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疫情防控 硬科技企業“各顯神通”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雖然不少企業受到疫情影響,但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步伐並沒有停止。近日記者採訪發現,一大批硬科技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用科技賦能疫情防控,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各顯神通”。


1秒就能測體溫!

異常報警更高效


1秒就能檢測出人體溫度,溫度分辨率達到 0.05℃……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有一批來自華數提供的“黑科技”——紅外熱成像智能人體測溫系統,在為醫護人員的安全保駕護航。


日前記者從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獲悉,除了火神山醫院,在雷神山醫院、武漢天河機場,以及中山、佛山、深圳等地的車站均有智能體溫檢測系統。


“當時是大年三十晚上,佛山華數接到了總部公司華中數控的生產指令任務,我們第一時間響應,短短一天迅速組建了30餘人的採購、生產、技術服務和質檢隊伍。”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佛山市政府、各協會聯盟組織、供應商等幫助下,佛山華數克服重重困難,全力保障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設備需求。


“我們給佛山市政府寫了感謝信,因為當時在春節假期,很多企業都在放假,很多生產物資如芯片、機械加工的廠家都是政府和協會幫我們協調對接,很快把生產工作組織了起來。”楊林說,通過線上統一指揮,線下協同作業,密切跟進原料採購、生產、裝配、發貨等環節,在短短3天內,“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的材料陸續到位,目前“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產能已處在爬坡階段。


據介紹,該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只需被測目標在紅外鏡頭探測範圍內快速經過,儀器1秒鐘就能立即顯示人體熱圖像和最高體表溫度,操作人員即可獲得準確數據。而且該智能體溫檢測系統溫度分辨率可以達0.05℃。


“一旦遇到可疑發熱病人,儀器會立即報警,有效防止操作人員與人流的交叉感染,符合疫情防治的緊急需要。”楊林說,特別適合高鐵站、機場等人群密集、流動性高的場所,對發熱人員進行快速篩選及報警鎖定,儘早發現疑似人員,阻止病毒的傳播。


楊林表示,紅外熱成像智能人體測溫系統的需求很大,當前佛山華數的主要精力是生產這一防護物資。截至目前,華數已累計為社會提供了數千臺紅外人體測溫設備。


賦能疫情防控 硬科技企業“各顯神通”


“無接觸自助機” 防交叉感染


不需要與屏幕接觸,只要點擊空中成像,就能完成掛號、預約、繳費等多功能自助服務……1月23日,由安徽東超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國內首批兩臺“無接觸自助機”在中國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北區緊急投入使用,分別在一樓大廳門診和發熱門診各一臺。這兩臺“無接觸自助機”也是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使用。


“醫院作為可能存在傳染源又有大量易感人群的公眾場所,各類人群密集,做好院內感染的防控尤其重要。雖然普通的觸摸式自助服務機每天會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但還是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談及打造“無接觸自助機”的初衷,安徽東超科技有限公司CEO韓東成這樣說道。


1月22日,面對疫情,東超科技利用自身專利DCT-plate(等效負折射率光學平板透鏡)技術,主動向中科大第一附屬醫院申請立項。“在得到醫院批准後,我們立即召回了10餘名已休假員工組成突擊隊,經過24小時奮戰終於打造了全球首臺零交叉感染多功能自助終端設備。”韓東成說。


據介紹,區別於傳統成像需要一層透明的膜作為介質和呈現“虛像”的現狀,“無接觸自助機”採用了先進的可交互全息空氣成像技術,讓包括預約、掛號、繳費、支付等所有流程都在空氣中完成,有效隔絕了因人體與物體表面接觸時產生的細菌和病毒感染。


“‘無接觸自助機’讓我們的核心技術空中成像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落腳點和應用場景,它不僅可以應用在醫院,還可以應用到銀行的自助服務、公共場合的電梯按鈕等場景。” 韓東成說。


在保障員工安全防護的前提下,東超科技已於大年初二投入生產,為醫院定製或改裝“無接觸自助機”。韓東成說,“此次投放全部無償提供。目前,已有馳援武漢計劃,希望能為防控疫情盡一點力。”


賦能疫情防控 硬科技企業“各顯神通”


定製疫情動態

高科技助力信息公開


全國疫情總體情況如何?每個省的應對措施有哪些?網上鋪天蓋地的消息,哪些才可信?由中科聞歌大數據團隊推出的《直播|7*24肺炎疫情實時動態》,聚焦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事件,基於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媒體機構等權威信源,實時生成和發佈內容全面、分秒級更新的抗擊疫情最新資訊,為大眾提供7*24小時精準信息服務。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我們發現需要一個渠道能把主流、正面的聲音、權威的聲音集中起來,讓大家能夠一站式關注,這對政府決策、媒體報道和公眾防護來說也至關重要。”談及免費面向抗疫開放數據服務,中科聞歌董事長王磊說道。


