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山東威海首批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高效投產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龍榮科 記者 尹訓銀)告急!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防護服等物資日漸稀缺,山東省威海卻沒有一家能生產一次性防護服的企業,怎麼辦?

  “不計成本,越快越好,只看結果。疫情防控期間,必須做到批量生產。”春節前夕,威高醫用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馬蘭波接到這樣一條“死命令”。

  “難!”馬蘭波坦言,醫用外科口罩還好說,公司有過製造經驗,但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是難上加難。“沒原料、沒設備、沒熟練工人,也沒有成熟的生產體系,幾乎就是從零開始搞研發。”

  但威高也有其他企業不能比擬的優勢:研發人員經驗豐富,生產車間數量充足,合作廠商遍佈全國。接到命令的第一時間,馬蘭波“雙頭作戰”,一面挨個聯繫合作企業,另一面緊急調度工人開展圖紙設計。

  由於威高採購較早,合作伙伴們迅速響應:江蘇一原料生產企業日夜趕工,浙江一設備製造企業發來一半庫存。與此同時,深耕服裝行業的迪尚集團也伸出援手,不僅派出十餘名骨幹技術人員參與縫紉、壓膠,更連夜拆下生產線上的數十臺服裝壓條機,運至威高生產車間。

  眼看著原料、設備等問題迅速解決,馬蘭波“信心滿格”:“再沒有後顧之憂,一定能把最硬的骨頭啃下來!”

  1月31日晚11點半,生產原料送抵當夜,威高醫用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燈火通明。原料才從物流車上運下來,就被30多名工人搬上流水線。縫紉是否合乎規範、圖紙是否需要臨時調整,種種細節都要臨時推敲。這一夜,圖紙數易其稿,馬蘭波和工人們一夜未眠,醫護人員的完美“戰袍”,在他們手中逐漸成形。

  第二天早晨7點,馬蘭波拖著疲憊的身體從生產車間走出來。他滿臉興奮地撥通電話:“做出來了!昨晚成功試出了製作方法,3件樣品全部符合圖紙要求!”

  但樣品距離批量投產,還有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申請醫療器械註冊證。

  醫療器械事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許可證審批要經過產品註冊檢驗、產品註冊申請、現場核查等多道程序,平時要2-3個月才能完成。瞭解到這一情況,負責許可證行政審批的威海市市場監管局四級調研員陳勇急了:“現在是特殊時期,一線醫護人員就缺這個,這哪能等?審批有困難,儘管找我們!”

  不僅專門派出工作人員上門對接企業,2月3日,威海市市場監管局還與省藥監局積極溝通爭取,將該產品納入應急審批“綠色通道”“排隊”時間大大減少。在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指導下,威高醫用材料有限公司“一路綠燈”的審批就此開始:4日,註冊樣品被送往省醫療器械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進行產品註冊檢驗;5日,公司向省藥監局發起產品註冊申請;6日,省藥監局受理註冊檢驗申請……

  2月9日,“曙光”終於來臨:威高醫用材料有限公司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產品註冊證正式發放!當晚,企業馬不停蹄投入生產,將生產的首批防護服運往濟南,為全省戰“疫”貢獻出一份“威海力量”。

  前所未有的研發速度,前所未有的審批速度,成就了威海市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僅用時10天的“最速投產”。而隨著迪尚、福鋮等企業不斷向這裡輸送設備、熟練工人,威高醫用材料有限公司的產能還將進一步加大。

  “為了進一步擴大醫療器械貨源,我們將實行駐廠技術服務制度,全系統的醫療器械專業人員將全部到企業一線辦公,幫助企業儘快取得防疫醫療器械生產資質。”陳勇介紹,除威高外,威海市市場監管局還在為雲龍複合紡織等企業提供幫扶指導,從源頭保障產品質量,確保企業產品成功通過審批,為該市乃至全省疫情防控物資需求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