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貶值、膨脹有多可怕?

天下沒有高低貴賤


財說得明白一直致力於進行普及的財商教育,對於通貨膨脹,我們的看法就是,不能過分宣揚他的弊端,而應該讓普通人都瞭解通貨膨脹發生時我們可以怎麼做。


01

現在一說到通貨膨脹,大家都知道貨幣會貶值,都知道物價會上漲,然後大部分人都會抱怨,但是這樣的輿論宣傳對於我們有什麼好處呢?只能造成消極的影響。

其實我們每天身邊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大體分成兩類,一類是自己能夠改變的,一類是自己不能改變的。

早上起床老天爺下雨了,這個你不能改變,那麼你就只好穿上雨衣,換上水靴,繼續上班。

每個月或者每年公佈了CPI的數字,不管高還是低,這都不是我們能改變的,我們能想的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怎樣避免通貨膨脹對自己的影響,進取一點的想法是怎樣利用通貨膨脹,讓自己過得更好。

02

2004年,小張買了一套房子,向銀行貸款,每個月要還4000,以當時他們家的收入能力,這4000元是剛好還得起,但不得不進入房奴狀態。

大家都說過去這十幾二十年有通貨膨脹,小張也發現東西越來越貴,但與此同時他發現自己的房子,也越來越貴,自己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同樣每個月還4000多,一開始覺得非常吃力,慢慢的就習慣了,其實主要的原因也是收入增加了。

2009年,小張把房子換成一套大一點,更加靠近市中心的房子,每個月的還貸額變成了11,000多,又開始了房奴生活。

物價還在繼續上漲,房價也在上漲,但是小張的收入也在上漲,這些年他發現11,000多,不像以前那麼大壓力了。他的房貸還要再還20年,估計再過10年,這每個月的11,000多更不是事。

所以小張一直以來對於通貨膨脹的態度,包括兩個方面,覺得物價是越來越貴了,買東西花的錢的確越來越多,但與此同時又覺得正是因為通貨膨脹,自己以前借的房貸,太划算了。

03

曾經在網絡上看到不只一次被人提起的案例,說某個人在歐洲旅遊,發現某一個咖啡廳居然還是10年前的老闆,一杯咖啡的價格居然還是10年前的價格,不由得感嘆他們的通脹控制得真好。

總有一些網友有意無意的故意提起這個案例,似乎月亮都是外國的更圓。

真正懂經濟的人,就不會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對於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來說不是好事,對於身處其中的普通居民來說,同樣不是好事。

你知道國外有多少成熟的經濟體,每年都致力於把通貨膨脹略微提升到2%這樣的水平嗎?

極低的通貨膨脹,甚至通縮,對於經濟的慢性侵蝕,同樣是壞事一件。

想象一下,如果上面說的案例是真的,10年過去了,咖啡還是原來的價格,也就是說房租還是原來的價格,人工還是原來的價格,經濟增長也近乎為0,這種情況下失業率會更高一些,經濟也缺乏活力。

04

像津巴布韋,像委瑞內拉等國家的惡性通脹,肯定不是好事。

但是我們平時的輿論宣傳,偏偏又過分的強調了通貨膨脹的劣勢。

財說得明白還是認為,普通人根本就沒辦法影響通貨膨脹,或高或低,還不如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輕微的貨幣貶值或通貨膨脹是有利於經濟的增長。反之如果嚴重的貨幣貶值或通貨膨脹是非常可怕的,具體有多可怕呢?下面進行分析。

什麼是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其實就是錢沒這麼值錢了,由於物價上漲過快,貨幣購買力不斷的下降,同樣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錢才能購買。

什麼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其實就是指貨幣超發,也就是大量貨幣供應到市場,直接讓市場有大量的錢,從而推高物價,直接性的讓貨幣出現貶值,讓貨幣購買力不斷的下降。

嚴重貨幣貶值有多可怕?

