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東坡自救指南:主攻外賣 推平價菜站服務社區

眉州東坡酒樓的第一家於1996年6月在北京開業,其成立時間雖然不如老字號品牌,但眉州東坡以及其創始人王剛卻是“抗疫”老將。

“2003年‘非典’,後來‘5·12’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這些突發事件我們都經歷過,都扛過來了。”王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他們也在繼續與新冠肺炎疫情抗爭。

疫情對餐飲企業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王剛介紹,從1月21日到30日,眉州東坡一共退餐11144桌,損失金額在1700萬元左右。這還不算本應在春節期間產生的進賬。

三個難選的方案

按照王剛向記者提供的《眉州東坡在防控疫情初期的工作報告》計算,眉州東坡一整月的損失已近億元。但王剛說:“就算再難我們也不關店,不能把員工推出去,給社會添亂。”

在王剛看來,抗擊疫情對餐飲企業來說是一場硬仗。“關店,把員工全部弄回去,各回各家,我們最多損失食材。”王剛表示,這是最簡單的選擇。但他沒有選,因為他不知道這樣做後員工怎麼辦?

把員工留下,不開店,不幹事,這是第二個選擇。王剛也沒有選:“沒生意了,沒事做,員工就容易煩躁,這對管理是很大的挑戰。”

在權衡之後,王剛選擇了第三個方案:必須開店,必須讓員工有工作,讓整個管理處在有序狀態。

兩家門店成為“戰地食堂”

眉州東坡在湖北有5家門店,暫時關閉了3家,保持運營的2家,1家在武漢,1家在黃岡。這兩家運營門店成為“戰地食堂”,主要為抗戰在一線醫護人員等免費供餐。截至2月3日,眉州東坡已經累計送出了3000多份東坡食盒,且送餐工作還在持續。

營業是有風險的,尤其要為黃岡小湯山醫院的醫護人員供餐。“我們也很擔憂,萬一有員工感染了怎麼辦?”王剛說,為了能夠儘可能地保證員工安全,眉州東坡制定了詳細的員工防控措施和餐廳防控措施。

一方面是承受經營壓力,另一方面是支援抗疫前線,眉州東坡也不能“坐吃山空”,也要尋求自救。“現在八成左右的收入是外賣貢獻的。”王剛介紹,另外,在非常時期眉州東坡還推出了平價菜站,利用眉州東坡的供應鏈和在四川的資源,把四川的瓜果、蔬菜等以平價的方式服務社區。

“企業面臨壓力是肯定的,但我寧願戰死商場,也不願坐等結果。”王剛說,扛過去,一旦疫情緩解,客流就會上來,這期間努力都會有成果反饋。這時候是鍛鍊團隊的時機。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