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護士為支援黃岡推遲婚禮,重症病房的警報聲讓她不能平靜

疫情面前,共克時艱。湖南與湖北自古一家,同江同湖,同舟共濟。為了狙擊病魔,湖南各地的白衣天使馳援湖北,不僅帶去了先進的醫療技術,也帶去了共同擔當的決心和勇氣。

為此,今日女報/鳳網融媒體中心將持續推出“湘女赴鄂戰疫實錄”專題,記錄奮戰在湖北抗疫一線“湘妹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春來“疫”去,我們堅信,一切美好終將如約而至。

今天,我們將為您講述第八個故事,主人公是邵陽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護理科護師李秋月。

湘女赴鄂戰疫實錄⑧|湖南護士為支援黃岡推遲婚禮,重症病房的警報聲讓她不能平靜


湘女赴鄂戰疫實錄⑧|湖南護士為支援黃岡推遲婚禮,重症病房的警報聲讓她不能平靜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陳煒

2月1日晚,脫下一件件隔離防護裝備,全身測溫、消毒後,29歲的李秋月從湖北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回到酒店不久,很快便睡著了。

當鐘錶的時針撥向次日凌晨0時的一刻,李秋月的手機伴隨“叮”的一聲響,屏幕被點亮——她的未婚夫發來了一條信息:

“這個時候,你應該已經睡了吧,原本在今天,我們將正式成為夫妻,但疫情卻將我們暫時分離……此時此刻,我忍不住想叫你一聲老婆,在那邊(指湖北省黃岡市),你一定要注意防護……等你歸來之日,就是我倆成婚之時。”

“雖然婚期推遲了,但我們的愛永遠不會遲到。”2月6日下午,李秋月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原本,她和未婚夫打算在2020年2月2日,這個“滿滿都是愛”的日子裡領取結婚證,可疫情突發,他們只能延遲領證時間,將原計劃10天后的婚禮也一併取消。

湘女赴鄂戰疫實錄⑧|湖南護士為支援黃岡推遲婚禮,重症病房的警報聲讓她不能平靜

為“戰疫”延遲的婚禮

1月27日,農曆正月初三。

上午9時,正在睡覺的李秋月突然被手機鈴聲驚醒:“醫院將派遣醫生護士隨湖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去湖北‘抗疫’,請大家積極報名。”得知報名只限時1小時,李秋月第一時間響應。

一個小時左右,醫院派遣名單確定——李秋月成功入選。

“爸、媽,我要去湖北了,明天就走。”李秋月很快將消息告訴父母,母親沉默了半晌後問:“那你結婚怎麼辦?”“領證先延期,婚禮等回來再說。”

之後,李秋月將援鄂“抗疫”和延遲婚期的消息告訴未婚夫。本想好了一大堆安慰對方的話,可誰知,“他驚訝地‘啊’了一聲後,對我說了一句‘我支持你’”

當晚,在父母挨個打電話向親戚朋友解釋女兒女婿“婚期延遲”的同時,正值夜班的李秋月也沒閒著。“之前聯繫好的婚慶公司早就將場地的佈置材料買好了,訂好的酒店也已經準備好了食材,突然要取消婚禮,說實話,我都做好了被罵的準備。”

然而,一個個電話溝通又讓她感覺到溫暖。“酒店和婚慶公司得知我要去湖北‘抗疫’,都為我加油鼓勁,婚慶負責人還說‘等疫情結束,如果我的婚禮還選他們公司,會給我一個‘抗疫英雄折扣’。”

就這樣,安排好一切,1月28日,李秋月隨湖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前往湖北黃岡市,挺進“大別山”。

湘女赴鄂戰疫實錄⑧|湖南護士為支援黃岡推遲婚禮,重症病房的警報聲讓她不能平靜

危重症病房響起警報

李秋月是邵陽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護理科室裡年齡最小的護士,工作起來卻特別麻利。不過,初來“大別山”,她卻感到很不適應。

