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導語:1665-1666年,英倫三島的倫敦爆發一場大瘟疫,這場瘟疫是鼠疫桿菌造成並以跳蚤為載體的細菌感染,共導致8萬多人死亡,死亡人口占到當時倫敦總人口的1/5。大瘟疫的影響極為巨大,但在死亡籠罩下還存在一份溫情,倫敦西北方德比郡的伊姆村同樣發生了瘟疫,由於村民的自我犧牲,從而使伊姆村周邊的村子得以安全渡過瘟疫,但伊姆村卻損失慘重。


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倫敦大瘟疫


1. 禍起倫敦

英國中部的德比郡境內有一座匹克峰國家公園,公園內有一座不起眼的村子伊姆村,這裡也是17世紀廣受歡迎的一處旅遊景點。1665年5月,伊姆村處在迎接節日的喜慶氣氛中,因為復活周馬上到了。每年許多英格蘭北部的村子都會慶祝這一節日,忙碌許久的人們可以在這周好好休息,許多農場也都不幹活了。


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伊姆村


伊姆村的裁縫店老闆亞歷山大·海菲爾德從倫敦訂購了一批布匹,準備縫製復活周村民穿的衣服。這天,老闆不在,裁縫店的夥計喬治·維卡斯接貨。這批布匹與往常沒有什麼不同,就是有些潮溼,這讓喬治有些不高興,因為他的活又多了。抱怨歸抱怨,活還是要乾的。喬治把溼布拿到灶臺前烘烤,沒過多久溼布烘乾了,但溼布內含有病菌的跳蚤也跑了出來。當天,喬治就感到頭疼,發燒,他想可能是這些天活太重,多休息就好了。隨後的幾天,喬治的病情越來越重,很快就宣告不治。


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裁縫店夥計喬治·維卡斯


喬治的死,並未讓伊姆村民有任何警惕。那些看望過喬治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症狀,光在1665年9月-12月,就有42人死亡。

恐懼和死亡迅速籠罩了整個村子,不斷有人逃離村子,以求獲得一線生機。那些留守村子的人也人心惶惶,這使得他們想起了幾百年前發生的黑死病,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症狀。經過村子的商人告訴村民,倫敦出現了大瘟疫,許多人正在痛苦中死去。後來歷史學者研究表明,倫敦和伊姆村的瘟疫是鼠疫。

2. 決定封村

1666年初,已有許多伊姆村民逃出了村子,留守村中的村民還在去留之間徘徊。這時,一個人站出來了,他是來村中不到兩年的新牧師威廉姆·穆培森。這兩年來,穆培森在村中幹得並不開心,因為他是斯圖亞特王室查理二世派來的新牧師,而且祈禱時要求村民必須按照英國國教《公禱書》的要求禮拜,但村民可不認這一套。英國內戰期間,伊姆村是堅定的倒皇派,他們支持英吉利共和國和護國公克倫威爾。但護國公克倫威爾死後,查理二世很快復辟,穆培森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取代了前任牧師托馬斯·斯坦利。


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穆培森


斯坦利去職後,並未離開伊姆村,而是住在伊姆村邊上。雖然他被褫奪了伊姆村牧師一職,但在村民中威望卻很高。

穆培森決定實施一項計劃,這項計劃必須得到斯坦利的支持,否則這項計劃無從談起。

當時,德文伯爵曾向穆培森提議是否伊姆村的村民可以不出門,他可以為村民提供食物等補給品。這個措施,也正是穆培森所想的,他想把伊姆村隔絕起來,避免瘟疫向鄰村謝菲爾德和貝克維爾擴散。

於是,穆培森放下以往的成見,親自去找斯坦利,希望斯坦利能夠協助他說服村民待在村內,不要出村。一旦封村,意味著伊姆村民的死亡率大大增高,而把生存的機會留給了他人。

兩人會談後,結果大大出乎穆培森的意料,斯坦利同意了,他認為現在確實得封村,他也願意協助穆培森說服村民。穆培森之妻凱瑟琳在日記中寫道:“因為威廉姆的職位受人嫉妒,所以存在許多困難。但考慮到斯坦利支持威廉姆的決定,或許在封村的時候,威廉姆會得到村民的支持。”


