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暖人心,澳門舞者隔空遞“信”為武漢加油


在同心抗“疫”、共克時艱的日子裡,澳門舞蹈家協會梁劍丹主席策劃並組織青年會員共同製作了舞蹈視頻《信·心》。會員各自創編並完成表演部份,最終形成《信·心》這個舞蹈微視頻。

長江雲記者就《信·心》這支舞蹈的創作歷程對澳門舞蹈家協會主席梁劍丹進行了專訪:

舞者們的舞蹈動作都表達了哪些含義?

疫情讓人們彼此隔絕,不能直面接觸交流,社會彷彿回到了古代。在古代,書信是遠距離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唯一方式。澳們的舞蹈家希望通過身體語言,把龍紫嵐寫的一封信,傳遞到武漢,以表達對武漢前線抗疫人員的敬意。其實,紫嵐寫的信,不只是她自己的心聲,也是全澳市民的心聲。我們希望通過這封“信”,表達一份炙熱的愛心,向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科學家、相關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讓他們感到愛的溫暖,澳門與你們同在,中國人心連心,永遠是一家。

每位舞者都是在自己家中完成舞蹈的表演和錄製,這次隔空的交流與創作是如何完成的?

籌備錄此舞蹈視頻初期,的確感受到一些疑惑,目的很清楚,但如何表達,是一個難題,我們絕不可以為了做視頻而做。一天凌晨,正在為此視頻發愁的我,突然想到了“書信”這個媒介,於是便立即組織會員完成編創,因為每個人的傳遞方式不一,我們設計每一位舞者,在不同的方向做傳遞,代表著武漢不孤單,“信”是來自四方八面的,隔山隔水不隔愛。我們通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共同完成了這件作品,期間,因為隔空交流,每天都會在家中,通過微信溝通,希望可以把每個人的動作,用藝術的手法,完美的連接起來,我們做到了。


“舞”暖人心,澳門舞者隔空遞“信”為武漢加油


為什麼想到用《武漢伢》這首歌曲來演繹這段舞蹈?

此前因工作出差,我去過武漢,吃過武漢的熱乾麵,感受過武漢的街道,登上過武漢的黃鶴樓,我喜歡武漢,我愛武漢。這次武漢“生病”了,這首歌反映了武漢現在所面臨的困境,也表達了武漢人民對自己城市負責的良好情操。歌詞說:“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過去!”深深的感動著我,我愛武漢,我愛我的祖國,所以我們就選擇了這首歌進行舞蹈創作。

七子之歌的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小朋友這次也和媽媽梁劍丹一起參與表演,母女的心情是怎樣的,母女齊上陣為武漢加油有什麼想說的話?

生命寶貴,不分貧富,生命珍重,不分高低,戰“疫”一詞佈滿了整個網絡,一幅幅充滿著溫情的畫面,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此刻,我想與小女龍紫嵐一起共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希望通過龍紫嵐的信傳遞正能量,歌頌那些逆行的天使,他們的無私奉獻感動了中國、感動了全世界。

我作為母親,更希望小朋友也能真真正正瞭解目前的“疫情”。有很多少陌生人為了我們的生命安全在前線工作,我希望通過和她共同創作作品的方式,讓她明白這一點,從而告訴她將來一定要做一個能為國家作貢獻的人。紫嵐說:“這個疫情讓我明白,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的陌生人為我們抗戰,他們就是善良的逆行的天使。”


作品:《信·心》

策劃:梁劍丹

製作:宋楠

歌曲:《武漢伢》

作曲:譚旋

作詞:段思思 譚旋

編曲:陳夔

出品:澳門舞蹈家協會

表演者: 廖淑華、陳茗、沈卡婷、李洋、伍嘉敏、金曉霖、詹依寧、梁劍丹、溫淑玲

特約演員:龍紫嵐、宋宛諾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周密 孫甜甜 責任編輯 周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