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那為什麼蝙蝠不會感染病毒死亡?

象牙山霸道總裁


大家好,我是楊藥師,接下來我來和大家分析下這個問題,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蝙蝠比較顯著的特徵有三個:喜陰暗潮溼(這樣的環境往往病毒、細菌多)、群居和飛行。這三個特徵使得蝙蝠容易被病毒感染、群體之很容易交叉感染、病毒易被廣泛傳播,有人說,蝙蝠簡直就像自然界中一個移動的病毒庫也不足為怪!蝙蝠也是生物,那當它感染了病毒,為什麼它們自己沒得事呢?

一、不斷自然選擇,活下來的蝙蝠形成對病毒的耐受性

自然界中,蝙蝠也一直在進行淘汰篩選,由於蝙蝠群居,蝙蝠龐大的種群數量可以淘汰一些對病毒不耐受的蝙蝠,使得對攜帶的病毒具有耐受性的蝙蝠才能生存下來,同時生存下來的蝙蝠又可以飛行出去傳播病毒,使得病毒進一步被擴散。

二、蝙蝠的“發燒體質”使得其有強大的細胞和DNA修復能力,並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病毒複製

蝙蝠的飛行,需要有著較高的新陳代謝,經過長期的進化,使得蝙蝠一直是在“發高燒”的狀態生存著,體溫一般維持在40度上下,較高而恆定的體溫,有利於保持蝙蝠機體的靈敏性,體內的生物酶活性更強,能量輸出更快,細胞和DNA修復能力也更強。此外,穩定的高溫體質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病毒活力,減少體內病毒的載量,進而減少病毒對機體的損傷。

三、蝙蝠的巧妙的免疫反應追求的是與病毒共生

雖然關於蝙蝠的免疫應答機制我們研究的還很有限,但研究發現,蝙蝠和人類的的免疫反應不一樣,蝙蝠的免疫系統對病毒的進來跟沒看見一樣,並不會做出太激烈的反應。任由病毒在體內繁殖,相互磨合。更驚人的是蝙蝠本身也不會表現任何被病毒侵襲的症狀。

如此這些,蝙蝠練就了成為移動的病毒庫的本領,但這並不是蝙蝠的錯,是進化的結果,而且如果人類不去吃野味,一般不會傳染到人類身上來!


楊藥師話健康


隨著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冠狀病毒序列一致性達到96%,這蝙蝠再一次成為了被大家熱議的動物!

而且如上圖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月11日疫情報告中也提到: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其他已知的在蝙蝠中傳播的冠狀病毒存在關聯,更具體地講則是和蝙蝠亞種菊頭蝠(Phinolophus bat)存在關聯。而且在報告中還稱,在我國的蝙蝠中已經檢測出500多種冠狀病毒。

所以,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是正確的!

而且事實上,不僅僅只有冠狀病毒這一種病毒,蝙蝠實際上是包括有狂犬病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等多種人類病毒的儲存宿主(如下圖),而且蝙蝠可以持續感染許多病毒而不表現出臨床症狀!

因此,在瞭解蝙蝠為什麼感染那麼多病毒不會死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蝙蝠

蝙蝠,屬於哺乳動物,而且算是哺乳動物中比較古老那一種,蝙蝠與蝙蝠之間種間差異特別大,分為兩個亞目: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其中大蝙蝠亞目只有狐蝠這麼1個科,主要位於我們東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而小蝙蝠亞目則有17個科,則分佈非常廣泛,幾乎所有的大陸都有蝙蝠亞目存在。

我們就來看下面一張圖:

這是一張已知蝙蝠源冠狀病毒世界範圍內的分佈情況,可以看出蝙蝠攜帶病毒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這跟小蝙蝠亞目有很多科有關!

那麼我們說為什麼蝙蝠會攜帶那麼多的病毒?

實際上,這跟蝙蝠本身特性有關!