其實嚴重貨幣貶值就是指貨幣購買力大幅降低,起因就是由於物價的上漲太快所致的。物價上漲太快,直接會讓大家收不抵支,如果持續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的話,大家生活的非常緊張,從而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經濟增長率肯定會急速的下滑,經濟增長率下滑說明經濟在走下坡路,如果下滑達到一定的程度,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會導致經濟危機,至於經濟危機怎麼可怕,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

嚴重通貨膨脹有多可怕?

其實嚴重通貨膨脹的就是貨幣購買力大幅降低,起因就是由於貨幣超發導致物價上漲太快所致,物價上漲太快,貨幣貶值價值,同樣會造成大家收不抵支,直接影響經濟增長率,導致經濟危機出現。

通過上面對於嚴重貨幣貶值和嚴重通貨膨脹,其實意思都是一樣,都是由於物價上漲,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如果持續的惡化下去會導致經濟危機出現,這就是最可怕的後果。

經濟危機有多可怕?

任何國家都是怕經濟危機的,到底經濟危機有多可怕呢?

下面進行分析:

(1)經濟危機的話,很多中小企業會出現破產倒閉的現象,其次就是中小型工廠也是會出現倒閉潮。

(2)公司破產,工廠倒閉等出現的話,將會讓更多人失業,讓更多的人失去了收入。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失去了收入,對個人或者家庭的生活質量降低,消費能力下降,甚至有些人或者家庭連生活保障都沒。

(3)經濟危機會引發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會引發金融機構出現破產倒閉,同時也會導致各大金融產品大幅殺跌,從而很多人金融資產出現大幅縮水。類似房產,股票,基金,債券等縮水。

(4)經濟危機會導致物價上漲,貨幣大幅貶值,尤其是糧食方面的食品將會出現緊缺,很多商品會出現供不應求,會出現物以稀為貴。

(5)除了以上各種現象之外,還會出現由於大家生活不穩定,出現個人危機,家庭危機,很多人吃不好,穿不好,從而出現混亂的局面。

以上這些就是一個經濟危機帶來的很大負面影響,直接會影響每個人的衣食住行,影響大家的吃喝玩樂睡的生活質量。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說明輕微的貨幣貶值或者通貨膨脹是好事,將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激發大家的上進行。但是假如貨幣貶值太快,就會引發經濟危機,引發金融產品,將會帶來很多可怕的事出現。


老金財經


貨幣貶值、通脹膨脹有多可怕?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了。舉個例子,當年國民黨統治時期,100法幣的購買力,在1937年可以買2頭牛,1938年為1頭牛,1939年1頭豬,1941年為1袋麵粉,1943年1只雞,1945年只值2個雞蛋,1947年只值1個煤球,到1948年8月份只值3粒大米。

可能有些人認為,適度的通脹有益於經濟發展,還有人認為通貨膨脹要比通縮好,這樣失業率低。只要沒有大的通脹就沒啥大問題了。但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來看,物價長期穩定,不要出現太大波動。就像一位財經作家曾講過,美國的物價就很穩定,他在1988年去美國紐約,當時一頓午餐只需花費6-7美元,而2012年,美國紐約同樣的餐館午餐還是7-8美元,這就是物價的相對穩定。

那為什麼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希望貨幣不要超發,國內物價穩定呢?首先,不管每年通脹率是3%還是5%甚至更高,通脹是對老百姓辛苦賺來血汗錢的一種掠奪。對於投機炒房者來說,他們希望通脹到來,因為房價漲,炒房者的身價上漲,可以輕鬆致富。同時,對於揹負一屁股債的人來說,通脹反而能使他們減輕還債壓力,而真正辛苦賺錢的人,手裡的錢越來越發毛,以後大家都去投機取巧好了,社會財富誰來創造?

