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重磅政策發佈,佔據85%應用場景的室內覆蓋開啟共建共享新紀元

5G重磅政策发布,占据85%应用场景的室内覆盖开启共建共享新纪元

導 讀

昨日,工信部官方網站發佈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許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共同使用5G系統室內頻率》的公告,同意三家運營商在全國範圍共同使用3300-3400MHz頻段頻率用於5G室內覆蓋。由於室內場景佔據了5G大部分場景,因此本次頻譜分配政策意義重大,共建共享從室外走向室內。

5G重磅政策发布,占据85%应用场景的室内覆盖开启共建共享新纪元

昨日,工信部官方網站發佈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許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共同使用5G系統室內頻率》的公告,同意三家運營商在全國範圍共同使用3300-3400MHz頻段頻率用於5G室內覆蓋。

業界認為,室內場景佔據了5G大部分場景,本次頻譜分配政策意義重大。在政策驅動下,共建共享從室外走向室內,中國的5G網絡建設運營模式的探索首先邁出一步,正在為全球運營商樹立標杆。

5G重磅政策发布,占据85%应用场景的室内覆盖开启共建共享新纪元

頻譜分配格局初定

本次工信部以正式文件形式向三家運營商頒發共享頻率,使國內4家獲得5G商用牌照的運營商在中頻段中的頻譜分配格局進一步明確,明確的政策是放手發展商用的基礎。

回顧一下國內運營商5G頻譜分配格局。2018年12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獲得全國範圍5G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

具體來看:

  • 中國電信獲得3400-35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

  • 中國移動獲得2515-2675MHz、4800-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

  • 中國聯通獲得3500-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

2020年1月3日,工信部宣佈向中國廣電頒發4.9GHz頻段5G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同意中國廣電在北京等16個城市部署5G網絡。

本次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獲得3300-3400MHz室內頻段共享使用許可,至少這三家廠商已有明確的室內室外頻段資源。本次分配中沒有涉及中國移動,中國移動可能要自行進行5G室內覆蓋。

實際上,早在2018年4月份發佈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中,這一頻段的分配就已現端倪。在這一文件給出了中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腳註,其中涉及國際移動通信(IMT)系統的內容中包括:3300-3400MHz頻段的移動業務確定用於國際移動通信(IMT)系統,原則上限於室內使用。本次3300-3400MHz頻段的分配,正是呼應了國家無線電頻譜劃分規定的相關內容。

5G重磅政策发布,占据85%应用场景的室内覆盖开启共建共享新纪元

對於中國廣電來說這或許是一個利好。此前,廣電獲得4.9GHz頻段時,正值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19)結束,4.9GHz頻段用於5G移動通信系統獲得全球大量國家支持,業界就有不少聲音認為廣電在4.9GHz頻段與中國移動協同性很強,可以共同開展5G網絡共建共享;如今,廣電又與聯通、電信在室內覆蓋上的共建共享得到政策上的支持。

藉助共建共享的機會,廣電不僅可以擺脫資金、經驗的不足,而且形成了700MHz+4900MHz+3400MHz獨一無二的5G頻譜資源儲備

5G建設運營模式的先行者

工信部在公告也提到了本次給三家廠商發放5G室內覆蓋頻段的意義。總結下來,可以從兩方面來考察這一政策。

首先,首次使移動通信共享頻譜政策落地

工信部在公告中也提到:“將公眾移動通信頻率資源同時許可給多家企業共同使用在我國尚屬首次,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創新舉措

。”

此前的頻譜政策,基本都是給不同運營商頒發不同頻段,若要進行頻譜共享,則是運營商之間合作的事情了。在過去多年中,雖然各類頻譜共享技術不斷成熟,但真正開啟大規模頻譜共享的運營商案例非常少。雖然說頻譜共享是企業之間的市場化行為,但頻譜資源的頒發是政府調控的,此次工信部直接從政策層面明確了頻譜共享,讓頻譜共享直接落地。

其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將成為5G商用的重要模式

2019年9月9日,隨著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一紙公告的發佈,5G網絡大規模共建共享在國內成為現實,這是一件足以載入通信業發展史冊的事件。本次工信部頒發室內覆蓋的共享頻譜,進一步推動中國5G大規模共建共享的實現。