第一,蝙蝠屬於群居動物,這有利於病毒感染和快速傳播,不僅可以種內傳播,還可以實現跨種傳播;

第二,蝙蝠的食性非常廣,有食蟲的,有吃果子的、有吃肉的、雜食性的,當然還有大家知道的吸血的。這樣蝙蝠,可以感染其他動物的病原體的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病毒傳播給其他物種,甚至捕食者。因此,不排除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蝙蝠,而且人應該是吃了蝙蝠感染的中間宿主動物(如下圖),被感染的,這中間宿主是什麼?目前還研究不明確,有開始的蛇,現在比較多的認為是穿山甲,這些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明確;

如圖:蝙蝠通過感染其他動物(即所謂中間宿主)來將病毒傳播給我們人類,因此,不吃野生動物原因就在這裡

第三,蝙蝠具有很強飛行能力,讓它可以毫無障礙的感染和傳播病原體;

第四,有不少種類的蝙蝠還有冬眠習性,這更有利於病毒在蝙蝠體內存在、繁殖和擴散;

第五,個別種類蝙蝠還特別長壽,像我知道的有活三十多年的,這也可以讓它有更多時間感染病毒。

最後,我們來說說為什麼蝙蝠感染了那麼多病毒不會死?

第一,大家其實可以回顧一下我們世界進化史,很多動物都死了,但是活下來的肯定有昆蟲和齧齒類動物,原因很簡單,它們啥都吃,而這點蝙蝠做到了;

第二,跟很多動物複製能力不一樣的是,大部分動物複製快了,肯定會出錯,但是蝙蝠它不會,它具有很強DNA損傷修復能力,細胞能夠快速代謝更新

,這也是蝙蝠被感染病毒以後能不死原因之一;

第三,蝙蝠感染那麼多病毒不死的原因,還跟它固有免疫應答系統有關。我們都知道,我們人的免疫系統是有敵人攻擊時候才會應答的,但蝙蝠不一樣,它反應需要更長時間,那麼病毒就可以在蝙蝠體內傳播,不會因為蝙蝠體內的自然防禦而受到阻礙。而且病毒感染蝙蝠以後,有點像我們感冒發燒一樣,屬於特別輕微症狀,病毒在蝙蝠體內就為了生存,也不殺死它,這是蝙蝠為什麼叫做病毒自然宿主原因。

如圖,蝙蝠免疫系統跟我們人類是不一樣的,而且病毒感染大多數飛行動物症狀都特別輕,這點大家要注意

第四,這還跟病毒在蝙蝠中存在免疫逃避機制有關,所謂的我惹不起,還不會躲嗎?


醫學小偵探


蝙蝠,可能是史上最冤的生物,長期發著40多度高燒,以一己之力封印著100種病毒,為了不影響人類,跑到深山老林漆黑的洞穴裡生活,還努力的把自己長成無法下口的模樣,就這樣還是被個2b給吃了。儘管它盡最大努力長的不像個食材。

蝙蝠為什麼會攜帶各種讓人類難以應對的病毒呢?

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人體免疫系統常用殺死病毒的方式就是“高燒”。而蝙蝠新陳代謝率高,日常體溫就超過40度,病毒在他們身上經過“高溫”的不斷篩選,最終活下來的都是耐高溫的,人類一旦感染這些病毒,就很難靠自身免疫系統殺毒了。

那麼,蝙蝠為什麼這麼“毒”?

根據目前的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大家可能還記得,2003年的SARS病毒就來源於蝙蝠,2016年引發豬急性腹瀉的SADS病毒也來自蝙蝠,蝙蝠為什麼這麼“毒”?

對研究病毒的學者來說,蝙蝠的地位十分特殊。蝙蝠是翼手目哺乳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 8800 萬年,幾乎和恐龍同時代。

據報道,蝙蝠身上能攜帶超過 100 多種毒性極大、兇險無比的病毒,是真正的高致病性病毒“蓄水池”。許多烈性傳染病世界性或地區性大流行,都與蝙蝠脫不開關係。神奇的是,蝙蝠卻能“百毒不侵”。

為什麼蝙蝠能做到攜帶病毒而不發病?科學家解釋,作為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蝙蝠新陳代謝水平非常高,為了適應飛行而在進化中進行了適應性突變,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蝙蝠的天然免疫系統,這讓它們攜帶病毒卻極少出現病症。於是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蝙蝠成了上百種病毒的自然宿主。

此外,作為一種能夠飛行的動物,蝙蝠可以四處周遊,本身就具備了快速傳播傳染病的能力。蝙蝠是超大數量的群居動物,而且居住在陰暗潮溼的洞穴裡,彼此之間很容易擴散病原體,形成野生的交叉感染環境,一旦某種病毒出現在一隻蝙蝠身上,就會很快被更多蝙蝠攜帶。(參考來源:科學大院)

然而實際上,人類與蝙蝠的交集不多,但野生動物不一樣,病毒更可能先從蝙蝠傳到野生動物上,而很多人毫無敬畏之心,亂吃野味,以至於釀造悲劇。請記住,人類要有人定勝天的決心,更要有敬畏自然的覺悟!





