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區工作者公共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部分地區社區工作者考試的重點考察內容,因此掌握社區公共基礎知識也是十分必要的,黃岡人事考試網根據社區工作招聘考試情況,為大家整理了一下公共基礎知識內容,供大家參考學習。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結合到基層、事業單位等考試,有概念性的直接考察,也有對所處初級階段特徵、經濟政治發展等方面的間接性考察。所以備考時更加要注重對初級階段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記憶。


公共基礎知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依據。”認識國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現實社會的性質和發展階段,認識社會主要矛盾和它的變化。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到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近代中國的國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會性質;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標誌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到1949年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進入了過渡性質的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時期(1949年-1956年)總路線是一化三改,三大改造中尤其是採用和平贖買的方式將資本家改造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資本主義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誌基本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黨的十三大最早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十五大提出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是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按照馬克思主義對社會形態的劃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共產主義,我們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後並沒有建立資本主義,而是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所以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必然要經歷一個特定階段,即初級階段不是泛指所有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階段,而是特指我國。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從進入社會主義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整個歷史階段。基本特徵有:擺脫不發達狀態;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佔很大比重,轉變為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歷史階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轉變為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歷史階段;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轉變為全國人民比較富裕的歷史階段;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逐步縮小差距的歷史階段;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歷史階段;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精神文明的歷史階段;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