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時,美軍為何不從海上攻擊北越?

用戶749614103850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嚴格來說,美軍是從海上發動攻擊北越的。

滾雷行動的大轟炸中,一些飛機就是從東京灣的航母上起飛的。

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美軍地面部隊同海上部隊,沒有進入過北越的領土和領海。

這是因為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目的,並不是消滅北越,而只是維持南越政權不垮臺。

所以,美軍地面部隊沒有越過17度線,進入過北越。

自然,雙方在柬埔寨和老撾的地面戰鬥就另當別論,畢竟不是在越南境內。

所以,北越其實在戰爭中是穩贏不熟的。

雖然北越遭到美國滾雷行動的大轟炸,但當時還沒有什麼精確制導武器,轟炸效果很差。

北越是個農業國,缺乏有價值的目標,美國轟炸往往都是效果很低。

而北越的軍隊重武器不多,主要是輕裝步兵,所以美國飛機連重武器都找不到幾個來轟炸。

美軍之所以失敗,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不去攻打北越地面部隊,就等於光捱打不能還手啊,這樣拖下去還有個好嗎?

這就像兩個人打拳擊,一個人只是護住頭臉讓另一個人打,就算你再能捱打,最終肯定也是你躺下。

美軍在越南戰爭輸在軍事戰略,根本在於不願意擴大戰爭規模。

因為當年法國人全面入侵北越,結果持續地面戰使用大量兵力,又被灰頭土臉的打回南越,損失巨大。

美國人不願意重蹈覆轍,又畏懼中國、蘇聯會直接出兵介入戰爭。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越南戰爭的美軍,必敗無疑。


薩沙


美軍難道不想打嗎?他們一直在從海上攻擊,然而沒有效果能怪誰呀?

越南戰爭中,美國人並非沒有從海上攻擊北越,相反他們的航母從海上屢屢發動進攻,輸送了大量人員和裝備,只不過美國打越南時存在一條坎兒——北緯17度線。

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始終沒能突破北緯17度線,這成為日後美軍最終失敗的一大原因。

那麼這條線怎麼來的呢?它來自越法戰爭後的軍事劃界,越南人民在趕走法國殖民者後,多個政治干預國促成了關於“南北越臨時分界線”的《日內瓦協定》條款。此條款有美、蘇、法、中作保, 將越南通過大致北緯17度線進行分隔,然後越南施行全國的普選,選出聯合執政班子,最終促進停戰和全國統一。

問題是,給法國穿小鞋也有美國的份兒,趕走法國人只不過是美國人為自己佔領越南打的前站,再加上北越背後還有與美國對著幹的蘇聯,這使得越南的普選很快成為空文,兩大勢力割裂了越南的社會,導致出現了“一邊一國”,北緯17度的“臨時分界線”給搞成了朝鮮那樣的國界線。

越南戰爭爆發以後,美國開始逐步增兵,最後乾脆親自大打出手,導致戰爭陷入了相當瘋狂的境地。但忌憚於推翻《日內瓦協定》的分界線會引發中、蘇的直接參戰,美軍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等於讓北越獲得了安穩的前進基地,反正美軍不敢過17度線。

但美國的步兵不過,不代表空軍、海軍不過,整個越南戰爭中,美國海軍出力甚多,他們直接用航母半包圍了越南,然後出動各型戰機、攻擊機對越南狂轟濫炸,北越全境都遭到了慘痛的打擊,就連支援越南的“胡志明小道”都時常因轟炸而岌岌可危,通過海路發動的登陸進攻也時長存在,可美軍通常都無法持久擴展下去。

而且,有中蘇支持的越南並不缺裝備,他們有大量的防空炮、防空導彈和戰機,不僅地面炮火擊落了大量美機,還能與美軍捉對的打空戰,幹得美軍灰頭土臉。美軍對北越進行了3年的大空襲,白磷彈、雲爆彈、凝固汽油彈扔了個遍,光炸藥就丟下了864000噸之多,海軍、空軍各派出了約1.5萬架戰機,結果有2918架戰機被擊落,被俘飛行員近900名。

越南戰爭中,美軍共被擊落3720架戰機和4982架直升機,恐怕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與之比擬了,這些戰機被擊落的背後,代表著美軍絕對制空權的喪失,這讓他們愈發不敢隨意越過北緯17度線,只能拼命催動陸軍和南越軍發動進攻。