平頭哥數碼


歲末年初,一場新冠疫情不期而至,打破了以往春節熱鬧、祥和的氣氛。人人心慌不已,家家戶戶閉門謝客,而這一切的源頭似乎都指向了蝙蝠。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的冠狀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根據專家對2019-nCoV的基因組的分析研究,其與SARS-CoV有79.5%的相似性,而與蝙蝠來源CoV有96%的相似性,基本支持2019-nCoV來源於蝙蝠,但中間宿主是否存在目前還需要研究。

蝙蝠號稱超級毒王,存在了8800萬年,幾乎與恐龍是同時代,蝙蝠身上有100多種病毒,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不死的毒盅。

看看下面這張圖表,你就知道蝙蝠身上的病毒有多少種了。

蝙蝠身上有這麼多的病毒,但是它卻不會因此而被毒死,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蝙蝠逆天的免疫系統,強有力的防禦功能,很難被異物傷害,病毒也無法對蝙蝠產生作用。





2.蝙蝠是一種很古老的哺乳動物,它的基因組大部分高度保守,少部分卻突變。病原體容易通過感染蝙蝠,利用蝙蝠保守的細胞受體,來進化出對其他哺乳動物殺傷力大、對蝙蝠殺傷力小的基因。

3.蝙蝠分佈範圍極廣,而且有群聚習性。有的蝙蝠遷徙時甚至能飛數百或數千公里,蝙蝠經常成百上千地聚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大型病毒滋養場所。

4.有的蝙蝠會冬眠或是夏眠,這時候它的代謝速率很低,病菌繁殖很慢,這時不容易對蝙蝠造成病害。

5.蝙蝠擁有炎症抑制能力。蝙蝠之所以可以攜帶病毒又不患病死亡,是因為其控制干擾素分泌的STING通道蛋白基因發生了突變,而這一基因在哺乳動物中是高度保守的,也就是說,大部分哺乳動物的STING通道蛋白的基因是一致的,但蝙蝠卻發生了突變。這一突變使得蝙蝠的細胞受到病原體攻擊時,不會“過度反應”,干擾素激活受到了一定抑制,這樣,蝙蝠受感染後它的干擾素水平不高不低,可以控制病原體濃度在一定水平之下,不至於發病死亡,又不會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產生嚴重的炎症。

6.蝙蝠由於飛行,它的代謝率很高,這就使得蝙蝠進化出了比較強的DNA修復能力。

正因蝙蝠這種加快的代謝率意味著它們在以難以想象個細胞快速更新,蝙蝠中的細胞損傷修復能力超強,很多在人體上會危害性命的病毒在它們身上存留並不會傷害到它們,甚至會同時存在蝙蝠身上。而且大多數蝙蝠雖然更新細胞的次數會加快,但在細胞損傷時進行修補並不會導致癌症以及細胞分裂。

蝙蝠飛行時會使得蝙蝠高燒發熱,持續高燒是會掛掉的。但是蝙蝠不一樣,他在進化過程中使得它的DNA有極強的修復功能,使得細胞因高燒發熱受損也能快速修復,讓細胞彷彿“永生”。蝙蝠長時間發燒,免疫功能不停歇,那附身的病毒也跟著適應環境,持續變異。這些病毒在蝙蝠身上是威脅不到任何人的,蝙蝠自己也沒事。但是如果這些病毒一旦到了人身上,那麼就是一場災難。

7.蝙蝠擁有哺乳動物最強的免疫系統。雖說蝙蝠的免疫系統是最高的,但蝙蝠並不是將存留在身上的病原體以及病菌殺死,只是將這些病菌壓制,而這些病菌在蝙蝠身上被壓制的同時會受到鍛鍊,甚至會出現變異,讓病毒變得更加強大。而這些病菌在不斷強化的狀態下,如果傳播到其他野生動物,再由其他野生動物傳播到人群當中來,就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希望通過這次疫情,人類一定要慎思,不要隨便吃野味。

若這次病毒放過了人類,希望人類也能放過野生動物!


