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膠著期,武漢打響了攻堅戰

疫情膠著期,武漢打響了攻堅戰


疫情膠著期,武漢打響了攻堅戰


我看過的最動人的廣場舞,不是在現場,而是在手機視頻裡。那是在疫情重災區武漢,在一所臨時建起的方艙醫院裡,一些確診的輕症病人在醫護人員的帶領下,隨著音樂的節奏跳動和旋轉。他們的動作未必專業,而且因為戴著口罩的緣故,也看不清他們的表情,但是在那種“極限”環境下,那樣的舞姿依然令人動容。它讓我們看到了武漢人民的樂觀和堅強,看到他們在疫情肆虐下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秩序和精神風貌。武漢人民的樂觀,也極大地鼓舞著全國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

疫情防控,仍然是社會生活的重中之重。這幾天有幾則新聞,特別值得關注。最重要的新聞是,2月10 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他深入社區、醫院和疾控中心,瞭解基層的防疫情況,還視頻連線武漢抗疫前線,給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廣大幹部群眾送去了黨中央的關懷和慰問。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給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指明瞭方向,劃出了重點,提出了要求。這對於“膠著對壘狀態”的疫情防控,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聞是,截至2月11日,湖北以外地區確診病例實現了八連降。感染病例的連日下降,治癒率的明顯上升,意味著在返城大潮的衝擊下,全國的疫情防控仍然呈現出向好的趨勢。湖北以外地區的疫情拐點會在什麼時候到來,恐怕還需要審慎的觀察,但是防控所取得的成績是毋庸置疑的。要知道,你在家裡的深宅,也為這一成績的取得貢獻了力量。


武漢乃至整個湖北,是這場疫情防控戰的主戰場,那裡傳出的每一條新聞都格外引人關注。首先是人事變動。曾經在武漢擔任市委書記的陳一新,火線出任中央指導組的副組長,這個消息讓武漢三鎮的老百姓特別振奮。陳一新到任伊始,就在微信群裡和武漢市區級領導幹部交流,他說了這麼一句特別形象的話:“水龍頭不關,拖地板再起勁也是徒勞”。他強調的是什麼呢?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明確要求,“應收盡收,刻不容緩”。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實行分類收治和隔離留觀管理,尤其對重症病例實行應收盡收,才能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才能從源頭和傳播途徑阻斷病毒的蔓延。

另一則消息是,湖北省衛健委黨組書記和主任雙雙下課,這兩個職務則由新任省委常委王賀勝一肩挑。長期在衛生系統工作,從國家衛健委副主任的位置上“空降”湖北,以省委常委的身份兼任省衛健委的主要領導職務,這個罕見的人事安排非常耐人尋味。其中透露的重要信息,在大年初一舉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已經可見端倪。也就是說,在這個非常時期,湖北省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疫,必須加大地方決策的科學含量和專業技術含量,必須讓每一步棋都能對標大局、切合實際。

在這樣的總體態勢下,2月8日開始,武漢的疫情防控吹響了攻堅戰的號聲。這其中有哪些重要含義呢?武漢的防疫關係到全國,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武漢的防控是整體戰疫的牛鼻子,絕對不能有絲毫放鬆。正因不能再有閃失,所以盡銳出戰,全國的資源都在向武漢和湖北匯聚。不僅如此,疫情防控還提升到了很高的政治高度,能不能做到“應收盡收”,是檢驗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有沒有做到“兩個維護”的試金石。

按照中央指導組的要求,武漢攻堅戰有非常細、非常實的措施。比如一小時通報制度,各區、各街道每隔一小時要向上級報告進展情況,遇到什麼問題也要如實彙報。第二個是領導幹部下沉包乾、靠前指揮,各級領導幹部都要下沉,與基層幹部並肩作戰。第三個措施是建立激勵問責制度,把完成“應收盡收”任務作為考察干部的主要依據,“以結果論英雄”。

在前期存在不少欠賬的情況下,完成“四類人員”的分類收治,尤其是完成重症病例的“應收盡收”,難度是相當大的。但這是底線、是軍令狀,非完成不可。通過幾天的努力,全面排查和“應收盡收”還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據武漢方面消息,到8號為止,全市排查出了1499名重症病例沒有收治入院,到10日中午,這些重症病例都得到了收治。封城半月之久,還有這麼多重症患者“遊離”在外,可見疫情之兇猛、醫療資源之緊張、以及少數人工作之懈怠。儘管進展不小,但實際工作中仍然暴露出不少問題。有中央媒體披露,武昌區轉運重症患者的一輛公交車在不同地點輾轉,整個過程緩慢艱難,卻未見工作人員出面協助,甚至車輛到了指定醫院,也沒有工作人員出面交接。針對這些類似的問題,中央指導組緊急約談了市區多位領導,提出了極其嚴厲的批評。

疫情如烈火,疫區如戰場。武漢攻堅戰在短期內就收到了明顯的成效,是黨中央堅強領導、全國鼎力相助、醫務工作者頑強奮戰和武漢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時指出的,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只有把各種極端問題想在前面,把防控工作做細做實,才能通過這場嚴峻的大考。


(文 / 蔡方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