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穆培森和斯坦利


1666年6月,穆培森和斯坦利把所有的村民召集一起,向伊姆村民宣佈一個重要的決定。村民們不知所以,但因為有斯坦利牧師在,大家也都來了。穆培森宣佈從今天起,伊姆村開始封村,所有村民不準離開村子。這句話剛落下,許多村民喧譁了起來。斯坦利示意村民安靜,穆培森接著說,自己願意犧牲生命,留守村子,一直陪著村民,同時德文伯爵會把食物和補給品送來。

村民們沉默了,即便有許多人村民不情願,但也都答應了。

隨後,穆培森牧師和斯坦利指揮村民在村口放置石塊,作為警戒線,告訴外人不要進村。


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封村的石塊


封村期間,沒有一個村民出去,他們每天會用醋給碗消毒,上面放上錢,擺在村口,鄰村村民則把食物放在伊姆村邊上,支持伊姆村。

封村的措施現在看來雖然不人道,但在現代公共衛生學沒有建立的時代,卻是極為有效的手段。一般認為,鼠疫的傳播途徑有氣候活動造成的動物遷徙傳播和跳蚤的跨物種傳染。

伊姆村的村民實際上通過隔絕與外界接觸的手段,使染上瘟疫的村民和潛在感染者待在村內,不接觸外界,從而避免了瘟疫的進一步傳播。

現有的研究結果也證明,伊姆村瘟疫的傳播方式有齧齒類動物與人接觸傳播,人際間傳播,這與鼠疫的傳播路徑基本一致。

3.慘烈的勝利

封村之後,死亡人數迅速上升,有的家庭甚至絕戶了。在1666年8月,一天內就有6-8人因瘟疫而死。而且炎熱的天氣,助長了村內鼠疫宿主跳蚤的繁殖,瘟疫持續肆掠。即便如此,也沒人穿越村內的警戒帶。


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村民處理屍體


比如1666年8月,漢考克家族在八天內有7人因瘟疫而死,而這些因瘟疫而死的人的屍體都由自家人掩埋,通常用繩子拴在死者腿上,拖拽著拉到墓地。有些家庭因瘟疫而絕戶,掩埋屍體的任務就落到了村民霍威身上。霍威在瘟疫剛爆發的時候就得上了,幸運地是,霍威挺了過來,體內產生了抗體。但霍威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會把死人的個人物品帶回家中,這最終導致霍威的妻子和兒子感染瘟疫而死。


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伊姆村教堂


穆培森牧師和斯坦利每天都在安慰村民,為村民祈禱,為死去的村民做儀式,他在日記中記載“整個村子瀰漫著悲傷和死亡的氣氛。”同時,他在日記中坦承害怕死亡,他記載“我馬上疼痛而死,除此之外無可挽回。”但穆培森牧師並未退縮,即便在妻子感染瘟疫而死的時候,他仍然和村民們一起堅守。

十四個月之後,伊姆村的瘟疫終於消失了,但伊姆村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原來350-800名村民,僅有76戶倖存,260人因此喪生。


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伊姆村鼠疫屋


4. 蓑翁說

正是由於伊姆村民的犧牲,才使得周邊的數千人免受瘟疫的影響。至今在伊姆村建有瘟疫博物館,並把每年最後一個週日設為瘟疫末日,紀念因瘟疫死去的村民。地方史學者湯普森曾說“他們(村民)知道冒著生命危險,但是他們答應這樣做下去。如果這還不算什麼的話,那麼你有義務做些事緬懷這些村民。”

參考文獻

1. Clifford, J. G. 91989). Eyam Plague, 1665-1666. Eyam: J.G. Clifford。

2. Lilith K. Whittles,Xavier Didelot: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Eyam plague outbreak of 1665–1666。

3. David McKenna,Eyam plague: The village of the damned。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瘟疫與犧牲: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伊姆村的封村


合作與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