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頭條」疫情之下,旅遊業如何恢復增長?這裡有應對策略

「研學頭條」疫情之下,旅遊業如何恢復增長?這裡有應對策略

「研學頭條」疫情之下,旅遊業如何恢復增長?這裡有應對策略

緊接昨日推文說到疫情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今天說具體的應對策略。

針對疫情對旅遊業的衝擊、挑戰,中國旅遊業應從如下方面採取應對措施:

1

政府、旅遊行業方面

1)抓好旅遊行業的防治工作

繼續加強對全行業的指揮調度,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成立專門的應對疫情領導小組,及時調整工作部署,抓好旅遊行業的防治工作。如要求每個旅遊經營單位,嚴格進行清潔消毒,做好科學防控,在旅遊接待的各個環節上確保國內外旅遊者及旅遊行業工作人員不受感染。並專門組成督導檢查組,分赴各地檢查落實情況。高度重視入境旅遊的外國遊客的健康安全,與民航、海關等相關部門一起做好防治工作。

2)對旅遊企業給與專項補貼、扶持

在疫情的影響下,旅遊業損失慘重,加上一些免費退改的政策等,許多企業造成了巨大的虧損和現金週轉困難,政府應當幫助旅遊業儘快恢復,避免大批中小旅遊企業的倒閉,穩定旅遊就業,對旅遊業給予專項撥款,增加旅遊發展基金,甚至是貸款計劃。

3)制定旅遊業重振計劃

政府應積極制定促進旅遊業的振興計劃,旅遊業的防治與營銷宣傳要雙管齊下,儘快讓民眾生活回覆正常狀況。疫情一旦結束,迅速實施旅遊重振計劃,從國內旅遊信心恢復、到全球的宣傳造勢、吸引入境旅遊者等,重振中國旅遊經濟。建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如國家旅遊局制定如下旅遊業整體的重振計劃:

(1)“安全中國-Safe China”計劃

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國家旅遊局就要聯手其它相關行業如民航、飯店、旅行社等著手迅速展開該項旅遊推廣計劃,以消除此次疫情對國內外遊客的心理影響,重塑中國安全旅遊目的地的形象。傳染性病毒是一種安全隱患,對人們的心理會造成較為長久的影響,危機過後也會在人們心裡留下較長時間的後遺症。

政府一方面要督促旅遊企業落實所有預防工作,以提供安全的旅遊環境,另一方面應通過透明的信息發佈渠道和溝通方式來恢復民眾信心,刺激旅遊消費。針對入境旅遊,還可提高旅遊安全保障方案,如在中國旅遊階段,若旅遊者在當地感染到本土性的傳染病都可獲得相應的醫療賠償,期望藉由保障方案,建立旅客赴中國旅遊信心。

(2)“出門樂悠悠-Enjoy going out”計劃

推出並實施該計劃,以鼓勵國民走出戶外、走向全國,從而恢復國內旅遊元氣。疫後要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加強旅遊精品建設,恢復和刺激國內旅遊消費。在疫情過後,政府可以通過實施例如景點免費或半價等措施,抑或可以和旅行社、在線旅遊平臺、酒店等合作,提供消費補貼,在刺激旅遊消費的同時,帶動旅行社、交通、餐飲業等行業的營收。

(3)“美麗中國- Beautiful China”計劃

相較於重振國內旅遊業,刺激入境旅遊則更加困難。此次疫情在全球造成的恐慌可以從各國對來回中國航班的限制、包機至武漢接送自己國家公民遣返,甚至是中國留學生在德國被毆打凸顯出。在短期內,各國居民對中國疫情的印象不會那麼容易消失。在中國境內旅遊業重振後,可以針對入境旅遊旅客的吸引因素,來刺激入境旅遊。

首先,國際旅遊宣傳要講好中國故事,在全球旅遊推廣計劃上串連多項中國旅遊特色與盛事,以推動入境旅遊復甦。

其次,旅遊企業可提供:更定製化的行程安排,增加其行程的滿意度;更便利的服務,包括機票、飯店、景點、餐廳、簽證、退稅手續等;更具有吸引力的價格等方式,吸引入境旅遊的旅客。

國家旅遊局可擬定一套獎勵辦法,以鼓勵旅遊企業推廣“美麗中國”旅遊計劃。

旅遊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可合作、聯手,針對主要客源國聯合推出促銷、獎勵旅遊方案,如優惠飛行及旅遊套餐行程,以及各種酒店、飯店、門票等價格優惠。

還可針對非旅遊族群的旅客,以吸引更多旅客前來中國推動會展、醫療、遊學教育等主題旅遊,並針對各國市場特點加以包裝促銷,以滿足不同細分市場旅客的需求。

(4)加強旅遊區域合作

全國各旅遊區域開放各自的市場,拆除旅遊發展的障礙,打造無政策障礙、無市場障礙、無交通障礙以及無服務障礙的無障礙旅遊區,為旅遊者提供一個政策寬鬆、交通暢順、互惠互利、服務滿意的旅遊大環境。在區域旅遊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廣度上進一步拓展,使得各合作主體更加積極,合作層次更加豐富,合作內容更加全面,達成多贏局面。

2

旅遊企業方面

旅遊企業除了按照國家與行業要求積極防治疫情外,還應積極開展企業如下自救活動:

1)短期內調整工作重心,加強自身建設

疫情在短期內還無法馬上平復,在此期間,旅遊企業勢必自行承受虧損。旅遊企業應採取應急措施,壓縮開支,加強自身建設,強化內部管理,抓好旅遊從業人員培訓,提升競爭力,塑造品牌,藉此休養生息之際進行自我提升,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奠定基礎,以“化弊為利”。

對於旅行社,可以加強管理和人才培訓,降低成本,研討新線路、新產品開發;

對於賓館酒店業,由於家大業大,在目前比較困難的時候,可以安排員工休假,對員工進行業務培訓,以降低成本,同時,也可開發餐飲外賣業務,增加收入,還可下調房價,以低價吸引客戶;

對於景區,可以加強景點建設、新產品開發和景區管理等。

2)成本把控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資金的安全是保障其在市場存活的基本,即使有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企業自身也需消化此次疫情帶來的成本損失,大大小小的旅遊企業必須評估並作出決策,包括裁員、業務整合、企業整合等決策。

3)預購/低價促銷

提前制定預購/低價促銷策略。在疫情恢復後,旅遊企業可以通過預購或低價促銷等方案,更好的把控成本,並吸引消費者的消費,包括酒店、交通、景區門票等預定與促銷。

作者: 周潔如,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旅遊行業研究團隊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