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全球擁有2.3億平方英尺辦公面積,欲掃貨北上廣寫字樓

黑石:全球擁有2.3億平方英尺辦公面積,欲掃貨北上廣寫字樓

黑石欲掃貨北上廣寫字樓

近期,SOHO中國考慮以80億美元出售辦公大樓的消息在圈內流傳,交易中討論出售的商業地產包括北京和上海至少8棟寫字樓,總價值人民幣500億-600億元。

目前,談判還處於初期階段,最終的項目出售數量仍待定。

據消息稱,“緋聞”買家是大名鼎鼎的PE巨頭黑石集團,這次黑石與新加坡國有控股的GIC(Government Invested Company)組成買方團,收購SOHO中國在北京的光華路SOHO、望京SOHO塔3,以及在上海的SOHO復興廣場。

黑石集團高級董事總經理王天兵表示,如今黑石管理資產規模達到5500億,房地產佔1500億美元。

黑石的策略特點是遵循著差異化投資策略,在不同的市場階段有各種各樣的策略,唯一不變的是如下四條:

1、獨特的投資觀點;

2、發掘運營團隊的價值(即平臺如何改造提升,如何做城市更新和產品提升);

3、高效快速執行和規模化;

4、投後管理(即提升產品價值,尋找最佳的退出策略)。

黑石進軍地產業務始於上世紀90年代,其投資理念可以歸結為三點,“買入,修復,賣出。”首先,瞄準市場以低於重置成本的價格買入資產,然後通過管理和有針對性的增值計劃來改善修復,最後將其出售,獲得投資回報。

如今黑石的房地產投資業務已經遍及全球,投資領域主要為住宅、寫字樓、酒店、倉儲中心以及房產公司股權等,地產基金平臺的資產管理規模已達1570億美元,管理超過10只機會型地產基金。

寫字樓是其重要一環,目前,黑石在全球擁有的辦公面積約為2.3億平方英尺。

一米短評:早在2006年,黑石就斥資39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最大的辦公物業EOP,創下史上最大REITs收購交易,其中有近350億是借款,風險之高可見一斑。

但黑石在洽談收購的同時,也接洽潛在買家。收購完成當天,黑石就開始著手進行分拆出售。

不久後,黑石迅速以7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紐約曼哈頓的8棟寫字樓,速度快到都未經過黑石的手,其餘寫字樓也被陸續賣掉,到金融危機來臨前夕,黑石已經收回了大部分投資,獲益豐厚。

這一筆經典案例,只是黑石寫字樓投資版圖中的冰山一角。


黑石:全球擁有2.3億平方英尺辦公面積,欲掃貨北上廣寫字樓


印度鑽石出口大跌23%影響100萬就業

伴隨著2020年一月份中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印度的鑽石業遭受重大沖擊。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在截至去年12月的9個月裡,印度切割和拋光鑽石最大出口市場——香港供應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3%,最終跌到54億美元。同期,印度對香港的寶石和珠寶出口總額下降了9%,最終跌到74億美元。

目前,全球80%的鑽石都是經過印度切割和拋光的,印度的鑽石業僱傭近100萬人從事相關工作,印度的鑽石打磨者也是非洲礦產和世界一線城市城市——紐約、倫敦和香港之間的紐帶。

2019年,作為印度鑽石最大的出口市場——香港出現了一些情況,此外,再疊加中國和美國的經貿緊張,讓印度的鑽石業影響甚大。

對此,印度鑽石生產商表示,他們一直在對自己的業務表示擔憂,所有這些因素將繼續損害消費者需求和該國整個鑽石行業。而中國的現狀很可能讓原本就苦苦支撐的印度鑽石業受到更大沖擊。

“本季輸往香港的出口會顯著下跌,”印度寶石珠寶出口促進委員會副主席——科林·沙阿(Colin Shah)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去年12月情況出現反彈跡象,所以我們曾經一度都覺得它會恢復,但是從1月開始,公共衛生問題又浮出水面。”

科林表示,因此1月份印度鑽石出口將受到巨大打擊,復甦可能需要至少1-2個月的時間,就像過去在SARS病毒爆發期間看到的那樣,當時需要近三個月才恢復正常。

黑石:全球擁有2.3億平方英尺辦公面積,欲掃貨北上廣寫字樓

新加坡調整組屋政策以助低收入家庭

組屋(HDB)是新加坡的國民住宅,由政府規劃建設,為符合條件的購房者提供各種優惠津貼,並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本國國民。

據海外媒體報道,新加坡政府近日出臺了一系列旨在讓政府組屋更能被居民負擔得起的新措施,包括將購買新組屋或在公開市場上購買二手組屋的家庭月收入上限從1.2萬新元提高至1.4萬新元,購買執行共管公寓(EC)的收入上限也將從1.4萬新元提高至1.6萬新元。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黃循財表示,這些措施將幫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購買他們的第一套住房。

根據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和建屋發展局的一份聯合聲明,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可能必須在2020年增加政府組屋的供應量,以滿足因為新措施而增加的需求。

有分析人士表示,新加坡組屋制度成功的背後離不開政府主導,在組屋銷售中可以優先以低價向中低收入核心家庭提供組屋,而且政府本身不依賴於土地財政,收入來自於稅收,杜絕了“高地價—高房價”的惡性循環。

不過,新加坡的組屋政策已實施了近半個世紀,新加坡政府規定組屋的產權為99年。

如今,部分老舊組屋的房齡已達50年之久,因而組屋本身價值是否會隨房齡增長持續貶值這個問題讓不少新加坡民眾感到憂慮。

來自PropertyGuru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在不滿意新加坡房地產市場的群體中,有88%的受訪者把高房價作為主要的不滿來源;近39%的新加坡千禧一代目前與父母同住,其中超過6成的群體正在尋求購房,然而他們當中超過4成都不具備購買組屋的資格;2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沒有為可負擔住房付出足夠的努力。

有趣的是,有近5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放寬房地產降溫政策,有8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降低二套房的印花稅稅率。

在擁有全球一流公共住房的同時,新加坡也擁有全球一流的房價。

目前新加坡市中心私宅的均價已經達到了14,373美元,約合9.9萬元人民幣。

分析人士認為,新加坡房市特殊性在於,由於有私宅市場的高房價作對比,社會對於公共住房的價格敏感度會降低。

因為公共住房的生存保障,民眾反而大膽傾盡所有,為高房價的私宅市場添磚加瓦。


1、本文所有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本公眾號原創文章相關知識產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書面允許,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和發佈,如引用須註明出處,且不得對原文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