傳染病疫苗科崔醫生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與研究所的劉奇博士就是研究蝙蝠的,他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提到蝙蝠已經不止一次地被推上風口浪尖了,2003年的SARS病毒,2018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病毒,以及在非洲不時爆發的埃博拉病毒,2018年的廣東豬瘟病毒等,都被證實起源於蝙蝠。

蝙蝠是哺乳動物翼手目動物的俗稱,可以說是哺乳動物裡的奇葩,長著翅膀,能夠飛行,住在山洞裡,晚上出來活動,不用眼睛而是使用回聲定位導航和覓食,冬天還會聚在一起冬眠,那麼神奇的蝙蝠攜帶那麼多的病毒,而自己卻不會死亡呢?

這可能和蝙蝠選擇的進化之路有關,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能夠飛行的物種,蝙蝠為了維持高能耗的飛行,身體需要保持高代謝率,以修復快速損傷的細胞,所以蝙蝠在不冬眠的時候,會保持40°C的體溫,類似於常年發燒,這個時候免疫系統處於一個警戒狀態,但體溫過高,細胞更新快就容易導致DNA複製過程中出錯,但是沒關係,蝙蝠進化出了DNA複製中超高的修復能力,另一方面,蝙蝠體內有許多與過度免疫和炎症反應相關的分子,卻在表達上和功能上都受到了抑制,這樣就避免了組織器官在抗病毒期間收到損傷,讓蝙蝠擁有了極強的對抗疾病的能力,同時幫助了蝙蝠具備了超長壽命,有些物種壽命長達40多年,這是同體型其他哺乳動物難以達到的,簡直就是自然界中BUG一樣的物種。

最後,希望人類繼續敬畏自然,遠離蝙蝠及所有野生動物,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



蝙蝠:哺乳綱翼手目動物

蝙蝠之所以攜帶眾多的病毒,是因為蝙蝠群居而且穴居,相互之間容易交叉感染環境,一旦某種病毒出現在某隻蝙蝠身上,就會很快被很多隻蝙蝠攜帶。蝙蝠身上攜帶上千種病毒。

這些病毒對人類和其他動物有劇毒,但對於蝙蝠則往往沒有什麼影響,因為蝙蝠的體溫高,它們在飛行時體內溫度達到攝氏40度,換做人類的話,這叫發高燒。我們人類之所以發高燒,是因為致病微生物已經適應了人體的正常溫度,這種溫度適宜它們繁殖。當體溫升高後,致病微生物很難繁殖,人類通過發燒來殺死致病微生物。

蝙蝠飛行時的高溫也達到了同樣的效果,在蝙蝠體內的絕大多數病毒都被殺死了,只有那些生命力很頑強的病毒能夠活下來,能夠存活但不能致病。這些病毒感染了人體後也就不懼怕人體的高燒,所以其感染的後果往往是很嚴重,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薩斯病毒等之所以可怕,一大原因是它們不怕發燒。

此外,為了飛行,蝙蝠必須產生很多能量,也因此產生很多廢物,這樣導致它們進化出對廢物的防禦功能,很難被異物傷害,那些兇惡的病毒可以在它們身上寄生,但不能傷害它們。

對於野生動物來說,有一個很大的生存威脅,就是來自人類的微生物,許多野生動物數量劇減甚至滅絕,不是因為被人類殺死,而是因為感染了來自人類的微生物。蝙蝠則不在乎,不僅來自人類的微生物殺不死它們,來自其他動物的微生物也殺不死它們,因此具備了生存優勢。

蝙蝠能夠飛行,具備了快速傳播傳染病的能力,它們身上攜帶了很多動物病毒,一旦突破人獸界限,就會出現新的人類傳染病,甚至有可能導致大瘟疫。它們還能攜帶那些已經突破人獸界限、可以導致人獸共患疾病的病毒,所以我們要遠離蝙蝠,注意衛生,帶口罩 少出門;在疫情面前共度難關,攜手全國人民打贏這場阻擊戰。



探路者6


蝙蝠是百餘種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它們並不會因此而染病,其原因何在?一項新研究發現,這或許與蝙蝠獨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統有關。這一特性未來有可能為人類所用,以更好地保護人類健康。