美軍地面部隊此時別說越過17度線了,連自己的底盤都維持不住,不斷節節敗退。越南狹長的地形令戰場相當狹窄,但山高、林密,自然環境相當複雜,越軍可以通過老撾的河谷和密林掩護,源源不斷的接收中蘇援助,然後通過野戰和遊擊,大量的滲透進南越,將戰場變得到處都是,整得美軍焦頭爛額捉襟見肘。

美軍卻不敢通過航母和登陸艦抄北越後路,把麥克阿瑟當年在朝鮮玩的“仁川登陸”再來一遍,蠻牛哈爾西畢竟不是麥克阿瑟。此時的美軍最懼怕的就是進密林與北越軍鏖戰,更別提不一定能佔據空中優勢的北越後方了,頂多只有一些特戰隊員被派往北方,越南的海岸線雖長,美軍也控制了外海,卻哪敢上岸?

經過漫長時間的任務,損失慘重的美軍飛行員也都戰戰兢兢,雖然他們連無辜的老撾都沒放過,卻越打越沒有信心,越打越消極,最終美國無奈的承認失敗退出越南,而越來越強大的北越軍摧枯拉朽的幹掉了南越,完成了國家統一。

越南戰爭其實說明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美軍不是神,別把他們想得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特種部隊”和“蘭博”只活在電影裡。


王司徒軍武百科


由於中蘇的警告,美國陸軍沒有進入北越。這也使得美軍在越南戰爭採取"南打北炸"的特殊作戰方式。

1950年9月,聯合國軍在朝鮮仁川登陸後,我國每天都在通過廣播提醒美國:如果跨過三八線,中國就會出兵。

10月3日,周總理也通過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轉告美國:“若美軍跨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我們不會坐視不顧。”

10月7日,美軍以為中國在虛張聲勢,還是越過了三八線。老一輩革命家們也不含糊,10月19日,志願軍就越過鴨綠江,入朝作戰。

有了朝鮮戰爭的前車之鑑,美軍在進攻越南時,就長了記性。

越南本來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被日本佔領。二戰結束後,蘇聯和美國兩大陣營以北緯17度線劃界,分別支持組建了北越和南越兩個政權。

而美國為了在亞洲建立反蘇的橋頭堡,支持南越吳廷豔集團發動“控共”、“滅共”戰役。北越作為共產黨建立的政權,自然不能看著吳廷豔集團在南越搞反共,馬上出兵南越。

南越政府扛不住了,僅僅守住部分城市,大片農村失守。美國趕緊出馬,派兵支援南越。不過,由於在1961年,我國已經警告過美國,不要越過北緯17線。美軍陸軍一直沒有越過這條線。雖然,陸軍不越線,美國海軍和空軍卻沒有客氣。

在美軍對北越的第一次攻擊中,美軍就出動海軍艦載機,襲擊北越。

1964年8月,美海軍在北部灣(又稱東京灣)出動航母幫助西貢海軍執行"34A"行動計劃。北越當然要還擊了,還魚雷快艇攻擊美艦船。美軍趁機出動艦載戰鬥轟炸機60餘架次,擊沉和重創北越25艘魚雷快艇,並趁機轟炸了榮市附近絕大部分儲油罐。

(北部灣事件主角:提康德羅加號航母)

美軍正式參戰後,馬上實行了“滾雷行動”,對北越進行大轟炸。越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地區,也在轟炸之內。只是,距離我國國境30英里之內地區是美軍飛機的禁飛區。

這場轟炸,從1965年3月2日一直綿延到1968年11月1日,時間長達三年多。在第一年,美國空軍便出動了25971架次的飛機,扔下了32063噸炸彈。美國海軍出動了28168架次的飛機,扔下了11144噸炸彈。整個轟炸期間,美軍共計出動306183架次轟炸機,投放了超過258萬噸的炸彈!