5G重磅政策发布,占据85%应用场景的室内覆盖开启共建共享新纪元

有了共享頻譜的政策,在室內建設共享無線接入網絡就成為現實。5G時代,室內覆蓋的複雜性和高成本,多家共享建設接入網,大大降低投資支出。隨著5G建設的推進,屆時將出現全國性共享室內和室外覆蓋5G網絡,也是全球最大的5G共享網絡。

5G商用背景下,共建共享雖然得到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支持,但是能夠如此大規模推動共建共享的目前僅國內在進行。隨著5G網絡商用深入推進,中國運營商作為先行者,在共建共享方面將為全球樹立一個標杆。

有室內覆蓋的5G才是完整的5G

華為和中國聯通聯合發佈的《面向5G的室內覆蓋數字化演進白皮書》提出,目前4G移動網絡中超過70%的業務發生在室內場景。中國鐵塔在一份公開演講資料中提到:5G時代85%的應用發生在室內場景。從目前5G預期的各類場景中,偏室內的應用確實佔據很高比例,5G室內覆蓋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與4G類似,體育場館、商場、機場、火車站、地鐵等場所依然是5G室內覆蓋的重點場所,這些場所有著高密度連接、高頻度通信的需求,要求運營商進行深度的室內覆蓋才能滿足消費級用戶的體驗。此前,4G為這些場所提供高帶寬的覆蓋,使這些場所中的人們高速上網成為可能,人們衣食住行用娛等各方面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益於此。

5G時代人們將不僅僅滿足於在這些場所中的高速上網,隨著終端設備的多元化,VR/AR設備使用的增多,相關應用需要室內高帶寬、低時延的網絡支持。

當然,除了移動互聯網應用外,5G更多面對物聯網、產業互聯網場景,很多場景更需要室內深度可靠覆蓋。

以工業互聯網為例,5G賦能工業互聯網中,有相當多的應用案例發生在工廠內,例如工業自動化、超高清實時監控、機器視覺、AGV作業等核心業務首先都需要相關設備在室內聯網,而且這些很多情況下需要高可靠、低時延的網絡能力,此時部署在工廠外部的宏基站無法為這些場景提供保障,一定需要完善的室內覆蓋,相應的網絡切片、MEC才能發揮作用;又如,在醫療領域中,5G賦能的大量場景也是在醫院室內進行,遠程手術、遠程會診、機器人查房等場景,也都需要室內覆蓋的保障。

與消費類場景不同的是,5G賦能各行業的物聯網應用中,很多是為了保障各行業核心業務流程的開展,這些關鍵性業務中無線網絡服務不能有失。4G為消費者服務中,人們可以忍受網絡短時間的延遲甚至中斷,但5G賦能的很多場景中,不能忍受延遲和中斷。遠程手術、工業自動化等應用,若無線網絡出問題則可能釀成人命關天的重大事故,

業界提出了5G確定性網絡的理念,就是要推進從4G網絡盡力而為向著5G網絡萬無一失的發展。因此,針對5G室內網絡覆蓋尤其是行業關鍵性應用的覆蓋,具有很大挑戰。

5G室內覆蓋的挑戰巨大,除了要提供確定性保障外,5G的一些天然特性也讓其室內覆蓋難度大於4G。例如,運營商獲取的5G頻段普遍高於4G,高頻段的穿透能力更差,加上目前一些建築牆體厚度也增加,給無線信號穿透性帶來困擾。

面對更高的挑戰,一方面可以通過共建共享這種方式,多家運營商分攤室內覆蓋的成本,並充分使用室內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各類室內覆蓋的技術手段也不斷進步,各廠商也在推出面向5G室內覆蓋的數字化網絡系統DIS(Digital Indoor System)、各類小基站產品等,增加5G室內覆蓋的效率。

有室內覆蓋的5G才是完整的5G,在工信部5G室內共享頻譜政策的推動下,全球規模最大的共建共享5G室內覆蓋網絡將會出現,覆蓋5G的85%應用場景,與室外共享5G網絡一起,引領全球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模式。

回覆【需求對接】,可填寫、查看需求對接表格

謝謝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