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勇接受山東電視臺記者專訪

為宣傳省管國有企業在疫情防控、經濟發展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先進做法。按照省領導有關批示,山東電視臺派出記者到兗礦集團,採訪兗礦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安全保供、國企擔當等方面的經驗做法。2月11日上午,山東電視臺記者專訪了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李希勇。


問:【山東臺記者】兗礦是我省第一家復工的煤炭企業,當時基於什麼考慮?

答:【李希勇】當時我們考慮作為國有企業,特別是能源企業,在這個特殊時期,能源保障至關重要。國有企業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要迎難而上,敢於擔當。所以我們及時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生產的準備。也就是我們做到了動手早,行動快,措施實,要求比較嚴。

我們1月23日(年二十九)就召開緊急會,嚴格進行篩查。年三十就召開疫情防控會,年初二就啟動了疫情防控和復工生產的視頻動員會。年初三也就是1月27日,我們省內的礦井全部復工,為保供做好了充分準備。同時,我們強調了疫情防控時期“七項紀律”,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做到了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在具體的做法上,我們做到了“四保”,一個是戰疫情,保安全。第二個就是保生產,抓供給。第三個就是拓市場,保運營。第四個就是控成本、保效益。所以我們用“四保”實現了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的雙贏。礦井生產細節比較多,疫情防控一個是上下班交通車輛的防控,上下井的交通工具的防控,食堂、澡堂、職工宿舍、人員密度比較大,我們就採取了一系列的隔離措施,所以使職工的疫情防控得到了落實。第二個,我們發揮國際化企業的國際化作用,集中力量採購防控物資。我們先後採購43萬支口罩,發放到一線職工手中。採購了28噸84消毒液,38噸的75%酒精,確保了整個生產場所、82個小區全部的消殺消毒到位。返礦的36000人,在重點疫情區域來了450人,全面進行了隔離,第一時間隔離。同時,我們著重對700多人進行核酸檢測。通過這些措施實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時我們抓好安全生產,在特殊時期,我們加大了安全生產的防控,現場不漏掉每一個環節,全面地進行防控整治。在安全的前提下,開工復產,做到了不安全不生產。所以從年初三開始,我們省內的礦井都是滿負荷生產。截止到昨天,我們已經發運了176萬噸煤炭,236列火車,兌現了全部中長期能源供應合同。同時,我們根據省指揮部的要求,對魏橋公司、對菏澤的兩個電廠,我們實施了緊急的能源保障。


問:【山東臺記者】在人員用工組織上,兗礦是怎麼做到有序生產的?

答:【李希勇】我們現在人員是24小時堅持生產,人員受到很多限制。比如說疫區的,湖北等地的這些人員都沒到位。我們到位的員工也就是70%,但是承擔的是100%的工作任務。所以這個難度比較大。我們倡導在崗職工要有主人翁意識,要講奉獻,不休班,堅持組織生產,儘管只有70%的人,但是我們組織100%的生產,對保供任務確實作出了很大貢獻,廣大幹部職工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問:【山東臺記者】疫情期間,兗礦講國企擔當,您是怎麼理解的?

答:【李希勇】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的經濟基礎和物質基礎。所以作為國有企業來講,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要迎難而上,要敢於擔當,要衝的上去,要拿的下來。要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在關鍵的時候,要講社會責任,要講家國情懷。國家有難,國有企業要挺身而出,迎難而上,貢獻我們應有的力量。


問:【山東臺記者】疫情特殊時期,兗礦能否堅定不移完成全年任務?

答:【李希勇】在疫情發生的特殊時期,特殊年份,完成任務應該說有很大的難度。但是我們要採取超常規舉措,一是我們堅持組織好生產經營活動。第二就是深化我們改革。第三就是控制住生產成本。第四我們要不斷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來實現增產增效。把疫情對整個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的影響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下一步,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最大限度地消除疫情對經濟運行和改革發展造成的影響,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完成2020年各項改革發展目標。第一,經濟指標完成1.7億噸煤,3000億的收入,120億的利潤目標,堅決不改。第二,堅持問題導向,按照國企倒推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在關鍵時候,我們要體現國企擔當,當好主力軍和先鋒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