再者,別看每年通脹3%不足掛齒,10年後你手裡有100元,只值現在的70元了,這還值得高興嗎?本來我存點錢,用於養老,用於消費,用於以防不測之用,現在都被通貨膨脹給弄得越來越不值錢了,這意味著,居民家庭對抗風險的最後一層防護墊都被拿掉了。那麼一些家庭出現需要用錢的時候該怎麼辦?到時候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語的。貨幣貶值最可怕的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對你財富的掠奪,等你明白過味來了,手裡存點錢的購買力早就蕩然無存了。

最後,貨幣超發導致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說得不好聽一點是“劫貧濟富”。一般社會上的中低收入群體,他們要麼把錢存銀行,要麼買點理財產品,投資渠道相對有限,獲得的收益率也不會很高。而對於那些有錢有勢人,他們不僅可能最先從銀行裡面貸到款,去投資或購買商品,而且他們還可以從銀行借來錢,去投資利潤豐厚的各類項目,普通人根本無法參與。

實際上,有錢有勢的人賺錢途徑遠比普通居民強得多。他們不怕通脹,而且喜歡通脹。所以,老百姓只能把錢存銀行,拿著負利率,而錢卻讓有權有勢的人拿去投資或投機了,這樣進一步推升通脹水平。長此以往,社會貧富差距越拉越大。通脹其實對普通百姓是百害而無一利。

面對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很多人覺得適度通脹是可以接受的,也有人拿出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的案例來說事。但實際上,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是經濟崩潰的前兆,與現在的中國沒有可比性。其實,適度通脹也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們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原來的固定資產投資+出口,轉變為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減少貨幣超發數量,國內通脹水平和貨幣貶值程度還是可以減緩的。要是再像過去10年,M2總規模大漲4倍,那通脹和貨幣貶值肯定是無法避免的。


不執著財經


1、通脹是經濟的週期性調節

通貨膨脹,本質上是貨幣供應過多。當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過多的時候,就會貶值。

1978年時,如果你的錢包裡有30元現金,那麼恭喜你,至少你也算是有一定身價的人。拿上這些錢,你可以在國有商店購買到99斤大米、12斤豬肉以及10斤食用油。這一大堆東西,估計一輛購物車都裝不下。 反觀現在,如果再想用30元錢買到同樣多的商品,恐怕就有點痴人說夢了。30元錢,或許在超市只能買到5斤大米、1.5斤豬肉,以及1.1斤食用油,而這些只需要一隻小環保袋就可以裝下。 同樣金額的錢,在不同年代,購買到的商品數量竟然相差十幾倍,這就相當於,錢在無形中自己偷偷溜走了。

造成這種反差的主要原因,是物價的飛漲。換一個角度,也是錢越來越不值錢,即越來越高的物價偷偷打開了你的錢包,在你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像螞蟻搬家般,一點點將你的財富運往他處,你的錢包確確實實被“劃破”了。 2010年春節以後,我們就能感覺身邊的生活用品價格正悄悄抬頭。

尤其進入5月份以後,大蒜、綠豆、玉米等農產品價格更是“接力”高漲: 2010年年初,在全國主要大蒜產地山東,零售蒜價上漲了40多倍,達到每公斤9元左右。而在北京等部分大城市,一些超市的蒜價甚至高達每公斤20多元。 2010年5月,綠豆接過大蒜的“漲價棒”,成為“瘋豆”,批發均價由此前的每公斤5~6元,飆升至16.4元,最高時上漲到每公斤19.95元。

2010年6月下旬,生薑零售價呈現上漲走勢,價格漲速明顯加快,8月份時已經漲至每公斤12元。

2010年8月17日,中國商務部發布消息,7月份其監測的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同步上漲49.7%。2010年年末又有新的數據傳出,11月上旬,全國36個大中城市18種主要蔬菜平均批發價為每公斤3.9元,比2009年同期上漲62.4%。此前,“1元”蔬菜極為常見,現在,如果你想以1元的價格購買此前以角論斤的白菜,恐怕已成為妄想。

蔬菜用人們不適應的高價來彰顯自己地位的提高,其他商品也不甘示弱,在漲價這條跑道上,大家紛紛開足馬力,爭先恐後: 2010年6月,北京最大的信息網站趕集網統計的數據顯示:北京租房成本與2009年相比,同比大漲25%,平均租賃價格為3000元。此外,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房租價格的平均漲幅也超過10%。

2019年,最明顯的是豬肉價格,三十多塊一斤,比去年漲了三倍!