不過,由於北越將兵力和工業藏在山區,美軍轟炸效果不理想。而且,中蘇也支援北越防空作戰。美軍在北越上空,共計損失942架飛機。這些飛機,大都是我國支援越南的防空部隊打下來的。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這個簡單,中國說了,如果美軍越過北緯17度線,那麼中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上次中國說這句話的時候是1950年,朝鮮戰爭美軍即將越過北緯38度線的時候,當時麥克阿瑟沒理會,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就不用說了吧。

越南北方通過胡志明小道向越南南方輸送了大量的人員
、武器在、物資。
美軍在越南實際上佔據戰場優勢,但是久拖不絕
的戰爭是徹底拖垮了美軍。

上個世紀的越戰是美國人的噩夢,美國扶植的南越政權始終處於風雨飄搖中,國內的矛盾叢生,而北越則是下定決心要統一整個越南,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北越組織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南越開展游擊戰,另一方面,北越的正規軍和武器彈藥源源不斷的通過長山戰略公路(也就是著名的胡志明小道)進入南越。

美軍對北越的軍事行動主要是通過超高強度


的轟炸來進行,地面方面美國也是通過地面的特種部隊到北越去組織游擊隊,但是這些游擊隊都沒有成氣候。轟炸北越的飛機重型飛機是從菲律賓或者泰國甚至是沖繩,而戰術飛機很多就是從在南海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的。

對於這一點美國人是心知肚明,於是美國人在1960年4月製造了北部灣事件,開始轟炸北越,下一步很可能就是美國直接在北越登陸了,本身越南國土南北狹長也是有利於美軍利用兩棲登陸作戰進行攻擊。但是這個時候,中國明確表示,中國是越南的大後方,如果美軍越過北緯17度線,那麼中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於是美軍對北越的軍事行動限制在了不斷加大的轟炸上,試圖迫使北越放棄統一國家的企圖,但是北越依靠中國、蘇聯的支持,不惜一切代價最終還是統一了整個越南。

越南在統一了全國以後,進一步的要統一整個中南半島,這是中國不能接受的,但是越南和要統一整個越南一樣,一定要統一中南半島,這種情況下,中國和越南之間開始出現裂痕,而蘇聯支持越南一統中南半島,所以越南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蘇聯,開始和過去的大後方交惡。

中國當時支持越南統一對於中國來說是具有極大的好處所在,當時美國還沒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讓美國佔領了整個越南,那麼美軍極有可能從南部打進中國,而同時臺灣的國民黨當局也會從東南沿海登陸,這樣剛剛成立11年的新中國就會被迫進行一場在自己領土上進行的艱苦抗戰,好不容易搞起來的一點家底就又會戰火毀滅,所以支持北越打下去就是當時當時中國最明智的選擇。


有痰


在上世紀美蘇冷戰時期,有一個現象,那就是美蘇雙方不約而同的總是避免直接衝突,主要的作戰戰場一般選擇在軍備競賽和間諜暗戰以及外交戰之上。

實在迫不得已,需要動武了,第一反應也是尋找代理人,讓自己的小弟去廝殺。

在亞洲,有三場代理人戰爭:

  1. 朝鮮戰爭,雙方平局。

  2. 越南戰爭,美國人失敗。

  3. 阿富汗戰爭,蘇聯人失敗。

這三場戰爭有一個規律——美蘇兩國誰忍不住親自下場赤膊參戰了,那,誰就是最後的輸家,不親自參戰的反而是贏家。

奇怪嗎?不奇怪!

代理人戰爭最重要的是選擇代理人。

一個選擇不對,代理人就是“近似於敵人”的豬隊友,逼自己親自下場戰鬥的豬隊友。

美國人在選擇代理人這方面,因為他們國家的性質所限定,大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國家嘛!美國選擇的代理人總是站立在人民對立面,與人民為敵。

比如越南戰爭中,美國人選擇的代理人是吳庭豔的南越政府。

吳庭豔這個人出身於大官僚大地主家庭,從小受的西方精英教會教育,美國人和他很有“共同語言”。

可惜越南人民和他沒有共同語言。

在上世紀前半個世紀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些從落後封建專制國家去西方讀書的“貴公子”們回國之後,不僅沒有學會西方的民主自由,反而比他們的老子更殘暴更獨裁,因為他們握有了更先進的技術嘛!

