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在當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為您推出“園林線上課堂”,持續推廣科普教育。


在中國的傳統春節中,人們通過舞龍舞獅來慶賀新年。

中國有獨特的獅文化,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祛病保平安。



中國的獅文化


獅子原產於西亞和非洲,並不是中國本土的物種。絲綢之路成形後,西域一些國家就開始向中國進貢獅子,一直到南北朝的時候,還在繼續。《後漢書》曾記載:“是歲(章和元年),月氏國遣使獻扶拔、師子。”

隨著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佛經中的獅子的形象開始為人所知。獅子在佛教中是勇氣正義之化身,文殊菩薩的坐騎即為獅子。中國的百姓根據文獻中的描述,創造出了中國人心中的獅子。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明代成化十九年宮廷鉅作《西番貢獅圖》


舞獅傳說流變


相傳漢朝西域大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雄獅,說若漢朝無人可馴服便斷絕邦交,馴服可繼續向漢朝進貢。漢章帝先後選了幾人去嘗試馴獅,結果都被獅子咬死了。後來獅子發狂,被宮中的人打死。宮人為逃避皇帝的責罰,將獅皮剝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獅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漢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後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代表。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流傳開來。


此外還有北魏起源說法,唐朝起源說法,南北朝起源說法。 在此不過多贅述。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舞獅


五代十國後,舞獅的風俗由中原流傳到嶺南地區,於是有了南獅和北獅之分。

由於南獅擬神,造型威猛,舞動起來鼓樂激昂,雄壯威武,所以又有醒獅之稱。醒獅作為嶺南的民俗文化,在廣東地區佔有重要的地位,每逢喜慶節日,或重大的活動,必然有醒獅助興,這個傳統歷代相傳,經久不衰。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人們套上五彩繽紛的獅子外套,模仿獅子行走坐臥、俯仰跳躍,寓意著生生不息、家族繁衍和社會繁榮,舞獅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表現了人們對獅子的喜愛,也表現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奮鬥精神。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嶺南醒獅


殿宇橋樑瑞獸


在中國古建築宮殿、寺廟、官衙、園林、陵墓前常常塑造石獅、銅獅來看守大門,以示震懾。元人熊夢祥撰《析津志輯佚·風俗》記載:“都中顯宦碩稅之家,解庫門首,多以生鐵鑄獅子,左右門外連座,或以白石鑿成,亦如上放頓。”這是關於我國看門石獅出現時間最早、最詳細確鑿的記錄。

作為安放在家宅門口的獅子還有講究,都是一左一右,一雄一雌。雄的獅子右掌踩著繡球,繡球代表環宇,腳踩繡球意味著腳踩環宇,是權威、統一的象徵。而雌的獅子通常帶著一隻小獅子,代表著人丁興旺之意,象徵子嗣延綿,代代相傳。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北京故宮太和門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北京頤和園文昌院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北京頤和園排雲殿


中國園林博物館的門口就有兩隻銅獅,形象源自頤和園排雲殿前的銅獅。經3D技術無損傷原樣複製,保留了宏偉高大、威嚴肅穆,不矜不伐的造型藝術。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作為鎮宅驅邪的瑞獸,除了鎮守宅門,它還會出現在房屋、宮殿等屋脊上,並被稱為“屋脊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故宮 屋脊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獅子 屋脊獸


除了這兩個位置,古代石橋的望柱上也能看到獅子的形象,這在宋式和明清式建造中稱為獅子頭望柱。

如頤和園中的十七孔橋上的石獅子也是人們憑欄遠眺後可以端詳觀賞的視覺焦點。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頤和園 十七孔橋


在北京,最著名的莫過於盧溝橋上的石獅子了。小學語文課本《盧溝橋的獅子》對它的描述惟妙惟肖、細緻淋漓,體會勞動創作者的智慧與藝術造詣。而勇猛的石獅子也照鑑著歷史的發展,走過“七七事變”見證中華民族的英勇頑強,也在和諧富足的當下見證著京西的發展變遷。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盧溝橋的獅子


園中似獅非獅


在中國的經典園林中,“獅子”依舊是不容錯過的“特別風景”。雖然以“獅子”著稱,但卻並非以“獅子”的形象雕鑿塑像,而是藏在園林的山水之間。

最典型的就屬蘇州獅子林,它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巖壑,奇巧盤旋、迂迴反覆,且以“似像非像”的獅子形象而聞名。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蘇州獅子林


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禪師來到蘇州講經,受到弟子們擁戴。翌年,弟子們買地置屋為天如禪師建禪林。天如禪師因師傅中峰和尚得道於浙江西天目山獅子巖,為紀念自己的師傅,也因佛書上有“獅子吼”一語,且眾多假山酷似獅形,取名“獅子林”。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蘇州獅子林——九獅峰


乾隆皇帝也曾六遊獅子林,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匾額。乾隆還下令在北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內仿建了兩座獅子林。可見當年帝皇對獅子林情有獨鍾。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蘇州獅子林——園林小品


在廣東順德的清暉園中,用英石堆疊的獅山猶如一隻雄獅昂首嘶吼

園林線上課堂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

清暉園獅山


《獅賦》形容獅子:"鉤爪鋸齒,弭耳宛足,嗔目雷曜,發聲雷響。拉虎吞貔,裂犀分象。" 昂首怒目,巨口大張,仰天怒吼,好不威風。

關於獅子的文化藝術在中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被賦予了中國傳統的審美特徵和符號寓意的獅文化流傳至今,依舊有著鮮活的生命力,並且還將繼續傳承下去。


庚子新春遇到突發的疫情,讓全國人民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在這期間,中國園林博物館等更多文化單位通過線上科普文化知識,為廣大觀眾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供給。陰霾終將會散去,張開雙手擁抱藍天。

“園林線上課堂”的“新春”系列到今天就告一段落了。很快,我們將推出更多優質的短視頻科普微課,讓大家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能瞭解燦爛的園林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和科技。美的園林,就在你身邊。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園林”

線上觀展 線上逛園

學科普 愛生活


溫馨提示

1、關鍵詞“宅”,不串門、不走親戚,我們相信關係不因距離而疏離;

2、電子拜年,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心意送到,見屏如面;

3、在家吃飯,避免公開聚餐,親自下廚,傳承媽媽的味道;

4、增強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健康當季最時尚;

5、拒吃野味,人人承諾,不獵奇,不貪嘴,守法守規好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