但是,一般來說,通脹是發生在經濟發展比較好的階段,貨幣流通速度快,對外貿易增速,因此對經濟是有好處的。適當的通脹,可以刺激人們消費,購買房子、購買黃金,購買其他生活所需的產品。像美國,很多人都是借貸生活,但是美國人的生活一樣那麼好,形成了良好的消費市場

2、極度的通脹,會讓經濟崩潰。

學過經濟的人都知道,荷蘭的鬱金香泡沫、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民國國民黨的法幣泡沫,都是極端的通脹,人們生活生不如死。

中國在1947年發生了超過1500%的通貨膨脹,印度尼西亞1966年的通貨膨脹率超過900%。即便是亞洲“小虎經濟”,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在20世紀70年代初也發生了遠高於20%的通貨膨脹。 非洲擁有一個更糟糕的記錄或許並不為怪。安哥拉1996年的通貨膨脹率超過4000%,到2007年為止,津巴布韋的通貨膨脹率已經升至66000%,使其在通貨膨脹記錄上超越了剛果共和國(一個與國際資本市場脫鉤的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不包括在我們的樣本中,自1970年以來已經發生了3起惡性通貨膨脹事件,人民餓死不知多少。

歐洲的經驗包括Cagan所研究的戰後大型惡性通貨膨脹。但是,即便撇開惡性通貨膨脹,波蘭、俄國(蘇聯、俄羅斯)和土耳其等國家也在大部分時間裡發生了高通貨膨脹。在當代,我們可能並不認為北歐國家會產生大規模的通貨膨脹問題,但是它們在此前也發生了高通貨膨脹。

例如,1812年挪威的通貨膨脹率達152%,1800年丹麥的通貨膨脹率達48%,而1918年瑞典的通貨膨脹率達36%。拉丁美洲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通貨膨脹史尤為壯觀,如表12-3所示,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它們發生了多次和平時期的惡性通貨膨脹。

這些通脹都讓其國家的中產階級一夜返回貧民,讓民生不如死,十分恐怖!


商業風尚人物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100萬十年後值多少錢,按今年的通脹率算,看看10年後,100萬還剩多少。今年通貨膨脹率大概3%,按照這個標準算的話 100/(1+3%)^10=74.409 所以大概就等於74萬吧。

所以我們要想抵抗通脹那就得懂理財,通過理財跑贏通脹,還是比較容易的。我建議的理財方案是,將你的資金分為三份分別投資於以下三種理財產品:

1、投資股票

如果個人空閒時間比較多的話,學學炒股也是可以的。很多人平時不炒股,然後等所謂的牛市來的時候才炒,可往往是這樣的人炒股虧得最多的。

因為股票市場是一個投機市場,你想不花點時間研究,想賺錢基本不可能。 平時多花點時間瞭解股票市場,那麼經過幾年的積累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要是運氣好,遇到一次牛市,或許炒股就可以讓你直接實現財務自由。

所以要是有足夠多的時間,學習一下炒股也是可以的,期望10%以上的收益也不是那麼難。炒股的話主要是做價值投資,放長線,因為平時上班沒有太多的時間關注。

2、定投公募基金

定投公募基金,目前市場上公募基金已經有幾千只,要找到好的基金,是得花點心思。 可以從基金排名靠前的基金篩選。

基金主要有股票型,混合型,債卷型和貨幣基金,風險逐漸減小。 股票型基金,風險比較大,但收益相對也高些,所以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強的人投資。如果風險承受能力低,可以考慮投資一些混合型和債卷型基金。

如果還年輕,風險承受能力強,可以重點投資股票型基金, 購買基金應該採用定投方式,這樣可以降低風險。 因為基金都會有一個漫長的回調期,如果一次性買入就會導致可能在回調的過程中虧損比較大。

定投一般兩週到一個月投一次比較合適,太頻繁或是週期太長都不好。 基金一旦定投後,就是虧損也不要急著賣,一般基金都是能跑贏指數的。

3、存銀行定期存款

除了炒股和購買基金,可以將部分資金用於購買銀行定期存款,做到年化4%左右收益就差不多了。這部分的資金主要是為了平時急於用錢,所以定存個六個月還是可以的,到期了再次定存。

通過以上理財方案實現存款年化收益10%左右,實行起來也容易,這樣才能跑贏通脹。

大家好,我是月牙亮投,如果您關注基金理財信息,歡迎點贊關注,我會定期分享這方面的信息!


