜無狗叫”,意思是村裡400多戶人家,李蘭娟走進任意一家家門,那家的狗都不吠她,因為上門治療的次數太多,像極了家中常客。

1970年,因為業務能力精湛,且為人善良,深受鄉親們好評,李蘭娟以“赤腳醫生”的身份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深造。1973年夏以優異成績畢業後,李蘭娟被留校分配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工作,醫學之路從這時起步入快車道。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非典時期三道指令,馬雲都被隔離在家

身為人工肝、感染微生態學領域的開闢者,李蘭娟院士在醫學領域的成就可謂功成名就。

早在1986年,李蘭娟就在我國率先開始了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的研究,歷經十餘年辛勤鑽研,她和團隊創建了一套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統(Li-ALS)”,開闢了重型肝炎治療的新途徑,在全國31個省市300多家醫院推廣應用人工肝技術,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大獎。

作為我國傳染病學的領軍人物,非典期間,李蘭娟運用專業判斷為防止疫情蔓延起到了關鍵作用。時任浙江省衛生廳長的她連下三道指令:立刻將病人轉移到專業的傳染病醫院隔離治療;調查並找到所有與患者有過接觸的人並予以隔離;研究人員連夜採樣對病毒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當時,因為一名員工感染非典,阿里巴巴全公司五百多人被隔離在家,連馬雲都被關在家裡。最終事實證明,李蘭娟做法是行之有效的,由於傳染源早期得到了很好控制,浙江沒有發生醫務人員感染事件,也沒有出現“二代感染”病例。

2013年H7N9禽流感肆虐中國南方時,李蘭娟和團隊總結出“四抗二平衡”法,有效降低了病死率。這套方法正被用於抗擊冠狀病毒疫情中來。

從科研到外表的雙自律

但凡成就大事業的人,除了擁有超越常人的天賦與智慧,更有超越常人的付出與自律,李蘭娟正是如此。

求學時期,李蘭娟學的是俄語,直到工作多年後才開始從頭學英語,她的英語是從聽著磁帶一個單詞一個單詞開始學起的。那時,李蘭娟本身的醫務工作已經相當繁忙,每天除了臨床工作還有大量的研究工作,晚上下班回到家,還經常在臺燈下一邊補學英語一邊看國外論文,直到深夜。但無論學到多晚,她都堅持早上6點起床,8點開始看病。

不僅對專業領域的追求保持極其的自律,對於外表,她也始終自律。曾經有人向她討教,為什麼身材保持得這麼好?李蘭娟直爽回答:“飯少吃一點。”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此次抗擊冠狀病毒疫情期間,雖然工作繁忙,但每次出現在媒體鏡頭中的李蘭娟,都是一頭利落清爽的短髮、外套上或點綴胸針或搭配絲巾、儀態優雅端莊,即便73歲,但依然可以用“美麗”這個詞來形容。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精緻的外表,是一個人精氣神和內心淡定從容的外在體現,更會感染到其他人,很多網友都說,每次打開電視看到儀容儀表在線的李院士在訪談中關於疫情的講解,惴惴不安的內心都能得到絲絲安慰、獲得點點明媚,增強戰勝疫情、重回美好生活的信心。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互相成就彼此的院士伉儷

李蘭娟的家庭也很幸福。

1975年,李蘭娟與比自己小三歲的同行鄭樹森結為伉儷。婚禮很簡單,就在家裡簡單舉行了儀式。他們的新婚之夜也與眾不同,結婚當天鄭樹森父親的身體突發狀況,夫妻二人連夜趕回老家,新婚第一夜是在金華火車站打地鋪度過的。

作為肝膽胰外科、肝移植學家,鄭樹森的工作繁忙程度絲毫不亞於李蘭娟,雖然夫妻倆都是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同事,但婚後能在一起說說話的時段也只有早餐時候,因為鄭樹森總忙著在臺上做手術,李蘭娟則在實驗室討論課題,雙雙忙到凌晨一兩點是常事,但即便是早餐時刻兩人談論最多的也是工作上的事情。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1986年,鄭樹森到華西醫科大學攻讀博士,1990年到1992年作為交流學者赴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專攻肝移植技術。這段期間,一家四口的生活開銷都靠李蘭娟一個人的工資,孩子還在讀書,又要照顧家裡老人,生活壓力和經濟壓力都很大。但李蘭娟不僅毫無怨言地支持丈夫的學業,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她關於人工肝技術的研究正是從1986年開始的。

夫妻雙雙當選院士後(2001年,鄭樹森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5年李蘭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依舊沒有放慢探尋的腳步。

為抗疫送來N個熱搜好消息的李蘭娟院士,非典時曾令馬雲隔離在家

(李蘭娟、鄭樹森院士伉儷)

2013年最後一天,網友們賦予“一生一世”的特別跨年夜,李蘭娟院士依然是與團隊和學生們在實驗室度過,而鄭樹森院士彼時正在做一場肝臟移植手術。

高曉松曾在《奇葩說》裡講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最好的感情,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是最重要的",李蘭娟、鄭樹森院士伉儷無疑是這句話的經典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