疫情發生之後,中科聞歌公司緊急擴充計算資源和抽調技術力量,面向全國政府和媒體等機構用戶推出疫情動態大數據信息訂閱服務,可根據用戶需要定製主題,為政府決策、媒體報道和應急應對提供全網信息數據支持。


王磊說,從1月23日開始,中科聞歌有30多名員工“三班倒”,尤其是做數據服務、輿情分析的團隊基本上沒有休息,從而及時迅速推送疫情動態信息,為政府、媒體和公眾個人獲得實時信息提供渠道支持。


“我們的疫情動態一方面給媒體提供了準確的數據來源,供其儘快發佈。同時,中科聞歌給一些省份做的預約配送口罩的小應用,以及對網民意見和建議進行抓取,都方便了政府決策。”王磊說,除此之外,中科聞歌還對公共衛生大數據進行分析,寫了大量的決策分析報告,供衛健委、指揮部等進行決策參考。


目前,由中科聞歌提供的疫情相關信息服務已接入國家及省市級用戶百餘家,服務和覆蓋人群數千萬,受到用戶和行業的廣泛好評。


賦能疫情防控 硬科技企業“各顯神通”


物聯網芯片加入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


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北京宏誠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組織團隊開展火線攻關,研究和提供針對應急保障疫情的快速反應解決方案。


該方案主要結合公司產品特點和核心技術,面向病原微生物菌毒種綜合管理迫切需求,提供了病原微生物菌(毒)種綜合管控平臺,可幫助菌(毒)種、樣本管理工作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可視化,做到全流程綜合管控、跟蹤溯源,最大程度保證菌(毒)種、樣本安全。


“當前,疫情拐點尚未出現,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咽拭子等標本待檢規模居高不下,而咽拭子、試劑盒等都牽扯到對生物標本、樣本的檢測和管理。恰恰是在這些方面,如果管理不善,可能會成為防控疫情的瓶頸之一。”北京宏誠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思淼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團隊研製完成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綜合管控平臺”,融合先進的物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將每一份樣本賦予惟一的芯片身份標識,真正做到“一物一碼”,對病原微生物樣本採集、交接、入庫、存儲、出庫、發放、回收與核銷進行全程電子監控和精細化管理,已經實現生物樣本、菌(毒)種全程跟蹤溯源以及自動化、可視化和智能化的安全監控管理。


“在檢測樣本數不多的‘平時’狀態下,採取以往的條形碼掃描方式,可能問題不大,但在疫情‘戰時’狀態下,大量樣本密集湧入,仍採取原來的方式,效率太低。此外,大量的樣本在流轉過程中採用人工接觸式操作,可能會有汙染的風險,也不安全。”韓思淼說,確保整個流程的安全可信可控,正是宏誠創新在疫情防控中價值所在。


據悉,宏誠創新的“智慧樣本保藏管理系統”已成功落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菌(毒)種保藏中心,為其提供智能化、自動化、可視化的菌(毒)種全流程安全監控管理服務。


“此次疫情之後,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社會大眾的認知層面,對國家的生物安全危機意識會更加增強,未來,宏誠創新將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韓思淼說道。


賦能疫情防控 硬科技企業“各顯神通”

雲端戰“疫”!


1月27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佈消息稱,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該院第一時間開展了覆蓋全體線上醫護人員的新型肺炎感染防治流程培訓,在“智慧好醫院”平臺全面開通了免費的線上諮詢專區,由多名專家及專業的醫學志願者針對該疾病進行7(天)×24小時實時答疑,通過線上諮詢預防機制,判定疑似病例,告知應對措施,避免延誤病情。


據悉,該智慧好醫院平臺由西安朝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所開發。該公司創始人錢步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發生之後,朝前科技主動與西安交大一附院聯繫,隨後在“智慧好醫院”平臺首頁開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免費線上諮詢專區。目前,公司有50名左右的員工參與技術服務和運營。


錢步月介紹道,該免費線上諮詢專區主要是針對懷疑自己患病的人,通過線上問診諮詢對其進行一個初步的篩查,有必要的話會進入醫院相關的隔離流程。


“該線上諮詢開通之後,2月3日至今,‘智慧好醫院’平臺上每天有一到兩千人次進行發熱諮詢。”錢步月說,通過線上的篩查,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醫院因人員聚集引發的交叉感染。


“目前醫院最擔心的就是院內交叉感染的問題,在我們的線上諮詢過程中,我們做了一個統計,有90%甚至95%的患者並非是新冠肺炎。”錢步月說,隨著疫情的發展,大家很容易過分的恐慌,而盲目去醫院也有一定的風險。目前,朝前科技已為近20家醫院開通了免費線上發熱諮詢服務。


賦能疫情防控 硬科技企業“各顯神通”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融媒體平臺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