吳庭豔是他們的代表人物。

本來美國支持南越吳庭豔蘇聯支持北越胡志明,美蘇雙方都寄希望自己的代理人發揮自己的能力,也不指望打勝,就打個平手,維持住局面也就可以了。

這裡是重點!雙方的戰略企圖都是把越南一分為二。

結果呢,吳庭豔太無能了,不要說蘇聯人了,甚至不用北越胡志明政府軍,南越人自發的反抗也可以把吳庭豔掀進大海中,胡志明隨便派了幾個指揮官進入了南越,號召起了千軍萬馬,成立了一個“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一個平推,南越就會倒臺的。

沒有辦法,美國人只好親自下場了,

平衡被打破了。惹到了某一個東方大國。——哎,我說:美國人你越線了,幾年前在朝鮮你越線的教訓不記得了嗎?

美國人當人記得幾年前的教訓,——“哎,哥們你看,我不越線的,我保證不會再發生‘仁川登陸’。”

”哦,那好,哥們我保證你們在戰場上不會遇到‘志願軍’。”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這是一場場外博弈。


葭明通半瓶歷史


並沒有,越戰時期美國可是沒少通過海上攻擊北越。美軍航母上起飛的直升機、攻擊機都是對北越狂轟濫炸的,派出驅逐艦炮擊北越。越戰期間,北越被美國炸了個底朝天美國唯獨沒做的就是直接地面出兵進攻北越。

其實你細看下,越南戰爭其實是北越進攻南越。1954年北越和法國簽署了《日內瓦協定》,越南南北分治,但是美國扶植了一個吳庭豔,南越建國了。北越這邊呢,不斷向南越滲透,南越這邊打不過。

而美國為了保護他這個傀儡政權(其實兩邊都是傀儡),出兵越南。你會發現,越南戰爭,主要的戰鬥其實都是在南越打的,北越滲透過來一次,被美國打殘廢一次,然後回去滿血復活,又來了。自始至終,美國都沒地面出兵,派出大部隊去進攻越南北部。

美國這邊其實是致力於越南猴子南北分裂,不讓北越打贏。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打過去,但是問題就在於,北越離咱們太近,咱們肯定不能就這麼看著北越被滅了,肯定干預。美國肯定也知道這事,畢竟50年代那場戰爭歷歷在目。

至於咱們警告美國,美國不敢跨越17度線,這個其實想想就好了,並沒有直接警告過。越戰開始之前,咱們表示過擔憂,但是並沒警告。美國其實是忌憚他過去直接就刺激到咱們,擔心咱們直接參戰了,這是美國的自覺性,和咱們警告沒關係,這也用不著咱們警告,美國人不傻。

咱們警告美國這事呢,其實是子虛烏有,說什麼如果跨越北緯十七度線就出兵。這話咱沒說過,說這話的,你可以讓他把哪年哪月說的找出來,要當天的報紙,如果這是真的,找到當天的報紙應該不難。美國三天兩頭空襲北越,又是戰機又是大炮的,難不成咱們還專門規定了只是地面部隊不行過去?既然美國這麼聽話,咱直接命令他撤軍不就完事了。


軍武文齋


兔哥回答:越南只所以能在越戰中獲得勝利,全靠它國支持。當時越南戰場上並不是越南和美國打,而是北越和南越游擊隊共同打擊美國(同盟國)和南越政府武裝。南越政權有美國和它的盟友們支持,北越則有社會主義國家支持。當時的越南分為北越和南越兩個政權,北越連一支步槍都不會造,一顆步槍子彈都不會造,地雷都是木頭盒子裡面裝上TNT藥塊,非常簡陋,怎麼可能打的過美軍呢?其實支持北越的是整個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蘇聯提供武器裝備,北越的北方大國不光提供武器裝備,糧食,還暗中出兵作戰,並且派出軍事顧問團指導越南北方軍隊作戰,等於是北越的師父。如果沒有它師父教它打仗,北越軍隊連游擊戰都不會打,早就讓美國打趴下了。



美國始終就沒有對北越發動大的軍事行動,最激烈的時候也只是轟炸胡志明小道,小規模的軍事行動,主要戰場是在南越和整個越南中部地區,期間美軍對北約多次空襲,但都沒有大規模進攻北越,更沒有從海上進攻北越的行動。美國在北越重要的港口,主要是北部灣地區進行了佈設水雷,封鎖了北越的海上通道。其實即便不封鎖北越也沒有能力在海上去發動對美軍的戰爭,關於美軍為什麼不去進攻北越,或者是從海上去進攻北越,這就不得不說“北緯17度線”這個問題。