月牙亮投


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商品增加,社會投資需求增加,都需要大量的貨幣資金滿足市場需要。

物價上升、居民收入增加,良性的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有較為積極的刺激作用。

何為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

<strong>

人們一聽到通貨膨脹,本能的反應就是:物價上升,手中的貨幣購買力下降,自己的資產無形中受到損失。

我國曆史上發生的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發生在1937年到1949年 這12年間。

這期間,國民黨濫發紙幣,發行額增加 了 1400多億倍,物價上漲了 85000多億倍,法幣 的購買力一落再落,最後幾乎變成廢紙。

據統計,法100元的購買力,在1937年為2頭牛, 1938年為1頭牛,1939年為1頭豬,1941年為1 袋麵粉,1943年為1只雞,1945年為2個雞蛋, 1946年為1/6塊肥皂,1947年為1個煤球,到 1948年8月19 日只值3粒大米。通貨膨脹原因是貨幣超發。以這方面為前提做出結論通貨膨脹的影響。

1:物價上漲。原因:更多的貨幣追逐有限的商品。

2:成本上漲。原因:原材料和人工勞動成本因商品的價格上漲同時必須滿足必要的生存需求。

3:儲蓄下降。原因:物價持續走高,銀行利率不足以抵制通脹,儲蓄意願下降,資金外流向其他投資品(資產)。

4:貨幣貶值。原因:貨幣超發會造成本國貨幣貶值,進口型企業受挫,出口型收益。5:經濟風險加大。通貨膨脹如果長期持續的話肯定是絕對的壞事。但如果中短期有利於經濟發展。前提條件是新增貨幣的分配合理以及財務槓桿處於可控力度內(做到較難)。

6:通貨膨脹期表示經濟繁榮,失業率低。以上是宏觀上看。

對於個體來說的話:1:固定收入者受損,浮動收入者獲益。

2:借款人收益,存款人受損。

3:一般居民受損,國家獲益。

4:持有財富資產者獲益,持貨幣者受損。


財經札記


要說通貨膨脹,也會有不同的成因,比如,基礎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會帶動其他產品的價格上漲。典型的是油價上漲會引發一系列的漲價,農產品價格上漲也會引發漲價。

那通貨膨脹也會是因為流動性增加帶來的,發行的貨幣太多,錢就不值錢了。

那也會因為經濟發展快,工資上漲,人手裡的錢變多,需求旺盛,從而引發價格上漲。

所以,也並非所有的通貨膨脹都是壞事,都很可怕。

如果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速是相吻合的,反而是經濟繁榮的景象。

而在經濟過熱,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的時候,通常會通過財政和貨幣等政策來進行調節。


所以,只要是通貨膨脹在合理的範圍內,就沒什麼可怕的。

可怕的是因為外部環境各種因素組合影響,導致通貨膨脹率超出可控範圍,最後反過來又導致經濟奔潰。

比較典型的是民國時期的紙幣,要一袋子的紙幣才能買到東西。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津巴布韋,上億面值的貨幣,還買不來啥東西。

這就都是非常嚴峻的情形,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災難。因為手頭的錢完全喪失了購買力,財富會大幅縮水,甚至生活無以為繼。


康愉子


記得小時候,在太姥姥家裡,看到牆上、天花板上、一些傢俱上面都裱糊著一些花花綠綠的紙。覺得有些好玩,就問太姥姥:“這是什麼呀,還挺好看的”。太姥姥看著我笑了笑,說到:“這些都是錢呀,是金圓券,還有好幾麻袋呢,夠幾百億元呢”。

