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有一個方形的存錢小鐵盒,那個盒子不大,即便是塞滿毛票,估摸著也頂多一百多塊錢。

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記不起來那個小鐵皮盒子原先是裝什麼的了,總之在家裡我的存錢盒子是最漂亮的,弟弟妹妹都很羨慕,他們也都有儲蓄盒。只是我的更精美些,我說的精美在當時獨一無二。

年紀很小時,母親就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省!不能亂花錢!千萬不能當敗家子!這些話振聾發聵,恍若隔日,如今依然響徹耳邊。


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那個小鐵盒子我一直視若珍寶,不光是喜歡小鐵皮盒子,關鍵是惦記裡面的存款。每到年關口袋裡總會有些林林種種的毛票壓歲錢,於是小鐵盒子在春節期間會是一年中儲蓄總額最高的時段,過了這個時段,小鐵皮盒裡的金額只減不增,我的存款也是家裡孩子中減少速度最快的。

所以小時候,母親總用輕視的口氣唸叨說:“你就是個敗家子!狗窩裡放不住剩乾糧”!。我也不止一次暗自下決心,從今天起我再也不動小鐵皮盒子裡的錢了,結果每次暗自的承諾都會以失敗告終。


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接下來就開始破罐子破摔,每次逢年過節,一家人張羅著看看誰的存款多時,我的鐵盒裡永遠都是幾個可憐的鋼蹦,母親拿起來一搖,叮鈴作響,其他人都笑我,母親會說:你的就不用看了,由此判斷,我還真是個不會過日的人,每次遇到捉襟見肘的時刻,仔細反省總和大手大腳有關係。

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多年之後,記得我從部隊回去探親,母親還拿出我的那個存錢的小鐵皮盒說事,弄得我滿臉通紅。時隔多年,母親還保存著那個小鐵皮盒,以至於有一次在母親的桌上發現它時,它已鏽跡斑斑,沒有了當年的模樣,可是它在我的記憶裡卻是那麼的銘心刻骨。

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也可能是印記的力量,以至於這麼多年過去,無論什麼情況下,我都會給自己留下一點餘糧,不管多少都要留,所以才會在關鍵時刻不至於餓著肚皮撐過苦日子。


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現代人已經沒有了我這樣的銘心刻骨記憶。90後00後的歲月是奢華和繁榮,生活被豐富和十足的保有量所充斥,存錢已經和他們的生活毫不相干,不提前消費就已經是富翁行為了,哪還有什麼掙仨花倆的習慣,簡直是老土行為。

我一直記得一句振聾發聵的話:那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人類社會無論發展到何種狀態,只要貨幣存在,那一定存在正負數,你的賬目為正,你就可以舒心靜氣,你的賬戶為負,百爪撓心是在自然不過的狀態。

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今天,社會也一直倡導個人少一些儲蓄多一些消費,這其實和我們老祖宗自古就倡導的,家有餘糧心裡不慌,的思想有些背道而馳,且不說誰對誰錯,我們站在一個一分為二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今天的疫情面前,很多人財務赤字,加上各種的貸款要還,他們以往的“存錢”認知得到了挑戰和認知。

這一次的考驗對於從來就沒有存錢習慣,一直鼓勵說:錢是掙的,不是存出來的一群人,是不是一次很好的提醒,錢是掙出來的,這個觀念沒錯,可突然天災人禍,靠吃老本時,你靠什麼過活?你還去哪掙錢?這些問題我們不用較真,它就是一次很好的驗證。


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所以存錢習慣也是生活裡的必修課,那些只顧眼前不想明天的消費習慣必須有些改觀,打開車的後備箱全是零碎沒用的物品,打開衣櫃全是幾年都不上身的衣裳,買大件,只顧面子不顧財力能力的過度消費,值得驚醒,希望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存錢認知,未來別已遇到危機就讓自己深陷難地,沒有一點抗風險能力是極其危險的。文——王燁

歡迎大家留言,談談你對存錢的看法,有人說:錢是掙的不是存出來的,你怎麼看?

以上內容均為王燁原創文章,歡迎在《今日頭條》轉發,評論,請標明出處。謝謝大家!


王燁:想改變生活危機,先學會改變“存錢”認知,否則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