北緯17度線是1954年《日內瓦協議》中明確的北越與南越以北緯17度線為軍事分界線。這個協議其實並不能阻止美軍進入北越作戰,美國如果從海上或者是陸地上進攻北越,頂多是受到譴責而已,這個協議並不能約束美國,美國眼看就失敗了也沒有突破這個協議的約束,是美國怕這個協議嗎?不是,它怕一個國家,一個曾經讓它肝顫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東方大國,就是越南它師父,如果美軍敢進入北緯17度線,這個大國將出兵越南,這是美國不敢跨越北緯17度線的原因,等於是給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劃定了一個禁區。美國為什麼怕這個大國出兵呢?美軍在五十年代的那場所謂的聯合國軍的行動中,第一次領教了這個東方大國的厲害,說話算話,而且戰鬥力是美軍膽顫的,一旦美軍進入北緯17度線北側,一旦這個大國出兵,美國將陷入災難境地。因為,此時的這個大國比五十年代強大的多了。正是這個大國的發聲,讓這個17度線挽救了北越,否則它早就被美國打趴下了。

越南的地圖是一個南北長條形狀,如果美軍能夠從海上進攻北越,就可以掐斷北越的進攻路線,以美軍海軍的強大實力這不是什麼難事。而且北越的小身板也無法承受美軍的進攻,如果是這樣,越南戰爭的歷史就該重寫了。但正是這個17度線,讓美軍始終沒有跨越,既然有人給美軍行動定了個調,美軍就不敢在17度線以北進行大規模作戰,更談不上從海上進攻北越軍隊了。越南自從打跑了美軍就開始自我膨脹,自詡為什麼第三軍事強國,甚至做出了忘恩負義之事,開始挑戰恩師,結果被暴揍一頓,消停一陣子了。其實如果沒有恩人幫助它,給美軍定個調,能有越南的今天?忘恩負義的猴崽子。



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自然戰爭對於二戰之後的美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可以算是整個冷戰期間美國最大的失敗。當然越南本身只是一個小國而已,它能夠取得勝利,全靠其他的大國在背後支持才行,光靠他自己是根本不可能打敗美國的。

在整個戰爭期間,雙方之間的主要戰鬥集中在越南的南部和中部地區,美國一直沒有進攻越南的北部,所以戰鬥的分界線也就是有名的北緯17度。別說沒有從陸地上進攻,越南的北部甚至都沒有從海上進攻,越南的北部只是在海上布了一些水雷,防止越南從海上進攻南越,但是越南當時根本就沒有什麼像樣的海軍,根本不可能對南越造成多大威脅。

這個北緯17度本來是有關越南獨立的日內瓦協定中所規定的,類似於朝鮮戰爭中南朝鮮和北朝鮮的三八線。不過由於歷史原因北越加入社會主義陣營這邊,南越在美國控制之下,雙方雖然大打出手,但是美國由於受條約的束縛,並且沒有敢大舉進攻北越,主要是怕一旦真的大規模開戰容易引起其他的大國干涉。

不過美國雖然沒有直接進攻北越,但是依靠自己的優勢空軍,可沒有少轟炸北越。當然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也用了薩姆導彈還擊,擊落了不少美國的飛機。不過轟炸畢竟代替不了地面進攻,由於美國受條約的束縛,沒有敢地面進攻北越,所以最終還是輸掉了越南戰爭。不過美國認為自己在越南戰爭時也有責任,所以接受了不少越南的難民前往美國。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當時的北越海域有北越軍隊的炮艇魚雷艇存在。而且北越海域與中國的北部灣相接,如果從海上進攻北越很容易越界進入中國海域而引發外交事端。美國也不希望惹怒中國而引發另一次猶如抗美援朝的戰爭,所以美國沒有選擇從海上進攻北越,而是固守南越只對北越進行了空襲。


duh23333


1.不想戰爭擴大化,2.如從海上攻擊就必然會侵犯中國的北部灣致使戰爭擴大化,3.美軍東有菲律賓的克拉克等海空基地,西有泰國的烏塔堡空軍基地,所以對狹長的越南空中打擊很方便,沒必要使用代價比較高昂的海上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