我一聽,更加不解了。雖然那時候對錢也沒有什麼感覺,但也知道錢可以買水果糖吃,是個好東西。於是進一步問道:“太姥姥,既然是錢,為什麼就糊了牆了呢?”,太姥姥收起了笑容,嘆了口氣,沉聲說道:“這些都是過去的錢,現在都沒有用了”。

這大概是我人生第一次對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的一些朦朦朧朧的印象吧。

金圓券事件大家都知道,是解放前夕,當局一手炮製的收刮人們手中金銀的一個騙局。結果就是導致物價飛漲、貨幣貶值,隨著新中國的解放,最後成為了一堆廢紙,無奈的人們只能用來糊牆了。

生活中,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我們感受到了嗎?

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這些名詞看起來很專業,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時刻在感受著經濟變化帶給我們的影響。

就拿今年來說,我們感受最深的是豬肉,價格幾乎翻了一倍。昨天和一個朋友聊天,說起豬肉,他表示都很長時間不知肉味了。雖然是在開玩笑,那也說明豬肉的價格還是超出了人們一般的購買能力。

經常去菜市場和超市的人們會發現,雞蛋忽然一天就漲價了,前天還3.5元,今天就5.0元啦。還有水果等其他一些日常生活中消費的物品,說漲價就漲價。老百姓形象的稱之為“蒜你狠”、“姜你軍”、“刮蔥風”等,來表達“錢不值錢”的一種無奈。

另一個對我們有深刻影響的就是房價,十年漲了10倍、二十倍。很多想買房的人稍一猶豫,本來夠買二環的房子,只能跑到六環去買了;上午還夠買三居室,下午就只能買個兩居室了,甚至一居室了。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當然生活中,我們會不時會感受到物價的波動,有些是正常的波動,有些是不正常波動。那麼到底什麼是貨幣幣值、通貨膨脹呢?

什麼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求遠大於供)”。

通貨膨脹簡單的說,就是“錢不值錢”了。

通貨膨脹是怎麼發生的,有哪些後果?

從國內幾次通貨膨脹發生過程來看,通脹的原因就是央行超發貨幣,從而導致錢不值錢。

通貨膨脹導致的後果通常有以下幾種:

第一、 民營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

幾次通貨膨脹導致的結果就是部分地區出現大量的民營企業倒閉。尤其是江浙一帶,民企倒閉的新聞不時付諸報端。企業倒閉潮帶來的是人口失業率上升,影響著成千上萬家庭的生活和生存,對社會的安全穩定造成了影響。

第二、 資本市場動盪,吞噬中產財富

通貨膨脹初期,由於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會推升資本市場的上漲,隨著通貨膨脹的加劇,股市也急速飛漲到了高位,投資者蜂擁而入,買菜大媽也衝到了交易室。

然而好戲還沒有開始,就落幕了,股市隨後一瀉千里。多少投資者頃刻間血本無歸。無數的中產階級一夜之間變成了無產階級。大量的社會財富就這樣被無情的吞噬掉了。

第三、 物價飛漲、貨幣貶值

通貨膨脹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物價飛漲和貨幣貶值。舉幾個不同國家貨幣貶值的例子:

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經歷了一次超速通貨膨脹,一份報紙從0.3馬克三年時間漲到了7000萬馬克,其中一個月就從2000馬克漲到了7000萬馬克。是不是很震撼!

俄羅斯

1921年到1922內戰期間,通脹率高達213%;1992年,前蘇聯通脹率達到了2520%的水平,盧布從1美元兌換100盧布貶值到1美元兌換30000盧布。

津巴布韋

在津巴布韋,貨幣不是論張,而是論堆,買東西需要用秤來量。津巴布韋是世界上百萬富翁最多的國家,但又是最窮的國家。2008年,津巴布韋的通貨膨脹率是220萬%。

在津巴布韋坐出租車,即使用5萬面額的錢來付費,數鈔票的時間和坐車的時間都差不多。去餐館吃飯,一盤魚香肉絲,要1.2億津元。


南公子


1、通脹本來就是普遍現象

貨幣貶值,通俗的說,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比如說,過去20年來,很多商品的物價都是上漲了很多倍,20年前100塊能買到很多東西,但現在100塊能買到什麼呢?