李秋月告訴記者,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區前,必須穿戴厚實笨拙的防護裝備,除了身體感到悶熱難耐外,雙眼在護目鏡保護下,即便平日裡輕車熟路的護理操作,也會變得尤其困難。

“第一次去隔離病區,完全是‘睜眼一摸瞎’。”李秋月解釋,剛戴上護目鏡,還能看清患者血管的走向,一旦起霧後,她的眼前就會出現白茫茫的一片。這時,護士就得全憑經驗和感覺去找患者的血管,平日裡最簡單的靜脈採血和輸液都成了入門難關。

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李秋月護理的對象均為年老體衰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他們無法動彈、說話困難、生活無法自理,所以哪怕是患者熟睡的夜晚,對護士來說,都是要高度警惕的。

2月5日凌晨2時,李秋月度過了一個艱難的夜晚——危重症病房裡響起了一陣急促的警示音,病房的燈被點亮。剛走到病房儀器旁,她的褲角就被側躺在床的老人緊緊抓住,嘴裡有氣無力地喃喃道:“求求你,救救我……”

湘女赴鄂戰疫實錄⑧|湖南護士為支援黃岡推遲婚禮,重症病房的警報聲讓她不能平靜

呼救的老人被確診重症新冠肺炎,伴有糖尿病,是病房裡三名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一位。為穩定病情,最初的治療方案是高流量給氧,然而此時的儀器數據顯示,血氧完全維持不住。李秋月趕緊採取無創正壓通氣,但病情並未好轉。此時,老人血氧飽和度已經不足55%。

為了挽救老人的命,李秋月和值班的隊員商量後立即決定插管,但她很快意識到潛在的危險。“如果病人缺氧嚴重,強行插管時可能會導致心跳驟停。”

數分鐘後,病人的心率從144次/分下降到102次/分。李秋月判斷,“不能再等了。”她立即給病人服用了鎮靜藥,待病人情緒穩定後準備插管。

“當時情況緊急,心裡還是有點慌。”李秋月說,平復情緒後,她很快確定了老人的插管位置,迅速將管道接呼吸機輔助通氣。幸運的是,隨著呼吸機、藥物的“雙管齊下”,病人的的血氧飽和度升到了88%——危機暫時解除了。

滿頭大汗的李秋月這才如釋重負地長舒一口氣,此時,厚厚的護目鏡裡又泛起了白霧。

她是護士也是陪護和保姆

“在隔離病區,我最喜歡看病人安穩睡覺時的樣子。”李秋月說,這意味著病人的病情平穩或正在康復中。而每逢這時,她的另一份工作也開始了——當陪護、做保姆。

“危重症病人不能起身,更不可能隨意出入病房,他們的家人無法來身邊陪護。所以,每次到了飯點,我都要去病區進出口,將堆放在大門邊的盒飯挨個發到病人床邊,再一勺勺地遞至他們嘴邊;為了防止病人躺久了生褥瘡,我每隔兩小時會為他們翻身一次。另外,還要為他們清潔口腔、擦身體、換床單、打水。”除了病人的基本護理,分外的活兒,李秋月也沒少幹。

由於隔離病區沒有保潔員,李秋月通常會在病人情況穩定時擼起袖子,手持拖把,待將含氯消毒片浸泡在水裡後,就在多層防護服、口罩、護目鏡、防護頭盔的“重重武裝”下對病房內外進行全面清潔。沒多久,汗水就浸溼了衣褲。

李秋月說,在黃岡“抗疫”的這些天,當地的夜晚很冷,但每每進出隔離病房時,看到躺臥在床的病人向她無聲地豎起著大拇指,她的心頭都很熱乎。“我既然過來了,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為了病人能早日康復,我累點也值得。希望這場戰‘疫’結束時,大家都能平安回家。”


點擊鏈接,看更多湘女赴鄂戰疫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