有研究顯示,蝙蝠這種飛行哺乳動物很可能是多種病毒在自然界的最初宿主。其中就包括近年來在全球多地引發疫情的“非典”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但蝙蝠自身卻從沒有受到這些病毒影響。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專家領導的這項新研究發現,蝙蝠“攜毒而不染毒”的關鍵可能在於,它們的免疫系統“全天候”運行。

該組織下屬澳大利亞動物健康實驗室研究人員米歇爾·貝克說,當我們的身體遇到病菌或病毒入侵時,會啟動一系列複雜的免疫保護反應。為弄清蝙蝠體內類似的免疫反應,研究小組重點研究了蝙蝠免疫系統中的干擾素。干擾素是細胞受到感染後首先產生的物質之一,具有抵禦病毒感染的作用。

結果發現,蝙蝠體內有三種干擾素,僅為人類的四分之一。儘管數量不多,但蝙蝠的干擾素“工作強度”更高。比如,即便沒有感染任何病毒,蝙蝠的Iα干擾素也會一直處於活躍狀態,24小時“待機”。

貝克說,對於其他哺乳動物來說,長期開啟免疫系統是危險的,比如可能使健康組織和細胞中毒,但蝙蝠的免疫系統“全天候”運行卻沒有帶來此類問題。如果能將蝙蝠免疫系統的這一特性加以利用,未來有可能幫助人類抵禦病毒,防控傳染病。



小賈影媒


蝙蝠被稱為翼

手目動物,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的,在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他有修長的爪子,相連的皮膚構成頭部就像狐狸那樣。而且篇幅還具有敏銳的聽覺能力, 嘴裡發出的超聲波,在回應到耳朵裡來辨別方向和目標,我們的雷達系統就是按照蝙蝠的這個原理髮明的哦

在自然界裡有一種小動物,天生就可以攜帶病毒,而不會受到傷害,蝙蝠最為代表,現代社會的人們,因為很少很少見到蝙蝠了,所以對蝙蝠瞭解不是很多,他喜歡在夜間活動,有時候動物攜帶病毒,不是不會被感染,是因為他有著急性烈性高度接觸的傳染病特徵,是發病過程短淺,伏期只有半個月,死亡率高達100%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蝙蝠攜帶的感染病毒,他不是患病,是病毒,讓人類從中學習如何對抗病毒,人類自身的抗病毒能力很多時候還不如動物,所以我們只能期盼科學家能從蝙蝠身上真正破解這種即可攜帶病毒,又不會感染這種抗體,相信早晚有一天我們會研究出這樣一種抗體,那樣的話,現在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就解決了



故鄉月亮


蝙蝠身上能寄宿很多病原體,包括致命的SARS病毒和埃博拉病毒,但它們自己卻很少得病。科學家認為,它們之所以能進化出如此強大的免疫系統是跟飛行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分不開的。

與同樣大小個頭、生活在地面的哺乳動物相比,蝙蝠因為飛行,平均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前者的20多倍。結果,它們體內就產生了大量一種叫“活性氧化劑”的化學分子。這些分子會不斷對蝙蝠的DNA造成破壞,倘若蝙蝠沒有進化出了一套強有力的DNA修復機制,它們就很容易患上癌症。

一位澳大利亞科學家最近比較了兩類不同的蝙蝠的基因組。根據基因組比較,他追溯這些負責探測和修復受損DNA的基因大約是在8800萬年前進化來的,這正好是蝙蝠祖先學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他認為,正是飛行促成了這個變化。

這個變化不僅賦予蝙蝠很強的DNA修復本領,還開啟了超強的抗病毒免疫機制。當然,超強的DNA修復本領和超強的免疫系統,兩者到底是什麼關係?它們是互為因果呢,還是僅作為飛行帶來的兩個彼此獨立的“禮物”,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luosongtao


蝙蝠這次背鍋了!蒼蠅身上病毒更多,但飛得更快,反應更靈敏…

現在《微生物學》八大類都記不清了…細茵、支原體、衣原體啥的都忘了…病毒嘛,有點印象。

不過這次國難真不一定是病毒!當然專家的認可肯定權威性的。我只想說農村孩子,從小家裡住著蝙蝠(地方稱鹽老鼠),也沒啥事!感覺挺親切的,和燕子差不多…

有些事真不應該老百姓關心,相信政府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