但是即便如此,好像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因為一方面我們手裡的錢變多了,東西雖然貴了很多,但是我們能買的到和買的起的東西其實也在變多,所以,並沒有多可怕。另一方面,因為這個通脹的過程其實比價長,並不是在很短的時間發生的,所以即便可以算得上是“溫和”通脹,這個過程對經濟的發展反而是有利的。比如大家都覺得現金會越來越貶值,所以就會刺激消費,甚至很多人會採用借貸的方式來消費,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樣對借貸人反而是非常有利的,這就是通脹預期帶來的變化,因此適度的通脹對經濟發展是有好處的。

2、惡性通脹才是最可怕的

學過初中歷史的人都知道,解放前的時候,國民黨統治區經濟崩潰,通貨膨脹的例子,由於國民黨大量發行法幣,搞得貨幣急速貶值,買個燒餅都要幾百塊,買100斤糧食竟然要幾十萬塊,搞得大家逛個街都要挑著法幣去,一時間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而到了現代,最著名的惡性通脹的例子發生在津巴布韋,該國的通脹始於2000年左右,因為總統穆加貝強行推行土地改革,收回白人農場主的土地,分配給沒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土地的黑人,結果破壞了經濟體系,引發糧食危機,結果到了2006年,津巴布韋的年通脹率為1042.9%,2007年則衝到10000%以上。到了2008年6月末,津巴布韋貨幣的匯率已跌至1美元兌1000億津巴布韋元,而厚厚一沓紙幣湊夠的1000億卻只能買到一個麵包。

到了2008年,這個國家竟然推出了面額最大的貨幣,100億!實在是太可怕了。


所以說,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的,如果在某個限度內發生,可能是好事,但是一旦加上時間這個因素,就有了很多不確定性,如果發生的太快、太急,那可就是災難了。




遁逃者


輕微的通貨膨脹是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但是嚴重的通貨膨脹會影響經濟發展,遠得看國民黨時期,貨幣貶值非常厲害,今天買一斤米只要10塊錢,明天買一斤米就可能要10000,後天再買一斤米就可能要一貸紙幣,1948年內戰進入了轉折階段,國民黨急需不補充軍需,瘋狂印錢,1948年8月19日,上海的物價指數相當於戰前的571萬倍!!!通脹率達到了571000000%!而實際上重要的民生物資通漲還不止這些,1948年的鈔票已經到了一麻袋鈔票買不到一斤大米的地步,苦了老百姓。近的看委內瑞拉,2016年委內瑞拉的通脹率達到驚人的481.5%,2018年達到驚人的1698488%,紙比貨幣值錢了,不得已委內瑞拉政府把新發行的貨幣抹去“五個零”。

什麼是貨幣貶值?

假設全世界貨幣總量有1000元,總共有1000個香蕉,每個香蕉價格是1塊錢。明年為了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開始發行貨幣,全世界的貨幣量增加到4000元,香蕉的產量增加到2000個,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那香蕉的價格漲到2塊一個,上漲了100%,我們手上的錢去年可以買到1個香蕉,今年可能只能買到半個,讓我們的購買力不變的有兩個辦法,手上的錢通過投資升值部分或者是收入增加部分等於100%。


貨幣貶值的危害

貨幣貶值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居民手中的財富無形中被剝奪,80年代的萬元戶是極非常有錢的,現在的萬元戶屬於貧民了,站在居民的角度上看,是不希望有貨幣貶值的,因為貨幣貶值意味著手中的現金的購買力下降,財富會變少,我們手中現在的1萬塊錢,10年後可能只相當100塊錢。按照M2的發行情況來看,貨幣的年複合貶值超過6%,那意味著我們的財富年複合增長要達到6%,才能使我們貨幣貶值中實現財富的正收益,過去能夠達到收益率的對普通百姓來說只有房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